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

明鏡新聞網: 革命並不可怕,恐懼革命是來自無知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革命並不可怕,恐懼革命是來自無知
Sep 17th 2013, 13:38, by 明鏡雜誌


中國研究院第二次研討會發言紀要(14)


《調查》記者 高伐林 錄音整理




   習近平接掌中共大權半年多,他極力鼓吹的"中國夢"漸漸露出端倪。正當他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州舉行"莊園會"的第二天,2013年6月9日,中國研究院在美國新澤西普林斯頓舉行第二次研討會。來自中國、美國的十餘位學者,再次將習近平及其政策走向,當成"會診"的對象。
 



王軍濤(續前):因此,不要再指望新核心解決問題,也不要指望什麼頂層設計來有計劃、有綱領、有步驟地搞什麼改革解決問題。因為,如果執政者真搞頂層設計,以現在的腐敗吏治和糜爛綱常,也無法實施。如果要做到令行禁止,就要整黨、整風和反腐,這又是逼反貪官,亂黨亂國,是自殺。都說改革會自殺,其實反腐也是自殺。王朝末世,左右進退都沒路。

頂層設計對中國現實問題無解,但絕不是中國問題無解。跳出以高度集權的黨政機器作為實施機制的頂層設計的思路,才能找到解。這就需要我們把眼睛轉向民間。剛才國巍也說,民間有想辦事的,但官場逆向淘汰,把想幹事、能幹事的淘汰了。如果把這個思路引申一步,在整個中國審視變局的條件、動力和前景,就不僅對出路有信心,而且認為信心有堅實的理性基礎。中國有的是改革的動力,有的人願意從政、想有作為、並且有能力。


革命並不可怕,恐懼是來自無知

但是,這要我們跳出一個思想盲區,這就是:談論政治選擇,一定保證有秩序——這才是眼睛總盯著頂層設計的原因!因為,盯著民間就要打開體制,過程就不確定了,看不清會發生什麼、怎樣發生以及如何應對。特別是出現各種吵吵鬧鬧的爭鬥以及不體面的摩擦,甚至出現暴力衝突和內戰,這些都使得人們不願意討論沒有計劃、沒有統一綱領和清晰變化秩序的改革進程或道路。有些學者想搞憲政,但也希望是黨主立憲;他們也認為,只有頂層設計和中心規劃、指導和規範的政治進程才靠譜。

解決中國問題要換個思路,跳出頂層設計和上面指導的思路。而做到這一點,就要跳出必須看清演進格局和前景才選擇和行動的思想盲區。其實,政治是博弈,演進格局和結局都是博弈的結果,都有不確定性。即使在專制皇權體制中,政治過程雖然日常運作井然有序,但關鍵事件是陰謀,重要過程是黑箱或灰色過程。我出國學習政治學,再看美國政治,特別是日常生活中體會美國的政治運行,才真正理解什麼是政治。政治就是爭權奪利的過程——政治家爭權、老百姓奪利,決定勝負和分配權和利的過程就是政治。

既然政治是結局和過程都不確定的博弈,既然這類博弈從來就不是透明的可控進程,那麼跳出朝廷的視野就是可以的,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政治。這樣,民間啟動的政治轉型甚至革命都可以接受。如果研究政治史就可以就發現,凡是搞革命的國家,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像法國、俄國、中國,都是這樣才發生了暴力革命——因為鎮壓力量太強大了。好消息是,在第二次大戰以後,現代政府出現之後,革命可以是和平革命——但還是革命。

http://www.gs.xinhuanet.com/ggzs/2009-08/19/xin_473080612093429610051.JPG 
中國學者秦暉認爲:革命未必比改良流血多。

革命並不可怕,恐懼是來自無知。秦暉先生最近說了些話,講革命比改良可能更少流血,也可能更有藍圖。我接著他的思路。革命最大貢獻在於把原來體制壓制的人才解放出來,把原來堵死的機會釋放出來。那些在舊體制束縛中的野心家、陰謀家、投機分子,都可能是民主憲政運行中的政治人才。改革有個誰來改的問題,動力在哪裡的問題,革命沒這個問題。想革命的人很多,革命也可以不激進,不那麼混亂。勝平對革命的批判其實是對騷亂的批判。革命或許會伴隨著騷亂,騷亂中你抓一塊、我搶一把是難免的。但革命作為一個改變政體或者改朝換代的持續政治過程,必須歸為有其綱領、計劃、秩序和道德的力量。在上升時期,革命者常常有清教徒般的簡約文化;他們不是嘯聚山林的土匪,否則他們不能打天下。

革命對舊體制的關係也不是那麼激進。辛亥革命之後,最高權力產生方式變革了,但文明社會的基本規則仍然基本沿襲舊制。只要不是共產黨革命那種帶數百萬軍隊接管舊政權,那麼革命後的官員也基本上是舊官員轉文官。他們的職位和職業聲望更有安全保障。至於清算,在一個憲政法治程序中,很難做到。那些玩股票、在金融資產組合中發財的人,你無法清算。那掌握國民資產總值五分之一的三大家族後代不過是企業老總;一旦免職,他們就沒有這些經濟權力。這些制度性的腐敗,你可以制定新規定取締未來收益,但無法清算過去的獲益。

有種說法,中國政治出路不在朝廷,而是在民間。但民間也不是沒有問題。由於當局高壓維穩,使得民間招惹官府的政治博弈代價昂貴。領軍人物都是單個事件出來的,還有的是被迫害出來的——被打一頓出了名。這些人有氣節、有操守、有品德,但這是社會賢達,還不是真正的社群領軍人物,不是在長期的組織化專業活動中經歷各種風浪、全面操盤事業中形成的領袖。現在的民間運動和反對力量的領軍人物,距離治國安邦和憲政民主的運行需要的人物素質還差得很遠。常年堅守者中還不乏社會的邊緣人:意志和個性剛強,但心態和習性都與正常社會的規範格格不入。

未來中國的出路是各種政治力量共同創造出來的。不會是執政者單獨搞頂層設計規劃指導出來的,也不完全是現有民間領袖的博弈。其實,只要政治破局,各種力量都有機會加入博弈,他們也必須加入新的博弈才能保持或獲得權位和利益。在這個改革的動力機制中,執政者仍然可以有頂層設計和作為,其作為仍然可以有重大的積極的建設性角色作用,但這不是控制演變格局。而是啟動、影響局勢,在較好的情況下是駕馭局勢不翻車,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就是引領局勢。

總之,我不相信中國現在的問題還是改善行政治理模式能解決的,政治改革也不是什麼計劃可控的進程。當然,我認為國巍可以繼續研究,我也衷心祝願國巍成功。如果有個自上而下的作為成功了,國家少陣痛,人民得到實惠。勝平上書的觀點沒錯,但思路也是不現實。你為共產黨想退路。他們有路可退時不退,等不得已非退時已經無路可退了。我主張我們有一種新的思路邁向憲政民主的轉型:讓朝野各種力量都有機會。這需要我們對政治有新的理解,一種關於轉型更符合現有經驗的現實主義的理解。

鄭國巍:我想強調的是創造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按照傳統的說法,一個政權腐敗到這種程度,早就要被推翻了。

我有這麼一個假設: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現在這樣一種信息的技術、交通的技術,支撐當局這麼一種構造,那麼,何不利用現在這一套信息的技術、交通的技術,來構造新的話語?

在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之前,首先要有一場溝通的革命。這個溝通的革命,是決定這場政治、社會轉型的成本的重要因素。人都是政治動物,政治過程很難設計、不可能控制,要想設計、控制,這個話語裡面是出思想、出人物、出知識的。那麼,你就很難說我這個"溝通革命"是反對政治革命、反對社會革命的,某種程度上說,它是催化這些革命的。當大家能夠清晰地看到一種可能性的時候,革命反而會被加速。我更在意的是,我們用什麼方式、什麼規則、什麼態度來討論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然而,中國精英在這些問題上,受到的各種制約特別多。我們之間的溝通,從內在的規則到涉及的知識,抱持的態度,都存在很重大的問題。正是因為溝通的不成功,在現在的信息條件下,中國社會和政治的潰敗延續這麼長時間——這兩者之間是存在相關性的。(《調查》第11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我們機組飛往日本將陳公博押回南京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我們機組飛往日本將陳公博押回南京
Sep 17th 2013, 13:17, by 明鏡雜誌


《名星》郭永凡



抗日戰爭勝利後,飛行大隊的基地從成都轉移到南京明故宮機場。

接下來就是繁忙的不間斷的飛行。從9月到12月,四個月的飛行時間差不多超過以前全年飛行時間的總和。但一點也不覺得累,心中充滿了自豪:我們勝利了,揚眉吐氣了,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自己的領空中翱翔了,再也不會冒險夜航了,心情無比舒暢。

航程範圍也擴大了,降落在從來沒在去過的大城市: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漢口、廣州、鄭州、杭州、台北,還飛到國境線以外,河內、西貢,還到了日本。

九 月,在武漢、廣州、河內、西貢之間穿梭飛行。在武漢住在當時最豪華的賓館德明飯店,沒有電、晚上點蠟燭,悶熱難當,只好開窗睡,被蚊子叮了一夜。第二天馬 不停蹄的趕到廣州轉飛河內,突然瘧疾發作,打了兩針奎寧。第三天到西貢,然後又回到廣州。那時究竟年輕,不把它當回事,沒有請假,也沒有休息,回廣州後, 瘧疾居然好了。

10月3號去了一趟日本,押送漢奸陳公博回南京,陳公博是汪偽政權二號人物,汪精衛死後由他接任偽政 府代主席,8月25日逃離南京前往日本京都,在日本待了五十多天引渡回國。引渡的機場所在地叫米子,位於本州島西端,面臨日本海,飛機從米子直接飛回南 京。陳自知末日來臨,在幾名武裝軍警押解之下,垂頭喪氣,面容晦暗,一言不發,押回後投進蘇州監獄,於次年6月3日執行槍決。

