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明鏡歷史網: “大躍進”的不定時炸彈爆炸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2013 Ski and Snowboard gear is on sale now.

Get ready for Spring with new arrivals and wake gear. Sho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大躍進"的不定時炸彈爆炸
Nov 20th 2013, 21:30, by 明鏡雜誌


《新史記》姚監復 專稿



2013年2月16日,山西曲亭水庫壩體塌了!1800萬方洪水沖毀了鐵路、公路、農田,破壞了房舍和家園。這是人禍,是1958年的"大躍進"埋下的不定時炸彈爆炸,有內在的必然性。毛澤東的瘋狂總路線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但是,只講"多""快""省",不講"好",埋下了許許多多"不定時炸彈"。曲亭水庫塌壩事故,預示著"大躍進"大幹快上的成千上萬個黃土壩體,可能將接二連三地出現類似的悲劇。

先天失調的黃土土壩

1960年我被下放山西勞動鍛煉,因為1959年初我交心時,算了一筆帳,我所在的農機研究院土法煉鋼的成果,由我送給收購站,作價15元人民幣。而1千人忙了兩星期,光算工資是多少錢?後來,批彭德懷時,我成了重點批判對象,罪狀之一是:彭德懷說大煉鋼鐵得不償失,只是"定性分析",你姚監復攻擊"大躍進"得不償失,是作了投入產出的定量分析。因此,上級命我到山西文水縣劉胡蘭公社勞動鍛煉。作為新社員,我又奉命到文峪河水庫拉裝700斤重黃土的板車,每天從山上衝下去,再爬上大壩頂部,倒下黃土後,再拉著空車跑上大壩對面的山。

有一天,我看到終生不會忘記的悲慘局面:大壩滑坡塌方了!壩底的山西省直機關勞動鍛煉的隊員,連同他們運土上壩的皮帶運輸機全部被活埋了。全工地幾千人沉默了,空氣凝固了。"大躍進"的大辦水利同大煉鋼鐵一樣,都是反科學的悲劇。

為什麼會滑坡塌方?因為黃土高原的許多水庫附近沒有石頭,全部用垂直節理性很強的黃土修築壩體。壩體每一層都是先倒上幾車黃土,有人修成20厘米左右高度長寬各2米緊密相連的四方土格,然後澆滿水,再倒入幾車黃土,成為泥漿、泥巴再加上乾土後,由履帶拖拉機壓實。水土比例、壓實程度、各層之間的黏結度等等,只憑指揮員的眼力判斷。這樣黃土層之間是否結為一體,黃土層是否會發生滑移,就成為大問題。當大壩越建越高,重力不僅可能壓實壩體,也可能導致某一層出現滑移,株連親近土體。文峪河水庫就是這樣,在修建時就出現了滑坡塌方的大事故。

這種先天失調的黃土土壩,經過50多年的堅持,即使2004年再除險加固,2013年突然坍塌,不足為怪。這是"大躍進"中"多""快""省"而不"好"的總路線埋下的"不定時炸彈",必然會爆炸。

1962年劉少奇說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2013年曲亭水災是"大躍進"後遺症造成的"零分天災,十分人禍",百分之百的人禍。

 
"大躍進"創造的是災難還是奇蹟?


險庫成災難之源
                               
水利部門多年來就不斷發出警告,水利投資不足,現有的中小型水庫有三分之一是險庫,即隨時可能爆炸的"不定時炸彈",必須加以整治加固或炸掉。最嚴重的災難是1970年代,河南暴雨中駐馬店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塌壩以後,引起連環垮壩,洪水淹死幾十萬農民的天災人禍。"大躍進"的水庫為中國農業、糧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但是,壽命超過50年的這一大批病險水庫將逐漸到達報廢年限了,"炸彈"有可能陸續要"爆炸"了。曲亭之災預示:險庫成災的高發期已經到來。農業命脈的水利,有可能成為災難之源的水災、水害。

