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明鏡歷史網: 明史專家毛佩琦在紐約舉行講座:重新审视明朝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Shop Adidas

Run better, look better, feel better with running gear favorites at Adidas. Find select styles up to 40% off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明史專家毛佩琦在紐約舉行講座:重新审视明朝
Oct 22nd 2013, 13:47, by 明鏡雜誌



在普通民眾心目中,明朝似乎離我們有些遙遠而模糊,依稀記得朱元璋殘暴的刑罰、宦官當政、皇帝幾十年不上早朝的怪相,疆域不大的版圖等等。可是在這樣一個看似衰弱而扭曲的朝代,卻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有震驚世界的浩大工程——長城、故宮的修建、有代表我國科技水平的《幾何原本》的面世……

究竟是什么遮蔽了明朝应有的光辉,让它在我们面前如此暗淡沉默?

    明朝是專制黑暗,還是治隆唐宋?

    明朝是腐朽衰敗,還是遠邁漢唐?

    晚明的政治與社會亂局,又蘊含著哪些生機和活力?

    晚明是在煙花爛漫中墜落還是在衰敗中走向活潑開放?

華美人文學會專程從國內邀請著名明史專家毛佩琦教授前來紐約,於11月2日(星期六)下午2:00-4:00做"重新審視明朝"的專題講座。毛佩琦將為您揭示一個不一樣的明朝。他的驚人之語可能還您一個更真實而清晰的歷史鏡像。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客座研究員,北京鄭和下西洋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吳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毛佩琦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明史、社會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論》、《永樂皇帝大傳》、《鄭成功評傳》、《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講》、《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國明代政治史》、《中國明代軍事史》(合著); 主編有:《歲月河山—圖說中國歷史》、《歲月風情—中國社會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國通史??明史10卷》、《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中國狀元大典》、《四庫全書大辭典?史部》等。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明史、《中庸》等, 影響廣泛。

講座對人文學會會員免費﹐對非會員收費5美元。因座位有限,請預先訂位。網上訂位與付款請訪http://chineselectures.org/upcoming.html。

華美人文學會的地址是曼哈頓東六十五街一百二十五號(公園大道和勒辛頓大道間)。 四﹐五號地鐵五十九街下﹐六號地鐵六十八街(亨特學院站)下﹐ F地鐵六十三街(勒辛頓大道)下。人文學會電話﹕(646) 912-8861。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林彪《孜孜不倦》照的来历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Own the Game.

Elevate your game with the newest adidas men's soccer footwear and apparel.
From our sponsors
林彪《孜孜不倦》照的来历
Oct 22nd 2013, 12:44, by 明鏡雜誌

  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者别的什么企图,有的人喜欢肉麻地吹捧别人,有的则喜欢被别人吹捧。这一吹一听满足了虚荣心。

  1971年6月8日,叶群代表林彪到钓鱼台10号楼看望江青。不知为什么,那天江青很高兴,主动热情地与叶群握手,并拿出她认为拍得最好的放大成16寸的彩色照片,摆在大条案上让叶群欣赏。叶群认真地欣赏着每一幅照片,看了一会儿便说:"江青同志既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无产阶级艺术家。"她夸奖说:"江青同志给这位小护士照得多么美呀!漂亮、丰满、皮肤白皙细润、姿态优美,您把一个少女的线条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灯光用得恰到好处,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叫人羡慕呀!江青同志照的花卉,颜色逼真,绚丽多彩,露水欲滴,好似闻到了花的芳香,就是专业摄影家看到您的这些作品也会赞不绝口,嫉妒几分的。江青同志以一个一流艺术家的境界、一流艺术家的技术,照出了一流的艺术作品,这些都是杰作呀!"

  6月9日,林彪在叶群的陪同下到钓鱼台照相。林彪有怕水的毛病,平时很少洗澡、洗脸。那天来照相,竟然连胡子都没刮。江青、叶群两位女人耐心劝说林彪刮掉胡子再照相。林彪虽不情愿,但看在江青的面子和诚恳的态度上,总算同意了。林的警卫秘书李文普问我有没有刮脸刀,我说有,并立即拿给他。

  林彪刮完脸,就跟着江青、叶群从10号楼走到17号楼江青的摄影室。林手中捧的《毛泽东选集》,是在江青的坚持下,叫我跑回10号楼临时拿的我的书。为了照这张相,平日怕光、怕风、怕冷、怕热的林彪任凭江青摆布,被八盏大灯的强光烤得满头大汗。

  当拿到冲洗放大的照片后,江青又找来姚文元、叶群一起研究发表事宜。姚文元吹捧说:"江青同志对摄影艺术有很高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专业摄影师的水平,把林副主席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完全表现出来了,这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情。我的意见,这张照片就叫《孜孜不倦》吧,您们看怎么样?"