在 台灣,先後到過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台東、花蓮,這些機場的地勤人員全是日本人。有些年輕的日本雇員見到中國飛行員就圍上來索討美國香菸,那時我們身上 總帶有幾包駱駝牌或Lucky-strike,當然不是自己抽(空勤人員都不許喝酒、抽菸),而是用來和這些日本人聯絡感情。日本人對中國空軍人員多少有 些敵對感,在新竹機場曾經碰到一個魯莽的開加油車的日本司機,他以飛快的速度急馳而來,到了面前突然急剎車,差點把我們撞倒,看來他是有意這樣,很不友 好。機場大樓內也有些年輕的日本女職員想上來同我們套近乎,但她們只會說日本話,無法溝通。招待所的服務員卻大部分是台灣姑娘,對我們特別熱情。我們剛到 台北,晚上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兩位姑娘,笑咪咪地把一大包東西塞到我們手上就走了,打開一看是糖衣花生米,我們不明究竟,連忙去找她們。她們說:"你 們遠道而來很辛苦,這是我們大家一點心意。"走在台北街上,也會碰到年輕的台灣姑娘主動為我們帶路,作義務導遊。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歡 迎,這一切都使人感到溫馨。

那時的台北很小,市容蕭條,比起大陸的城市差得很遠。在車站的貨棚裡、月台上到處都是麻袋裝的一袋袋的白砂糖,堆得像小山,可見台灣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還處於單一的農業經濟狀態,而且受戰爭的影響,物流不暢,使大量的物資積壓運不出去。

但台北也有它令人難忘的地方,一個是台北動物園。台北的動物園很大,即使花一天功夫,也很難遊覽它的十分之一。

台北還有一處極佳的休閒去處,就是北投大屯山溫泉公園。大屯山在台灣的最北端,如果說台灣島的形狀像一片樹葉,那麼最南端的鵝鑾鼻就是葉尖,大屯山就是葉柄。


抗戰結束,內戰開始

11 月底,台灣任務告一段落,全隊轉移北平待命。在北平住在燈市口同福夾道盡頭(同福夾道是一個死胡同)一所大院內,這個大院是原日本的航空公司所在地,院子 很大,像一個大花園,院內古木參天,亭台樓閣掩映。五十年代我再次來到這裡,這時北平已經改為北京,夾道依舊,大院也還是原來的樣子,門外有衛兵站崗。
到北平後,情況突然急轉直下。

從 12月初開始,全部飛機投入繁忙的空投任務。空投,就是加滿來回油量,到達目的地後不著陸,將機上物資投下後立即返回。飛機在起飛之前已將艙門卸下,投下 的物品上都繫有降落傘以免摔壞。空投的目的地是北平西北570公里的包頭,空投的物品主要是彈藥和物資裝備。包頭是國民黨在西北的一個孤立據點,它北面的 百靈廟,東面的薩拉齊、托克托,東南面的偏關、河曲,南面的東勝都在共軍手中,對包頭形成大包圍,機場附近也有共軍游擊隊出沒,飛機無法降落,只能空投。


國共內戰前的國軍空軍。

抗戰剛剛結束,內戰已經開始。

八年前,我放棄了大後方的舒適生活,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前線;今天,卻要捲入一場內戰,這完全違背我的初衷。

我向往藍天,我熱愛飛行,但我反對內戰。現在該怎麼辦?

只有離開,越快越好。

剛巧有一次去白市驛的任務,借此機會,溜之大吉,結束了四年來的飛行生涯。

回成都後,李玉聲托同事左耿將我的一部分行李帶到我家,從左耿那裡得知,我的出走使衣復恩很惱火。左耿說:"衣復恩本來要提你作通信長的,你真不該走。"

下棋講究"舉手無悔",我已經走出這著棋,我不後悔。

對衣復恩,我感到歉疚,但是,沒有辦法,人各有志。我又想,現在兩岸開放了,如果有機會去台灣,我一定首先去看望他,但想不到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壯心苦憶年少時,憑欄笑指邯鄲道"。

安息吧,大隊長。(《名星》第2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党派之争:抗日名将吉鸿昌惨遭杀害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Explore DIRECTV

Enjoy HD DVR service in every room. Get every game every Sunday. Watch hit movies and shows anywhere. Bundle and sav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党派之争:抗日名将吉鸿昌惨遭杀害
Sep 17th 2013, 12:47, by 明鏡雜誌


我们都讲"八年抗战",其实自"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已经在英勇抗击日本的侵略了。可是在西安事变之前,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于日军的态度极为暧昧。

当时作为反对党的共产党面对日军的得寸进尺,在全国积极组织抗日,获得了许多社会贤达的支持。抗不抗日,成为国共党争的主要争锋点,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有不少人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抗日名将吉鸿昌遇害即为一例。谈到吉鸿昌,最有名的便是他死前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位"恨不抗日死"的抗日名将,最后死于自己人手里,令人唏嘘。

起兵反蒋被"炒鱿鱼"

吉鸿昌于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的精神品质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升职为营长。

十几年里,吉鸿昌虽不断升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为国民军,吉鸿昌任营长。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

在西北军的日子里,他严于律己,也约束部队不许扰民,后来结识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吉鸿昌身先士卒,率领部队解了西安之围。因为功勋卓著,吉鸿昌的部队在1927年4月扩编为第19师,吉鸿昌升任师长,归属冯玉祥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奉系军阀的部队被打得抱头鼠窜。吉鸿昌所部被誉为"铁军"。

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饬了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被蒋介石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由于对共产党颇有好感,吉鸿昌不愿意与苏区刀兵相向。因此在部队里向部下和士兵们宣传"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思想,同时按兵不动,对蒋介石的命令阳奉阴违。

1931年5月,蒋介石极为不满吉鸿昌避战的态度,再次电令吉鸿昌向安徽金家寨进剿红军,并派冷欣为特派员驻吉鸿昌总部监视。结果吉鸿昌依然如故,与国民党内反蒋势力和共产党的联系日益紧密,曾经派代表赴广东、参加汪精卫的反蒋会议,被蒋介石的人查获。[1]

不仅如此,甚至在潢川直接率部发动反蒋的"起义",只是由于蒋介石事先得到消息而没有成功。蒋介石对于吉鸿昌非常恼怒,将吉鸿昌"炒了鱿鱼",逼迫他出国"考察"。[2]

再次起义未果后积极抗日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回国,在天津定居并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环球视察记》,主要写了他在国外的一些经历和看法,借以抒发他忧国报国的热情。

同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政治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1932年8月中旬,吉鸿昌执行共产党的反蒋计划吗,在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发动了反蒋暴动。[3]

起义失败后,他赴泰山动员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在他的努力之下,成功说服了冯玉祥与晋南的张振武,依靠苏联的武器支援重新整合败退的热河军,蒙古族武装,察哈尔当地民团和一些当地的土匪武装,于1933年5月26日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同盟军在吉鸿昌的指挥下,连续克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市,7月22日乘胜追击收复察省重镇多伦,把日伪军全部驱逐出察哈尔省。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逐步壮大,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因为吉鸿昌是共产党员,冯玉祥也是蒋介石的"老冤家",可以说这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是部分反蒋势力的集合体,如何瓦解这股新兴崛起的势力成为蒋介石的当务之急。

于是蒋介石命令何应钦率领所部十六个师的兵力,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战事正酣之时背后捅了一刀。同时,7月28日,蒋介石、汪精卫电告冯玉祥,说冯破坏"整个国策",冯玉祥被迫宣布下野。8月5日冯玉祥将察军政大权交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

此时吉鸿昌、方振武等部则公开共产党身份,率领余下的部队在察哈尔南部地区寻机建立新苏区。9月部队转展到赤城县以北的独石口后,在进军商都准备与抗日将领高树勋会师时遭到国军多番阻击,便决定"抗日讨贼",南下攻打由何应钦所率中央军重兵把守的北平。国民革命军驻北平城防部队在受到偷袭之后反攻,吉鸿昌再次被抓。

屡次反蒋引起蒋介石杀心

1933年10月,吉鸿昌被押往北平,在路上逃脱了国民党的关押,跑到了天津。到了天津后,吉鸿昌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吉鸿昌同宣侠父、南汉宸及任应歧将军,联络各派抗日人士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党组领导成员。为宣传抗日爱国,大同盟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吉鸿昌用自己的钱购置印刷工具,并在自家设立了秘密印刷厂,他的家成了党在天津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联络站,被大家称为"红楼"。

吉鸿昌还广泛联络各界爱国人士,继续准备武装抗日活动,他的夫人胡洪霞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除了积极组织抗日之外,不断发展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力量,召集原西北军中具有反蒋思想的苏雨生、刑肇棠、雷中田等人来天津,由天津地下党组织集中进行开展秘密武装斗争的训练,然后派往西北、豫南、豫西、安徽等地,组织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军,作为红色火种,[4]积极准备第四次武装起义。

吉鸿昌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武装起义的形式进行反蒋斗争,激起了蒋介石的杀心。他密令军统局暗杀吉鸿昌,并交军统北平站负责。当时,军统局为加强在华北的特务活动,在北平和天津成立行动组。北平站行动组,由白世维任组长;天津站行动组,由王子襄任组长。北平站站长陈恭澍接到命令后,专程赶到天津,与王子襄商量。

执行刺杀的杀手有吕一民、杨玉珊等人,出发前吕一民把吉鸿昌的长相及特征描述给杨玉珊听,计划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可是刺杀的时候却摆了个大乌龙,杀死的不是吉鸿昌,而是去参加"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代表刘绍勷,吉鸿昌只是受到枪伤。

事发后国民饭店立刻向法租界捕房报案,十多分钟后法籍警官率领武装巡捕及便衣侦探分批抵达现场,随即将一四五号房间里的一干人等带回捕房问话。并召来救护车将死者刘绍勷的尸体运走,受伤的吉鸿昌也被带走。[5]

军法判决死刑

1934年11月14日,也就是国民饭店枪击吉鸿昌未果的第五天,法租界当局将在押的吉鸿昌、任应岐二人,"引渡"于国民政府。此事一经传出,大大出乎一般意料之外。这件事究竟是怎样交涉成功的,以及由哪个单位主办,由何人负责主其事等,军统局属下的"北平站"和"天津站"均一无所知。数十年后查考档案,亦无点滴记载。据猜测,很可能是由北平军分会秘密进行的。

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法庭的控诉理由有三点:第一,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公开反蒋;第三,在蒋介石还没有主张抗日时就开始擅自"抗日"。吉鸿昌在法庭上对法官的控诉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以及自己反蒋的意图。次日,"军事法院"以"叛国罪"(多次煽动兵变)和"叛党罪"(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判处吉鸿昌枪决。

就这样,一代抗日名将死于党派之争,在日寇压境的时代背景下,实在令人扼腕。

[1] 傅二虞:《吉鸿昌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五辑,第63至126页。傅二虞是吉鸿昌生前的战友。

