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明镜月刊: 按爹分配制:中共高幹分級世襲

明镜月刊
明镜月刊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按爹分配制:中共高幹分級世襲
Aug 16th 2013, 07:42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方延鴻

香港《蘋日報》刊登李平文章說,共領導人子孫在政壇集體接班的瘋狂勢頭方興未艾,呈現特點:一輿論護航,沒有地方幹子火速竄升網民轟下臺 之虞;二是打通政商學通道,隨時可官可商、亦官亦商,沒有考公務員之慮;三是不同代領導人的子女,世襲的分級清晰,沒有分贓不均之憂。

李平認爲,這股權力世襲潮,不是個別領導人的個人行為,而是有共識、有計劃的集體行動。

凡被網民踢爆、又有報章跟進的火箭縣長、火箭市長,數難逃下台,如湖南湘潭副縣長徐韜、廣東揭東副區長江中詠等。但官方有意披露的世襲高幹,如鄧小平的孫子鄧卓棣、葉劍英曾孫葉仲豪等,當地組織部、宣傳部都負有保駕務。

李平指出:高幹世襲的分級已隱隱排接班梯隊。例如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陳雲等,其子女可任國領導人,繼鄧樸方之後,陳元也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三代的江澤民、李鵬等,子女可任省部長,如山西省長李小鵬;第四代的胡錦濤、吳邦國等,其子女可任司局長。

上行下效,下級看上級、學上級。各省、市官員,將子女安排到縣、區一級領導崗位;縣、區官員,將子女安排到鄉鎮當官……還要其名曰"到基層鍛煉",兩三年過去,便可以拾級而上,三步並作兩步地飛黃騰達。

"文 革"中把洪文、陳永貴這樣從基層一步登天提到中央叫作"火箭幹部",鄧小平掌權之後改變了策略:不搞引起極大彈的"火箭式提拔",而是安排接班人踏過 每一級台階,但都是蜻蜓點,少則數月,多則年把,就升到高一級,一級級台階就是一個個跳板。一般預料,胡海峰也會以這種模式乘風直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按爹分配制:中共高幹分級世襲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按爹分配制:中共高幹分級世襲
Aug 16th 2013, 12:40, by 明鏡雜誌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方延鴻



香港《蘋果日報》刊登李平的文章說,中共領導人子孫在政壇集體接班的瘋狂勢頭方興未艾,呈現三大特點:一是輿論護航,沒有地方高幹子女火速竄升被網民轟下臺之虞;二是打通政商學通道,隨時可官可商、亦官亦商,沒有考公務員之慮;三是不同代領導人的子女,世襲的分級清晰,沒有分贓不均之憂。

李平認爲,這股權力世襲潮,不是個別領導人的個人行為,而是有共識、有計劃的集體行動。

凡被網民踢爆、又有報章跟進的火箭縣長、火箭市長,多數難逃下台,如湖南湘潭副縣長徐韜、廣東揭東副區長江中詠等。但官方有意披露的世襲高幹,如鄧小平的孫子鄧卓棣、葉劍英曾孫葉仲豪等,當地組織部、宣傳部都負有保駕任務。

李平指出:高幹世襲的分級已隱隱排成接班梯隊。例如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陳雲等,其子女可任國家領導人,繼鄧樸方之後,陳元也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三代的江澤民、李鵬等,子女可任省部長,如山西省長李小鵬;第四代的胡錦濤、吳邦國等,其子女可任司局長。

上行下效,下級看上級、學上級。各省、市官員,將子女安排到縣、區一級領導崗位;縣、區官員,將子女安排到鄉鎮當官……還要美其名曰"到基層鍛煉",兩三年過去,便可以拾級而上,三步並作兩步地飛黃騰達。

"文革"中把王洪文、陳永貴這樣從基層一步登天提到中央叫作"火箭幹部",鄧小平掌權之後改變了策略:不搞引起極大反彈的"火箭式提拔",而是安排接班人踏過每一級台階,但都是蜻蜓點水,少則數月,多則年把,就升到高一級,一級級台階就是一個個跳板。一般預料,胡海峰也會以這種模式乘風直上。


與習總大祕是清華讀博同學

《他領導中國:胡錦濤新傳》中指出:清華幫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但是根據中共十八大的最新情况看,這話說得早了一點。胡錦濤與習近平,就都是清華大學校友,在兩屆總書記接力之下,清華又有捲土重來的聲勢:他們的後代和身邊親信,例如胡總的公子胡海峰與習總的大祕鍾紹軍,原來是清華博士精英班的同窗。

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公開的"2008年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公示"透露:這一年讀清華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的共有18人,其中有習王儲的大秘鍾紹軍,還有胡錦濤的公子、時任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書記胡海峰。此外,范必是國務院研究室副司長,焦亦民是烏魯木齊市委副書記,李春良是北京市廣電局局長,楊振斌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現在是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2002年底,習近平升任浙江省委書記後,擔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鍾紹軍就被其看中。2004年底,鍾紹軍被調到浙江省委辦公廳任副主任,從此開始了近十年擔任習近平大秘的生涯。習近平在浙江主政五年時間,無論是外出開會,還是到下邊調研考察,鍾都會如影隨形。

2006年5月,規模龐大的"中國浙江周"活動在美國紐約開幕,習近平親率人數眾多的浙江省代表團,由東向西"橫掃"美國。代表團中自然少不了鍾紹軍,不但負責習近平的日程安排,還組織撰寫習在美國的致辭和講話。

2007年3月,習近平在陳良宇落馬後調任上海市委書記,成為中共第五代的領跑者,他帶著鍾紹軍上任。中共十七大後,當上王儲的習近平又帶著心腹鍾紹軍北上。鍾紹軍的職務也水漲船高,擔任習近平辦公室主任,並兼任中央辦公廳調研室政治組組長。 

剛調到北京不久,鍾紹軍便報考清華大學博士生,推測是在習的清華同窗好友、時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的關照下,成了胡海峰的同學。

2012年2月中旬,即將接掌大權的習近平再次出訪美國,所到之處受到破格接待。2月17日,喜歡體育並自稱是"球迷"的習近平,出現在洛杉磯斯台普斯體育中心,觀看NBA聯賽洛杉磯湖人隊與鳳凰城太陽隊的比賽。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現身NBA賽場。


前排打電話男子為胡海峰讀博士的同學鍾紹軍。

習近平觀看NBA比賽的照片,受到中國網民追捧。一位名叫"王偉航"網友留言稱,"十幾年沒見的老同學鍾紹軍,沒想到在這裡看到你了啊",隨後轉發了一張照片,後排左邊是加州州長,右為習近平,前排正在打電話者便是鍾紹軍。(《明鏡月刊》41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對谷開來的合肥審判侮辱了中國人智商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對谷開來的合肥審判侮辱了中國人智商
Aug 16th 2013, 12:18, by 明鏡雜誌



《名星》王雪梅



《名星》編者按:在對谷開來投毒殺人案的所有質疑中,無疑,最有份量的來自有"中國首席法醫"之稱的王雪梅——因爲她法醫的專業身分,更因為她最高人民檢察院主任法醫師的官方身分。

王雪梅是一位軍人的女兒,原籍陝西省西安市人,1956年出生在朝鮮,法醫學碩士學歷,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法醫師,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

王 雪梅生下來時不足三斤重,軍歌、軍號、軍旗成了童年的記憶。她14歲當兵,17歲復員回家,成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病房的護士,當上護士長時還未滿 18歲。1978年恢復高考後,她考上西安醫科大學,1983年王雪梅成為著名法醫專家胡炳蔚和劉明俊夫婦的碩士研究生。作為法醫系唯一的一名女生,她開 始了自己的法醫生涯:1986年,拿到法醫學碩士學位後,30歲的王雪梅成為最高檢的第一任專職法醫。


最高人民檢察院主任法醫師王雪梅。

20多年來,王雪梅組織並承擔了數百例省級檢察機關送檢的重大疑難案件的法醫學檢驗鑒定,代表檢察機關參加了近百例重特大疑難案件的法醫學檢驗鑒定工作,光她親手解剖的屍體就有600多具。

據有關資料,她在國家級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科普文章百餘篇,曾任《法醫天地》雜誌社社長兼主編,著有《女法醫手記》《錯位的情愛》《法醫探案》《死亡檔案》《漫遊法醫世界》等書。

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首席女法醫,王雪梅受理三類案件:中央領導人親自批辦的重大案件、省級檢察機關技術問題上難以解決的重大疑難案件和檢察機關自偵案件。
2013年5月25日,王雪梅做了一次專題報告《對合肥審判說No》,報告的視頻在中文互聯網上廣泛流傳。本刊根據錄音整理如下。


今天我的專題報告的題目是:對合肥審判說No!(掌聲)

我 要聲明一下,在合肥審判中,我既不是知情人,也不是鑒定人,我不具備維護真相的資本,也不具備還原真相的資格。但是,作為當今中國最高法律機關的首任和現 任專職法醫,我覺得,追求真相,是我基本的職業素質。所以,從職業的眼光來看,毫無疑問,所有的知情人都在掩蓋真相,沒有說實話。這些知情人,包括王立 軍,包括谷開來,包括張曉軍,還包括其他很多人,他們是知道真相的,但是沒有維護真相。這個案件從偵察,到起訴,到審判,這三大司法環節,所有的司法官 員,都沒有擔負起還原真相這樣一個神聖職責。合肥審判漏洞百出,嚴重地褻瀆了真理,褻瀆了法律,褻瀆了科學,褻瀆了生命,侮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侮辱 了當今中國人民的集體智商。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今天我要闡述我個人的觀點。我要報告的是四個題目。

第一個題目:尼爾·伍德真是死於氰化物中毒嗎?No!

第二個題目:謀殺尼爾·伍德真是個人行為嗎?No!

第三個題目:迷蒙中的谷開來卷入謀殺的動機,真是出於個人利益嗎?No!

第四個題目:獄中谷開來是否具有服刑能力和受審能力?

死因真是氰化物中毒嗎?