  江青听完之后沾沾自喜地说:"好,我同意,就用这个标题。但是,作者不能用我的真名实姓。如果用我的真名实姓,又不知道他们怎么解释呢!就用'高山'或用'峻岭',还是用'峻岭'这个笔名吧。"姚文元和叶群异口同声地说:"好,用'峻岭'好。"叶群表态说:"感谢江青同志的辛苦劳动,我现在就替林彪同志谢谢江青同志。他看到这张照片以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照片发表后,叶群给江青打来电话:"江青同志给林彪同志照的照片,林彪同志看到了,他非常高兴,他说:'谢谢江青同志!江青同志不但是政治家,还是艺术家,了不起。'这张照片不但有艺术价值,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社会上一定会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


  "谢富治遗像"一语成谶

  自中共九大以后,江青在她的摄影室里拍了不少人物像。江青认为照得最好、最满意的是给谢富治照的那张。因为谢富治和江青比较熟悉,江青用心照,谢富治不紧张,很放松,很自然,照片面容表情好、光线好。江青经过认真剪裁,请石少华放大到有半张《人民日报》大小,洗出一幅彩色照片。江青拿到大照片,端详着,欣赏着,并叫我打电话让谢富治到钓鱼台来。

  谢富治接到电话不敢怠慢,立即赶到钓鱼台江青的住处。江青递给他那张得意之作,洋洋自得地问:"富治同志,你看,我给你照的这张照片如何?满意不满意?"谢富治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照片,赞不绝口地说:"好,照得实在是好!这是我有生以来照得最好的一张照片,又是江青同志给我照的,太宝贵了。"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有一天我到了八宝山的时候,就用这张照片作为我的遗像。"从不开玩笑的江青说:"我同意,你回去就跟你的夫人刘湘屏同志说,到时候别叫她给你用错了。"谢富治满面笑容地说:"一定,一定。我这就回去告诉她,她记性好,不会用错的,她办什么事都很认真,请您放心好了。"

  有些事,无巧不成书。谢富治把这张照片拿回去不久,就觉得肚子里不太舒服,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患了不治之症,半年以后的1972年3月26日,就与世长辞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公安部礼堂举行,遗像果真是用江青照的那张彩色照片。在周总理致悼词时,江青眼含泪水,还不时地抬起头来看她所照的那一张一语成谶的"遗照"。


  毛厉声责问:你在钓鱼台搞了些什么名堂?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我国。当时钓鱼台国宾馆各楼楼道和房间里陈设的工艺品,也染有很浓的"文革"色彩,像墙上挂的宣传画,以及有红卫兵形象的瓷塑等,这些都被有鉴赏价值的文物、国画所取代。根据周总理指示,在尼克松住的18号楼挂上13幅清朝的古画。过了两年,1974年10月间,江青突然挑选自己拍摄的13张花卉照片取代了国画挂在18号楼的主厅里。但这些照片只挂了3天就不见了。等人们发现时,13张国画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原来,是毛主席发出了厉声责问:"你在钓鱼台搞了一些什么名堂?你有什么权力可以摘下国画,挂上你自己的作品?夜郎自大,这样要不得!你回去立即统统给我摘下来!"江青大哭起来,走出毛主席的办公室时还在哭。

  回到钓鱼台她把摄影作品摘下来,堆放在一起焚烧了。笔者对此事有详细记述(《江青为何焚烧自己的得意之作》,原载2012年第5期《同舟共进》),此处不赘。她想在外国客人面前展示她的作品,说明她对自己的摄影颇有自信的。那么别人怎么看待她的摄影技术?


  江青的摄影技术究竟怎样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姚文元、叶群、谢富治等人夸江青的摄影艺术,他们说得天花乱坠都没用,因为他们没什么理论根基和艺术根据,仅凭感觉。只有专家、业内人士才能真正地说出个一二三来。

  周总理的专职摄影师、老资格摄影家杜修贤看过江青不少摄影作品,称她拍摄的手法比较巧妙。有一次,周总理和邓颖超取出一张周总理坐着的照片给杜修贤看,说这是江青照的,问他照得怎么样?这是杜修贤第一次见江青的摄影作品,觉得用光很不错,追求线条纵横交错的主体感觉和深邃透视的意境。总理和邓大姐也有同感。后来,杜修贤说:"如果抛开性格不谈,就论她的摄影技术,还算不错的。"