[2] 凌勉之:《吉鸿昌出国和参加革命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五辑,第127至143页。

[3] 王崇仁:《回忆吉鸿昌将军》,《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七辑,第119页。

[4] 王崇仁:《回忆吉鸿昌将军》,《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七辑,第195页。

[5] 《昨晚国民饭店发生离奇枪杀案》,《大公报》1934年11月10日。

    刘典,博客中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联合国公布报告 中俄美反应不一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联合国公布报告 中俄美反应不一
Sep 17th 2013, 11:06, by JAS

联合国化武专家的报告证明叙利亚确实使用过化武,报告虽并未提及是冲突的哪一方使用了化武。多数西方国家都认为是阿萨德政权所为。中俄并不认同。
9月16日呈交联合国安理会的报告指出,有明确可信的证据证明,8月21日沙林毒气被"大规模地"使用在大马士革附近地区。至于是阿萨 德政权还是反对派使用了化武,报告并未给出答案。找出责任方也并不是联合国化武调查小组的任务。智囊机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中东专家理德尔(Bruce Riedel)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这份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指出阿萨德政权,但只有少数人相信阿萨德关于反对派是大屠杀罪魁祸首的说法。"

联合国秘书长支持动武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国际社会"承担起将凶手绳之以法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潘基文重点强调,俄罗斯和美国在日内瓦已就一个联合国解决法案达成一致, 为销毁叙利亚化武,必要时也会动武。潘基文在报告会上表示,若叙利亚领导人不遵守俄美摧毁化学武器的计划,将面临"严重后果"。

这正是谈判各方的分歧点。在这份报告公布于众之前,美国和俄罗斯就一直在是否有必要使用联合国解决方案上争执不休。威胁动武对美国国务卿克里而言是不可放 弃的必要条件,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却反唇相讥,认为这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雅各布森(Mark Jacobsen)认为:"所有关于让阿萨德交出化武的协议都包含了一种强制机制。如果不在解决方案里,就在其它联合国的途径中。"

美俄计划使阿萨德重获合法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周一对安理会提交了化武专家的调查报告
虽然确定8月21日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中的责任方并不是联合国调查小组的任务,但白宫国安顾问赖斯(Susan Rice)美国当地时间周一晚解释说,这份报告包含了技术上的证明,"支持了我们关于叙利亚政府使用化武的估计。" 赖斯继续指出,只有叙政府有能力进行这种形式的袭击。作为"证据",她举被使用的沙林毒气的质量和火箭类型为例。就销毁叙利亚化武的框架计划,赖斯表示, 美国将继续"尽快"与俄罗斯、英国、法国、联合国以及和其他组织合作,目的是确保"过程可以审核,如果阿萨德政权无法履行这一计划,则必须要承担相应后 果。"

俄罗斯方面则认为现在就下结论,为时过早。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丘尔金(Vitaly Churkin)坚持,叙利亚政府强调反对派力量是化武袭击的责任方的言论不应该被轻易忽略。俄罗斯外长拉夫洛夫周一也警告,西方国家商讨强硬涉叙决议草 案可能破坏召开叙利亚和平会议的希望。
奥地利《新闻报》周二就联合国调查报告的后果刊文指出:"叙利亚总统非但没有因其战争罪行受到惩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奖励。根据美俄双方在联合国报 告公布之前慎重考虑的销毁化武计划,阿萨德虽然要交出化武,但同时也重获合法性。因为在销毁化武过程中,阿萨德必然是国际社会的对话伙伴,他也因此重返外 交游戏。在这一点上,他可要感谢普京的强硬和奥巴马的软弱。"

中国没有点明叙利亚使用化武的责任方


中国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
就在美、英、法一致认为化武袭击罪行为阿萨德所为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周二表示,中国十分重视相关报告,并将对其进行认真研究。" 同时,我们坚持强调相关调查应该由联合国调查小组通过公平、公正和专业的方式进行。 " 洪磊没有表明中国是否认同美、英、法的观点。"中方在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上的立场始终不变且明确。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使用化学武器和强烈谴责叙利亚使用化 学武器。洪磊强调,中国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

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安理会听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所作的通报后表示,国际社会应抓住当前重要时机,继续敦促叙利亚有关各方立即停火止暴,并为启动销毁化学武器及召开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创造必要条件。

综合报道:安静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评论界对莫言所谓“审查制度对作家而言是创新的激励”一语提出质疑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评论界对莫言所谓"审查制度对作家而言是创新的激励"一语提出质疑
Sep 17th 2013, 10:32, by JAS

m1015-sy1pfsr.jpg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中国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莫言最近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时表示,"审查制度对作家而言是创新的激励","作家会因审查制度的存在而更有动力去挑战禁区"。有评论界人士表示,体制内作家的身份决定莫言说出这样的话。

历史上,不能说政治高压时代绝无好文学;说审查制度对作家是一种挑战也有些道理,但若说审查制度对作家是一种"激励"-- 套用豫剧的一句台词,那真是:莫言讲话理太偏了。

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学者程映红表示,作为一个体制内作家,莫言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程教授说,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况是有的,但是审查制度对作家产生激励并非普遍规律:

"(莫言说这个话)是他体制内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吧。"

程教授说,莫言应当也指出:审查制度戕害文学: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作家,莫言必须两个方面都说:审查制度(也)是一种束缚,一种扼杀。"

四川作家铁流明确表示,他不同意莫言所谓"审查制度对作家而言是一种创新的激励"的观点:

"他可能是迫不得已(这么说的)吧。"

莫言在接受《南华早报》专访的时候还表示,"他很怀念80年代","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多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大概都难以认同此言。作家铁流说,80年代初产生了伤痕文学,但只是昙花一现。8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的批精神污染对于文学创作无异是紧箍咒:

"打倒四人帮以后到80年代初-- 81年、82年有一个高潮:文学回归现实主义。"

程映红教授也说:

"(所谓)'黄金时代'—还不能那么说吧。"

在被问到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自由度有何评估的时候,作家铁流说,

"整个意识形态出现了几个禁区…… 有一个特点:(作家)不能触及现实、敏感的东西。"

程映红教授也说,意识形态方面"好像还是收得比较紧",上面"觉得紧比松更让他放心"。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菲美演習將登場 與南海相望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Interested in raw organic food?

Learn from Celebrity Raw Eco Organic Chef Bryan Au what it takes to become a famous Raw Celebrity Chef! Join his online class for just $20.
From our sponsors
菲美演習將登場 與南海相望
Sep 17th 2013, 10:21, by JAS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7日專電)菲律賓與協防盟友美國一年一度的兩棲登陸演習,明天正式登場,演習地點遍及呂宋島西岸5省,開幕儀式選在與黃岩島遙遙相望的三描禮士省海軍基地舉行。

代號PHIBLEX 14的2014年菲美兩棲登陸演習,將於18日至10月11日在三描禮士(Zambales)、丹轆(Tarlac)、甲美地(Cavite)、班巴加(Pampanga)4省以及大馬尼拉地區的軍營舉行。

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在聲明中說,雙方將有2300名官兵參加這場空對地及兩棲作戰訓練。

美國使館指出,演習目的在提升兩軍相互作戰能力和準備度,以及因應天然災難和地區緊急狀況的能力。此外,演習也將強化菲國基礎建設以及偏遠地區民眾生活品質。

PHIBLEX 14演習項目包括兩棲作戰訓練、幕僚人員策劃訓練、野地訓練、空對地作戰和人道援助及社區工事等。

菲律賓與中國大陸近年來因南海主權爭議陷入緊張,最近馬尼拉與華府正在協商美軍增加在菲輪替兵力的架構。

PHIBLEX 14的開幕儀式將於明天上午在三描禮士省的海軍基地舉行,三描禮士省面向南海,省內的馬辛洛克鎮距離黃岩島約124海里。

本月初,菲方空軍偵察機拍到黃岩島上出現70多塊混凝土砌塊,指稱中國大陸打算在黃岩島上大興土木,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菲律賓外交部長羅沙里歐(Albert del Rosario)7月底曾坦承,美軍無人駕駛飛機一般會在菲美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協助監控並蒐集南海海域情資。1020917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林彪没有死党,他自己就是毛的死党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林彪没有死党,他自己就是毛的死党
Sep 17th 2013, 09:49, by 明鏡雜誌


    眼看又到"9.13"了。这两天血压比较稳定,和同志们谈谈林彪事件。42年了,今天看,这是一件大冤案。

  党内斗争,林彪下场最惨

  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一样,容易的早就平了,剩下的都是难平的。不算1979年以后,之前的冤案,至今没有平反的还有两个,一是高饶反党联盟,现在看,哪有什么联盟,反高岗的倒是有一个联盟,刘、周、陈、邓。第二个就是林彪反党集团。林彪和他手下的黄吴李邱,其实都是正常的工作关系,这么多年过去,没有发现政变的证据。所谓反党集团是捏造的。

  高岗与林彪很有渊源,115师就是红一方面军加陕北红军。解放战争在东北,两人也配合默契,林彪会打仗,高岗善于组织后勤保障、搞经济建设,两人惺惺相惜。高岗和彭德怀关系也很好,彭德怀说抗美援朝的胜利主要靠了两个麻子,一个高麻子高岗,一个洪麻子,就是志愿军的后勤司令洪学智。后来高岗挨整,林彪、彭德怀心有戚戚,但毛主席吹了风,所以都不再为高说话。六年后就轮到彭德怀倒霉了,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被打成反党集团,林彪也上山批彭。再过十二年,林彪也倒霉了,下场更惨,尸骨无存。中国人形容下场最惨的有两句话,一句是"死无葬身之地",二是"家破人亡、断子绝孙",这两条,林彪全占了。一家三口,死在异国他乡,尸骨不全,惨绝人寰。

  林彪对党的功劳最大

  军事将领中,林彪对党的功劳最大。主要体现在两个历史阶段,一是长征,他率领的一军团,对于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居功至伟,当然这时彭德怀也有大功。二是占领东北,这对于我党夺取全国政权是决定性的。七大选出11名政治局委员,派去东北4个,陈云、彭真、张闻天、高岗,可见这个宝押得有多重。林彪这时只是中央委员,彭真是东北最高首长——东北局书记、东北联军政委,但后来局面不利,毛下决心易帅,把东北交给林彪,任命他做东北局书记、东北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成了他的副职。这个决策在今天很难想象,用一个中央委员当书记,用政治局委员当副书记。这就是战争年代,夺取胜利是第一位的,其它顾不了那么多。事实证明,主席的这个宝押对了,林彪不负重望,拿下了东北,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挥师百万大军入关,一直打到海南岛。