曲亭垮壩告訴我們,必須老實承認和認真總結建國後前30年的嚴重錯誤和失敗,必須正視,包括大辦水利、大建黃土土壩的教訓。百年大計、千年大計,需要科學決策,不能大幹快上多快省,一心只追GDP,切忌為自己留下虛名,為子孫留下禍根。因此,必須重寫前30年的國史、黨史,正確估計毛澤東留下的隱患。

曲亭之災啟示人們,對於過去領導人盲目決策遺留的隱患,必須徹底揭露,不能隱瞞、修飾和掩飾。險庫就是險庫,危險的下游村莊該搬遷就早該搬遷了,不能羞羞答答地在2004年至2008年對曲亭水庫加固,並經過山西省級竣工驗收,並認為達到"優良標準"。作為候補中央委員的山西省長李小鵬,如何應對選民、死難者和黨中央?山西過去出現礦難,省長引咎辭職,現在曲亭垮壩,省長咋辦?估計李小鵬身分特殊,找個替罪羊算了。

曲亭之災警告人們,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洪洞縣水利局長黃小平說,水庫最初修建時潛藏的隱患,後續維修加固時很難排查和根除。上世紀大興農田水利時,全國採用類似施工方法修建的水庫堤壩至少有700處。這樣,可能發生曲亭垮壩災難的不定時炸彈,至少有700個。按水利部估計,全國1∕3水庫為病險庫則是幾千個、上萬個。

安亭水災的淤泥中已發現兩具農民的屍體,這兩位"大躍進"後遺症的無辜受難者同3250萬大饑荒的非正常死亡者,都是死不瞑目的冤魂,他們不清楚元兇主犯是誰。發動"大躍進"的毛澤東生前未認罪,至今未定罪,冤無頭、債無主,這幾千萬餓鬼冤魂仍然在太原、北京、中國的上空遊蕩著,在節日煙火短暫照亮後的黑暗夜空中遊蕩著。他們的靈魂並未安息。  

現在,該停用就應空庫運用或炸平,下游村莊該搬遷就應搬遷,不能只在口頭上喊"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際上農民被淹死,那天、房屋被雨絲侵占,公路、鐵路北沖毀,帶給農民的是災難,不是民生和幸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承認錯誤,特別是"大躍進"的災難,是最大的也是最愚蠢的錯誤。(《新史記》雜誌14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伍豪啟事”鬧出了一場大風波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Learn to create beautiful cakes from your kitchen.

Whether you are doing this for fun or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this course provides the simple techniques needed to decorate a cake like a pro.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伍豪啟事"鬧出了一場大風波
Nov 20th 2013, 21:18, by 明鏡雜誌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25)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晚年周恩來>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隨即發表了反駁文章《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這將十年前出版、引起巨大轟動 的《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再次引入人們的視野。在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即將來臨,對毛澤東的評價之爭更加激烈之際,重溫和反思該書所披露的毛周二人 在各自生命的最後十年、也是對中國命運至關重要的"文革"歲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確有參考價值。這部著作,多位中共高官儘管並非都同意其觀點,也都承認,其史料"没有编造"。明鏡新聞網繼續選載部分章節。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

為了把自己發動的文革運動進行到底,毛澤東在坐鎮指揮反擊"二月逆流"的同時,繼續在劉少奇的身上做文章。本來,劉早已敗下陣來,成為網中之魚,但毛對他仍不放心,一直在暗中監視他的態度,甚至親自出馬進行"火力偵察"。

在一九六七年初全面奪權展開之際,毛澤東找劉少奇談了一次話。可惜,劉本人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毛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自己很快就要大難臨頭,相反還天真地向毛提出辭職的要求,說﹕"一、這次路線錯誤的責任在我,廣大幹部是好的,特別是許多老幹部是黨的寶貴財富,主要責任由我來承擔,盡快把廣大幹部解放出來,使黨少受損失。二、辭去國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澤東著作編委會主任職務,和妻子兒女去延安或老家種地,以便盡早結束文化大革命,使國家少受損失。"

對此,毛澤東當時並沒有正面表態,而是顧左右而言它,繼續給劉少奇灌迷魂湯,說什麼黨歷屆領導人犯錯誤的不少,但是改正錯誤的沒有一個典範,希望劉能在改正路線錯誤上起到一個模範作用。 毛還建議劉"好好看書學習,保重身體"。據知情人說,江青事後向毛澤東點出﹕劉少奇還是不服。文革要深入發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幹部是黨的幹部,是毛主席的幹部,該打倒就打倒,該解放就解放,何用他多嘴!