  2011年1月25日,《文化艺术报o书刊参考》转载了一篇文章,《江青"御用摄影师"李文化的悲欢史》,作者是张欢、印青。文章指出,我国著名电影摄影大师李文化,直到今天,也不愿意去否认一些事情,比如他对江青文艺水平的看法--"不能说她是毛主席夫人,拍过电影,就是电影顶尖专家,我不认为她是顶尖专家,但我认为她是懂电影的,她真懂。30年代她当过电影明星,当然要懂这些东西。她给我看过两张照片,一张是毛主席坐在躺椅上,一张是林彪的照片。她专门给我讲,这些照片她在什么情况下拍的,怎样用光,逆光、测光、侧逆光、顶逆光、正面光。她说,拍人物大胆用逆光,很少用顺光,因为顺光层次感、立体感不强,比较平。她希望我拍出的电影跟她要求的一样。

  2013年5月26日下午,原中南海专职摄影师吕厚民对我说:"江青对摄影艺术还是懂一些的,她照的照片总的说可以。练习摄影好多年了,进步不慢。"他还说:"江青曾是演员,对镜头不陌生,她知道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的。"

  红墙专职摄影师、新华社高级记者钱嗣杰对我说:"别的不论,只论江青摄影这一点,江青照的照片很不错,选景、构思、角度、用光都很讲究。剪裁也很不错……江青照的照片都是由她个人剪裁的,我发现几乎每张照片剪裁得都恰到好处,这很不简单。她当过演员,见多识广,心灵手巧。"

  江青拍摄好的底片,绝大多数都是由我送到新华社摄影部去冲洗,取回小样。我多次看到江青摘掉近视眼镜,伏案仔细地剪裁,累得、急得满头大汗。

  2013年5月26日上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著名摄影师舒世俊告诉我:"江青对摄影艺术,懂,很懂,照得很不错,有一定造诣。原因有三,一是20世纪30年代,她在上海就是一名电影演员、明星。那时摄影师就时时给她摄像、拍剧照,她从老摄影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术;二是1961年9月9日,毛主席给她在庐山'仙人洞'照题了诗,极大地鼓舞了她学习摄影的热情……三是她对她拍摄的作品要求很严格,一丝不苟,从不凑合。"

  舒世俊讲得很对。1975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昔阳县大寨召开。会前,江青把一批文艺界工作者召到大寨,准备安排山西省文联主席马烽和广州军区作家张永枚写一部红军长征的新电影。有一天,江青在花椒树旁要给马烽等人照相。马烽后来回忆说:"江青让我站在一个地方,她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框,看了看,让我往旁边移动了半步,说这个地方好。工作人员把带三角架的照相机架好了,接着她把测光表在我的脸上晃了晃说,他的脸色重,需要补光,不然没有立体感。工作人员立即从手提箱里拿出了充电照明灯,向我照射。江青说不行,需要站高点。但山上既无梯子,又无凳子,就叫《山西日报》社摄影记者骑到马上去打光。江青一连照了两张。后来,她给凡是调来大寨的作家、导演、演员都照了单人照,说要把它们都放大,送给主席看。后来,她送给了每人一张集体照、一张单人照,都是彩色的。"1976年,马烽把照片挂在他家的墙上。"四人帮"倒台以后,有人告状,拿江青给他照相的事做文章。后来,在胡耀邦的关心下,才搞清楚了。但这张照片一直挂在他家里。马烽认为:回忆录,应当是什么事,就是什么事……既不趋炎附势,也不落井下石,这就是马烽坚守的做人底线。

  我在《博客天下》2013年第15期上看到周琼媛的文章《江青镜头里的毛泽东》。文章说:"5月10日,华辰2013年春季拍卖会影像专场几乎满座,约200人到场,至少有20位藏家为这张照片而来……这张《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照片里,毛泽东穿着中山装,坐在藤椅上。阳光打在他脸上,他眉头微蹙,双目微闭。他身后,山峦层层叠叠;他脚下,草木繁茂招摇。这是1961年夏天,江青镜头里的毛泽东。这张照片估价是3到5万,卖价比估价高了10倍多。"毛泽东坐在藤椅上的照片,无疑是江青拍摄的--因为江青曾亲自送给我一张同样的照片。

  1971年的一天,江青拿着一张毛主席的照片对我说:"这张照片是我1961年在庐山含鄱口给主席照的,我很喜欢这张照片,主席也很喜欢。你送到新华社请石少华同志给我放大成16寸的彩色照片,洗10张,送给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当时,觉得江青亲自给主席照的照片要送给我们,很高兴,很快就放大取回来了。江青立刻用粗红蓝铅笔红色一头在大照片背面写上了"请杨银禄同志惠存。江青某年某月某日。"

  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与江青划清界线,我把江青的字彻底刮擦干净,只剩下那张毛主席的照片了。现在看来不应该那样做,那是历史嘛。

  (作者系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曾任江青秘书)

  杨银禄,《同舟共进》 2013年第10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剖析领袖的病态心理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Own the Game.