  古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林彪真正做到了这一条。东北战场,他乾纲独断,谁的帐也不买,甚至在战略上坚持自己的判断,给中央发报说"请主席头脑清醒思考之"。这样的话,连彭德怀也不敢讲。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9月美军仁川登陆,金日成招架不住,向主席求援。主席召集政治局会研究出兵,大家都不赞成。林彪明确反对。主席心中的挂帅人选,第一是林彪,第二是粟裕,结果这两个人都称病。这件事主席对林彪产生了成见,多年后还说"给林彪发了转业费"。

  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要与主席分出是非曲直,这就犯了主席的大忌;而林彪在关键时刻,始终维护主席的威信,是毛的铁杆粉丝。1958年主席头脑发热发动大跃进,造成大灾难,1959到1961年,农村饿死3000万,城市经济也出现严重困难。主席一看事情搞砸了,宣布退二线,把刘少奇推上一线,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刘当选国家主席,从此中国两个主席并列。经过三年整顿,实际上全面纠正了毛的大跃进错误,经济有了起色,建国以来第一次执政危机,成功化解了。

  七千人大会林彪保驾有功

  按照党章,1961年应该召开党的九大了,但这时开九大,主席能不能保住领袖的位置,至少毛自己没有把握。林彪笔记中分析毛,"他最大忧虑在于表决时能得到多数否"。从1961年1月开过八届九中全会后,五年里没有开过中央全会,更不要说党代表大会。工作怎么布置呢?主席很聪明,他不开有法律效力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而是开"中央工作会议"。我们党历史上最有名的中央工作会议,要数1962年春节期间在北京开的"七千人大会"。全国的县委书记、厂矿书记都来了。刘少奇作报告,反思三年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还说,过去总讲成绩是九个指头,缺点是一个指头,这次恐怕要反过来。彭真也说,毛主席有错误,也要检讨。关键时刻,林彪出来保驾,他在大会上发言说,毛主席最实事求是,总是离实际不远,总是八九不离十,过去几年我们遇到困难,是因为没有按毛主席的意见办。主席带头起立鼓掌,说"讲得好",还叫他整理成文章,发给全党学习。这次保驾,对主席至关重要。毛四年后拿下刘少奇,决心也来自这个时候。

  主席发动文革,最坚强的盟友是林彪。主席有30年没有穿过军装了,1966年却穿上新军装,表明了他要依靠军队。林彪1959年主持军委后,把军队变成毛卫队,树立一个榜样叫雷锋,核心不是什么做好事助人为乐,而是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没有林彪,毛很难发动这样一场颠覆全党的政治运动。

  林彪难逃兔死狗烹

  李锐同志说过,毛主席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林彪。这是很准确的。但再喜欢,也是工具,一旦用不着了,或者刺手了,就兔死狗烹。九大以后,刘、邓、周的势力都受到致命打击,毛威望空前,成为红太阳,这个时候,林彪的抬轿子,没有太大意义了。张春桥、姚文元比林彪更有理论高度,是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衣钵传人。林彪对文革不理解,对文革派看不惯,党内军内威望也太高,这些都给他留下祸患。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讲话暗批张春桥、姚文元,开始主席不以为意,后来各小组讨论一呼百应,张春桥和姚文元跑来求救,抱腿痛哭,把主席的裤子都弄湿了。主席暗暗吃惊,林彪的势力超过了当年刘少奇。这个时候,毛对林彪警觉了,不舒服了,想修理他。但主席是策略大师,他写了一篇短文说"我和林彪同志一致认为"如何如何,麻痹林彪。林一方面觉得毛出尔反尔,耍弄自己,心里有气,但又被毛迷惑,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拒不出席批黄吴李邱的"华北座谈会",也不给毛写检讨。在党内,从不检讨的只有毛和林彪二人。而主席特别喜欢别人写检讨,不仅高级干部,就连身边的警卫、护士出了小错,都要写检讨书,有时一次还不行,要反复检讨多次。在他看来,写检讨体现了一种思想上的臣服,检讨书放在保险柜里,就是一个把柄,什么时候要搞倒你,把检讨书公布出来就好了。邓小平为了出来工作,向主席多次写检讨,毛后来允许他恢复工作,但前提是把邓的检讨书向全党公布了,里边说"永不翻案"等等,成为邓的紧箍咒,一直到死,他都不敢做赫鲁晓夫的报告。

  1971年五一节,林彪拒绝上城楼,周恩来亲自打电话,再三哀求他才出来。和主席坐在一张圆桌,两人互相不理睬。没有几分钟他就回家了。后来他求见主席,主席就是不见。直到这个时候,恐怕主席还认为林是个"娃娃",没当回事。7月主席开始南巡,一路讲党史,讲纪律,旁敲侧击,一贯手法。这个时候,林立果想暗杀毛,但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具体实施。后来传达文件说暗杀计划被毛挫败,不是事实。

  最诡异的,是林彪女儿林豆豆居然成了周恩来的卧底。我党的情报工作有光荣传统。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傅作义、陈布雷的女儿都是中共党员,关键时候发挥重大作用。这个法宝保留到建国之后,各领导人的秘书、司机、厨师、警卫都由中办安排,等于是中办的眼线,一举一动,主席都能了如指掌。直到主席死后,李先念去玉泉山找叶帅谈话,叶帅都要打开收音机,就是防窃听,可见他对身边环境警惕到什么程度。林豆豆爱父亲,痛恨母亲和弟弟,总理大概利用她这一点,要她保护林彪,有情况就要向中央报告。叶群、林立果商量事情都背着豆豆,让豆豆更加怀疑。其实没有豆豆报告,中央警卫团也早收到密令,对林的一举一动严密监视。

  "9.13"坠机没有悬疑

  总理接到林豆豆报告说林彪要跑,打电话问叶群调专机干什么,让林立果和叶群惊惶失措,9月12日毛提前回到北京,在丰台又找人谈话,风声传到林彪那里,林立果和叶群更慌乱了,他们心里有鬼。刘少奇没有二心都死那么惨,我们可是真正有二心的,一旦被主席发现,那还了得。他们动员林彪跑,林彪并不情愿,但吃了安眠药,判断力与行动力都有问题,帽子都没有戴就跟着上车了,57号文件说"仓惶出逃"。林豆豆后来一直坚持林彪是被林立果和叶群劫持走的,因此受到周恩来严厉批评,还坐了几年牢,但她至今还坚持这个观点。

  林彪的飞机究竟是如何掉下来的,版本很多。主要是我们信息不透明,官方说法缺乏公信力。但这些年出版了许多著作,包括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都在香港出了回忆录,应当说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空军司令吴法宪、海军政委李作鹏,当时都在一线处置,最了解情况,导弹击落的说法,子虚乌有。苏联发射导弹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黄吴李邱都是9月24日才被捕的,之前一直参与军机,这时蒙古使馆工作人员已经看了现场,拍了大量照片送回国内,如果飞机是被击落的,当时就会有判断,但黄吴李邱也不知道有苏联导弹这回事。看来迫降失败坠毁,还是很可能的。

  有一种说法,说从黑匣子中听到飞行员潘景寅与地面的对话,论证飞机原来要飞广州,潘受汪东兴的指使,偷偷改变了航向,绕向北方,这是无稽之谈。256号飞机的黑匣子至今被俄国密藏,中国怎么可能解读?如果当时有通话,吴、李都在空指,怎么会不知道?况且林彪警卫秘书李文普证明,在去机场的路上,他听到后边坐的林彪问:到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可见预定的目的地就是苏联。从林彪特别是叶群和林立果的心理来看,既然逃了,就要逃到毛的控制范围之外,否则有何意义?王立军都明白这个道理,林彪怎么会不懂?

  林彪没有死党,他自己就是毛的死党

  说黄吴李邱是林彪死党,广州军区也是林彪死党控制,都是瞎编。林彪哪有死党?林彪本人就是毛的死党。空军司令吴法宪是林彪一手提拔的,得知林彪飞走后,他积极向周恩来建议派歼击机打下来。海军政委李作鹏被指控放走林彪,事实上是周恩来一直不下命令封锁山海关机场,李作鹏说,只要封锁机场,十个林彪也跑不掉。他在牢里想了十年才明白,毛和周不是怕林彪跑,而是怕他不跑。总后部长邱会作,长征前负责掩埋物资,干完后差点被组织灭口,是周恩来救了他。黄吴李邱都是毛的信徒,周的粉丝,四个人都不知道林彪要逃,如果他们知道,没有一个会跟着走,在毛与林之间,他们只会选择毛。

  主席的嫡系思想很重,他的嫡系就是"双一",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双一是主席从井岗山带出来的部队,是最亲的亲兵。黄吴李邱都是双一出身。而林彪是双一的代表,红一军团的创始军团长。历史上我军有四个山头,朱毛的一方面军,贺龙、萧克的二方面军,张国焘、徐向前的四方面军,刘志丹、高岗的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后来合并到红一。长征后红一方面军只剩下五千多人,加上陕北红军共二万人,改编成115师,林彪当师长;二方面军二万人,改编成120师,贺龙当师长;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和西征消耗,剩下的二万人,改编成129师,刘伯承当师长,原来的统帅徐向前,只是副师长。一、二、四方面军这三大山头,一直延续到文革,说到军队干部,首先要问是哪个方面军的。建国后几十年,主席一方面重用"双一"将领,他也懂得牵制的重要,有意用了一些四方面军的人做大军区司令,如武汉军区陈再道、南京军区许世友、沈阳军区陈锡联、北京军区李德生等,让这些人心怀感激,更懂报效。林彪事件后,主席对"双一"不再倚重,反而重用四方面军的李德生、陈锡联。