應該說,江青的這番話正好說中了毛澤東的心病。實際上,毛之所以孤注一擲,採取全面奪權的非常之舉,正是為了徹底鏟除劉少奇日後東山再起的權力基礎。在毛看來,劉提出引咎辭官的要求,骨子裡是包藏禍心的,是以退為進,在收攬人心的同時,把黨內對文革的怨恨統統集中到他本人身上來,準備有朝一日利用這種不滿情緒對他秋後算賬。在這種情況下,如若不把劉少奇徹底鬥倒批臭的話,毛是無論如何也睡不好覺的。

為此,毛澤東決定在政治上發動一場批劉的新戰役。當時,毛的黨外朋友章士釗已經看出毛決意翦除掉劉的意向,曾經斗膽上書勸告毛不要這樣做。但毛婉拒了章氏的諍言,稱﹕"為大局計,彼此心同。個別人情況複雜,一時尚難肯定,尊計似宜緩行。"並專門派人把中央準備拋出的有關劉的罪行材料送給他閱讀。但是,章氏並沒有被說服,相反在看過之後,接連數日情緒低沉,對其養女章含之說﹕"劉少奇同志的這些'罪狀',純係蓄意致他於死地。"

這年三、四月間,按照毛澤東的部署,在全國範圍內大張旗鼓地展開了一場旨在從政治上置劉少奇於死地的新戰役,內容包括"抓叛徒"活動和"革命大批判運動"。兩者互相呼應,齊頭並進。三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印發了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楊獻珍等六十一人自首叛變問題的調查材料,其中刻意點出﹕"薄一波等人自首叛變出獄,是劉少奇策劃和決定,張聞天同意,背著毛主席幹的。"三月二十一日,毛又親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了劉少奇的"歷史問題",正式批准了康生提出的對劉進行專案審查的報告。

與此同時,毛澤東親自審閱修改了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戚本禹所寫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一文,稱讚"寫得很好" ,並指定作為批劉的重頭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該文給劉少奇羅織了許多罪名,稱他是"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是"假革命、反革命"和"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曉夫"。舉國上下由此掀起了對劉少奇口誅筆伐的聲討浪潮。

在這場本來是針對劉少奇而來的狂瀾中,正在忙於應付亂局的周恩來卻遭受了一場無妄之災,處境一度岌岌可危。不過,在幕後策動這場風波的倒不是毛澤東,而是江青。如前所述,自"大鬧懷仁堂"事件後,江青一直對周耿耿於懷,接連尋釁發難。還在二月下旬,她抓住周為了敦促軍隊幫助地方春耕生產而提議召開軍以上幹部會議時,事先只請示了毛而疏於向林彪報告一事大做文章,指責周"目無林副主席","架空主席的接班人",並和康生一起向毛告了他的狀,提出"此例不可開"。為此,周恩來不得不向林彪寫了書面檢討,表示﹕"這是一大錯誤。現特專此認錯,並保證永不再犯。請予批評。"

接著,江青在組織反擊"二月逆流"的活動中,有意把火引向周恩來,授意一些大專院校的造反派充當倒周的急先鋒,在社會上掀起了倒周的浪潮。三月中下旬,北京街頭連續出現了"炮轟周恩來"的大標語,揚言要"揪出二月逆流的總後台"。與此同時,中央文革控制的宣傳機器不時地批所謂"折衷主義"和"調和主義",為社會上的倒周浪潮推波助瀾。