Elevate your game with the newest adidas men's soccer footwear and apparel.
From our sponsors
剖析领袖的病态心理
Oct 22nd 2013, 12:46, by 明鏡雜誌


  精神分析认为,心理病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领袖概莫能外。甘地的"自恋式愤怒"就是一种精神病状:灵魂的杂乱与不和谐。但在领袖那里,对困扰的克服最终转化为某种群体目标的实现。

    [美]斯特罗齐尔 奥弗主编:《领袖:一项心理史学研究》梁卿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关于灵魂的科学

  在许多意义上,《领袖》的价值将遭到严重误解,除非读者具有如下的品性:他能够接受并欣赏有关人类"灵魂"的知识与事实。换一个说法,他能够理解由弗洛伊德所创建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本书使用的"心理史"方法,正是精神分析向历史研究中的一种应用。

  一般而言,狭义的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实践,是"一种旨在揭示和显露无意识心理内容,并将它们整合到自觉意识中去的心理技巧"(荣格:《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译林出版社,2012年)。而广义的精神分析则是指一种独特的关于内在心灵的叙事。有学者将其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加尔文主义相提并论,因二者同样促使人们转向内心,并最终成为促进历史进程与个体生活变革的强劲的精神动力(扎列茨基:《灵魂的秘密:精神分析的社会史和文化史》,金城出版社,2013年)。

  那么,这里所言的"灵魂"究竟为何物?显然,单是提及"灵魂"这个说法,就会让那些对其科学知识与理性天赋抱有纯朴信念的人们感到冒犯。对于此刻的多数读者而言,这个字眼几乎与"死语"无异。在这个由物质主义的世界观以及某种狭隘的科学观所主宰的时代,这一意味着人类独特的心灵、意味着他们迥异于动物的内心世界的词语,尚能坦然使用者有几?除了在诸如"灵魂深处闹革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的灵魂"等极少数情形外,人们已不再使用这个说法。

  这么说并非是呼吁人们恢复对"灵魂"古老的想象力与热情,重新激活这个字眼对个体与公共生活的建构能力。这里的意图仅在于引发一种反思:历史上以及当下的领袖的"灵魂",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对领袖的"灵魂"加以科学的分析,正是《领袖》这本科学著作的主题。这里强调"科学",只是让读者不再有所顾虑,能心平气和地阅读这部作品而已。

  本书"心理史"这一用语的使用,意图无非如此。这种学科通过系统使用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旨在"加强我们对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人物、某些特定事件的理解"。借助于历史学严谨的考证方法,他们试图超越精神分析理论及实践所引发的争议。不同于精神分析直接面对患者,心理史聚焦于领袖的"病史",观察"领袖怎么把个人的矛盾和困惑转化到公共事务中"。这注定是一个反英雄主义、反乌托邦的视角:往往被尊崇为导师与舵手的伟大领袖,其言行竟然为其个人的且往往是病态的灵魂特征所驱动!那么,他们高谈阔论的"国家"、"人民"、"梦想"、"正义",其真实面目又为何物?

  疑问再次出现:领袖有"灵魂"吗?在人们的日常感觉中,与没有相比,有"灵魂"的领袖或许更被视为国民之幸。若某个领袖的内心世界仅仅由钢筋、水泥、GDP、权力浇筑而成,人们一定觉得他乏味、平庸,让人感觉"望之不似人君"。这种感觉,保证了我们有必要在方法上假设"灵魂"存在。

  其实,在精神分析学者看来,"灵魂"无非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与这个字眼相比,精神分析尚有更多显得光怪陆离、甚至让人触目惊心的用语:"无意识"、"自恋"、"恋父(恋母)情结"、"口腔"、"肛门"、"生殖器"、"阉割恐惧"、"乱伦禁忌"、"阴茎(子宫)嫉妒"……不过,那些能够欣赏人类心灵科学的人,比如被视为世纪伟人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已谦卑地接受了由这些用语所描画的精神风景,因为正是它们将人的幸福、人类艺术与文明的本质揭示了出来。想来,现代人由"物质"、"经济"、"财产"、"生产力"、"消费"等编织的心灵内容,不同样显得面目可憎?

