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明鏡歷史網: 几乎每个历史关节点都留下于光远堪称绝唱式的传奇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Learn to create beautiful cakes from your kitchen.

Whether you are doing this for fun or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this course provides the simple techniques needed to decorate a cake like a pro.
From our sponsors
几乎每个历史关节点都留下于光远堪称绝唱式的传奇
Oct 28th 2013, 12:30, by 明鏡雜誌


  光远老走了,98岁。(编者注:于光远,经济学家,2013年9月26日病故)这个年纪和这个人,都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的传奇。

  说年纪是传奇,是因他接近百岁。在中共党内的元老中,这样高龄而去者,并不多见。如果考虑到光远老坎坷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党内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卓越建树、著作等身而又影响深远,那几乎无人望其项背了。更匪夷所思的是,光远老在80多岁时,还曾因医疗事故,在输血中染上乙肝。但他泰然处之,竟不为病毒所击倒。后来,他又原发癌症,同另一个不治之症相抗衡,达十数年之久,在病中留下数百万字煌煌著作后,以近百岁而薨,这难道不是传奇吗?

  前些日子,一对演员闹离婚。男方惆怅地说:"我要的是一个家庭,你却注定是一个传奇"。显然,这是在用一首歌的典故。歌,是女方唱的,很好听。但我想,如果仅仅"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是传奇,那我们的传奇就太多、就无新鲜之感了。我以为,即使是对八零后、九零后说来,传奇也一定要不同凡响。它必须同历史碰撞,在时代风云中留下色彩,那才配得上传奇。

  光远老算得上是一个历史传奇。他留下的光彩,无一不同当代中国历史最紧要处密切相连。我同他接触不多,仅仅是一个下午的聊天。但那次聊天却使我坚信,这老人身上的故事,的确不凡,几乎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都留下他堪称绝唱式的传奇。

  2003年,我奉命为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彭真》撰稿。经韩钢兄引荐,我和总编导来到光远老的寓所。我们向他提出的问题,是"七七事变"后,作为中共北方局的负责人之一,彭真是如何领导北平的党团员投入抗日战争的。光远老笑对问题,给我们讲了他在"七七事变"中的一段传奇:"七七事变"前,光远老在"民先"全国总队部工作。此时,他已是中共党员。"七七事变"不久,北平将为日军所占,"民先"在北平难以继续工作,党组织决定派光远老等到保定建立民先临时总队部,发动河北的游击战争。

  大约在北平沦陷的那一天,光远老同一些同志打点行装,徒步向保定出发。没多远,大约在北平西郊的田村,他们就遇上了日军的一支坦克部队。光远老回忆,日军坦克看到他们这群人,即向他们冲过来。大家四散奔逃。不知为什么,一辆坦克别人不追,就单单盯住了光远老。光远老跑得再快,也赛不过坦克。光远老记得,那是一块收获过的庄稼地,有很多田埂。他是顺着田埂跑的,但渐渐被日军坦克追上了。他没办法,只能扑倒在田埂之间的低洼处。坦克就从他身上隆隆地开了过去。这时,在远处看到这一幕同志们不由惊呼起来,以为这回于光远一定要被碾成肉饼了。可坦克开过,在尘土之中,于光远又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没事人一个了。

  不知是光远老精湛的物理知识救了他,还是日军的坦克手并没有真想把他碾死。总之,一场虚惊。光远老说,他和同志们被赶到一个村子里,接受日军军官的询问。他们告诉鬼子,自己是中学老师,北平现在已经停学,没法上课,准备到上海找工作。鬼子也没有为难他们,还给了一顿饭吃,然后开路条,把他们放了。

  过去,我们只知道"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宏大叙事,但从来无缘光远老这样的惊险故事。那是一群共产党员撤离北平时的传奇。后来,光远老到了保定,开始了"民先队"的工作。在保定,光远老第一次见到了老魏同志。这个老魏,就是北方局的领导人彭真。"民先队"有个党团,归北方局领导。老魏见到光远老这些年轻同志非常高兴。除交代任务外,还说了一句让光远老一直记得的比喻。彭真说,你们这些年轻党员像兔子一样,是一窝一窝地成长的。