尼爾·伍德真是死於氰化物中毒嗎?這是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因為合肥審判最後給谷開來定罪,就是說她給尼爾·伍德下了氰化物,尼爾·伍德就是死於氰化物。

氰 化物,不管是什麼氰化物,氰化鉀、氰化鈉……只要進入人體,它都是瞬間對身體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氰離子都會瞬間擴散,它有極強的侵略性、擴張性和破壞 性,這種致命性的氰離子瞬間進入身體的每一個功能細胞,與細胞中的一種轉化酶中的鐵離子陰陽相吸,結合到一起。就是這種作用,使人閃電式的死亡——即使不 是閃電死亡,也會產生閃電式的腦功能障礙,非常慘烈。如果谷開來、張曉軍他們的毒殺工具就是氰化物,它致人死亡的力量,是任何人都不可抗拒。其症狀,就是 一個正常人突然慘烈地抽搐死亡。

對谷開來這樣一個人,即使她下決心要殺死尼爾·伍德,完成這個事情之後,她的心裡會產生巨大的陰影。從心理學來講,她一定要釋放這件事產生的巨大能量。

她 回來,給王立軍打了電話,王立軍沒有接。假如是氰化物中毒的話,這種心理壓力她得憋一晚上。當見到王立軍,她會把她見到的、所有在大腦皮層儲存了一夜的、 讓她非常壓抑的陰影傾瀉出來。但是,不管合肥審判說錄音是什麼,卻沒有向我們展示這個非常非常鮮活的、必然要出現的內容。這就非常不正常。

張曉軍已經對他的罪責供認不諱,但是在法庭上,我們也沒有聽到張曉軍具體描述在尼爾·伍德身上發生了什麼。只是陳述了拿什麼醬油瓶、怎麽倒進去,然後灌這麽一個過程。這個也非常不正常。

兩個毒殺者如果真是用氰化物致尼爾·伍德死亡,一定會呈現慘烈的場景,給他們留下強烈的印象,一定會在交代的時候講述見到的內容。如果沒有的話,從法醫學的職業眼光看,我們說,說尼爾·伍德氰化物中毒,我們沒有看到從中毒到死亡這一段的臨床症狀。(《名星》第3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罗卫东:四岁的我被“专政”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Explore DIRECTV

Enjoy HD DVR service in every room. Get every game every Sunday. Watch hit movies and shows anywhere. Bundle and sav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罗卫东:四岁的我被"专政"
Aug 16th 2013, 11:47, by 明鏡雜誌




 
  所有我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都经历过的政治考验,我也是一次都没有落下过。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我在四岁的时候就"有幸"成为"准现行反革命分子",受到了一夜"专政"。是的,成为专政对象的我,只有四岁……
 
  我照着大字报识字
 
  父亲中年得子,又是旧知识分子出身,在我很小时就教我识字和算数。三岁时我已经认得很多字了,方圆几十里颇有些知名度。模糊记得那时父母亲很乐意将我带到亲戚朋友家,让我背书写字,自然是引来一片啧啧称奇声。
 
  我们家在村子里是小姓,父亲还有历史问题在身,本来在新中国的村子里就是被边缘化的。我出生以后,他觉得罗家总算有了点盼头,很明显,他把家族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但是,也因为我,整个家庭几乎陷入绝境。
 
  四岁不到那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上下都沐浴在激动人心的革命氛围中。连我出生的小村庄也深深卷进了这场运动。停课闹革命的中学生和村子里的贫下中农代表一起夺了权。
 
  三三两两的红卫兵们身着黄绿军装,手臂上戴着大红的袖套,写着三个毛体大字"红卫兵",神气活现地在村子逼仄的小弄堂里窜来窜去,敲锣打鼓呼口号。如此这般煞有介事地闹腾了几个月。
 
  当时的一切在我的记忆中宛如梦境。老支书的三层瓦房上花花绿绿的大字报,把整个屋子妆点成了纸盒子一般。大字报上的字大大小小、好好坏坏。因为是对现实不满的人的着急之作,多是笔走龙蛇。我认惯了红宝书上的正宋体字,看大字报很吃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许是大字报已经风干皴裂很久以后,我似乎认得了不少上面写着的字,但对字句的意思则懵然无知。
 
  被"专政"只因错别字
 
  十几年后,我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才把这件事说给我听了。
 
  原来,那天下午在我回家以后,一个红卫兵路过晒谷场,发现地上写着一条反动标语。硕大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字中,"毛"字的下右钩写反了,有点像"手"字,"主"字顶部的点跑到了"王"下面。
 
  毛字反写岂不就是反毛,主字颠倒岂不就是倒主。这可是一条罪大恶极的反动标语,警惕性极高的造反派急报公社的人武部和县公安局,他们连夜驻进村里要查个水落石出。
 
  在将我带去前,村子的"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个个都被盘查过,没有一个与此事扯得上的。有人反映,历史反革命分子罗某的儿子一个人在晒谷场玩过,于是我就成了地富反坏右之后,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反革命嫌疑犯了。
 
  在红卫兵们眼里,我有做这件事情的全部可能性。首先我会写字,其次我们家对新社会有保留意见,虽然在解放前夕父亲几乎败光家财,被划分为下中农,但是在有些造反派眼里,我们家的底子是很黑的。
 
  记得在拘禁我的那个晚上,造反派没有动过我一个指头。实际上也不需要他们动粗,事实很清楚了,只是需要时间来决定如何处罚。
 
  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处分我,父亲没有告诉我,也许他也不知道。按照当时上纲上线的套路,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成年人犯下类似错误,立即有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等着他。押送劳改是免不了的,倒霉的人会送了性命。
 
  也许是我太小,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过于荒诞,也许是我母亲的人缘好,使得造反派也向公安局求了情,也许是我所不知道的其他的原因。
 
  我是"革命"的"欣赏者"
 
  革命,最初对于我这般大小的孩子自然是非常有趣的事情,隔三差五可以看到斗争游戏的真人秀。铜锣一响就知道有好戏开场。秋天的一个夜里,外面一阵锣鼓声把我惊醒了,我一下子兴奋异常,就要往外去看个究竟,母亲不让,但也拗不过我。
 
  循着铜锣声和时隐时现的人声来到村寨中间水井边,看到雇农的儿子和几个平头小伙押着地主婆在"游街"。月光下隐约看见那地主婆一头乱发,身上的大襟衣服布扣子被扯掉了,脖子上挂着牌子,上面草草写着难看的几个大黑字,画上醒目的叉叉。
 
  这地主婆手里还提着一个小面锣,边走边敲边喊,好像是陈述早被人民政府镇压了的丈夫和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由于惊恐和白天改造的劳累,走得哆哆嗦嗦的。身后的红卫兵小将不时地踹上一脚。
 
  大约那时候的乡下穷得厉害,夜里游街连手电也没有,人们手上拿的都是粗壮的向日葵杆点燃的"火炬"。炬火映照下,年轻造反派的脸上激动得有点亢奋的表情让我至今不忘。有一段时间,我对这种夜间的游街着了迷,总是盼望着早早响起锣鼓声,生怕自己睡得太沉错过了精彩。
 
  遭受一夜"专政"
 
  秋收开始了,大人们都忙着上山掰苞谷。没有上学的孩子都像自由自在的小牲口,撒着欢到处乱跑。
 
  有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大队的晒谷场上玩,这小河边的晒谷场又大又平整。小孩子经常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在这里写写画画的。那时我也没有见过粉 笔,就从溪滩上捡一些五颜六色的石子来当粉笔。有些红石头不过是被溪水冲刷磨合成鹅卵状的红砖头,用来写字再好没有了。我也常常这样写字,虽然人小,但极 自信。捡到能写字的石头,必定随手画上几笔,写上几个字。
 
  我其实不知道那天到底写了些什么字,反正,当天晚上就被带到了祠堂改建的大队屋。有几个我认识的人,也有不认识的人,他们问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问我下午是否去过晒谷场,以及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有没有写字,写了什么字等等。
 
  我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父亲一脸惶恐地站在旁边,不时回答别人的询问。记得问父亲的问题好像是什么时候教我认字,大约认得什么字,能写什么字之类的。
 
  后来就是把我留下来了。父亲回家给我拿了几个玉米饼,权当我的口粮,他让我好好想想下午做的事情,向那几个问话的人说清楚。从那些人的严肃 表情和父亲恐惧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肯定做什么坏事了。只是不知道这个坏事严重到什么程度,需要离开母亲在队屋里一个人呆着。大概是在第二天的傍晚,他们 让父亲把我领回到家里。
 
  当天晚上,父亲让我面对家里厅屋的墙跪了整整一夜,上面贴着一张硕大的毛主席像。母亲几次起来想抱我回床上睡觉,都被父亲粗暴地阻止了。他们两人为此还吵了起来,大概我当时已经困得不行了,并不知道他们吵架时说了些什么。
 
  父亲从未对我发这么大的火,我想这次犯的错误确实很大吧。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后来,父母亲白天下地一定把我带在身边,夜里也不许我到村子里和小伙伴玩,不过仍旧在空闲时教我识字。
 
  这件事情让我平生第一次知道革命斗争的恐怖。而此前,我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一个革命的局外人和欣赏者,不仅不惧怕,甚至是喜欢革命的。那种宏大的集体行动、震耳欲聋的口号和慷慨激昂的批斗,像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游戏,那种氛围让人热血沸腾。
 
  可是在标语事件之后,我学会从被革命者的立场去看这场革命了。我已经能够读出这些被当作"牛鬼蛇神"的专政对象嗦嗦发抖的身上的巨大恐惧和无奈。我知道了革命的残酷性。
 
  两年后,我上小学,读到了"无产阶级专政万岁!"时,心里仍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罗卫东,《青年时报》 2013-08-15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破解林彪事件之钥在哪里?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Introduction to Coaching & CEC's

In less than an hour, you'll learn how to win the hearts of your members and build a successful fitness community. Sign up for this $49 online course.
From our sponsors
破解林彪事件之钥在哪里?
Aug 16th 2013, 11:40, by 明鏡雜誌


  最近看了不少有关破解林彪事件的文章,其观点各异,众说纷纭,甚至对同一件事实,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和评价。概括起来,通过对目前已经公开的有关林彪事件史实的"梳理",基本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流派和观点,一方是:基本否定"林彪集团"的存在,否定林彪有"篡党夺权"和策划"反革命政变"的阴谋,认为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不过是一个"特殊"的观潮派、逍遥派,即便林立果和叶群真的策划了谋害毛泽东和准备实施所谓"五七一工程纪要"的阴谋,也是背着林彪搞的,林彪对此一无所知,且是毛泽东逼出来的。因此,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结论必须推倒重来,重新做出结论,还林彪和历史一个公正;另一方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步步紧跟毛泽东",实质上对文化大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他大肆吹捧毛泽东并竭力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起了很坏的作用,文革造成的巨大灾难,林彪难咎其责;而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冲突,不过是双方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而已,至于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林立果叶群小舰队策划的谋害毛泽东和实施军事政变的阴谋,是确有其事的,林彪也应该是知情的甚至是担纲者。因此,林彪集团是存在的,他们政变夺权的阴谋也是基本事实,林彪的案不能翻。

  双方的立论都以公开披露的史实为据,为什么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和结论呢?我以为有如下几种主要因素干扰:其一,因大量的档案资料没有解密和第一当事人的故去,致使林彪事件的真相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扑朔迷离,许多判断和立论只能以猜测和推理作出;其二,现有的公开史料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是一群当事人的回忆和叙述,因受当事人情感、立场、身份、视野及知情面的局限,这些史料难免在真实性和全面性上大打折扣,甚至相当一部分真伪难辨,自然会影响研究者作出正确全面的判断,甚至起到误导作用;其三,一部分研究者在研究中缺乏历史高度和哲学高度,就事论事,视野偏狭,难免一叶障目,盲人摸象;其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由于存在着比较强烈的情感倾向和立场倾向,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在研究中难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强调一部分对自己观点和结论有利的史料,而淡化甚至隐去另一部分对自己观点、结论不利的史料。总之,由于这几种主要因素的干扰,任何研究者都难免有局限性,区别只在于这种局限性的多少而已。要想把研究的局限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以为,除了尽量占有详尽全面的材料和尽量克服自己的主观倾向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即把林彪事件放到一个具有相当历史高度和哲学高度的逻辑框架中去看,这样可以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性,找出事件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凸显事件真相的整体轮廓。

  那么,这个逻辑框架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以为,林彪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极其深隐,且深得中国数千年政治斗争的传统基因,因而要掌握它的整体轮廓,这个框架非得要四条逻辑框边架构不可,这四条框边即:政治逻辑;历史逻辑;人性逻辑;情理逻辑。也就是说,整个林彪事件只有在这四条框边架构起来的罗辑分析中,才会显现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笔者不揣冒昧,尝试着用林彪事件深远时代背景中的多种历史因素之砖,按上述四条逻辑边框进行"经纬编织"。