  最信任的人出了问题,老人家很尴尬。所以主席表面上很旷达,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其实心头受到重创。历次被他打倒、整死的老干部,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反对他,要背叛他的,彭德怀至死都强调,我没有反对毛主席。而林彪对毛确有看法,笔记中称他为"老东",说他一贯功劳归于自己,错误归于别人。乳臭未干的林立果,竟直接对他动了杀心。刘少奇只是与他政见不同,从不敢公开批评他,而林立果主持的《571工程纪要》直接骂他是秦始皇、绞肉机、B52。我相信主席看《571工程纪要》时,肯定有三国王朗的心情。所以林彪事件之后,主席又惊又气又羞又悔,急火攻心,七二年一月,肺心病发作,突然休克,几乎一命呜呼。虽然抢救回来,但元气大伤,从此健康每况愈下。那个自信、潇洒、谈笑风生的毛泽东消失了,变成多疑、易怒、伤感、衰老的老人家。

  林彪事件宣告文革破产

  1971年的9.13,对中国可以说是天崩地裂。它在事实上宣告了文革破产,毛失去了最忠实、最可靠的盟友,也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出了大洋相。毛自己深知这一点,要求对他的个人崇拜降温。文革中兴起的早请示、晚汇报停止了,各地的主席塑像大部分拆除了,一大批将帅恢复工作了,毛主席像章也不用戴了,只有总理,一直戴到死。

  从表面上看,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是对立的,但江青背后是毛,江青的主张就是毛的主张。所以后来江青受审时说,我是主席的一条狗,并不是乱说的。林彪找陈伯达起草九大政治报告,提出要发展生产力,被毛否定。林彪同情周恩来,曾要求军队系统支持总理的工作,九大后的政治局,一多半都是军人,大都很尊重周恩来。林彪死后,军队系统对江青集团的权力制衡被打破,王洪文被作为接班人调入北京,十大成了副主席,四人帮正式形成,周恩来的日子从此更难过了。他虽然跃升为党内二号人物,但这是最危险的位置,刘少奇、林彪的下场放在那里。所以周恩来事实上成为四人帮,也就是主席的打击对象,这都是后话了。

  文革十年,林彪事件恰好处于中间,前五年可以说是狂热发烧,后五年逐渐降温。林彪对文革是有责任的,首先他做了毛的坚强后盾,其次是把毛捧上神坛。在中国大历史上,他充其量是杨秀清、石达开,不大可能得到正面的评价,但对我党来说,他真是一个大功臣。党内不给他平反,让四野的干部寒心。四人帮被抓后,黄吴李邱以为平反的时机到了,说我们一直和四人帮做斗争,结果不但没有平反,还被送进了秦城,之前在北京卫戍部队监护,基层干部都很客气,现在正式成为囚犯,还要和四人帮同时受审。

  权力中心就像绞肉机

  林彪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人生的跌宕起伏。林彪1907年出生,18岁考上黄埔四期,20岁参加南昌起义,23岁当军长,25岁当军团长,30岁任115师师长,指挥平型关战斗,39岁成为"东北王",42岁成为"中南王",48岁授元帅衔,51岁成为党的副主席,58岁被确定为毛的接班人,64岁葬身蒙古荒漠。林彪受过枪伤,身体不好,他也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建国后以养病为由,蛰伏了十年。但毕竟是凡人,按捺不住,想在政治舞台的中心表演一番,结果折戟沉沙。

  回头看这些开国将帅,凡能超脱的,或者早早就被边缘化的,都以高寿善终,像朱德、徐向前、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原二方面军创始人萧克,只授了上将衔,1958年被彭德怀批判后赋闲,他与林彪同年生,但活到2008年,享年101岁。而处于权力中心的,都被整得七荤八素,像彭德怀、贺龙、陈毅、罗瑞卿。风流上将黄永胜,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军区,司令员当得好好的,杨成武下台后调进北京任总长,主席对他极为器重,秋收起义的子弟兵,筹备九大时让黄永胜参加人事小组,还提名他进常委,其中不排除有拉拢他牵制林彪的考虑,可以说一时风光无限。可是不到三年,就关起来了。1981年公审后假释,已经是肝癌晚期,医院住了两年就死了。比萧克少活了30年。所以呀,权力中心固然风光,但也很危险,在阶级斗争年代,就像林立果说的,权力就是一架绞肉机,今天绞别人,明天自己就被推进去了。

  我戎马一生,没有多大功劳,也没有多高的权位,但能坐在历史舞台下边观看一幕幕活剧,就很幸福。现在除了血压高一点,没有其它毛病。争取向萧克同志看齐,活到100岁。

  雪老,作者微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潜伏在毛泽东身边的国民党间谍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潜伏在毛泽东身边的国民党间谍
Sep 17th 2013, 09:50, by 明鏡雜誌


  国民党保密局驻舟山苏浙情报站站长沈之岳,或是两军潜伏阵营里的最大谜题之一。

  国民党称沈之岳是早年奉命潜入共产党埋伏在毛泽东身边的戴笠手下,赴台后更成为"调查局之父",被后世评为"蓝色007"、"继戴笠之后的第二代谍王";但另一说称,沈之岳根本就是共产党,且为共产党在台湾至死都未被发现的两大卧底之一——此一说虽无可能有确凿证据,但沈晚年赴大陆洽病被中共高层当贵宾接待,却是事实。

  被戴笠纳入门下

  1933年,22岁的沈之岳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受共产党同学耳濡目染.沈之岳也读了不少共产主义书籍,开始积极参与支持工人运动。这种进步学生的姿态,加上复旦大学学生的优异背景,使他渐渐取得共产党组织的好感。经由共产党友人的引介,沈之岳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当工人,凭借突出的领导能力,为组织吸引了许多优秀工人。之后,作为罢工运动的带头者,沈之岳被国民党当局拘捕下狱。

  斯时沈之岳虽然同情工人境遇,与左派青年接近,但并未加入共产党。戴笠见这位小同乡聪慧敏锐,少年老成,颇生好感。几经攀谈,沈之岳终被戴笠说服,并加入国民党地下工作者行列,接受戴笠单线秘密领导,戴笠指示沈之岳加入中共组织,潜伏其间。

  经戴笠吸收之后,沈之岳旋即被释放出旗,他听从戴笠指令,不仅继续积极参与工人运动,更为了解中共组织情报,正式加入共产党,担任共产党在上海地区的情报交通(即传递情报)任务。

  潜伏在毛泽东身边

  1937年春天,西安事变结束后不久,尽管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之协议,国民党当局对中共顾忌犹深,认定中共仍是心腹大敌,而隐蔽战线仍为决定双方胜负之主战场。戴笠长期观察沈之岳,认为他成熟稳重,心细如发,足以承担重任,命他深入延安,潜伏到共产党组织的心脏搜集情报。

  沈之岳以其在上海从事多年工运的辉煌成绩,还坐过国民党黑牢,加上又有复旦大学肄业的学历,自修马列主义书刊、《共产主义ABC》,堪称标准进步青年。因此在他向组织申请进入延安,希望能到革命圣地"抗日军政大学"(原名红军大学)学习后,很快得到批准。

  到了延安,沈之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就读,他精明干练,成绩优异,深为学校干部欣赏。

  延安当局心里有数,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进步青年里边,肯定混杂了不少国民党特务。除了严密甄别考察,教员常以突袭手法,想从抗大学生中揪出特务。某日,某教员正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课,冷不防举起手来,指着后排同学吼叫:"你看,你看。那个国民党派来的特务!"胆小的同学立刻吓得脸色大变。派在学生群中的工作人员。便把面露惊恐的人的名字记下来。而在这类情况下,沈之岳从来都是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沈之岳利用抗大同学关系,与共产党中央要员建立了不错的交情,趁机也介绍了不少同志进入中共各个训练机构受训,一面搜集中共中央机密情报。

  由于在抗大表现优异,沈之岳毕业后被毛泽东拔擢为秘书人员之一,遂开始默默开展他的潜伏工作。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布的若干重要文件以及沈之岳获悉的重要情报,都被秘密传递到重庆。

  "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回顾沈之岳从1933年被戴笠说服成为国民党地下工作者、打入中共驻上海组织,到1941年冬天回到重庆,深入中共组织及中央核心历时9年。

  曾与沈之岳有共事经验的张爱萍,对沈之岳有过如下评述:"沈之岳9年共产党员资历当中,7年是模范党员。他个性跟周总理很像,内敛、温柔而含蓄。"

  1994年2月,沈之岳病逝台北,台北《中央日报》刊载的追悼文章称:"传出中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对沈之岳先生的评语是'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正是这"一事二主,两边无伤",给外界留下无尽的猜想空间.但即使是再怎么靠近沈的人都不可能从沈嘴里听到半句解释。

  1949年3月解放军开始渡江,大批国民党军撤往舟山,这时,沈之岳的新职为保密局"苏浙情报站"站长。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舟山站的这一年的任职过程,是毕生政治生命的又一转折点。

  1950年3月,保密局破获了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共谍案。蔡供出中共华东局指派的地下党女党员朱谌之。朱携带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在内的重要军事情报跑往舟山后,准备俟机搭船,前往上海。

  台北的保密局密电舟山的沈之岳,命令他务必逮到朱女,否则中共大军很可能会利用朱女传递的情报登陆台湾。心细如发的沈之岳,发挥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在十分危急的情势下,地毯式过滤舟山岛上四五十万军民,终于找到朱谌之下落,立予逮捕。

  之后,沈之岳以老共产党员的资格委婉开导朱女,她终于供出和吴石一起窃取情报的全盘经过,吴石共谍案随之水落石出。沈之岳立了大功,蒋介石父子由此对沈印象深刻。

  沈立功之时,正值蒋经国预备大力整顿特务系统的节骨眼。1950年5月,蒋介石任命沈之岳为"总统府资料组"石牌训练班副主任,主要任务是协助"总统府资料组"主任蒋经国,办理培养特务干部的石牌训练班。这也是沈之岳与蒋经国关系愈趋紧密的时期。

  日后沈之岳任大陈防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4年多时间里,蒋经国到过大陈不计其数,他与沈之岳朝夕相处.渐渐感情深厚,沈之岳也成为不折不扣的"太子系"人马。

  1958年春,沈之岳奉命回台湾接任调查局副局长,并于1964年升任调查局局长。

  正是因此一役,沈之岳获台湾"调查局之父"之称。

  1979年3月,沈之岳届龄退休。但蒋经国不让沈之岳离开身边,聘其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后,立命随从为沈在"总统府"蒋经国的办公室隔壁设置连间的办公室。直到蒋经国去世,沈之岳始终是国民党当局最受倚重的特务系统元老。