  回到正题,在精神分析的视野下,领袖得以成为领袖的条件是什么?是什么使其灵魂的品质迥异于芸芸众生?精神分析对此展现了卓越的洞察。我们将看到,心理事实、尤其是其中的无意识部分如同香象渡河、羚羊挂角,让人难以把捉,但正是它们将我们对自己、对群体政治生活的理解引向全新的深度。

  领袖、心灵与民众

  弗洛伊德在对达·芬奇、摩西等人的传记叙述中,开创了从精神分析角度探讨历史问题的传统,形成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历史学派。领袖们的精神症状成为分析政治冲突、理解政治进程的材料。他们的出身及其意识和无意识的表现,包括"梦境和幻想"以及"童年生活、他和父母的关系、他成年后与重要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从精神病学和临床角度被详加探讨"。通过回溯早年的经历,分析者旨在洞悉领袖的主观世界,尤其是他本人亦无法意识到的世界。本书对甘地与威廉二世的分析,即是精彩之作。

  众所周知,圣雄甘地被视为人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圣雄"这一称号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极不平凡的人"。在心理史研究中,甘地自传中记载的一件早岁往事,被视为其精神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那一年甘地十六岁,被剥夺了与父亲卡巴·甘地最后亲近的机会。在印度,孩子,尤其是儿子守候在临终的父亲身边十分重要,"这是印度的传统,老辈人最后赐予下一代、下一代最后汲取老辈人的智慧,就发生在这个时刻"。甘地唯有在那天晚上未照顾父亲,让叔叔接替了自己。"父亲去世之后,甘地为自己沦为肉欲的奴隶自责不已,因为当天晚上,他急于离开父亲病房的原因是赶回去与妻子嘉斯杜白做爱。"心理史学家就此分析说,终其一生,"甘地都把这件事看做是他与妻子肉体结合的可耻愿望的证明,却忽略了他的被剥夺感和随之而来的自恋式的愤怒……"这成为他许多行为的内心驱动力。

  其后,甘地南非之行时遭遇了两次屈辱事件,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标志性时刻",因为他最终完成了自我转变。他决意以承受痛苦的方式改变自我,最终改变印度。"在甘地看来,一个努力实现自我的人必须遵循五种肉体仪式,……它们分别是:非暴力(不可摧毁)、真理、不占有、不偷窃和禁欲。在印度禁欲主义的意义上,要想'动摇压迫者的王位',积极努力的人必须发誓自我克制,尤其是反对性欲的发泄。"分析者就此评论说,"甘地的这些教诲和相关印度教的实践被转化成了内在的自我结构,持续为他提供了平和与抚慰,它们充当了他的理想,指引他走上一条同情他人的命运之路。"

  精神分析认为,心理病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领袖概莫能外。甘地的"自恋式愤怒"就是一种精神病状:灵魂的杂乱与不和谐。但在领袖那里,对困扰的克服最终转化为某种群体目标的实现。领袖所在群体及其文化传统,构成其得以出现的外部环境。甘地内心面临的苦恼,无异于印度种族群体所抱有的苦恼。反过来说,印度种族的集体心理状况,可完全从甘地一人身上推演出来。在这个意义上,领袖的心理病态更为强烈,因而在外观上显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

  与甘地的成功相比,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灵魂构成了失败的典型。威廉童年的经历,导致他成年后内心失衡,结果,"他外在的神秘和排场与内心的虚幻脆弱、富于魅力的领袖风范与显而易见的低效无能"必然联系到了一起。比如,1897年,当他听说两位德国传教士在中国被杀害时,立即下令"要不遗余力地报复,……以便彻底表明,德国皇帝不容轻视"。而当1900年6月驻华大使遇害时,他下令"必须把北京夷为平地",命令"即刻与日本缔结攻守同盟,而此前,他对日本一直是极度鄙视的"。本书分析者评论道:"威廉把自己易受国际'侮辱'的感觉传达给他的臣民,从而助长了国内焦虑和愤怒的紧张气氛,公众觉得德国遭到其他欧洲列强的蔑视,欧洲列强正试图按部就班地挫败德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正当抱负。"

  领袖的心理状态与其臣民并无二致。1871年以后的三十余年间,德国跑步进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这是导致德国上下心理失衡的外在要素。德国人开始为大国崛起而躁动不安,甚至做起神圣罗马帝国复兴的美梦。结果,对于什么是德国,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德国的真正利益,他们陷入了偏执的、甚至是恍兮惚兮的境地当中。

  出于政治本能,威廉努力渲染德国的军事胜利,"把民族英雄提升为'神',在不存在帝国传统的地方创造一种传统"。这符合近代国家建构的一般逻辑,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为德国人民把'辉煌的历史'与专制政府及大众工业社会统一起来"。民众则依据本能,"通过与高大威严的皇帝形象认同,通过与他并肩战斗的感觉",结果,"他们本人的自大幻想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如此一来,德国逐渐被视为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我们看到,威廉二世的心理事实经由现代政治过程,进入内政与外交政策当中,从而使一种廉价的阴谋论,即欧洲列强对德国进行的子虚乌有的围追堵截,得到了自我实现。这样的事例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历史之所以一再重演,原因无他,只因包括领袖在内的人类共有相似的灵魂结构。