  第一,中共建国后毛泽东时代的大陆政体,如果除去一些时代差别,在政治本质上仍然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独裁"政体,而不是毛泽东以后的寡头"威权"政体。也就是说,这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的"君主独裁政体",其合法性和稳定性几乎完全取决于处于其权力金字塔顶尖的"君权"的状况。而"君权"的状况,又取决于金字塔顶层——最高权力核心层的状况。文革前中共核心层的状况是:处于最高独裁地位的毛泽东自感已大权旁落,而以自己的副手刘少奇为首的"群臣"以及整个官僚体系,已自成一体,尾大不掉,随时可能取而代之。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除自己面临的权力危机,惟一的办法就是对核心层进行大换血,对整个官僚体系进行大洗牌;

  第二,尽管毛泽东强烈的危机感中有诸多猜忌和错觉的成分,但这种危机感也绝非空穴来风。中共的现代专制政体和中国皇权专制政体最大的时代区别之一,就是两者最高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不同。后者完全可以在血缘关系中合法地传承,前者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和路线"的招牌下才可以获得合法性。而一直以党内正确路线代表自诩的毛泽东则刚刚在"理论路线"上走了麦城,他的"三面红旗"导致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在为他收拾残局的以刘少奇为首的"一线群臣"面前,他的"三面红旗"已经颜面扫地,无以为继,完全丧失了经济建设这个党内工作的主战场。因此,要大换血、大洗牌,谈何容易。仅仅依靠他多年积累起来的领袖权威和个人威望,是远远不够的,釜底抽薪的办法,必须擎起另一杆理论路线的大旗,在党内开辟另一个"主战场",把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挤掉。而这杆理论路线大旗,必须以刘少奇为首并追随其的一线群臣为假想敌,这个新的主战场,也必须为自上而下整个官僚体系的大换血、大洗牌而打造。然而,这样大的动作,几乎是自毁长城,谈何容易!尽管在中国皇权时代也有君主这样做过,比如朱元璋;但那时皇帝本身就有对群臣生杀予夺的大权,朱元璋只需对群臣抓住把柄甚至捏造罪名"杀、杀、杀"即可收到人头滚滚"宿敌尽除"的奇效,但毛泽东不行,他必须大张旗鼓地把这杆理论路线大旗打出来,才可以收到"动员号召全国人民"之奇效。因此,他必须找到一名得力的旗手。而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这各旗手则非林彪莫属;

  第三,毛泽东选中林彪,并非全部因为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那一番令毛泽东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的讲话,还有如下重要原因:其一,在战争年代,尽管林彪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和毛泽东不止一次发生分歧,甚至公开顶撞过毛泽东,但平心而论,林彪在众多中共将领中,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是领会得最深刻、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位,因而他对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也有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敬佩和折服,而这一点,正是毛泽东认为林对他忠诚的主要依据;其二,林彪因长期患病而懒问国事,但每每在党内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却给予毛泽东以鼎力支持。比如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时,林彪曾一口气给彭德怀扣上数顶帽子,说彭"这回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令毛泽东痛哉快哉,后来七千人大会上林彪的讲话就更不用说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彪聪明,对"毛泽东思想"能悉心琢磨,因而有诸多独到领会,且能"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特别是在宣传、运用、普及"毛泽东思想"方面,创意非凡,独辟蹊径,"事半功倍",且"忠心耿耿",而这一切,在毛泽东麾下的"群臣"中,惟有林彪才做得到;

  第四,尽管林彪对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折服,但对毛泽东在党内的个人独裁性质也看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对林彪本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他把毛泽东的个人独裁看得和中国皇帝的个人独裁如出一辙,也就是说,林彪压根儿就不相信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他看来,中共政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皇权时代的"朝廷"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中共核心层中"高级干部"和毛泽东的关系,在性质上和皇帝与群臣的关系是一样的。正因为林彪对这一点看得异常透彻,所以他才为自己在中共核心层的"政治坐标"进行了可悲的定位。且看他的几条读书"札记":"古策:(1)主先臣后(切勿臣先抢先);(2)主倡臣和(切勿臣倡或不和)"。"一字千金——不在多,少而精,同意,顶用;一刻千金——抢时间,早一刻则礼到意到,迟了被动"。"终生不犯错误之法,得个拥护××的称号,……跟着转喊","勿讲真理而重迎合","主席就是最大的'群众',他一个人顶亿万人,所以和他的关系搞好了,就等于对群众搞好了,这是最大的选票。"但是,对于毛泽东实行个人独裁的那一套,林彪是否真心拥护呢?非也。特别是建国后,林彪对毛泽东擅权的种种倒行逆施,内心是十分反感、厌恶的,且有自己真实的看法。然而,正因为林对自己进行的可悲的政治定位,令他不得不把真实的想法深深地隐藏起来,长期戴上"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面具。而这个面具绝对不仅仅是个面具的问题,一旦戴上,林彪就不得不把自己永远地定格在一味阿谀奉迎的"谄臣"的历史坐标上;

  第五,然而,正是这种内省性的、强迫性的心理暗示和自我定位,导致林彪的人格发生分裂。也就是说,林彪是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党内几乎一致公认,"群臣"之中,惟有彭德怀和林彪敢于公开顶撞毛泽东。然而在老百姓眼中,为什么彭德怀成了"冒死直谏、为民请命"的"忠臣"?而林彪则成了阿谀奉迎、笑里藏刀的"奸臣"?其实,林彪个性孤傲、冷僻、寡言、决断、阴郁、不拘小节,且带有几分不管不顾的直率,除了在文章、讲话和极少数公开场合挖空心思抛出对毛泽东那些"语不惊人誓不休"阿谀奉承之词外,他压根儿就不善于像和珅之类的"谄臣"们那样对"圣上"当面拍马溜须,巧言令色,博取欢心,且能在众多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中上下其手,巧妙周旋,左右逢源。因此,如果用"谄臣"来类比林彪,他是不够这个格的,至少只够半个格。而对林彪而言,要想在君臣关系中玩火,不善当面阿谄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尽管这个缺陷决定了叶群在林叶"夫妻店"中承担了特殊角色,而叶群张扬的个性和圆滑的手腕作为"互补",也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林彪的这个缺陷,但要想完全"解决"林彪的这个缺陷,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林彪正是因为这个"缺陷"而必然地走上了政治绝路。

  第六,林彪的"双重人格",表现在多方面。而其"核心"方面,则表现在对"权力"的得失进退上。人们总在追问,林彪对"毛泽东接班人"这个至高权位,究竟有没有兴趣?他真的想当这个"接班人"吗?他对毛泽东的一味吹捧,他的政治投机和苦心经营,最终目的是否真的是"篡党夺权",对毛泽东取而代之?其实,如果武断地把这些结论强加在林彪头上,那么显然有失公允有失客观,但在这些问题上一味地为林彪开脱,完全否认这些论断,认为林彪在"权位"面前压根儿就是"特殊的观潮派逍遥派",那同样有失公允有违真相。因为在"权位"面前,林彪委实是一个"两面人"、矛盾体。林彪多年来饱经病痛折磨,苦不堪言,加上他性格孤僻、喜静厌动,对官场博弈权力迷径早已心灰意冷,"敬而远之",这的确是林彪真实的一面;但林彪决不因此彻底甘于寂寞,只要机遇到来,他仍然经不住权位的诱惑。否则,他就不会悉心揣摩、迎合毛泽东,就不会苦思权谋之术、"为臣之道"。也就是说,林彪时常处于"两个魂儿"轮流值班的矛盾之中:当"病痛难忍、伴君如虎而红尘皆看破"的魂儿值班时,他对"临肩大任"的一推再推,至少一半是真实的;当"有权就有一切、得一人而得天下"的魂儿值班时,他对"临肩大任"的另一半推诿,就是"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韬晦"之计了。有人说,林彪的"临肩大任",几乎每每都是毛泽东强塞给他的,林彪从来没有主动索取。其实,这正是林彪的"驭君之道"。蒋介石对孙中山也用过同样的手法。林彪如果真想在政治舞台上彻底退隐,只需像朱德那样对官场是非彻底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当个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即可,即便"是非"找上门来,便一味地"检讨",便可自保。而林彪病魔缠身则是更好的借口,又何必如此刻意揣摩"圣心",迎合"圣意",且每每在"政治关头"给"君主"以"意外的惊喜"呢?那么,林彪从事政治投机,是否始终如一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比如,"潇洒"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觊觎于对"圣上"的取而代之?笔者并不这样认为。林彪工于算计,思维敏捷,审时度势时头脑极为清醒。对于自己的所谓政治目标他从来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什么山唱什么歌,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至桥头自然直",罕有忘乎所以的非份之想。即便在九届二中全会上他对张春桥的发难,也是自保的成分为主,说他急于抢班夺权真是冤枉了他。笔者以为,其时林彪头脑极为清醒,他已经强烈地意识到毛在党章上许给他的那个承诺已经离他渐行渐远,几近画饼,而不是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第七,林彪沉静专注,运思极深。而他的真实思想总是层层包裹,从不轻易外露。然而,林彪行事还有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具有删繁就简、"直奔主题"的非凡才能。跟随林彪多年的卫士李文普回忆:林彪爱看书,有时同一本书让他买三四本,划出重要的内容,让内勤剪下来贴到大本上,或制成卡片。买几本《共产党宣言》,看一次剪贴一次,最后剪得只剩几句话。林彪说:就记住"大机器大工业"就行了,得其精粹。砍去繁枝茂叶,直取主干——无论是打仗、读书还是处理日常事务、权力博弈中的"步步紧跟"以及打压政敌的政治斗争,林彪总是能驾轻就熟地拨开繁枝细节,抓准事情的要害。这种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非凡才能固然导引林彪每每获得成功,但有时"细节"也能决定成败。当然,对于林彪而言,重要的、关键的细节他很少疏漏,但一个删繁就简的行家,难免会疏漏重要的细节。中共九大党章中关于毛泽东评价的三个副词已被毛泽东本人删去,如此重要的细节偏偏被林彪疏漏了,恰恰是这个细节导致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对"圣心"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最后翻了船。