五月間,在全國大舉"抓叛徒"的浪潮中,南開大學造反派在查閱舊報紙時,發現了一則《伍豪等脫離共黨啟事》。當他們得知"伍豪"是周恩來當年在黨內的化名後,覺得事關重大,馬上通過江青向毛澤東報告。一直苦於抓不到周多少把柄的江青得知這件事後,如獲至寶,立即轉報了毛。五月十七日,她寫信給林彪、周恩來、康生,把這個問題正式端了出來,稱"他們查到一個反共啟事,為首的是伍豪(周××),要求同我面談",並附上這一啟事的抄件,意在逼周作出交待。

事實上,這則反共啟事是當年國民黨特務機關偽造的,意在對中共組織內部挑撥離間,製造混亂。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一九三一年春夏,中共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和總書記向忠發接連被捕叛變,中共在上海的人員和組織面臨被一網打盡的危險。當時在國民黨中統特務頭目徐恩曾身邊擔任機要秘書的中共地下黨員錢壯飛及時通風報信,在周恩來的坐鎮指揮下,搶在國民黨特務機關動手之前,將地下組織及時轉移,挫敗了國民黨一舉破獲中共首腦機關的企圖。隨後,又臨機處置了顧氏的一家老小,成為當時上海轟動一時的凶殺案。

為此,國民黨特務機關惱羞成怒,對周恩來恨之入骨,先是"懸賞通緝"他,未果之後,又由中統的張衝、黃凱偽造了這則《伍豪等脫離共黨啟事》,刊登在一九三二年二月間的上海各報上。而在此之前兩個月,周氏早已秘密離開上海,到達江西中央蘇區,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為了反擊國民黨偽造的啟事,在上海的中共地下組織採取了當時所能採取的各種措施,間接或公開地進行闢謠。甚至遠離上海的中央蘇區也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的名義發表布告,指出﹕"這顯然是屠殺工農兵而出賣中國於帝國主義的國民黨黨徒的造謠誣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徐贲: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夫人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徐贲: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夫人
Nov 20th 2013, 20:04, by 明鏡雜誌


  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美国人对最高权力执掌者的家庭,尤其是对第一夫人感到好奇。美国总统是人民选出来的,美国人可以公开议论第一夫人,也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到各种关于第一夫人的书籍。

  美国人关注第一夫人,除了好奇,还有公共政治的理由。美国第36位总统夫人波德·约翰逊说过,"美国的宪法没有提到第一夫人。法令全书也没有规定她的职责。但是,一旦她成为第一夫人,只要愿意,她就有一个指挥台。"在美国历史中,许多第一夫人都曾登上过这样的指挥台,对总统乃至国家产生影响。

  阿比盖尔·亚当斯是第一个住进白宫的美国第一夫人,也是她丈夫,第2位总统约翰·亚当斯最重要的政治参谋。萨拉·波尔克不仅为丈夫(第11位总统)出谋划策,甚至还帮助他修改演讲搞。多莉·麦迪逊(第4位总统的夫人)从英军手中救出国宝《独立宣言》原稿和华盛顿画像。朱丽叶·泰勒(第10位总统的夫人)为白宫聚会活动专门安排了一位报道员,这个报道员的工作造就了今天白宫新闻发言人的职位。卡洛琳·哈里逊(第9位总统的夫人)为地方大学募款,条件是必须也招收女生。露·胡佛(第31位总统的夫人)是第一位从白宫发表电台讲话的第一夫人。1931年,她发动无数的妇女为贫困家庭捐助食品和衣物。

  在众多的第一夫人中,艾莉诺·罗斯福(第32位总统的夫人)是惟一当了12年第一夫人的,也留下了最重要的历史遗产。艾莉诺代表美国担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作为主席,她的主要责任就是起草《人权普遍宣言》。当时,许多人认为,要起草一份能够让联合国里的所有国家领导人都能接受的文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1945年,联合国尚是一个新生的国际组织。艾莉诺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她对无权和贫困者的关怀为她赢得了普遍的声誉,因此非常适合担任人权委员会主席。但是,美国政府中很多人并不相信世界各国能够坐到一起,共同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艾莉诺并不这么认为,她相信,无论世界各国利益多么分歧,至少都可以同意,凡是人都应当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而这就是《人权普遍宣言》所要说的。