  受到中共高层礼遇

  沈之岳于1990年罹患末期前列腺癌,又于1993年11月转移扩散至肺部。这期间,沈之岳接受妻子徐露的劝告,到北京寻访名医诊治。赴大陆旅行期间,沈之岳下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惟沈坚持不接受大陆方面招待,旅馆费用全部是自掏腰包付清。大陆最高当局曾有意接见沈之岳,但他客气地婉拒了:"我来北京就是来看病,不为别的。"

  而往昔老同学张爱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医李时珍的后人,为沈之岳治病,并到旅馆和沈之岳聊天。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则与徐露会面,说他希望多了解沈之岳离开大陆后去台湾期间的纪录,对大陆方面而言,台湾时期沈之岳的纪录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沈之岳病逝台北,享寿82岁。这名隐蔽战线上的战士,从此走进历史,也带走了许多不留存于任何档案的秘密。

  曹佐才,《凤凰周刊》2009年第32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死亡之谜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The Ultimate Sports Fundraising Program

This $27 online course teaches fundraising approaches specifically for sports programs. Learn to raise money like the nation's top program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死亡之谜
Sep 17th 2013, 09:48, by 明鏡雜誌

1961年9月18日,当时的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前往刚果开展和平使命时因飞机坠毁而丧生。而飞机失事的原因迄今不明。据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档案资料能够证明飞机并非坠毁而是被击落。 


(德国之声中文网)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 Dag Hammarskjöld )的死亡原因始终成谜。一直有人怀疑,1961年9月18日,他所乘坐的飞机不是坠毁而是被击落。他的死曾经震惊世界。现在,联合国开始重新调查该事件。 哈马舍尔德被视为是迄今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联合国秘书长。德国耶拿大学的政治学家弗罗利希(Manuel Fröhlich )说,"成立联合国兰盔部队和联合国对国际问题进行调停的使命是在他任期内做出的决定。"1961年哈马舍尔德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遇难后被追授该奖项。

***Achtung: Nur zur mit dem Rechteinhaber abgesprochenen Berichterstattung verwenden!***  U.N. Secretary-General Visits Brazilian Contingent of UNEF  U.N. Secretary-General Dag Hammarskjöld, arrived in Gaza on 23 December to spend Christmas,with the troops of the United Nations Emergency Force (UNEF). He visited the Brazilian Battalion of UNEF, stationed in Rafah. UN troops were deploy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Hammarskjöld's initiative during the Suez crisis, preventing the further escalation of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 at the last minute.  01 December 1958  Rafah,Gaza  Photo # 117407  UN-Pressebild. Zugeliefert von Anke Rasper.  
哈马舍尔德遇难后被追授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在冷战时期,这位品德高尚的瑞典人因主张世界各国谋求合作和谅解以及因支持非洲和亚洲国家争取独立而令大国感到不悦。苏联甚至公开要求他辞职。而当时的刚果危机使哈马舍尔德面临更大压力。

刚果结束了比利时的殖民统治之后爆发血腥冲突。在比利时雇佣兵的支持下,叛军在该国东部地区资源丰富的加丹加省宣布独立。联合国部队无法平息该国动乱。哈 马舍尔德为了与刚果叛军首领莫伊斯·冲伯(Moise Tshombé)举行和平谈判飞往北罗得西亚的恩多拉,但飞机在落地前不久坠毁在距离机场只有几公里远的丛林之中。是飞行员操作有误? 还是一个暗杀阴谋?


确凿的证据

现在,一个由中立司法人员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在伦敦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前欧洲法院法官史蒂芬·塞德利(Steven Sedley)和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前首席检察官理查德·戈德斯通(Richard Goldstone)都是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他们认为哈马舍尔德的飞机是被击落,而非坠毁,因此要求对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的死因重新展开正式调查。

前瑞典哈马舍尔德基金会负责人梅尔伯( Henning Melber)教授估计,"该报告将能够提供唯一的重要证据,揭示飞机失事前的几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

***Achtung: Nur zur mit dem Rechteinhaber abgesprochenen Berichterstattung verwenden!***  U.N. Secretary-General Meets Prime Minister Chou En-Lai  Secretary-General Dag Hammarskjöld went to China to seek, at the General Assembly's request, the release of 11 U.S. airmen sentenced to imprisonment on espionage charges by the Chinese People's Republic. After his trip on a mission of silent diplomacy, China released the soldiers in August 1955. The succesful talks with China's Prime minister in 1955 boosted Hammarskjöld's reputation as a skilled diplomat.  Mr. Hammarskjöld being welcomed by Mr. Chou En-Lai (left), Prime Minister and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tween them is an interpreter.  10 January 1955  Peking, China  Photo # 117543  UN-Pressebild. Zugeliefert von Anke Rasper.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与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会晤
 
 
马虎的调查
当年飞机失事的夜晚,当地许多居民都看到有第二架飞机出现以及划破夜空的闪亮火光。调查委员会也找到了还健在的目击者。但是1961年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罗得西亚的调查人员却没有采纳非洲证人的证词。

非洲问题专家梅尔伯证实,"当年的调查工作非常马虎。很多线索没有得到认真的审核。"此外,许多国家档案馆内的相关案卷已经消失。"

调查委员会长达61页的调查报告读起来就好似在看一部惊悚片。该调查报告没有对飞机坠毁的原因做出结论,而仅仅是客观地列举事实、证据和新的调查结果,令很多问题浮出水面。

-为什么救援人员在飞机坠毁15个小时之后才抵达距离机场只有数公里远的失事地点?

-为什么哈马舍尔德的遗体几乎完好无损地在飞机残骸外被发现,而几乎所有其他乘客的遗体都被烧毁在飞机残骸内?

-为何他的衣物中藏着一张代表佣兵完成任务的纸牌?

具有诚信和创新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以哈马舍尔德为榜样

政治学家弗罗利希出版了一本书介绍哈马舍尔德的政治观。他说,哈马舍尔德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他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在这个各国相互关联的世界上,仅有共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互间的合作。为了给这一合作开辟新的道路,他创造了他那个时代的全新的方式和可能性。 "

弗罗利希说,哈马舍尔德至今仍然是一个榜样。 "潘基文曾多次引述他的前任科菲·安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当我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我就会问自己,如果是哈马舍尔德,他会怎么做? "

1962年,联合国停止了对哈马舍尔德死亡原因的正式调查,尽管调查没有取得明确的结果 。但是调查机构表示,一旦发现新的情况,将随时启动对案件的重新审理工作。

梅尔伯说:"现在,联合国成员国对此起着关键作用。 "今后几周,将有哪些国家赞成对案件的重新审理,还将拭目以待。 "

作者:弗罗利希 编译:李京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新聞網: 鄧小平想提拔喬石、撤掉江澤民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鄧小平想提拔喬石、撤掉江澤民
Sep 16th 2013, 22:03, by 曾雙

陳亦凡 專稿

"楊將"之名這樣得來

那麼,楊白冰是怎樣當上解放軍總政治部主呢?新在《溫家寶傳》披露了楊尚昆提拔弟弟楊白冰的經過:

198711月,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決定的中央軍委組人選是:主席鄧小平;第一副主席趙紫陽;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楊尚昆。

十三屆一中全會閉幕後,即立刻宣佈楊尚昆的胞弟楊白冰出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當時,黨內曾為此專門傳達,解釋楊尚昆對安排自己胞弟出任總政主任一事"有顧慮",鄧小平用"舉賢不避親"一錘定音。自此,"楊家將"的說法開始在黨內、軍內廣泛流傳。以至在八九學潮和"動亂"期間,楊尚昆自己都向黨內元老們感慨:"我們'楊家將'名聲不好聽啊。"

而到了鄧小平把軍委主席職務交給江澤民的時候,楊尚昆取代了趙紫陽過去的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位置,其軍委秘書長職務將交給他的胞弟楊白冰出任,鄧小平還同時安排增補楊白冰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趙紫陽擔任總書記期間,雖然同江澤民上台之初一樣,隨時都要受到分別來自鄧小平和陳雲兩方面的左右制衡,但當時他十分明白自己所兼任的"軍委第一副主席"完全是空有其名,所以在鄧小平主動提醒他要過問一下軍隊工作時,他從來都是裝聾作啞。

而到了江澤民登基之後,雖說很快就以總書記名義兼掛了一個中央軍委主席的虛名,但因為此時的楊家兄弟在軍中的實權甚至超越了趙紫陽時期,連江澤民接任軍委主席的同時新安排的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都時時有插不進的感覺,更何況"沒有作過軍事工作"的江澤民了。

更不如趙紫陽的是,楊尚昆在趙紫陽時代,除了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和偶然因為其國家主席的頭銜進行一些純儀禮性的外事應酬,對黨、政系統工作干並不直接。而江澤民入主中海之後,楊尚昆已經公開放在六名"調整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間,對黨內外公開其"攝政"政治地位,使得江澤民初入中南海的三年時間裡,"兒皇帝"的日子還不如當年的趙紫陽過得相對簡單、舒心。

而他江澤民之所以在上台之初到1992鄧小平南巡的這段時間裡,一直現出寧左勿右的傾向,除了"六四"鎮壓之後的趨勢使然這一客觀原因,更有一層說不出口的主觀原因,那就是在楊尚昆以"攝政王"份,隨時支持喬石、李瑞環制約江澤民的政治環境中,江澤民要想逐漸擺脫這種政治制約,要想逐漸找到相對獨立的自己,也只能在組織上向李鵬和姚依林、宋平所依重的陳雲、李先念那一方面靠得更近。

楊尚昆到軍隊視察。

鄧小平南巡與"楊家將"兄弟

胡耀邦和趙紫陽下台後,鄧小平失去了推動改革開放的最得力助手。"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江澤民不僅不推動改革開放,而且從理論上批判改革開放。鄧想來想去,萬般無奈,只有親自出馬。

1992117日,鄧小平在夫人、兒和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陪同下,從118日到221日,開始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史稱"鄧小平南巡"。

1992118日,鄧小平到達武昌,會見了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和省長郭樹言。在會見期間,鄧小平直接點了江澤民的名,要求關廣富和郭樹言兩人給"中央"帶話:"誰對十三大路線誰就下台。"

119日,列車到達深圳特區,鄧小平發表長篇講話:"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得到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擁護,誰不改革誰下台。"同時,鄧小平讓楊尚昆、萬里負責籌備1992年底的中共十四大"人事班子",擬定包括總書記在內的新的人事班子名單。