  第八,对于中国皇权时代的君主独裁而言,君权面临的觊觎和挑战,会来自多个方面:如皇室血亲关系中的手足至亲(在君权的继承上具有合法性);外戚势力;权力核心层中的文武权臣;藩镇;外族和敌国势力;农民起义。而对建国后的毛泽东而言,他的至高权力面临的挑战,则主要来自他麾下的"权臣"。这是中国皇权政体和中共现代专制政体的重大区别。因此,建国以后,如何驾驭"群臣",如何防止党的核心层内权臣势力对他毛泽东至高权威的挑战和觊觎,是毛泽东极为关注的问题。而毛泽东时代的"君臣关系"有两种状态:一种,核心层的"群臣"一致尊崇毛泽东的最高权威,且群臣内部并无明显的派系出现,处于相对团结状态,对毛泽东而言,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君臣关系"。反所谓"高饶联盟",可看作毛泽东为维系这种理想的君臣关系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但这种"和谐状态"也有其致命的弊端:如果核心层内部的大部分"群臣"自成一体,尾大不掉,并和"圣上"分庭抗礼,那么"君主"就会"大权旁落",难以逆转。七千人大会以后,尽管事情远远没有那样严重,但毛泽东自以为"大权旁落"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挽狂澜于既倒"了。另一种:虽然核心层的"群臣"都尊崇"君主"的权威,但群臣内部出现明显的派系分裂,且彼此明争暗斗,各不相让,大有不共戴天之势。出现这种状况,对于"君主"而言,并不可怕,相反,可以充分利用两派的矛盾,达到相互制衡、便于驾驭的目的。而群臣分为两派甚至更多派系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不可能联手对付君主。其实,这种君主对群臣派系的制衡之术,中国早有祖传。在中国皇权时代,利用宫内外的派系矛盾玩弄制衡之术、使各派之间的权势在相互倾轧中得到有效制约,达到任何一派的势力都不可能坐大到窃取、架空君权的效果,或者任何一派势力都离不开皇帝的支持和调度,这是中国君主们为驾驭群臣、杜绝僭越,保住皇权的惯用伎俩。然而,这套权术并不是每个皇帝都玩得转的。或者说,把这套权术玩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皇帝并不多见。这需要有政治洞见,有驾驭才能,有心计,有智谋,还要有足够的资历、声望和威信。同时,对群臣派系的制衡驾驭之术也形同玩火,既然是两派互斗,且双方都想将对方置于死地,那么,双方的任何一方,都会绞尽脑汁地反过来试图以驾驭皇帝来打压对方,一旦"君主"着了"反驾驭"的套儿,那么后果极其可悲,轻则在一派对另一派的"凯旋"中大权旁落,形同傀儡,重则连同失败的一方被一锅端,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因此,对毛泽东而言,在对党内两派的制衡、驾驭中,他必须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路线底线,其中任何一派胆敢突破他的路线底线,则彻底翦灭之,绝不留后患;另一条是驾驭底线,即只准手下两派被他所制衡、运动、驾驭,而决不允许任何一派对他本人进行反运动、反制衡、反驾驭。

  第九,中共九大以后,在毛泽东想像中已经"自成一体、尾大不掉"的刘少奇"集团"惨遭"覆灭",文革中毛泽东依靠的"两杆子"势力充实了中央权力核心层。而"两杆子"之间的龃龉在九大前后已经出现,这还是围绕党内权力再分配刚刚产生的,好在双方基本上"利益均沾",勉强算得上"皆大欢喜"。然而,在不久的政府权力的再分配上,双方的裂痕还能弥合,彼此还能"握手言欢"吗?总之,九大以后,毛泽东麾下"枪杆子""笔杆子"两派政治势力的形成和对决,已成定局。然而,在毛泽东心目中,两派力量在党的核心权力天平上并不平衡。吴法宪回忆说:"在九大中央委员会中,军队干部占一大半,当时的政治局共二十五人,军队干部占十四人。""枪杆子"在党的核心层坐大,成了毛泽东一块新的最大的心病。他不想让这股势力在政府权力的再分配中继续坐大,以防"尾大不掉",这就是他反复强调在四届人大中不设国家主席的真正初衷,这也是他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迅速倒向"笔杆子"一方的主要原因。

  第十,在中国的君主独裁体制中,举凡被有为君主驾驭的权力核心层中群臣派系斗争,都是极为险恶的政治漩涡甚至权力陷阱,一旦进入,便成骑虎之势,身不由已,无法解脱。此间,各派的得失荣辱,生死存亡,似两牛角力,悬于抵牾中一寸一厘的攻守进退之中。其后果,则非胜即败,非生即死,非兴即亡,非荣即辱,全身而退者、安然出局者几乎没有。在这个漩涡中,凡被淘汰出局者,下场都极为可悲。因此,一旦双方势均力敌的均衡对峙局面被打破,则各方无不竭尽全力拼死一搏以免出局。这类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已被反复证明。可见,庐山上的一场抵牾虽然事发偶然,但酿成一场生死搏斗却事在必然,林彪作为"枪杆子"一派的担纲者,无论有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一旦卷入这个险恶的政治漩涡,就身不由已,势如骑虎,其中大量的"动作",实质上出于一种政治求生的本能挣扎。

  上面几条,只是笔者例举的几条破解林彪事件的逻辑经纬,并不是全部,或许还有更重要的被疏漏掉了。笔者以为,只有各位林彪事件的研究者找到全部逻辑经纬并有序编织,尤如画家打上方格的画布,则林彪事件中各种扑朔迷离的情节、环节、细节、各类当事者在事件中的位置和作用,才可能在这张画布上有序归位,从而勾勒出林彪事件真相的基本轮廓。

  大海之声,博客中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001号反革命案件”全国通缉犯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The Ultimate Sports Fundraising Program

This $27 online course teaches fundraising approaches specifically for sports programs. Learn to raise money like the nation's top program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001号反革命案件"全国通缉犯
Aug 16th 2013, 11:39, by 明鏡雜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在那个载入史册的4月5日,这首小诗被贴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北面,成为当时的"001号反革命案件",作者被全国通缉。
  
王立山在三十多年后谈起往事,言语平静:"我的这首诗是'四五运动'千百万首诗词中的一首,它和所有诗词一样,反映了当时民众的政治认识、意愿、情绪和呼声。我只是当中的一员。"

http://mjlsh.usc.cuhk.edu.hk/medias/contents/1629/bd25687db9aa4f87bb4f5e0b91a01f16.jpg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在王立山家中的卧室墙上,至今还挂着这首1976年"四五运动"中广为流传的诗。王立山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在那个载入史册的4月5日,这首小诗被贴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北面,直指"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被当时列为"001号反革命案件"全国通缉。
  
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满头华发,但那段尘封的历史记忆显然还潜藏在他内心的某个角落。床头那幅字是王立山按照当年翻拍下的手稿"描摹"出来的,字迹如刀劈斧砍一般刚劲有力。
  
谈到这段往事,他的言语间显得很平静。"我的这首诗是'四五运动'千百万首诗词中的一首,它和所有诗词一样,反映了当时民众的政治认识、意愿、情绪和呼声。我只是民众当中的一员。"王立山说。
  
文具店里买笔墨
邮局台子上十几首诗一气呵成
  
1976年4月5日,那天在王立山的印象中天气不错,微寒的空气中已经能嗅到春天的气息。
  
他早早起床,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往天安门广场奔去,怀里揣着他前天晚上用镜框裱好的悼念总理的诗歌。这几天他一直在感冒,本来打算昨天清明节去天安门的,可是却病倒了,只好赶在5日一大早才出了门。这首诗这样写道:
  
春意初发花香凝,
寒夜暗寂悬冷星。
漫漫哀思绕华夏,
烈烈雄鹰金目瞑。
白花一朵寄深情,
遥望征程困难横。
铮铮纯铁孩儿骨,
酷默之后有雷惊。
  
从3月末开始,像这样的诗词连同铺天盖地的白花、花圈、悼文往天安门广场聚拢,北京的学生、工人、机关干部以及各界群众,为了纪念1月8日去世的周恩来总理,不顾"四人帮"的阻挠,在清明节自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前,以敬献花圈、朗诵诗词、发表演说等形式,悼念总理。
  
20分钟不到,王立山已经一溜烟从家到了广场。
  
比起前一天清明节,5日当天人少了很多,花圈、广场上显得有些空旷。因为就在前一晚,在江青的坚持下,天安门广场的花圈和标语被决定清理。
  
王立山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恭恭敬敬地将裱好的诗放在碑座前,觉得还差点什么,应该再插上一朵小白花,他骑车去了王府井。等好不容易买回来,已经是下午两三点了。他却发现自己放置的诗已经不翼而飞。
  
愤怒的王立山不甘心,他想今天必须把自己写的诗全部贴出来,十几首已经创作成型的诗词在他脑子里盘旋。前几天卧病在家,王立山灵感如泉涌,长久以来的愤懑和压抑终于找到了出口,他在家中挥毫泼墨,想到一首就立马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扬眉剑出鞘》就是他在一天骑自行车从家去复兴医院的路上即兴创作的。"'欲悲闻鬼叫'是第一句钻进我脑袋的,我当时想,用鬼来比喻,是合适的。'我哭豺狼笑'用了一个对比,当时脑子里还在想豺狼是怎么笑的。大概就是在骑自行车一来一回的路上就有了这首诗,"王立山回忆道,"'扬眉剑出鞘'这句诗其实是有来源的,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抚长剑,一扬眉。'李白那句加了注,也是从前人那里引来的。"
  
下定决心当天要献出所有的诗,王立山正考虑去前门文具店买笔墨的当会儿,广场上已经开始广播了:"今天,在天安门广场有坏人进行破坏捣乱,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革命群众应立即离开广场,不要受他们的蒙蔽。"王立山走到广场前门出口时,天安门广场已经开始只让出不让进了,他顾不得想太多了,一咬牙"出去了再说"。
  
然后,他飞奔向前门大街,在文具店里买了笔墨、纸张和糨糊,又钻进一家邮局,趴在台子上,凭着记忆,奋笔疾书,十几首诗一气呵成。"我还记得那些纸张就是普通的白纸,不到A4这么大。"当他急忙赶回广场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天安门广场完全不让进了,喇叭里还在一遍一遍播放着吴德的讲话。
  
他和一些群众从胡同里面绕行,穿到了广场里头,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王立山赶紧朝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去,一群学生围了上来,他把诗歌和糨糊散给学生,他们一一认真地贴在纪念碑上,《扬眉剑出鞘》正好贴在正北面。王立山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人们激动地朗诵着他的作品,舍不得离开。
  
一直逗留到十点多,广场上人流慢慢散去,王立山才从天安门坐公共汽车回家。大概就在王立山离开后不到一小时,民兵便开始进场"清理"。
  
为避迫害远赴山西
平时尽量不写字
  
4月7日,姚文元组织人马,以《人民日报》工农兵通讯员和《人民日报》记者的名义撰写所谓现场报道《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颠倒是非,对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正义行动肆意诬蔑。4月7日,毛远新传达了两项提议:一是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二是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
  
当晚,广播电台里传出被歪曲、被颠倒了的天安门广场事件。王立山的这首诗被当作重要"罪证"加以引用。当时一家人正在吃饭,突然听到自己写的诗从广播里传出,王立山的心一下子沉了,他默默起身走到过道里。母亲见他神色异样,早已猜到了八分,王立山告诉母亲和大哥这首诗是他写的。
  
事关重大,形势危急。"这件事对我和我的家庭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王立山说,"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我父亲被万里重新起用派往太原铁路局,我父亲坚决执行邓小平的治理整顿路线。当时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正在遭到批斗。我要是出事了,我的父母肯定会遭到迫害。"
  
母亲和大哥马上询问王立山有没有人跟踪,现场有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他细细回想,诗是学生给贴的,有人拍照也没用;肯定没有被跟踪;但自行车被扔在了广场,还有那个裱诗的镜框是自己从兵团带回来的,以前装着自己的奖状,庆幸的是奖状拿出来了。大家分析了每一个细节,认为从现场遗留物来看问题不大,整个过程中他也没有与任何人交谈过,唯一的线索就是查笔迹,于是母亲和大哥果断决定,马上去山西报到上班。为了减少麻烦,母亲还特地让他戴了一副黑边眼镜,于9日清晨离开了北京。
  
临走前,大哥还特别嘱咐他,所有有笔迹的纸和本都不要带,到山西后不要写字,不谈政治。"我到太原工作时,各方面都很谨慎,尽量做一个不引起人们注意的人。" 王立山说。其间,"四人帮"为了搜捕天安门诗抄的作者,专门印发了大本影印件,其中把《扬眉剑出鞘》列为头号反革命案件在全市花大力气搜捕,据说已通缉全国。形势危急,大哥专程赴晋嘱咐他不能有半点大意,平时尽可能不写字,万不得已要写,也要使用歪歪扭扭的字体。
  