  心理视角的意义

  上述事例表明,将精神分析用于历史研究似乎"靠谱"。这种感觉不错,因为正是精神分析将形形色色的人类经验呈现了出来。领袖人物的深层心理状态,尤其是深蕴其中、通常被视为处于压抑状态的心理能量的溢出,足以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大众精神风貌的改换。这里面的关键环节在于,领袖与大众之间有着一种可称之为"互为亲子"的结构。大众的心理暗流开始汹涌澎湃之日,就是领袖的诞生之时。在这个意义上,对大众进行心理史分析,构成了领袖研究不可或缺的侧面。其实,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战时情报局"为分析日本军事行为,展开对日"心理战",特别委托过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进行日本国民性格研究;这可谓是名著《菊与刀》(1946年)的诞生秘辛。这部至今仍得到广泛而热烈的阅读的作品的魅力之处正在于,它是精神分析与人类学融合的具体成果(参见笔者为《菊与刀》汉译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所撰写的序言)。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46年,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家丸山真男就发表了题为《超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的有名论文,从思想结构"乃至心理基础"的角度,切开了日本从上至下的军国主义者的隐匿的内心世界。在他看来,导致日本国民长期处于"奴隶般的境况"的要因,并非仅在于外部权力机关的束缚,还在于某种"心理强制力",它"通过一定的渠道,渗透于那些机关,并流入国民的内心倾向与行动当中"。在随后发表的《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思想与运动》(1947)、《军国支配者的精神形态》(1949)等文章中,丸山继续进行这一分析,旨在谋求"国民精神的真正变革"。心病还须心药医,看来这同样是人类共有的经验。

  将精神分析用于政治研究虽已颇有建树,但上文言及的"靠谱"感觉背后是依然潜在的疑虑与不安:精神分析是科学吗?在现代观念中,人们习惯以狭隘的实证主义界定科学,即科学只是一系列经得起检测的假说。然而,精神分析迄今为止尚无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主流学术界中对其持冷淡态度者居多,甚至不时出现充满敌意者。这里的问题在于如何界定科学自身。

  其实,精神分析的奠基者们最初就认为自己的探索符合真正的科学精神。比如,曾被弗洛伊德称为"亲爱的儿子"、并被指定为学派传人的荣格,通过反转客观与物质的观念,为其研究的科学性展开了彻底的辩护:认为存在只能是物质的存在是一种偏见;我们能够直接认识到的唯一存在乃是心理的存在。不过,这种心理事实往往不能领悟自己的存在。借助这种心理主义视角,荣格对包括"上帝"在内宗教观念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上帝"是一种理论,是一种表达人们内心某种虽不可测度、但却是真实的体验的方法。

  弗洛伊德本人则认为,其探索的科学性还包含了与人类心灵及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艺术。在《文明及其不满》一文中,他曾引用歌德的诗句来表明其科学观念:"懂得科学,懂得艺术的人,也一定会懂得宗教;不懂科学,不懂艺术的人,就只能当个教徒!"精神分析通过对启蒙主义所持有的理性观念的批判,将人类的精神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本书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领袖研究自身,更在于它所展现的更为广阔无垠的人类心理事实;这些事实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政治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李永晶,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鮑彤:朱厚澤提出“三寬”抓住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鮑彤:朱厚澤提出"三寬"抓住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Oct 21st 2013, 20:59, by 明鏡雜誌


北京知識界人士紀念朱厚澤發言紀要(12)



《新史記》雨蒙 記錄整理



前中宣部長朱厚澤先生病逝三周年,一批知識界人士自發在北京舉行紀念沙龍,每個人的發言都是對當今權貴資本主義壓制思想自由,泯滅真理和真知的聲討,是對新"文革"的範本——中辦9號文件的聲討。


"三寬"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鮑彤(原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常委秘書、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


我遲到。剛才大家一定有很多精彩講話,紀念厚澤一定有很多的感情在這裡表達。好多人講了很多好話,我聽了以後都非常高興;最近還有很多好文章,我看了以後也很高興。什麼好文章呢?比方說高瑜的好文章,比方說習總書記的好文章。