  1948年12月10日凌晨3点,联合国对《人权普遍宣言》投票表决,48国同意,8国弃权,没有国家反对,2个国家的代表缺席。艾莉诺记下了她的感想,"漫长的工作终于结束。"

  这确实是一桩漫长的工作。人权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是1946年4月29日。两年多的许多会议中充满了分歧和争论,最严重的分歧出现在美国和苏联之间。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对"权利"的含义和每个人应有的基本权利有不同的解释。

  不仅是政治制度的对立,就是细小的具体文字理解也会引发不同的意见。《人权普遍宣言》的原稿有这样一句话,"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所有的人都生来平等)。印度的一位女代表提出,这句话在印度可以被解读为,拥有人权的只是"男人",妇女不包括在内。艾莉诺回答道,美国《独立宣言》中有同样说法,美国妇女并没有觉得受排斥。但这位印度妇女代表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人权普遍宣言》将"all men"改为"all human beings"。

  艾莉诺在人权委员会的"漫长工作"使她不仅能够为美国,也为全世界留下一份持久的宝贵遗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说,《人权普遍宣言》是联合国产生的"最好文件"。担任过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称《人权普遍宣言》是人类的《大宪章》。《大宪章》是英国国王约翰于1215年签署的让英国人民享有公民权利的文件,成为现代公民权利的开端。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中,许多国家都把人权写进了它们的宪法。尽管《人权普遍宣言》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许多国际条约、和平协定所援引自《人权普遍宣言》的条文却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艾莉诺为《人权普遍宣言》所做的漫长工作早已告一段落,可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落实这一宣言却并非易事。这才是艾莉诺留给世界的真正遗产。艾莉诺被人尊称为"世界的第一夫人",就她留给人类历史的人道遗产而言,她确实无愧于这一称号。

  徐贲,天益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被遗忘的“文革思想者”马正秀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Ever want to impress your boss or that special someone?

Learn the basics of wine tasting from glassware to history to tasting techniques in this online course. This is a course you're sure to enjoy!
From our sponsors
被遗忘的"文革思想者"马正秀
Nov 20th 2013, 20:01, by 明鏡雜誌


  近年来,不少媒体纷纷纪念被公众遗忘40年的圣女王佩英(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的母亲)。其实,当时还有一个与王佩英同日殉难的女英雄,她的名字与事迹依旧被我们这个公共社会遗忘着。笔者也是从最新出版的诗人、翻译家屠岸的人生自述《生正逢时》中,才读到了她的名字与事迹。她的名字叫马正秀,被杀害时正值风华正茂的38岁,比54岁的王佩英还小了16岁。

  屠岸自述中说,1958年,他因"反右"下放后病了,精神压力很大,引发了抑郁症。妻子请戏剧出版社的编辑赵光远每星期天来陪陪他。赵光远是重庆人,他与妻子马正秀从小青梅竹马。"文革"前,赵光远一家住在王府井大街鹁鸽胡同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两家人的交往过从有十年时间。屠岸夫妇二人对马正秀的印象很好,觉得她为人纯真,善良朴实,是穷人家的女儿。作者笔下的描述是,"马正秀给我的印象是热情而不狂放,外表柔弱,内心刚强。她对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喜爱和亲和力。她长得很美,一种纯朴无华的美,一种青春勃发的美。"