鄧小平在這次巡視活動期間,單獨會見了喬石、劉華清、葉選平、朱鎔基、楊白冰等人,一方面說明鄧小平為改革開放大力造勢,另一方面反映出鄧小平想提拔喬石、撤掉江澤民的打算。

鄧小平在南巡途中還一再提起,說趙紫陽主管經濟工作的那五年"加速發展功勞不小"。南巡回來後,鄧小平又派人和趙紫陽聯繫。趙紫陽仍然不認錯。鄧小平在南巡前後,多次派人和趙紫陽聯絡,趙紫陽就是堅持自己沒錯,不改初衷,堅持良知而不堅持黨性,這在共產黨內是少有的。

1992320日至43日,北京召開全國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搞不搞改革是大會的焦點。在人大會議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率先喊出:"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1991年春,楊尚昆、鄧小平在北京玉泉山。

同時,楊白冰直接授意《解放軍報》發表題為《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社論,公開表示"堅決響應小平同志號召,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旗幟鮮明地支持鄧小平。在總參系統中頭一個響應的就是副總參謀長何其宗。楊白冰的"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直接針對江澤民。

差不多同時,在人大會議期間的326日,《深圳特區報》一版頭條刊出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率先披露了鄧小平南巡及發表重要講話的事實。同日下午,《羊城晚報》以少有的規格幾乎全文摘發了這篇報導;328日的上海《文匯報》、《中華工商時報》均全文轉載該文。330日,由江派人馬控制的新華社才全文播發此文,比《深圳特區報》晚了四天,反映出江澤民的強烈抵觸情緒。

楊白冰代表軍方正式公開對南巡講話表態,軍隊成為鄧小平的最堅強後盾。解放軍的強有力支持,極大地震懾了江派人馬,使得形勢急轉直下,讓江澤民感到軍隊的鋒芒直逼自己,41日在會見日本人時,也在口頭上附和鄧小平講話。鄧小平認為,江澤民說的完全是空話,根本沒有誠意,只是應付。《內幕》第15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末代文人终无用:荣庆奉慈禧之命草拟立宪懿旨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Looking for something light while keeping you safe and comfortable during extended waterside activities?

Shop New Drainmaker Shoe for Men, Women and Kids at Columbia!
From our sponsors
末代文人终无用:荣庆奉慈禧之命草拟立宪懿旨
Sep 16th 2013, 19:16, by 明鏡雜誌


  1887年的一个暮春午后,天色晴和,山青无翳,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书生行至京城西直门外蓝靛厂北岛附近的养水湖,此地乃其表弟寓所。只见"湖阔顷许,南面上山,北种柳树,湖中宜莲与稻。湖北筑室三楹,窗轩面湖,后进为土洞,有陶渊明遗风。洞上平坦,可远眺,尽观本湖境;洞后为土山,过山,西为玉泉山,东望罗绮桥;北则昆明湖并草湖、西湖环焉。一望水乡,烟波浩渺,令人有出世之想。"美景助雅兴,主人不禁赋诗一首:

  我有鸡足山,山下百重泉,
  泉甘而土肥,宜隐且宜仙,
  不如早归去,毅然绝世缘。

  不过,这两位翩翩少年的归隐之志皆未能如愿。主人后来成为清末改革急先锋,先后出任两江、直隶总督,最后殒命蜀中,他便是端方。客人亦非泛泛,从小小京曹一路飘红,升至军机大臣,曾掌管刑、礼、户诸部。此君不是旁人,正是清末重臣荣庆。

  想必大家对于端方之事迹已是耳熟能详。但若是提及其表兄荣庆,估计绝大多数人会有雾里看花之感。这也难怪,荣庆此人一生"持躬谨慎",故时人对其记述甚少,加之无文集函牍留世,《清史稿》虽为其立传,然仅有寥寥六百余字,令后人乏实据可考。因之荣庆虽位列中枢,其形象却长期模糊不清。

  好在史学前辈谢兴尧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曾整理出版《荣庆日记》一部,对我们了解荣庆大有裨益。笔者近读该日记,另结合相关资料,试对其人其事略作勾勒。

  一

  荣庆(1859——1917),字华卿,号实夫,蒙古正黄旗人,与那桐、端方并称"旗下三才子"。与那、端不同,荣庆进入官场,并非靠祖上恩荫,实凭个人过硬的应试能力。他于光绪九年(1883)会试中式,三年后又中进士,时年27岁,可谓少年得志。这在清末满蒙权贵中堪数凤毛麟角。也正因饱读诗书,荣庆具有一身的文人习气,嗜好风雅之事,这在其日记中比比皆是: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枕上得句:"卅年两度挂朝冠,万事浮云眼底宽。稚于无知仍课学,高堂幸健强为欢。无官梦觉心原泰,解事人稀语却难。松柏后凋曾自砺,莫教零落在初寒。"

  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画贾到,购洪北江铁线篆一联十元,祁文端联二十二金、张诗舲联一四元,陈希祖联一四元,翟文泉隶书联一三元,题赵次珊夫人书面帧。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晴朗,休息日,招抱冰老人,范孙、瑞臣两侍郎,……向咸东园雅集。或围坐清淡,或倚栏闲话,或临水,或据石。主宾直率,形迹不拘,极终日之乐。他日当倩林琴南图之,以志鸿雪,六钟客散。

  宣统二年六月初六日五钟起,步至护国寺口,策车至万生园,步至咖啡馆,负柳阴,对荷花久坐。登旷然亭观秧田,折东行自如庄一带,路旁均有荷。

  爱吟诗,好古玩,喜交游,乐山水,荣庆全然一副名士做派。然而极具文人范儿的荣庆,却既不出自显宦门下,更非富贾之后,他七岁丧父,家境凄凉,"陋巷逼迫,非复阀阅矣"。供职翰林后,荣庆之生活似乎未见任何起色。有清一代,京曹官最为清苦,他们时常入不敷出,只得借贷度日。彼时之荣庆,便是这般境况,于是便成为京城当铺和钱庄的常客。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初八日,他"以马馆百五并贽银百五还大德通。己丑(1889年)八月初一借款,其余二百,另为立据付息。负债累累,今始清二十分之一也。"

  同时,由于出身寒素,无背景无后台,荣庆之仕途亦颇艰涩。据《清史稿》载,自高中后,他"迁转迟滞。荣庆当引见之时,或讽以乞假。谢曰:'穷达命也,欺君可乎。'"

  要钱没钱,要权无权,十余载京官,荣庆堪称惨淡。

  二

  既然荣庆难入诸位势利上司之法眼,那他又究系凭何发迹?透过其日记,大致有如下三方面。

  首先,办事认真。供职翰林院期间,荣庆多从事杂务,虽颇琐碎,但他却能做到一丝不苟,胜任愉快。一次,他负责监督发放薪俸事宜。援照先例,荣发现每年分发薪俸之数目,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于是他加以变通,"将应分名单,与银封外名签,有重复者两张,且均无承办者愔记,始知其弊之所在也。"后调至詹事府,光绪口谕整理清秘堂藏书。荣庆不辞劳苦,亲力亲为,妥善安排下属分工办理,"从此旧书可保无遗……将来归入不全、虫蚀、残缺各书,另簿存储,以免遗失。数年心愿今日始了。"不久,荣庆因整理之功蒙皇上召见,从而给光绪留下较好印象。

  其次,清廉自律。按理说,京官清苦,倘有他人孝敬,自应笑纳以解燃眉。荣庆则不然。终其一生,他洁身自好,殊为难得。但凡他人之礼,荣都一律拒收: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平阴进学生张际华到,璧其贽,拒其请。

  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门人到六十余人,均壁其仪。

  最典型的一次乃清末巨贪周荣曜以厚礼向荣庆行贿,荣不为所动,坚决璧还。事后回忆此事,荣还颇为得意,自认"当年不为所误,并非有先见之明,不过义利一关早觑破耳。"荣庆坚拒贿赂,或许尚有防授人以把柄的考虑,不过此种作风确为他在官场换来极好的口碑。

  再次,善结人脉。朝中有人好做官,此话无论放在何年何月,似皆适用。1899年春,朝廷外放荣庆为山东学政,恰好不久袁世凯出任东抚,二人遂结识并来往密切:

  十一月二十三日出西关,袁署抚前旌已至,即同毓中丞跪请圣安。袁抚小坐行,毓抚亦即行,与司道稍谈入阁。

  十二月十八日慰亭中丞到,谒慈见子女。荐医李少庚,未服其药,少鲁入诊。

  十二月二十日治公牍,午初封印……中丞馈慈人参鲜花,儿女辈服物。

  母亲病重,袁世凯推荐医生、馈赠物品,实令荣庆感激不尽。不久,荣母去世,袁世凯先是"送经并焰口",后待荣庆扶柩抵津,令"部下刘直牧永庆来吊,并代办火车一切。"如此殷勤周至的举动,怎能不让荣庆将袁视作至交。

  并且,荣庆还通过袁之关系,投靠荣禄门下。荣赴鲁之前,遍览日记,未有一处提及荣禄,而返京后,"略相"、"仲相"便频繁出现在日记中。1900年夏,义和团与列强之间已是剑拔弩张,开战在即。荣庆此时力主解散义和团,与列强议和。五月二十三日,荣"闻郎岱(廊房)已开仗,陈仲相条陈以散拳民事,并以无与各国一齐开衅之理,仲相答以'予之言,我之心也。若再分辩,视为叛逆矣。'洒泪而散。"短短数句,可知二人政见一致,且荣禄已将荣庆引为心腹,有意保护,以待重用。

  果不其然,不到一年,荣庆便"奉旨署理仓督"。荣庆深知获此"不次之擢",荣禄定于幕后出力尤多,于是致函坦露心迹,表示不负栽培,"惟一点血诚,不愿让前人独步,而识力魄力,究不知撑到几分。"

  至此,荣禄已俨然成为荣庆身后牢不可撼的靠山。

  荣庆确也能干,任职仓督一年多,"以剥船盗米,改由火车迳运,并仓廒,增经费,杜领米弊端,裁稽查仓务御史,(朝廷)皆如所请行。"1902年,清廷破格提拔荣庆任刑部尚书,旋即又调礼部尚书,复调户部,拜军机大臣、政务大臣。至1905年,荣庆晋协办大学士。仅仅六七年工夫,荣庆完成了普通京官需要数十年甚至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升迁之路。这在晚清,实不多见。此时的他,才四十来岁,正值壮年,自然被人们寄予厚望。