很多人都關心時局,現在時局怎麼走向,別人說了不算,說了沒有用,領導說的有用,因為他有力量,因為他在領導我們。到底是向前還是向後?還是停在那裡不動?這個是取決於領導。所以他的文章很好,很多人說以後我們怎麼走,我看只有一個人能做權威的回答,就是我們的國家主席兼總書記,或者說總書記兼國家主席,他的回答別人不能代替。

有人問中國會不會改革?我說不會。為什麼?因為如果說改革,那是我的估計,我的猜測,我的願望。習總書記、習主席怎麼說的?前30年必須肯定,"文化大革命"必須肯定;後30年必須肯定,天安門鎮壓必須肯定。既然如此,改什麼?無論理論、無論道路、無論制度都是充滿自信,既然充滿自信,沒有什麼不滿足的東西,改它幹什麼?活的舒舒服服,誰來找這麻煩來改,為什麼要改?因此我認為這已經是結論。所以我說這篇文章寫得好,回答了大家所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代表領導集體,回答了13億人所關心的問題,告訴大家,不要做夢——不要做夢,這就是一個回答。


鮑彤看望過趙紫陽夫人後趕來發言。 

我說好文章很多,剛才很多人講的好話也是好文章,不同的意見都是好文章。剛才我們在悼念,或者說紀念,或者說懷念厚澤,厚澤有"三寬",將來要載入史冊的。剛才這位老同志(指張純良)說,要成立中國先進文化研究會?(張純良:論壇。)噢,中國先進文化論壇,我認為"先進"不說也罷,什麼叫先進,什麼叫後進,什麼叫落後,什麼叫反動,說不清楚。如果有個"中國文化論壇",好,我贊成。中國文化的精髓在什麼地方?就是"三個寬",相信不相信?我相信。10年以前、20年以前,厚澤主張"三個寬";兩千年以前,春秋戰國主張"三個寬",連皇帝也主張"三個寬",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就是中國文化。你說一定是先進文化誰也說不清楚,(張純良插言:我說得清楚。)好,那你說你的,別人說不清楚,別人說別人的,這樣就把問題說清楚了。孔夫子說我先進,墨子說他先進,(張純良:"天下為公"是不是先進文化?)"天下為公"是先進文化,"天下為私"也是先進文化。(張純良:錯了。)我認為是這個,連孟子也講,(張純良在大聲說什麼。)"天下為私"就是天下是每個人的。(張純良:這個問題我們講不清楚,高層也弄不清楚。)天下是每一個人的。公,是代表公權力的人,天下不屬於代表公權的一個人,天下是屬於每一個人,天下為私。(會場熱烈鼓掌)。很多問題幾十年來……(曹思源:我幫你補一句話,我打斷你,)好,(曹思源:我的觀點:人間正道私有化!眾:好!鼓掌!張純良繼續叫嚷,被大家制止。)

我認為我們很多問題就是自己給自己捆起來了,把什麼捆起來了?不僅把手捆起來了,把腳捆起來了,把腦袋也捆起來了。一聽到個人主義,"反動!"一聽到自由主義,"反動!"一聽到修正主義,"反動!"一聽到改良主義,"反動!"一聽到維新主義,"反動!"為什麼?有根據。誰的根據?老祖宗。誰?姓馬:要跟傳統的意識形態相決裂,再跟一切傳統相決裂,傳統的所有制,通通決裂,人類社會在馬克思以前蕩然無存。我必須對馬克思表示敬意,為什麼?因為杜光同志是中央黨校的理論家,中央黨校的前名叫馬列學院,馬列學院是兩個人,一個叫馬克思,一個叫列寧,馬克思跟列寧到底是好朋友還是死對頭?我到現在沒鬧清楚。馬克思承認不承認列寧?列寧承認不承認馬克思?我到現在也沒弄清楚。甚至馬克思自己承認不承認馬克思?我也沒搞清楚。馬克思的出發點,我對他表示敬意,他毫無問題是從同情心出發的,同情弱者,同情窮苦人。一片同情心是馬克思出發點,從同情走向什麼?走向階級;從階級走向否定階級合作,走向肯定階級鬥爭,走向階級仇恨——因此從同情到了仇恨。(鼓掌)從同情到仇恨,這是馬克思固有的矛盾,而馬克思到列寧的矛盾,到斯大林以後,更不要說斯大林以後,這個特色就是以仇恨為特色。

