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

明鏡新聞網: 中國在東亞似乎沒有什麼忠心盟友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New Thought, New You!

How to create a joyful life of Health, Wealth, Love & Prosperity. This online course is taught by Rev. Scott DeMarco. Enroll today for just $125.
From our sponsors
中國在東亞似乎沒有什麼忠心盟友
Sep 16th 2013, 19:39, by 曾雙

國密報》編譯 蕭憲聰

   中國國力增強不容忽視事實,全球秩序向中國傾斜的趨勢銳不可擋,當這個東方國變得越來越富有且即將取代世界最大經濟體,其他國別無選擇,不管願不願意都只能轉向中國,台灣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李登輝前總統在期間主張"戒急用忍"政策,限制台商投資行為,避免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產生危機,但等到陳扁上台,檢討戒急用忍的聲浪漲,利之所趨,心之所向,政府已經很難強行干,所以阿扁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當作原則。2008年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後,跟中國更是水乳交融,深化的經貿交流為台灣帶來全新經濟效益,但相對地,台灣再也離不開中國。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主張戒急用忍,限制台商投資行為。

     對中國而言視亞洲仍是為最關鍵區域

   儘管快速崛起,對中國而言亞洲仍是最關鍵區域,同時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正在亞洲,中國一舉一動幾乎觸及亞洲各地,尤其是東亞和東北亞,於中東和近東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然而,這不意味著美國在亞洲的話語權會陡然減弱,如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在卡內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網站上做出的分析,中國跟日本的競爭關係(含經濟及安全局勢)雖然激烈,考慮到美日的重要性以及兩者是緊密盟友,中國必須與兩國保持友誼,並特別謹慎防止衝突發生。
   要與亞洲其他國家建立互信不是一件簡單之事,中國還得做出更努力,東亞只有少數國家信任中國,扣除朝鮮外,中國似乎沒有什麼忠心盟友,就連過去親近的緬甸也在民主化後與中國漸行漸遠,追根究柢,中國不具備讓鄰國倍備感親切的意識形態,如此情況下,中國只能將外交政策以培育和牢固雙邊關係為主,一旦牽扯多邊,事情就會變得複雜。

   面對多邊關係時能力極度有限

   舉例來說,針對南海問題,中國一直想的是跟律賓和越南個別談,但這違東協作為一個共識團體的原則,因此爭議懸而未決。布雷默認為,中國遍布亞洲的海外商業團體有助於緩和緊張的外交局勢,過去十幾年,中國與台灣曾多次險些陷入戰爭,以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最具代性,但兩岸關係之的改善與中國對台灣入境投資有很大相關,中國為台灣提供巨大市場,如今有上百萬台灣人生活在中國各省。只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有力的經濟鏈結對於中國政府偏好的雙邊外交有利,對於改善多邊關係則不然。

   "G零世界"為國關新走向

   中國在亞洲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一大安全問題就是中日關係。日本在中國眼中的意義跟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甚至台灣大不相同,因為幾乎沒有中國人在日本做生意,日本看起來像個謎團,加上日本經濟規模大於其他亞洲國家並與美國互動頻頻,還有中日糾結的歷史傷痕,在在使彼此很難真心交往,誠如20135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訪印時所稱,1500年以來,中國同日本的關係從來不曾圓滿。
   布雷默指出,中國政府善於建立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但面對多邊關係時能力卻極度有限,再者,全球秩序正在向多邊主義傾斜,諸如聯合國、歐盟、東協和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都是多邊主義下的產物,強調一起合作處理問題、解決紛爭的理念。如中國不能迅速改變其政治和經濟體系以適應全球趨勢,很可能將遭受由系統變化帶來的反衝,換句話說,中國需要成為一個更加靈活,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夥伴國家。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是多邊主義下的產物。

     對於國際關係的未來走向,布雷默提出"G零世界"(G-Zero World)的概念,意即沒有一個國家或國家聯盟能擔當起領導世界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角色,而最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地區就是亞洲。在G零集團中,印尼、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和新加坡等支點國家(pivot states)擁有優勢,他們既有能力與眾多大國建立對自己有利的關係同時不過分依賴,也能從幾個大國之間的較勁中撈點油水,從而取得繁榮發展的條件。

   崛起總是伴隨著代價

   相較之下,一些國家將因與中國保持太多緊密聯繫而蒙受損失,包括蒙古、寮國和柬埔寨。布雷默提醒,蒙古是值得關注的國家,雖然國內擁有豐沛自然資源,但中國基本上已經購買所有重要資源,引起當地人強烈反彈,即使新一屆蒙古領導人努力限制來自中國的資本,卻為時已晚,中國坐擁蒙古大部分天然資源。
   中國不得不適應亞洲出現新變化,不過中國外交政策的修訂都是漸進式的,而且還有美國這個來自"遠方"的因素,卡內基國際和平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也說,中美兩邊的政治領導人都以為自己聰明地操縱中美關係,但其實扮演關鍵角色的是武裝力量,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勢必觸發美國反制,尋求盟國支援,這種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在歷史上並不陌生,使雙方陷入惡性競爭,形成軍備競賽。
   其他國家希望中國改變看世界的方法,中國卻希望改變世界對中國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東海和南海爭端越演越烈的可能性不小,繼釣魚島之後,中國又稱"琉球問題可以再議",令局面再度風起雲湧。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崛起總是伴隨著代價,無論中國或其鄰國皆是。(《中國密報》第11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