  三

  然而,自从进入中枢,荣庆之政绩便乏善可陈,甚至令人侧目。

  1903年10月,陕西道监察御史王乃徵曾上书弹劾军机处诸位大佬,之于荣庆,写道:

  至如荣庆者,外貌轩昂,极似有才,胸中实毫无经纬。自上年充管学大臣,即以骄矜疏忽,为执事人讪议,本年充会试总裁,臣亦蒙恩派充同考官,偕赴汴梁。其衡文一切,本无学识。而自满自足,凌厉同官,无不怨愤。尤日与张英麟构隙,广众之前,互相嘲诟,无复大臣体统。

  又八月下旬,在刑部尚书任内,以无礼之语,当堂斥辱司员,致秋审十数员,同日告假辞差。经侍郎沈家本遍诣代为谢过,其事乃解。旋即转升礼部,众谓其自求迁避耳。乃未久忽拜枢臣之命。

  王氏之言辞虽不免激烈,倒也有理有据,绝非捕风捉影。"胸中实毫无经纬",可谓一语道尽荣庆之本质。不妨再举一例,看看这位清廷重臣的作为如何。

  1906年夏,围绕是否预备立宪之问题,京城内新旧两派针锋相对,势若水火。一派引袁世凯、端方为头领,力主学习西方,推行立宪;一派则以铁良、荣庆为魁首,极力抵制立宪,横加阻挠。然而极富讽刺意味的是,慈禧最终却将草拟立宪懿旨的重任交予荣庆。一时间,各派势力频频与之往来:

  七月初八日,未正至外部公所,醇邸、孙、世、那三相、冶秋尚书、慰亭直督同本处公阅出洋大臣折件。申后归,慰廷来访,夜有所拟。

  七月初十日,入值,邸已到……巳归,饭后眠起,所拟脱稿。

  七月十一日,未初至外部公所,同阅拟谕,庆邸决定。

  七月十二日,卯初见,与庆邸再谈……饭后与宝臣访慰亭夜话。

  至于懿旨具体文字,看后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著内外臣工,切实振兴,力求成效,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

  既然要"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却强调必须"大权统于朝廷",那"庶政公诸舆论"岂非空谈?又以"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立宪步伐无限期顺延。想必荣庆费尽心机、搜肠刮肚所草拟的懿旨,既没有体恤天下民意,也未考虑同袁、端间的哥们情意,完全是揣摩老佛爷圣意。根据"最高指示"办事,此即荣庆的为官之道。

  四

  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慈禧相继殡天,这对身为满蒙权贵的荣庆而言,不啻天雷轰顶。他曾一度"神志昏迷",疏于日记撰写。此后,政局急转直下,几位顾命老臣相继离世,更使其萌生大势已去、力不从心的感慨:

  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二日闻冰(张之洞)耗殊耿结,……为冰老痛,为吾道忧也。

  十月十七日闻孙燮老(孙家鼐)仙逝,老成凋零,又弱一个!

  十二月十五日入署,三大臣定分数,与范孙商课本。乔、林来酌,瑞臣亦到,严又陵又来商酌。暮前归,兹事重要心力为瘁。

  自宣统二年十月十二日,至是年底,《荣庆日记》几乎通篇俱为追述早年蜀中生活及诸位故友情谊的诗文,丝毫不见其对时局政务的关注。一个刚过知天命年纪的清廷大臣,终日沉浸于往日回忆之中,不思振作,其心态之消极颓唐可见一斑。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进入覆亡倒计时。面对这一巨变,荣庆既无良方挽狂澜于既倒,又无认同共和之觉悟,只得"心如枯井",作观时局。1912年2月10日凌晨,荣庆夜不成寐,颇为感伤的"和泪"写下七律一首:"枨触前情血泪涟,攀号有愿愧迟延。委衾幼主名空拥,大赉慈皇德可传。倾厦幸能支一木,偷生无补已三年。每逢人处都无语,惟有心中百感煎"。抬望眼,天色渐亮,"与三年前相似(光绪、慈禧去世之时)"。两日后,清帝宣布退位。他自然沦为前朝遗老。

  1913年二月初八日,当听闻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寓居津门的荣庆不禁撰诗志哀:

  阳九厄中厄更多,觚棱北望感如何。我年未老心先死,不尽哀欢梦里过。

  前清之所以厄运连连,终致倾覆,恐怕与荣庆在朝时的庸碌无为亦有关联吧?正值当打之年的荣庆,也唯有在梦中追忆曾经无限风光的前尘往事了……

  王学斌,新浪历史  2013-09-13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我們機組飛往日本將陳公博押回南京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Explore DIRECTV

Enjoy HD DVR service in every room. Get every game every Sunday. Watch hit movies and shows anywhere. Bundle and sav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我們機組飛往日本將陳公博押回南京
Sep 16th 2013, 20:15, by 明鏡雜誌


《名星》郭永凡



抗日戰爭勝利後,飛行大隊的基地從成都轉移到南京明故宮機場。

接下來就是繁忙的不間斷的飛行。從9月到12月,四個月的飛行時間差不多超過以前全年飛行時間的總和。但一點也不覺得累,心中充滿了自豪:我們勝利了,揚眉吐氣了,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自己的領空中翱翔了,再也不會冒險夜航了,心情無比舒暢。

航程範圍也擴大了,降落在從來沒在去過的大城市: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漢口、廣州、鄭州、杭州、台北,還飛到國境線以外,河內、西貢,還到了日本。

九月,在武漢、廣州、河內、西貢之間穿梭飛行。在武漢住在當時最豪華的賓館德明飯店,沒有電、晚上點蠟燭,悶熱難當,只好開窗睡,被蚊子叮了一夜。第二天馬不停蹄的趕到廣州轉飛河內,突然瘧疾發作,打了兩針奎寧。第三天到西貢,然後又回到廣州。那時究竟年輕,不把它當回事,沒有請假,也沒有休息,回廣州後,瘧疾居然好了。

10月3號去了一趟日本,押送漢奸陳公博回南京,陳公博是汪偽政權二號人物,汪精衛死後由他接任偽政府代主席,8月25日逃離南京前往日本京都,在日本待了五十多天引渡回國。引渡的機場所在地叫米子,位於本州島西端,面臨日本海,飛機從米子直接飛回南京。陳自知末日來臨,在幾名武裝軍警押解之下,垂頭喪氣,面容晦暗,一言不發,押回後投進蘇州監獄,於次年6月3日執行槍決。

在台灣,先後到過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台東、花蓮,這些機場的地勤人員全是日本人。有些年輕的日本雇員見到中國飛行員就圍上來索討美國香菸,那時我們身上總帶有幾包駱駝牌或Lucky-strike,當然不是自己抽(空勤人員都不許喝酒、抽菸),而是用來和這些日本人聯絡感情。日本人對中國空軍人員多少有些敵對感,在新竹機場曾經碰到一個魯莽的開加油車的日本司機,他以飛快的速度急馳而來,到了面前突然急剎車,差點把我們撞倒,看來他是有意這樣,很不友好。機場大樓內也有些年輕的日本女職員想上來同我們套近乎,但她們只會說日本話,無法溝通。招待所的服務員卻大部分是台灣姑娘,對我們特別熱情。我們剛到台北,晚上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兩位姑娘,笑咪咪地把一大包東西塞到我們手上就走了,打開一看是糖衣花生米,我們不明究竟,連忙去找她們。她們說:"你們遠道而來很辛苦,這是我們大家一點心意。"走在台北街上,也會碰到年輕的台灣姑娘主動為我們帶路,作義務導遊。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歡迎,這一切都使人感到溫馨。

那時的台北很小,市容蕭條,比起大陸的城市差得很遠。在車站的貨棚裡、月台上到處都是麻袋裝的一袋袋的白砂糖,堆得像小山,可見台灣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還處於單一的農業經濟狀態,而且受戰爭的影響,物流不暢,使大量的物資積壓運不出去。

但台北也有它令人難忘的地方,一個是台北動物園。台北的動物園很大,即使花一天功夫,也很難遊覽它的十分之一。

台北還有一處極佳的休閒去處,就是北投大屯山溫泉公園。大屯山在台灣的最北端,如果說台灣島的形狀像一片樹葉,那麼最南端的鵝鑾鼻就是葉尖,大屯山就是葉柄。


抗戰結束,內戰開始

11月底,台灣任務告一段落,全隊轉移北平待命。在北平住在燈市口同福夾道盡頭(同福夾道是一個死胡同)一所大院內,這個大院是原日本的航空公司所在地,院子很大,像一個大花園,院內古木參天,亭台樓閣掩映。五十年代我再次來到這裡,這時北平已經改為北京,夾道依舊,大院也還是原來的樣子,門外有衛兵站崗。
到北平後,情況突然急轉直下。

從12月初開始,全部飛機投入繁忙的空投任務。空投,就是加滿來回油量,到達目的地後不著陸,將機上物資投下後立即返回。飛機在起飛之前已將艙門卸下,投下的物品上都繫有降落傘以免摔壞。空投的目的地是北平西北570公里的包頭,空投的物品主要是彈藥和物資裝備。包頭是國民黨在西北的一個孤立據點,它北面的百靈廟,東面的薩拉齊、托克托,東南面的偏關、河曲,南面的東勝都在共軍手中,對包頭形成大包圍,機場附近也有共軍游擊隊出沒,飛機無法降落,只能空投。


國共內戰前的國軍空軍。

抗戰剛剛結束,內戰已經開始。

八年前,我放棄了大後方的舒適生活,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前線;今天,卻要捲入一場內戰,這完全違背我的初衷。

我向往藍天,我熱愛飛行,但我反對內戰。現在該怎麼辦?

只有離開,越快越好。

剛巧有一次去白市驛的任務,借此機會,溜之大吉,結束了四年來的飛行生涯。

回成都後,李玉聲托同事左耿將我的一部分行李帶到我家,從左耿那裡得知,我的出走使衣復恩很惱火。左耿說:"衣復恩本來要提你作通信長的,你真不該走。"

下棋講究"舉手無悔",我已經走出這著棋,我不後悔。

對衣復恩,我感到歉疚,但是,沒有辦法,人各有志。我又想,現在兩岸開放了,如果有機會去台灣,我一定首先去看望他,但想不到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壯心苦憶年少時,憑欄笑指邯鄲道"。

安息吧,大隊長。(《名星》第2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