  屠岸写道,1932年出生的马正秀是幼儿师范毕业的,到北京后做自然博物馆的讲解员。"文革"时,造反派到处写打倒谁谁谁,只要是打倒某位领袖和老帅的,马正秀就把"打倒"二字擦掉,再另外加上"万岁"。最突出的是,她把"打倒刘少奇"改为"刘少奇万岁"。结果于1967年9月16日被捕。在狱中,要她认罪,她不认。"她不像我们——我们许多人都认错,以求减轻'罪'责。"她在狱中受尽折磨,但她昂首不屈。最后在公审大会上要她认罪,她不认,造反派的两个彪形大汉对她拳脚交加,抓着她的头撞墙,百般折磨她,她还是不认,最后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宣判死刑,立即执行。她殉难的日子是1970年1月27日。"这些情况是后来人文社的余维馨告诉我的,他在1969年参加了那次宣判会,看到马正秀面临厄运,依然昂首,目光炯炯,毫无惧色。余维馨说,这是什么无产阶级专政?这种造反派是封建法西斯专政!马正秀的遭遇,与坚持真理,反对文革而被造反派处死的女英雄张志新如出一辙,他们的人格光辉永不消逝!"

  然而,悲剧还没有完结。书中记载,作为丈夫的赵光远于1969年3月5日跳楼身亡,竟比马正秀还要先死近十个月。赵光远的"罪名"是他与华蓥山游击队(本来是革命队伍,在"文革"中被说成是"反革命"队伍)有关,说他的社会关系危险,他本人可疑。赵光远曾任孟超的剧本《李慧娘》的责任编辑。1961年,戏剧出版社合并到人文社,成为人文社的一个编辑室,孟超任人文社副总编辑兼戏剧编辑室主任,赵光远在戏剧室当编辑。"文革"开始后,孟超成了大黑帮,被关在牛棚里,造反派让赵光远去"看管"他。赵光远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赵光远跳楼自杀的时候,马正秀正在狱中受刑,赵是在极度不安、惶恐绝望中自杀的。

  后来,有一位诗人刘岚山从屠岸口中知道了马正秀的事迹后,他很积极地访问了马正秀的女儿赵秀华,写出了《一家人》。屠岸一面读一面流泪,想控制也控制不住,他用一条毛巾擦眼泪,擦干了又流了出来,伏在床上,泪水浸湿了枕巾,心潮澎湃,无法平静。屠岸把自己的软弱同马正秀的刚强相比,感到惭愧,无地自容!他无法理解马正秀的抗争力量从何而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进行殊死的斗争,把祖国的命运和重任担在自己的肩上,最后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应该是对真理的信仰、对真理追求的执着,除了这些,还能有别的什么解释呢?

  屠岸自己有过反思,为什么不争?他甚至想到了死,就是没想到反抗。最使他心潮激荡的是马正秀,她是张志新式的女英雄!是走进屠格涅夫"门槛"的女性,是中国的圣女贞德。观照自己,他认为远远不如!但是,屠岸也不同意茅于轼先生在"纪念王佩英殉难四十年"会上所讲的,那场悲剧,全国六、七亿人为之疯狂,有一半责任在老百姓。屠岸认为,这样的话,老百姓的肩膀上太沉重了,操控"文革"的"四人帮"的罪责就大大减轻了!但老百姓是不是完全没有责任?他赞同鲁迅的话,对中国老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情况在鲁迅时代是这样,到"文化大革命"依然如此。对老百姓,也要分析,但知识分子责任应大于工农群众。

  与逐渐为更多人所知的王佩英相比,马正秀这位"文革思想者"的相关经历与事迹的文字显得更少。有一则资料,是名作家艾芜在《往事随想》一书中《夜深我走在北京的街头》一文中记述的。原来马正秀的丈夫赵光远是艾芜40年代在重庆"育才学校"的学生,是地下党员,亦是文学青年,曾在艾老主编的《半月文艺》中发表过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因病退伍后,是艾芜帮其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后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1968年,工宣队进驻人民文学出版社,其时赵的妻子马正秀已经被捕,罪名是贴大字报拥护刘少奇、拥护彭真,又写出打倒什么人(估计是材料上所写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司令部"的成员)。工宣队进驻后,赵深感大祸临门,所以从四楼跳下,自杀身亡。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公法军事管制委员会1970年1月9日的死刑判决公告,在20个"现行反革命"的死刑公告中,马正秀是第18个,这20人中,男17人,女3人,从年龄看,50-60岁的3人,30-40岁的有12人,不满30岁者(包括遇罗克)有5人。马正秀的罪名是"刻骨仇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经常散布大量反动言论,一九六七年八、九月间,多次书写和公开张贴反革命标语、传单、恶毒攻击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穷凶极恶地污蔑诽谤无产阶级司令部","在押期间,仍疯狂地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反革命气焰嚣张至极。"而且其父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其兄亦因"军统特务"被枪决。1970年1月27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公审大会",同日,与王佩英等人同时遭到杀害,遇罗克则推迟到3月5日被处决。马正秀于1980年2月28日由北京中院平反,称撤销原判决书,对马正秀不追究刑事责任云云。我们至今还不知道,在这20个被枪决的"罪犯"里面,是否还有如王佩英、马正秀这样如张志新式的"文革思想者"?历史如不能还原真相,正义就无法得以伸张。