从"反革命001号案"
到炙手可热的青年楷模
  
1976年9月9日,王立山从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去世的噩耗,他预感到整个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变化。紧接着粉碎" 四人帮"的喜讯振奋全国,"文革"十年内乱至此结束。直到"四人帮"倒台,他们也没能抓到"反革命001号案"的"肇事者"王立山,原本这个秘密可以永远保守下去,但历史也充满着各种偶然。
  
追查了很久也毫无头绪的"反革命001号案"竟然在一次偶然的旅途中被《中国青年报》记者找到了线索。1978年政治环境好转,王立山在某次家庭聚会中谈到《扬眉剑出鞘》其实是他写的。结果这一"内部消息"被二哥在一次旅途中无意中透露给了正好坐在旁边的中青报记者李海燕。记者迅速赶往山西寻找王立山,于是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报道。
  
1978年11月11日,就在"四五运动"正式平反前夕,《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整版的《天安门诗抄》作者创作笔谈,其中一篇署名王立山的文章,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1979年4月5日,四五运动三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再接再厉,发表了长篇人物通讯《扬眉干"四化"》并撰写社论号召广大青年做"王立山式"的突击手。


中青报的报道发出以后,王立山迅速成为全国炙手可热的青年楷模,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大无畏的勇士,一个近乎没有缺点的"榜样"。"王立山依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就能够高瞻远瞩地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人,王立山不但出色地承担了本职工作,而且为整个企业扭亏增盈作出了贡献。"
  
多年之后再见王立山,也许是"还原真实历史"的说法打动了他。2009年的一个午后,坐在自家小院,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王立山坦言道:"如果我不是最后一天去的广场,我的诗不会在最后时刻还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如果早几天,铺天盖地的诗歌也许这首就不会突出出来,如果我当时放置第一首诗就走了,也没有后来的事情……"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时代影响
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数十万群众祭献的花圈、悼文、挽联、诗歌和铺天盖地的白花一道将黎明前的黑暗照亮。这场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实现"四化"、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十年噩梦中民众的自我意识,它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间接促成了"文革"的结束。后来,人们将其命名为"四五运动"。
  
人们不会忘记那些来自大地的纯朴之诗,《天安门诗抄》犹如一只嘹亮的号角喊出了10亿中国人民的心灵呼声,它以一种"抗议"的姿态恢复了诗歌的尊严,成为矗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和革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尽管天安门诗歌被"四人帮"诬蔑为"反动诗词",它们的作者和诵者、抄者都遭到了迫害。然而人们并没有屈服,在"四人帮""追查"、"销毁"的道道"命令"面前,仍然冒着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危险,把它们藏在蜡烛里,壁炉中,花盆内,土地下……使它们在"四人帮"垮台后得以重见天日。
  
粉碎"四人帮"以后,首都群众曾搜集、整理、编印过多种天安门诗集。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天安门诗抄》,它由童怀周根据其编印的《天安门革命诗文选》选编而成。
  
《扬眉剑出鞘》是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诗歌之一,这首词锋锐利的小诗在当年引起了"四人帮"的惊恐因而被列为"001号反革命案件"。然而,《扬眉剑出鞘》传遍全国,成了全国老少皆知的名句,在"四五运动"中发挥了战斗号角的作用。当叶剑英从办公室工作人员那里看到天安门广场抄回来的《扬眉剑出鞘》后非常欣赏,反复吟诵,连声称赞:好诗,好诗!并打听作者的姓名,表示了极大的关心。
  
1978年"四五运动"平反前夕,《扬眉剑出鞘》这首诗被宗福先写进了自己的剧本《于无声处》。9月23日傍晚在上海工人文化宫里一个仅能容纳400人的小剧场首演,故事以两年前的"天安门事件"为背景,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经久不息,所有的观众都记住了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人民不会永远沉默"。很快话剧《于无声处》达到了几乎家喻户晓的地步。
  
1978年11月11日,王立山的事迹经《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传遍大江南北,王立山戏剧性地从"001号反革命"成为"四五英雄",后又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成为新一代青年楷模。
  
直到今天,《天安门诗抄》中那些曾经喊出了无数中国人心声的诗歌还在流传。王立山是一个普通人,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当年的几句诗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当时像他这样的青年人有千千万万,他们都站在历史转折的关口,只是历史偶然性地选择了王立山。然而,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滴水也能汇成海洋,一个乃至一群普通青年的自觉行动负载着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主动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生生不息。
  
光阴的故事
那首诗依然挂在家中的墙上
  
王立山长着一对让人瞩目的"扬眉",家中四处悬挂着搜集来的"宝剑",夫人梁宜新笑称王立山便是常常"扬眉剑出鞘"。
  
跟许多同龄人一样,王立山经历了"文化大革命",17岁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五团八连机务排,成为一名拖拉机手。
  
七年艰苦的劳动锻炼、知识青年们共同求索人生价值,让他的人生观逐渐成熟--关心国家大事,做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全国人民悼念周总理期间,"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怒,那段时间,王立山刚从工作了6年的黑龙江建设兵团回到北京,准备要去山西工作。总理的逝世让他悲痛不已,但"四人帮"却要求不准设灵堂、不准戴黑纱、不准送花圈、不准搞悼念活动。"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他们要否定周恩来。"王立山回忆道。
  
王立山说,"文革"已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危害。1975年邓小平复出,人民看到了结束"文革"、恢复正常政治经济秩序的希望。可不到一年又开始"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形势不断恶化。"四人帮"要夺权,只能靠所谓"阶级斗争,把代表人民利益的老一代革命家打倒"。因此,他们是反人民的。如果他们得逞,必将生灵涂炭。当时,人们意识到国家、人民的命运和前途正在陷入危险境地,民众对"四人帮"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王立山满怀激愤地写下了《扬眉剑出鞘》等多首诗篇,放在天安门纪念碑前。此诗被"四人帮"作为"001号反革命案件"追查,由于家人细心保护他才得以逃脱。
  
1976年,他开始在山西上班,在太原铁路部门做汽车修理工。1985年回北京在台湾饭店、北京新速公司等单位做业务管理工作。1987年经自学高考,获北京大学颁发的法律专业毕业证书。
  
他的人生在平凡中前行。只是卧室墙上依然挂着那首广为流传的诗。

北青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施滨海: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硬伤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Looking for something light while keeping you safe and comfortable during extended waterside activities?

Shop New Drainmaker Shoe for Men, Women and Kids at Columbia!
From our sponsors
施滨海: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硬伤
Aug 16th 2013, 11:37, by 明鏡雜誌


  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以下简称傅著)自去年下半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香港推出中文版之后,今年元月在中国大陆出版,首版50万册。《人民日报》元月16日率先在要闻二版发布《邓小平时代》出版中文版消息,6天后又发表记者对傅著作者3000字的专访《告诉西方,一个真实的邓小平》。出版当日,新华社发文《"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让西方世界更了解中国》。24日,《光明日报》紧接着也发表了记者的访问记《傅高义:哈佛大学的"中国先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竞相报道一个外国学者的译本在中国大陆出版,如此盛况,可谓空前。
 
  不管怎样,傅教授自己有言在先,"如果书中史料有误,愿意改正"。为此,笔者想就傅著中提出并贯穿全书主线的"邓小平在1978年成为头号领导人"(见傅著第194页、第246页、第247页、第248页)和"在中国人眼里,三中全会标志着使中国转型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开始"(见傅著第246页)以及"中央工作会议不但为邓小平取代华国锋提供了推动力,而且成为一个高层干部更坦率的检讨以往的错误,思考未来新路线的论坛"(见傅著第239页)等若干重要环节的史实问题与傅教授商榷。

  徘徊就不存在前进

  邓小平有没有在1978年成为头号领导人,中央工作会议有没有为邓取代华提供了推动力,以及在中国人眼里是不是可以说,三中全会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开始,这涉及从粉碎"四人帮"到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两年的诸多事实和评价问题。

  影响至今的说法,认为这两年是徘徊的两年,直到1978年年底才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究竟如何看待三中全会以前的这两年?胡耀邦在1980年11月1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曾经有过一个基本看法,他说:现在回过来,应当如何估计三中全会以前的两年呢?我的意见是不是这样说:我们是做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的大事,我们是在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前进的,或者按小平同志说的,我们是在徘徊中间前进的。我们的许多老同志,许多地方党委,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也还是遇到不少的阻力、干扰。这个话究竟怎么说好,应该斟酌。我觉得,把这两年估计得不恰当,可能全党不赞成。(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下卷,第745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可见,对于1977、1978这两年如何评价,"徘徊中间前进"也不是一个明确的定论。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华逐渐淡出权力核心以后才形成了"徘徊"论。

  其实,胡耀邦后来还说过:"77、78这两年的工作是比较顺心,比较打得开局面的",又说"怎样评价过去的两年?77、78年是政治大搏斗的两年,是翻天覆地的两年,是扭转乾坤的两年"。(见胡德平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第157页)笔者以为这是胡耀邦放开胸襟无意中的自然表白,也是真实感慨。换句话说,没有这两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最终不可能形成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即批判了对毛泽东的"两个凡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扫除了改革开放与平反毛泽东时代大量冤假错案的意识形态障碍。尤其是当时党中央领导集体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贯彻了党内民主政治生活原则,而党的三中全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能不说正是这两年"扭转乾坤"作用的逻辑结果。

  处于当时最高领导地位的华国锋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主张党内思想有分歧,应强调团结;党内分歧引发不同观点的交锋,直至斗争,又强调要从团结愿望出发。胡耀邦同志1978年8月18日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谈话,印证了华国锋同志的亲力亲为。他说:"王任重问华主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怎么回事?华主席说,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要搞清楚,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团结。"(见《胡耀邦思想年谱》,第212页)1978年年底,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华国锋同志又讲:"我是下了决心叫大家讲话,既然把大家请来了,就要让大家讲话,集思广益。"根据胡德平同志的回忆,在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获得全党的普遍认可,带来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11月25日晚,耀邦同志回到家,高兴地谈到他的感想:中国人民遭到的痛苦和灾难换来了今天整个民族的觉醒,什么叫"先知先觉"?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思想领先一筹,行动先走一步,原来不想向前走的人也要跟着走这一步……在一个堤坝上,华主席一锄头打开一个缺口,历史的潮流究竟把缺口冲破多大,这就完全要看人民的力量了,谁也不能事先估计到。(见胡德平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第109页)

  笔者在认真阅读傅著中,不仅没有见到上述(包括下文要谈的)这些时间早于2013年元月的史料,相反的是一些由作者编织而成的"解读"。傅著第366页至367页上,为了说明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连续召开的9次政治局会议上,就是否免去华国锋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这两个主要职务引起辩论时,作者引用了胡耀邦在11月19日的部分讲话,而这些"讲话"被修改后,都归之于胡耀邦之口。比如"党和人民绝不会忘记华国锋在逮捕'四人帮'上做出的贡献,尽管他夸大了自己在这一成就中的作用;由于'四五'示威活动后形成的政治气氛,逮捕'四人帮'并不是难事"。

  事实上,胡耀邦的讲话是:国锋同志和一些老同志一道,在粉碎"四人帮"这个问题上,确实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这是历史事实。我们的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这一点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党、全国人民,包括老同志,确实是真心诚意拥护国锋同志的。那个时候,我记得当时还没有出来工作的小平同志,是写了一封信的,说国锋同志至少可以搞二十年。这个话是真诚的。但是,我觉得,国锋同志没有正确对待一个党员对党和人民应该作出的贡献。