  光远老的传奇,几乎都同历史关节共生。其中,组织起草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稿,也堪称一次传奇。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曾频繁出访。11月14日,邓小平才从东南亚四国访问归来。此时,中央工作会议已经开了5天。邓小平讲话原本已经起草了一个稿子,那是他出访之前就着手进行的。但到12月初,因为正在进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稿子不合用了,邓小平于是决定另行起草讲话稿。他找到胡耀邦和光远老,并拿出了他自己手写的"3页共500多字"的提纲。这份邓小平手写的提纲,极为珍贵。此前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不知道,邓小平还曾亲自动手,为自己的讲话稿写过这提纲挈领的500多字。而这份提纲,在使用过后,就保存在组织起草者光远老的手上。光远老说,他原本只是为了做个纪念,不想,这个纪念品成了中共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物证。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约稿,光远老为邓小平起草讲话稿这件事,几乎就泯灭掉了。1997年,《百年潮》杂志为邓小平逝世组织纪念文章。在约光远老撰文时,他才忆起这件事,并找出了邓小平亲写的提纲。随后,他又从故纸堆里发现了邓小平几次与他们谈起草修改稿子的记录。这份历史文献的成稿思路和脉络,便被发掘复原了出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后来被称作"是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不仅是因为它讲到了"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而且讲话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光远老记得,邓小平同起草人一共谈了4次。每次都是邓小平仔细交代讲话思路,几乎将他通盘的考虑,都详细地阐述出来。因此,稿子的起草并没有太费周章。光远老说:小平讲话的内容,可以说都是他自己的想法,不但思路是他自己的,而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语言也大都是他自己的。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他的讲话。至此,一个划时代的声音,永久地回响在中国大地上。

  对这样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光远老对自己的作为,记述得轻描淡写。他说:我想讲的,一是在邓小平家里布置起草讲话稿和改稿、定稿时,胡耀邦和我两个人一直在场,而且除了执笔人之外,再没有别人在场。二是我只做了这么一件事,即遵照邓小平和胡耀邦的意思,找到了执笔起草的人,向他们作了传达,商量了一下文章的框架,限定时间和拿出来交卷这样的事。我没有提出值得讲一讲的意见。我也没有动笔起草稿子。光远老的这两点说明,前者是为历史做见证,不使其有所混淆。后者则表现了他实事求是、决不贪功的史家品格。但光远老在起草这一重大历史文献过程中的贡献,无论如何是埋没不了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光远老还为我们留下了这篇历史文献起草的现场场景。他回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家所坐的位置:邓小平坐在一张大书桌后面,胡耀邦坐在他右侧离他最近的靠背椅上。几次谈话大家都是这么坐的。邓小平的书桌上摆着一只电子钟。我因为是第一次见到,感到很新奇,而且有些纳闷:电子钟显示时间的一面不是面对主人,而是面对客人。

  理论物理学出身的光远老,与一般的历史家不同。他对事物观察的特殊角度,总能呈现万花筒般的色泽。而这,更增加了他本人的传奇性。光远老1934年从上海大同大学转学到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据说,他本可走与老同学钱三强同样的治学道路,留学欧美,成为物理学家。但民族危亡,危在旦夕。他舍学问而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员,迈出完全不同的脚步。对此,他一生无悔。特别是在遭遇曲折时,他充满智慧的大脑,从未悲观,从未停止思考,永远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绝妙,想出旁人难以企及的故事。

  在《"文革"中的我》这本书里,光远老记述了一个故事,叫"当了一回'胜利者'"。那是在1967年,光远老作为中宣部黑帮"大判官",被揪到多个单位批斗。批斗要接送,押送的红卫兵其实也挺累,于是光远老主动提出,以后别再押送,自己骑自行车到批斗会场。红卫兵觉着,这黑帮反正也跑不了,还落得清闲,就同意了。

  后来的批斗会,又一次在木樨地政法学院召开,光远老骑车按时前往。守门的红卫兵不认识光远老,向光远老收门票。光远老说,不知道要票,也没人发给我票。守门者斩钉截铁地说:"没票不能进!"这时,光远老天生的幽默一下来了,对守门者说:"别人没票不能进,我没有票还是要进去。""不行,就是不行!"守门人很横。光远老仍然强调,我虽没票,但你一定要放我进去。守门的急了:"你这个人真不讲理,这个会没你,难道就开不成吗?"光远老说:"你们这个会没我就开不成!"守门者有点发懵。

  这时,已经围了一堆看热闹的人。光远老问:"你们今天开的什么会?""批斗会。""批斗谁呀?""于光远!"光远老得意地说:"我就是于光远。没我,这个会开得成吗?"围观的人哄的一下就"炸"了。原来这个死乞白赖要进去的人,就是斗争主角于光远!光远老回忆:于是,我就以"胜利者"的姿态,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进去之后,便坐了"喷气式"。

  这个"胜利者"的故事,实际充满了苦涩。这颇为典型的黑色幽默,使我们看见光远老同历史碰撞时所产生的传奇。他的故事太多,传奇太多!如果一定要用那首《传奇》的意象来表达,歌词中"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一句,庶可些许消除苦涩,保持怀念,将光远老的传奇,赋以永恒的意义。

  作者:李向前,学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李向前,南方都市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