  今年已经88岁的屠岸老先生,曾以一首长诗《迟到的悼歌》,发表在2000年第12期的《人民文学》上,以悼念这位让他终生敬重的女英雄。

  韩三洲,《南方都市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老志愿军赴台见战友:为不相干的主义相斗蠢透了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Introduction to Coaching & CEC's

In less than an hour, you'll learn how to win the hearts of your members and build a successful fitness community. Sign up for this $49 online course.
From our sponsors
老志愿军赴台见战友:为不相干的主义相斗蠢透了
Nov 20th 2013, 16:09, by 明鏡雜誌


\

志愿军战俘的手臂上、胸膛上、背脊上被刺上类似"反共抗俄"之类的字眼(资料图)


  鳳凰卫视记者:您身上刺了字,在台湾夏天的时候也会光着膀子出去吗?

  赵英奎(原志愿军一八零师 现居台湾):出去是没光膀子了,在家里我都是光膀子,我小孩子都见怪不怪了。

  记者:有没有路人或者是外人看见你身上这些纹身会感觉到很好奇的?

  赵英奎:一开始有的,以后他们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事情,五几年的他们都知道,你是从朝鲜回来的。

  记者:您这身上都是刻了些什么呀?

  赵英奎:就是在青天白日旗帜下勇往前进,一个命令下来大家都要刻,你不刻就不行。然后就有几个人专门把这个先拿毛笔写上,写上以后有三个针把它用线绑起来,蘸着墨汁刺、刺、刺,蘸一下刺刺刺,我这个刺了好几个钟头呢。

  记者:您现在身上这个纹身可以说也是一个历史的印记了。

  赵英奎:对呀。

  解说:这位胸前刻着国民党党旗的老人名叫赵英奎,来自台湾,祖籍山西平遥。与他坐在一起的另一位老人名叫张泽石,60年前他们共同参军入伍,在异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战争却最终将两个人带往了不同的方向。一人身上刻字被裹挟去了台湾,一人历经磨难,最终返回了大陆。时光荏苒,当两位老人再度相逢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

  张泽石(原志愿军一八零师):我每次到台湾去我看到我的战友真是,大家拥抱、干杯,流眼泪,完了以后说,哎呀几十年前我们在战俘营里面,为了跟我们毫不相干的主义斗得死去活来、愚蠢透了。骨肉同胞之间你说干吗斗啊,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可是那场战争,那场斗争实在是太残忍了,伤了太多人的心,伤了太多人的生命。

  陈晓楠:张泽石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但是这位当时的清华大学高材生却完全没有想到,他的人生随着紧接而来的一场发生在异国的战争而彻底的转了一个弯。1951年张泽石随180师出兵朝鲜,在第五次战役当中受伤被俘,直到1953年的9月他才作为最后一批战俘被交换回国。多年以来张泽石一直四处奔走去寻找他的志愿军难友,他还到了台湾,到了韩国,而随后一批记录他这一段特殊人生经历的手记也相继问世,比如说《我从美国集中营归来》、《我的朝鲜战争》、《战俘手记》等等等等。张泽石说其实对他来讲,在战场上的经历不过是短短四年的时间,但这四年就好像是他的整个人生了,而这四年战场上的硝烟在随后的60年间也好像从未消散。