  他还讲到:我们反复说,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个问题上,确实起了一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减少了我们党和人民的损失,而且处理得很果断,从这一点上讲,是有功绩的。但是,为什么能够不费一枪一弹,一举粉碎"四人帮"呢?这就是当时国锋等同志顺应了党心、民心,再加上粉碎"四人帮"以前,人民群众起来了,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四人帮"当时已经是孤家寡人了,粉碎他们如同摧枯拉朽。说天安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反过来说,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不能够摧毁所谓"刘、邓司令部",搞了十年,摧垮不了呢?不是说他老人家的本事不大,而是因为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毛泽东同志在这件事情上违背了事实,违背了党心、民心。所以,说是"英明领袖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这个看法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错误的。

  又比如说到"毛泽东去世后,华国锋继续执行错误的阶级斗争路线,他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就迫不及待地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胡耀邦的讲话实际是:国锋同志确实另搞了一套,叫做继续批邓,肯定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急急忙忙建立毛主席纪念堂,急急忙忙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急急忙忙号召广大干部为"文化大革命"要三个"正确对待",不分青红皂白地追查"谣言",等等。

  傅著接着还说"华国锋对待老干部都非常粗暴。尤其是他拒绝为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平反,害怕老干部复出干扰他的统治……"。而胡耀邦的讲话却是:对大批受迫害的、有能力的老同志的解放、使用,我觉得国锋同志不积极,不热情,不公正。我当组织部长以后,国锋同志公开地同我讲哪一个不能解放,这倒还没有,我总要讲一个公道话,从一九七八年以后,确实没有过。但是,我经常向他反映一些干部的情况,他总是说,哎呀,这个事我不熟悉,把材料弄清楚吧。多半是这种情况。我就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国锋同志粉碎"四人帮"很果断,解放老干部就那么顾虑多端,顾虑重重?我看,确实是有一种心理状态,讲得客气点,我看有这么两点:这一批老家伙总是多多少少有点问题;这些人出来以后难领导。

  对照耀邦同志的那次讲话,傅著中的"引用",可以说有些是曲解,有些甚至是无中生有。而被作者认为是"一份关键性的文件",几乎面目全非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疑惑的是,本来像胡耀邦1980年11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作者完全可以照搬照抄更安全可靠一些,不知作者为何没有这样去做。所以,笔者也只好推想,傅著有意贬低华国锋同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个人作用。胡耀邦说得很清楚,华没有反对解放哪个老干部,只是"不积极、不热情",而"不积极、不热情"同傅著中引用的"对待老干部非常粗暴""害怕老干部复出干扰他的统治"就不是一回事了。据戴煌的著述,华曾对中组部部长胡耀邦说:为什么有些老同志出不来?为何不能互相谅解?习仲勋、宋任穷出来不是很好吗?周惠要到内蒙古去。有些老同志靠边多年,为何不让出来?怕举逸民。这些都是无产阶级的逸民。另据曾志的回忆,胡耀邦在中组部召开冤假错案的案例座谈会,是华国锋批准的。

  胡耀邦、胡绩伟、张爱萍都是"文革"初期的"走资派",胡耀邦、张爱萍还在刚刚过去的"批邓"运动中被诬为邓小平的"黑干将"。华以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或登门""或约见",可谓求贤若渴,一片诚心,不仅没有对他们"非常粗暴",也看不出"害怕老干部复出干扰他的统治"。

  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主持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也改变了对邓小平的处理方针,毛泽东称赞邓小平的地方有十几处,原来全部删除,现在一概保留不删。这样做,是对邓复出的支持还是阻挠?

  在华国锋与邓小平之间产生分歧意见时,华倒是表现得宽容、克制或者说是息事宁人。比如,傅著中关于华国锋从朝鲜回国后打算在东北停留并想在大连举行一次有120艘军舰参加的海军检阅的内容。邓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取消了检阅。(见傅著第230页)二十年后,1998年12月7日,苏振华的夫人梅迪伦去看望华国锋时,谈及当年阅兵的事情,华国锋说,粉碎"四人帮"后,我任军委主席,但我对部队情况了解很少,刚粉碎"四人帮"时,工作太忙,也顾不上到军队走走。1978年初,叶副主席和军委常委都劝我到部队走走看看,以利以后工作。因此,我先在杨村看了空军飞行部队的汇报表演,当时军委领导同志差不多都去了。所以我打算在访问朝鲜后,回来顺便去旅顺看看海军部队,但日程没定。苏振华同志要到部队蹲点搞查整改运动,离开北京时间比较长,按惯例政治局同志离京时间较长,都要向中央报告。在他向我请假时,我顺便告诉他我拟看望海军部队的打算。后来访朝回国后,工作安排太紧,也就没去成。当时,我是军委主席,去看看海军部队,是完全正常的。有人说苏振华同志到我这里告状,根本就没那回事。(见《从高山到大海--共和国上将苏振华》,第434页,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版)

  显然,倘若当时没有不同看法,也不会有事隔二十年后,旧事重提,华国锋坦露"当时,我是军委主席,去看看海军部队是完全正常"的心迹,以示自己磊落。所幸傅著已有结论,无须笔者赘言。

  没有叶,邓会受孤立

  傅著为使"邓小平在1978年成为头号领导人"的立论能站得住脚,进而推断出中央工作会议成为邓取代华的推动力的结论,在书中披露了一个与其说是鲜为人知的"史料",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作者自己对当时政治风向的"解读"。中央工作会议是由华国锋召集的,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自己意识到这次会议将对他本人意味着什么,而邓小平在11月14日访问东南亚归来之后,听说北京的气氛已改变,又让他的笔杆子为他写了一份完全不同的讲话稿。紧接着,在写到"叶剑英很快意识到了环境的变化已经大大削弱了对华国锋的支持度"之后,作者发挥想象力,用了"于是在11月11日叶帅和数位高级官员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小型会议"的爆料。傅著是这样描绘这次私底下的密谈的:会议内容甚至没有向工作会议的其他与会者公开。他们决定,华国锋不能胜任担当最高领导权的工作。他不敢为老干部恢复工作,对他们委以重任,他没有得到高层干部的衷心拥护,而他们的支持对于领导党和国家至关重要。他们一致同意给予邓小平比华国锋更大的权力。但是他们反对单独一人就能做出重大决策的想法,同意让陈云重新进入政治局常委,与邓小平一起掌握党内实权。这一天稍后,叶帅与华国锋谈话,劝他准备一篇讲话,表示他也接受这些变化。关键的戏剧性一幕发生在11月11日到25日之间。当邓小平15日开始参加工作会议时,会议的焦点已从经济转向政治,而政治风向变成开始批判"两个凡是"。作者为了证实自己的"解读"就是"史实",借用一些党内老领导后来的评价说,就像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成为党主席的转折点一样,这次工作会议是邓小平崛起的一次决定性事件。(见傅著第231页)这个所谓"小型会议"结果自然而然成为傅著贯穿于全篇的一条主线,如此,邓成为"头号领导人"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在1978年的历史上有没有这样一次由叶帅和数位高级官员参加的"小型会议",笔者在傅著中文版推出前不曾耳闻,出版后几经寻找也未能目睹。在这里,笔者可以断言,无论从目前官方已经公开的档案中,还是相关当事人口述、回忆里,都无法证实从"十一大"到"三中全会"的两年时间里党内高层有过解决华国锋问题的任何动议。

  这里,我们再来看一段叶选基的回忆,应该有助于我们对傅著"小型会议"爆料的辨伪。邓小平当年从新加坡出访回京后,曾到军科二号楼与叶帅畅谈,他对中央工作会议的进展十分满意。但邓也提出:"现在的宣传有问题,宣传华国锋,抬轿子都抬过河去了,我们现在要强调反对突出宣传个人,党是集体领导,要吸取'文化大革命'把主席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教训。"叶表示完全同意。两个老聋子说话,声音很大。(见叶选基《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0日)

  "畅谈"的内容与时间,在《叶剑英年谱》也有所记载,大致与叶选基的回忆相吻合:11月中旬在住所同出访归来的邓小平谈话,就中央工作会议上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两人还谈了中央要加强集体领导,反对突出宣传个人问题。(见《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卷,第115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邓小平回京的时间是11月14日,按傅著所言,叶与高层的小型会议是发生在11月11日。邓与叶"畅谈",竟然未能谈及"小型会议",这就不能不令人产生诸多疑惑。从历史看,叶对邓是情高义重,更视其为"千秋知己"。"畅谈"中只有邓讲反对突出宣传个人,强调集体领导,云云,而叶仅是附和、赞成,对发生在仅仅几天以前的"小型会议"只字不提,不同被自己视为"千秋知己"的邓交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华和叶帅在邓出来工作前后的讲话和态度。1977年1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谈到解决邓小平的问题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时,华国锋说:"现在有人不主张这样搞,主张打倒'四人帮'后,小平马上就要出来工作。如果一打倒'四人帮'邓小平就要马上回来工作,可能要上'四人帮'一个大当……如果急急忙忙提出要邓小平出来工作,那么四号、五号文件,毛主席处理的这些问题,还算不算数?这样人家会不会说是为邓小平翻案?是不是不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华国锋事后也曾解释:"中央决定当时要继续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口号,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这样做,就从根本上打掉了'四人帮'及其余党利用这个问题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任何借口,从而有利于稳定全国的局势,有利于对'四人帮'斗争的全局。"而主张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叶剑英当时也说过:小平是要出来工作,不过要晚一点,车子转弯转得太急要翻车的。小平这个事是毛主席提的,政治局通过留党察看、以观后效的,现在一下子马上出来不行,要有一个过程。不然,真成了宫廷政变了。叶还说,小平晚一点出来,也可以显示华主席的能力。现在粉碎"四人帮"很得人心,但是他在其他方面怎么样呢?还要让群众看一看嘛。可见,经过一个过程再恢复邓的工作,不是华国锋一个人的意思,而是高层的共识。(见韩钢《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炎黄春秋》2011年第2期)

  至于叶的历史作用,叶选基认为可引用陈云12 月 10 日在东北组的发言,当时陈云针对汪东兴的错误说道:"现在党内议论纷纷,就怕常委出问题,许多同志因叶帅年老了,怕将来要出事,就怕邓小平被再次打倒。"(见《陈云传》)这段话是否可理解为邓当时还不到"一言九鼎"的地位,叶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呢?叶选基的结论是,没有叶,邓会受孤立,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应是陈云同志讲话的本意。(见叶选基《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0日)

  读了陈云这段话的内容,我们还能对邓小平在1978 年已经成为中央头号领导人再说些什么呢?