  解说:2000年6月,时隔近半个世纪,71岁的张泽石再一次来到了韩国的巨济岛,他仔细寻找着记忆深处这片土地上的印记。但岁月走远,曾经的一切消失得是如此的彻底,硝烟、刺刀、铁丝网似乎从未降临过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岛屿,面对着青山,面对着大海,想起死去的战友,张泽石心绪如潮。

  张泽石:过了五十年我们去了,到了济州岛找到毛山堡,那个地方已经是荒草丛生,根本看不到任何痕迹。埋战友的时候,每一个坟有一个十字架,没有坟头就是有一个十字架。经过这么多年完全没了,但是地点还找得到,所以我们就在那儿抛了很多花,向太平洋抛了很多花来纪念悼念我们这些烈士。我在那儿念了这个悼词,几十年我们不敢忘怀你们,你们现在还在海外漂流,我们没有尽到责任。真是啊,我们哭的一塌糊涂在那。

  解说:如今60年过去,但那场仅仅持续了三年的战争在张泽石的心里,60年来却从未远去,重返旧战场曾经的战火硝烟往事一幕幕的仍旧历历在目,而这座当年集中关押志愿军战俘的小岛,如今已是韩国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战俘营旧址也被开发成了一处旅游观光景点。

  工作人员:它的左边第一个是"6·25"开始,北韩开始侵略,第二幅图是独龙江保卫战,只剩这一块领土了,中间这个是仁川登陆,这块是中共军的进入,右边是停战,停战谈判和停火。

  解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凭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志愿军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一度取得成功,顺利收复平壤,并将联合国军逼退至38线一侧。但志愿军在实力上与联合国军的差距以及后勤粮弹补给不足等问题已充分暴露,1951年1月,彭德怀电告毛泽东,说明前线紧急,拟后撤数十公里,但毛泽东回电称,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5个师。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1951年2月,作为后续支援部队,驻守四川的180师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

  解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凭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志愿军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一度取得成功,顺利收复平壤,并将联合国军逼退至38线一侧。但志愿军在实力上与联合国军的差距以及后勤粮弹补给不足等问题已充分暴露,1951年1月,彭德怀电告毛泽东,说明前线紧急,拟后撤数十公里,但毛泽东回电称,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5个师。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1951年2月,作为后续支援部队,驻守四川的180师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

  张泽石:1951年的时候我22岁,带着一些十八九岁的,我在成都去招收的这些宣传队员,都是一些高中生,为了抗美援朝也高兴的要命,坐上汽车他的父母送他们,我们等着你们胜利凯旋。我们说你们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吧,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害怕,无非就是马革裹尸而回嘛,是不是,脑子里面是屈原,是文天祥,是这些人。

  陈晓楠:所以去朝鲜之前您所想象的战场的画面都是那种很英雄的电影里的那种。

  张泽石:对。

  陈晓楠:很浪漫的。

  张泽石:就是,那也没什么了不起,战争嘛,你就要投入,而且人家都在那打了几次都打赢了,把美国鬼子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了三七线,是不是。

  解说:与怀揣浪漫主义情结的张泽石不同,刚刚从西南革命大学毕业的张达报名参军的目的只有一个,作为国民党中校军官的后代,他要通过战争的洗礼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革命接班人。

  张达(原志愿军一八零师):一天到晚热血沸腾的就老是等不住,急不可耐就是要上战场表明一片忠诚,去就是要好好打仗,尤其是要打胜仗,一定要用这个来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证明自己,我想我的父亲好像也需要这么一个好儿子似的。

  解说:1951年3月,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180师一万两千战士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张达:好男当兵嘛,这个不是战死疆场就是凯旋归来。

  张泽石:觉得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那么一种东西在里面。过去的时候鸭绿江水在夕阳下面是金光闪闪,所以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我们还要回来的,决不让敌人跨过去侵略我的祖国,那是不行的。

  凤凰卫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