           1977年8月20日,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同大家一起合影。

  华、叶、邓是三驾马车

  近年来有人想把邓小平理论的起点溯源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龚育之并不赞成。他认为,因为那时邓小平没有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他明确指出:"邓小平成为党中央实际上的领导核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见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第210页)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笔者以为,傅著中所指的"头号领导人"应该与龚著中的"实际上的领导核心"意思应该是一致的。

  我们似乎还有必要来摘录一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最后一段话的最后几行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根本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之所以要引用三中全会公报的最后几句话,表明华国锋在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党内的地位是稳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他是当时的头号领导人。公报的表述是不容置疑的。更何况,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党从来没有对三中全会公报有什么评价上的变化。而起变化的倒是,华国锋去世后,过去广为流行的说法,如推行"两个凡是"、压制真理标准讨论、制造和接受"新的个人崇拜"等等说法,被经官方审定的新华社的生平统统推倒重来:比如,关于粉碎"四人帮",不只说"有功",而称华"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起了决定性作用";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再说"拖延和阻挠",而说他"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关于经济工作,不再说他"求成过急",而肯定他"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此外,还提及华在"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推动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见《华国锋同志生平》,《人民日报》2008年9月1日)

  值得注意的是,傅著英文版出版于2011年,香港中文繁体版出版于2012年,而大陆中文简体版出版于今年元月。光从时间上看,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去梳理、去考证并"为历史做一份生动真实的证词"。

  笔者最后认为,不论是三中全会决策,还是改革开放的启动,都是由党的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趋势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共同发起和推动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如果从恢复历史真相的意义上讲,在当时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华、叶、邓是三驾马车,谁也离不开谁,而叶至少起着平衡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讲叶、邓等人的功绩,不能也不应该忽视有华国锋的贡献。

    (作者为原《中国经济时报》编委)

    施滨海,《炎黄春秋》  2013-5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反对派教师被港警重案组调查 港府被批反常无理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反对派教师被港警重案组调查 港府被批反常无理
Aug 16th 2013, 10:31, by JAS

谭嘉琪

早前被香港特首梁振英要求教育局调查小学教师讲粗口一事的涉事人林慧思,又遭到一名男子向香港警察重案组投诉,指有人在"公众地方行为不检及阻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要求警方跟进。外界认为此事实属过分,非常反感,批评警方的做法不合理。

一名59岁的李姓男子在8月10日下午到香港九龙旺角警署报案,声称阅览网上媒体资料及报章报道后,怀疑有人在公众地方行为不检,阻碍警方执行职务。案件已经交由旺角警署刑事调查队跟进。

小学教师林慧思在今年7月13日在旺角行人专用区,因不满警方执法不公、偏袒围攻法轮功街头摊位的亲政府团体人士,以一句英文粗口辱骂当时的警员。

林慧思其后两次公开道歉,但特首梁振英在本月11日依然罕见地要求教育局就此事提交报告。

林慧思的父亲批评警方做法是"发神经",又说警方每天那么多大小罪案不理,却向手无寸铁的人下手,这种做法不合乎常理。他又表示,将会聘请律师团帮助女儿,"不会白白被人欺负"。

另外,林慧思星期一收到粗口恐吓讯息,要求她辞职。

同样在近日收到恐吓电邮的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对美国之音表示,她认为林慧思老师一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是借着老师的个人表现,发酵无限大,以教育为名去搞民革的行为。

她认为,香港政府有意借此搞乱香港,让香港人对政治冷漠。与此同时,政府希望有一个错误的视线,让港人觉得任何香港争取普选的人都是在街上叫嚣的坏人,营造这样的社会气氛。

毛孟静说:"这件事肯定不是那么单纯。原本是非常单纯:有一个小学老师,走过闹市,看到一幕应该要不平则鸣的情况,她做了这个行为,可能她用的词汇可以斯文一点,或者小声一点,但根本其实是街头一幕而已,有人很明显把事件上纲上线,无限放大,最终就是想打击民主的声音,民主的阵营。总之追求民主的人都是很粗暴,都是叫嚣,在街头有疑似不检点的行为。"

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星期四就特首梁振英所要求提交的报告作出回应,表示家长、学界和社会人士向特首和局方表达担心,说这次报告是针对比较全面和最新的情况去看待事件,表达行政长官对这方面的关心。

建制派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委员主席叶国谦早前对美国之音表示,香港社会不接受粗言秽语,社会应对此加以谴责,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跟进,他相信这是香港社会大多数人的要求。

香港特首办日前发表声明称,鉴于事件发生在教育系统,特首才会要求教育局提交客观、公平的报告,又表示特首从来没有向警方下达政治任务。

美國之音中文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六四坦克人”照片闪现演唱会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六四坦克人"照片闪现演唱会
Aug 16th 2013, 10:26, by JAS

A Chinese man stands alone to block a line of tanks heading east on Beijing's Cangan Blvd. in Tiananmen Square on June 5, 1989. The man, calling for an end to the recent violence and bloodshed against pro-democracy demonstrators, was pulled away by bystanders, and the tanks continued on their wa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rushed a student-led demonstration for democratic reform and against government corruption, killing hundreds, or perhaps thousands of demonstrators in the strongest anti-government protest since the 1949 revolution. Ironically, the name Tiananmen means Gate of Heavenly Peace. (AP Photo/Jeff Widener)

上周五北京的一场演唱会上,背景惊现"六四坦克人"照片,尽管只有短短4秒时间,却被现场观众捕捉到,继而成为海外媒体报道热点。剧团称此前得到中国文化部的审批。 

上周五(8月9日),加拿大太阳剧团(Cirque Du Soleil)在北京五棵松万事达剧场举行一场纪念纪念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演出。期间背景照片中突然出现了1989年"六四事件"中"坦克人"照片,当年美联社拍摄的这张照片此后成为六四事件的标志之一。本场 演出中,剧团将其中的"坦克人"置换成杰克逊。当时选配的音乐为杰克逊的 "他们不关心我们"(They Don't Care About Us),这是一首公众耳熟能详的政治歌曲。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这张"坦克人"照片出现虽然只有短短4秒钟,但还是被很多眼尖的观众捕捉到,观众席一片死寂。其后太阳剧团很快将此照片在接下来 的巡演中删除,尚不清楚是否受到中国当局压力。巡演发言人劳拉·西尔弗曼(Laura Silverman)以邮件回复《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到中国巡演之前,整场表演曾提交到文化部并获得批准";西尔弗曼在一则声明中也表示:"没有政 治倾向,尊重表演所在国的法律和文化特色。"

而文化部负责审查太阳剧团演出内容的人,是出于不清楚照片背景后的事件还是没有看清楚,尚不得而知。而文化部的"剪刀手"对海外进入中国的演出及文化产品 严格控制,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3月冰岛歌手比约克在上海演出时突然喊出"西藏独立",自此比约克未能踏足中国;2011年鲍勃·迪伦在北京演出时未 演唱其经典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Blowin' In The Wind》);今年4月再发生对主题为反抗奴隶主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被解救的姜戈》叫停事件。

31 Jan 1993: Entertainer Michael Jackson sings at half-time during the Super Bowl X XVII game between the Buffalo Bills and the Dallas Cowboys at the Rose Bowl in Pasadena, California. The Cowboys won 52-17. Mandatory Credit: Rick Stewart /Allsport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历史的细节又给审查者开了个玩笑"

"六四事件"在过去24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是中国当局封禁的话题,因此每次在媒体上偶然出现的"漏网之鱼",都会引来不小的讨论。2007年6月4日,中 国媒体《成都晚报》在广告版中刊登"向坚持的64遇难者母亲致敬"广告,其后报纸遭调查和整肃,广告发布者成都维权人士陈云飞受到当局打压;2008年6 月24日,北京媒体《新京报》发表了对中国知名摄影记者刘香成的专访。所附的照片中,有一张为"六四镇压时"一辆三轮车运出伤亡者的照片,其后报纸从市面 上紧急召回。两起事件事后都证实为当值编辑并不清楚照片显示的真实历史真相。刘香成曾表示这些年轻一代的无知很令人吃惊。

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独立作家野夫向德国之声表示,文化部门绝对不可能是有意放行,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由于中国当局长时间的封禁,审查者都不清楚"八九民 运"和"六四事件"的历史:"如果是年轻的审查官,肯定是对这段历史缺少认知,因为这段历史一直是被掩盖的,使得审查者们都搞不清楚了,历史的细节给他们 又开了一个玩笑。"

***NUTZUNG NUR FÜR DIE CHINA-REDAKTION UND AB DEM 25.5.2011 4 JAHRE*****  Titel: Just married  Beschreibung: On May 21, Li Lu (middle) meet up with his girl friend Zhao Ming (right), who had come from Nanjing to find him. Chai Ling suggested that they get married right then and there on the square. The new couple staged a wedding at the base of the Monument to People's Heroes. The students celebrated it as a symbol of hope and happiness. Der Autor des Buchs ist Feng Congde, ein Anführer der Studentenproteste während des Massakers auf dem Tiananmen 1989. Alle Bilder dürfen nur mit Zusammenhang über die Berichterstattung des Buches Die Republik auf dem Platz des Volkes – Tagebuch Mai/Juni 1989 und nur für 4 Jahre genutzt werden. Das Copyright lautet für alle Bilder bitte Copyright © 64memo. 
野夫:历史的细节又和审查者开了个玩笑
 
"提示记忆,提示不要掩埋历史"

野夫认为,尽管这张照片只是一瞬间的闪现,但足以起到"提示"的意义,这种提示一种是给那些"有记忆的人",一种向试图掩埋历史者的抗议:"这件事情大家 还永远藏在心里,这个事件还会因一张照片引起激烈的讨论,是因为有太多的人牢记着这样的画面;另一种也提示人们,想要掩埋历史这种可笑的作法,误的是自 己,人民还是记得的。"

早在今年清明前夕的4月1日,数位"八九民运"参加者和民间学者安宁、马少方、胡石根、赵常青等人,在河北正定县殡仪馆铭德堂,举行对"六四死难者"的悼 念仪式,这是"六四事件"发生24年后,中国大陆首次较大规模的民间公祭活动。"八九民运"前学生领袖马少方当时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他们多年的坚 持只为两个字--"真相"。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德国之声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外媒质疑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有水分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外媒质疑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有水分
Aug 16th 2013, 09:42, by JAS

china-economy-poverty-income-gap
一位失明人士在北京街头卖艺乞讨。

外媒日前载文质疑中国官方的统计。而中国官方7月份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有所上升,各分类指数都有所改善。但汇丰控股公布的相关指数却继续走软。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此明显引发对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是否有水分的质疑。

法新社8月15号发表有关中国官方统计数字的报道,题为"谎言,该死的谎言,以及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英文源自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报道说,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几乎位居世界之首,但是,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是否可信却是一个不断令人头痛的问题。

中国物资采购网曾经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号联合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出现环比小幅回升。不过同日,国际金融机构汇丰公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却环比继续下滑到47.7%。

中国"官方"和国际"民间"的不同数据再一次出现背道而驰的状况。因为按照国际标准,如果PMI制造业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增长,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下降。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就此表示,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很不可靠:

"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水分很多,这些数据是一级一级报上来的,从乡、县、省层层上报。地方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往往虚报数字。"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郑竹园认为,中国官方的经济统计数据确实有待改善:

"中国官方的经济统计有矛盾,它应该承认这一点,各省报上来的数据往往有水分。最近这几个月,中国的经济有下降的趋势。李克强为了求稳,放松了银行的贷款,刺激经济增长,因此7月份的数据确实有所好转。"

郑竹园教授表示,企业信心增强成为推动中国7月份制造业采购指数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企业信心的改善是由于中央政府最近推出的稳定经济增长举措,如: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等。

"前几个月中国经济是在下降,但是到7月份有了转机,对外贸易数据也有了回升。目前中国的经济也许没有官方的数据那么好,但是也没有汇丰银行的数据那么坏。"

中国官方PMI指数与汇丰的PMI指数出现明显分歧的状况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郑竹园教授认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双方调查样本的不一样。汇丰调查的样本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国官方的调查样本比较全面,涉及31个行业大类的3000家企业。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官方PMI应该更能全面地反映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郑竹园教授说,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型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经济要改革,要转型,但这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不会那么快,但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垮掉?大家没有那么预计,中国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国内市场很大,会有支撑,经济发展也许没有以前那么快,但是保持百分之七的经济增长率还是有希望的。"

郑竹园教授认为,中国官方7月份的PMI数据出现回升并不让他感到意外,但是,他也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

法新社的报道援引维基解密披露的外交文件显示,2007年李克强曾经对美国大使表示(李克强当年主政辽宁省),一些中国官方统计数字是"人为制造的",是不可信的。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数据不可靠,那么政策和改革的决定也会出错。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雷鼎鳴批判佔中禍害香港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How to Get into Medical School

A tested blueprint to approach the daunting admissions process with both confidence and succes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for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雷鼎鳴批判佔中禍害香港
Aug 16th 2013, 09:29, by JAS


雷鼎鳴:我認識的人,沒有人支持佔中(宋漪卉)

江雁南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雷鼎鳴認同「幫幫香港出聲行動」。他從經濟學角度指出佔領中環不道德,對香港經濟將造成實質破壞;並表示爭民主不能搞佔中,要回歸理性民主路。

從佔領中環運動的發展,似乎也看到香港學界的分裂。「佔中」旗手之一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他是耶魯大學博士。而最近挺身反對「佔中」的,則是在經濟學界鼎鼎大名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教授,他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是明尼蘇達大學博士,被視為自由經濟的旗手。

雷鼎鳴雖然沒有參加「幫幫香港出聲行動」的組織,但卻在現場力撑,大聲疾呼:香港爭取民主不能搞佔領中環運動,而是要回歸理性的民主之路。

他強調:「從經濟學角度看,佔中是不道德的。」他表示公民抗命抽象來說也不是錯的,但要搞清楚兩點:第一,公民抗命用違法的方式,第二,需要那些沒有關係的人承擔後果。抓人不是惡法,這是道德上站得住腳的。公民抗命本身應該是反惡法的,但佔中爭取的事情要其他人「埋單」,付出代價的是在中環上班的人和企業主。商界很多人不搞政治,但如今無端遭侵害,又沒有賠償。

雷鼎鳴贊成香港普選,他認為參加這個組織(幫幫香港)的人都贊成普選。不是認不認同民主,總體來說是個比較好的制度,但不是只有選舉這麼簡單,有很多配套的體制,比如尊重法治、不可以侵害其他人利益。爭取民主是對的,但和民主有關的制度和特性需要符合民主的要素,違反這些,弄出來的民主也是個劣質的民主。

佔中手法跟文革一樣

針對部分人所講的反共,雷鼎鳴說:「反不反共不是我關心的重點,但是這個做法和文革時期的共產黨用的手法差不多的話,那最後走向的結果也就是成為你原來批評的對象。」

雷鼎鳴說,佔中的人雖然說和平理性,但有個盲點,他們提出癱瘓中環,不給中環運作,「我當然不相信他們有這個能力,但是這種宣稱是極端的做法,有了這個意圖,我不理他們是否成功,但沒得到授權,很不妥當」。

佔中的人沒有想清楚,其實自相矛盾。雷說,香港政治沒有好的話題,報紙需要熱的話題,媒體就參與其中,是非黑白就顛倒了。

雷鼎鳴說,香港出現兩極化,在任何社會,民衆的撕裂,比如種族對立、宗教對立是民主制度解決不了的。香港雖然沒有這些,但是香港有人要製造對立,不然生存不下去。將陸港矛盾擴大,是其中一個手段。對香港沒有好處,民主是解決不了的。撕裂的兩批人看法不同,即使贏了選舉也不代表問題解決。如此一來,民主的優點都會打折扣,社會無法得到共識。

只有中間的人佔多數,社會平穩,才適合民主。雙方對立撕裂,就沒有是非,政府作對做錯,兩邊都會完全喪失理性的叫罵。

佔中每日損失十六億元

他認為,佔中進一步撕裂香港會引起損失,但如果佔中行動者賠償,就比較道德,佔領華爾街搞了幾個月,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假設一萬人參加,每個人造成的損失是每日港幣十六萬(約二萬美元),總體就是十六億元。

佔中是拖慢民主進程的行動、不道德的行動,不是說參加行動的人不道德,但是他們是「蒙查查」(迷迷糊糊),雷鼎鳴在學術界幾十年,很明白學術界的人每個人都代表自己。「但我認識的人,沒人支持佔中的。」

即使假設香港有九成人支持,這種多數人暴政的情況下,少數人都可以問,你為什麼不賠償。拖慢民主,讓其他人「埋單」,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

雷說,他是天主教的中學畢業的,記得神父說過一句話﹕「The end does not justify the means」,不能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在文革期間哪一個說自己是不正義的?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最後對中國造成的破壞大家都知。現代史上這麼重要的文革,現在不正是重複人家的做法。批評文革,卻有沒有汲取教訓,不擇手段,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針對陳健民所說,佔領中環是因為香港正處於「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雷鼎鳴說:「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說法。非常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你說這不是香港過往的狀態,那我同意。但解決的方法是火上澆油嗎?侵害其他人的利益,這不會有助於解決問題。佔中包裝成理性和平,但有不讓人上班的嗎?禁錮一個人,雖然沒有暴力,這怎麼算和平?」

香港人本來中性平和,對政治冷感。過去四五年,激進的泛民主派為了獲得選票,就攻擊泛民中間派,因為激進派最大的敵人是中間派,例如民主黨比較中間。

而民建聯就是建制派那一邊的中間。泛民那邊用這種方式獲得選票,建制那邊都會用同樣的動作,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雷鼎鳴說:打架的時候,矛盾激化,中間的人就被撕裂了。香港的報紙開始採取立場,現在有些自稱中立的、知識分子的報紙很多人都不看了,喪失了講事實擺道理的中立立場,學術界不會看了。報紙都被扯進去了,可見撕裂影響多深遠。

雷說,站中間的會被兩邊的人罵。至於站出來的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何濼生,「我認識了他十多年,他是很溫和的人。鄭赤琰也是很正直的人」。

雷說自己不是個喜歡參加團體的人,三十歲後除了學術組織,沒有參加過任何其他政治組織。但會積極支持這行動,但他不習慣有任何組織,他和組織有距離,才能更加獨立的發聲。

雷說與香港中文大學前政治學系系主任鄭赤琰教授相識十多年。在他去美國讀書之前幫了很大的忙,如果沒有他拿不到簽證。在六月末參加的一個飯局上,參加者還有商界的朋友、宗教界牧師,雷都不認識,但他們都表達對香港的情況很憂心、對整個香港的氣氛、不講道理的氣氛很憂心。

雷表示過去寫文章發表過評論,「他們讓我幫手、出聲。我熟悉這些,去過很多論壇。對此表示支持,七月三十日左右有四十多人參加。那時我剛剛從美國回來沒有參加。他們成立組織,但我沒有直接參與,如果我在香港,說不定會參加,認同他們的方向精神」。

「上個星期四記者招待會,有人打電話給我,我支持他們。現在已經籌到港幣一百多萬,參加的人都是中小企業,大的財團沒聽過。包括中型企業,比如旅行社之類的。在佔中這件事上,他們的利益無端受到侵害,發表意見很正常。」

佔中對香港的經濟破壞不是抽象的破壞,是具體的人有損失。「我寫過文章,如果佔領中環,有十六億元的損失,這是低估的,有人批評。不過我是故意低估的。商界的人多數認為我低估,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確實有損失。」

旅遊業當然首當其衝受損失,比如泰國紅衫軍,一搞好幾年,沒人去泰國,埃及也是。雷鼎鳴警告說:「這個影響不是一段時間的,而是很長的時間。」

亞洲週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港媒:阿里巴巴或於紐約上市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LSAT prep from HLS-educated instructors

LSATMax includes video lessons, unlimited personal attention & support, and over 6,000 real questions from previous LSAT's. Enroll for just $299.
From our sponsors
港媒:阿里巴巴或於紐約上市
Aug 16th 2013, 09:21, by JAS

(中央社台北16日電)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由於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希望保留對公司的控制權,集團可能延後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時間,或乾脆改到美國紐約上市。

報導援引銀行業者的說法稱,由於只持有7.4%的股份,馬雲擔心會失去控制權。馬雲於1999年創建了阿里巴巴。

報導指出,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競爭對手那斯達克一直在爭取馬雲,他們告訴馬雲,如果在美國上市,可以透過持有表決權更大的特別股票來保留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香港交易所則不允許雙重股票結構。

美國網路公司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4%的股權。1020816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日本戰敗拒道歉 安倍愈來愈囂張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LSAT prep from HLS-educated instructors

LSATMax includes video lessons, unlimited personal attention & support, and over 6,000 real questions from previous LSAT's. Enroll for just $299.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戰敗拒道歉 安倍愈來愈囂張
Aug 16th 2013, 02:02, by JAS

昨天是日本戰敗投降六十八周年紀念日,首相安倍晉三態度囂張,在致辭中首次沒有就過去對中國等亞洲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作出道歉,也沒有像過去歷任首相那樣發表「不戰誓言」。日本軍國主義圖窮匕現,東亞地區戰雲密布,中國作好準備了嗎?

安倍礙於美國壓力而沒有親自參拜靖國神社,卻由他人代為獻上「玉串料」曲線拜鬼;同日,多名內閣成員及約九十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另有約一百名國會議員由秘書和助理代為參拜。過去多年來,在戰敗紀念日拜鬼的日本國會議員一直維持在五十人左右,今年人數大幅增加,顯示右翼勢力愈來愈猖狂,已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事實證明,安倍在復辟軍國主義的道路上已不可能走回頭路,中日戰爭威脅正日益逼近。君不見安倍咄咄逼人,總是選擇在敏感時間挑釁中國,今年「七七事變」七十六周年之際,安倍宣稱「日本也有驕傲歷史,中國應該尊重」;今年廣島原爆六十八周年之際,日本準航母「出雲號」下水;今年日本戰敗六十八周年紀念日前夕,安倍揚言其歷史使命就是修改和平憲法。

甲午之年 招災惹火

日本侵華之心不死,仗着有美國撐腰,正加緊為發動新一輪對華戰爭作全方位準備;反觀中國依然心存幻想,不斷重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陳腔濫調,實在是太傻太天真。有些戰略學者高估美國對日本的牽制力,甚至認為在美國監管下,安倍不會主動對華發難。但事實恰恰相反,安倍上台以來,野心勃勃,動作不斷,在政治上大力推動修憲,為動武解除法律緊箍咒;在經濟上降低雙方的貿易依存,逐漸將在華日資企業轉移到東南亞;在外交上積極拉攏周邊各國,組建反華外交同盟;在軍事上則北兵南調,不斷進行針對性的軍演。日本已為對華戰爭作好一切準備,而中國仍寄希望於美國對日本的所謂牽制力,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最諷刺的是,兩岸當局在保釣這個牽動炎黃子孫神經的議題上各懷鬼胎,讓日本坐收漁利。兩岸三地保釣人士原定於日本投降紀念日再次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結果由於台灣當局及港府層層阻撓,民間保釣行動被迫取消,徒令親者痛仇者快。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隨着日本磨刀霍霍,「中日必有一戰」的預言愈來愈接近現實,明年適逢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在這個最容易招災惹火之年,面對倭寇來勢洶洶,步步進逼,中國只有丟掉幻想,加緊備戰,才有可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昨天解放軍在東海舉行實彈演習,航母「遼寧號」也在渤海北部水域進行艦載機訓練,中國選擇在日本戰敗紀念日亮劍,顯然是針鋒相對,但願不是虛張聲勢。

太陽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