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尋找仇恨對象,打倒他,踏上一隻腳,把中國分裂成兩半了,誰給他的這個權力?把中國可以分成兩半?一半是要鎮壓的,一半是幫助我來鎮壓的,因此必須服從我的領導。因此一半是我必須鬥爭的對象,一半必須服從我的領導。
我這麼說是不是我鮑彤太狂妄?我說有一個人比鮑彤更狂妄,姓毛,叫毛澤東。1925年在長沙寫了一首詞,"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不是好事情嗎?看後他難受極了,惆悵呀:"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底誰可以當老大?鳥可以天上飛,魚可以水裡游,誰來管?誰來領導?沒有人來領導,惆悵呀惆悵呀,"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終於決定中國必須劈成兩半,一半必須打倒,踏上一隻腳,一半必須服從我領導。把那半拉打倒,誰不服從我就不行!講得很好,極端主義。極端主義這個詞,"五四"運動以前就有了,叫過激主義,過激派。當時誰說馬克思主義什麼的,就說過激派來了,什麼來了?來了來了,就是過激派來了。我認為過激派是對馬克思最好的註解。現在我們是過激的——過到這邊激的,過到那邊激的。

溫和的,通通寬容,"三寬",大家都來講話,如果這樣,好,中國就有希望,我認為中國的希望就在於"三寬",中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讓大家講話,讓大家講話,天不會塌下來;讓一個人講話,天一定塌下來。

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什麼叫政黨政治?政黨政治有個糊塗觀念,黨要領導,錯了!政黨政治就是沒有人來領導。什麼叫政黨政治呀,政黨政治,就是存在各種不同的意見,因此才需要政黨,因此才需要政黨政治,只有一個意見,還存在政黨幹嘛?鐵板一塊還要黨幹嘛?不同意見,有左邊的黨,有右邊的黨,有民主黨,有自由黨,有國民黨,有共產黨,有憲政黨,說明什麼?說明有不同意見。客觀上存在不同意見,因此主觀上要有代表不同意見的黨,認為必須有一個黨來管,本身就是把政黨政治除掉,除掉了政黨政治來講黨,這叫開玩笑。

所以我說呢,今天我們講話,考慮問題、爭論問題、尖銳地爭論問題,都本身包容著一個東西:寬容、寬鬆、自由。暢所欲言,這個就是自然狀態,自然狀態比人為狀態要好得多,好多少?不是好一千倍一萬倍。幾千年來——我們不說什麼一百萬年,我們不說這個東西,沒有文字的成文史誰也說不清,中國自吹有"五千年",實際上只有三千年。沒有文字哪有成文史?沒有成文史哪來五千年歷史?那請問從哪裡開始?從你腦袋開始?當然有人有不同意見,說我有一個斷代的科學成果研究,花了多少多少億弄出來的,花吧,花。但是我只知道中國成文史只有三千年,不到四千年,我們的歷史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這麼個歷史。

中國人個個都是草,"草民"嘛。"離離原上草",領導人一個一個死光了,離離原上草什麼時候死光過?離離原上草比任何一個領導人更"萬歲",領導人有生病死的,有鬥爭死的,有自己把自己搞死的,有被別人鬥死的……各種死法都有,死得很慘,也有當時活得很體面,最後一點都不體面的。草永遠都是體面的。離離原上草,我認為草的生命力是最強的。學什麼?學草!(《新史記》15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高文谦: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驳李捷兼下战书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Are you an avid runner? Or even just starting out?

Brooks designs high-performance men's and women's running shoes,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From our sponsors
高文谦: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驳李捷兼下战书
Oct 21st 2013, 20:53, by 明鏡雜誌


高文谦来稿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一文。文中指责我"像位徇私枉法的历史判官"丑化毛,给我扣了一堆帽子,诸如"多处罔顾历史事实","有意混淆是非曲直","用个人想象代替客观描述"等等,不一而足。李文发表后,国内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官方网络水军也一拥而上,对我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甚至还鼓动毛新宇"追究高某的法律责任"。

李捷这篇批判文章显然是衔命之作。十年前,我撰写的《晚年周恩来》出版后,把官方史学神话戳了一个大窟窿,令当局极为难堪,但又不便公开批判,只好用笔名"司马公"在香港《广角镜》杂志发表文章。我随后在《当代中国研究》发表文章进行反驳,围绕党史和文革史上许多重大问题与之论战,澄清历史真相,驳得官方招架不住,只一个回合,就败下阵去。

为什么现在官方又旧话重提?这是当局为了大张旗鼓纪念毛诞辰120周年所做的统一部署。习近平上台后,为了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重新拾起毛这把刀子,提出"两个30年不能互相否定",举毛旗,走老路,大抓"舆论斗争",四处亮剑,国内政治生态大幅左转。作为官方毛传的执笔人之一,李捷在这波捧毛造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前些天,他发表重头文章《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绩不容抹杀》,宣称"'非毛化'虚无掉的正是中华民族脊梁"。现在又拿《晚年周恩来》开刀,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在大陆广为流传,号称"部级干部人手一册",当局视为非毛化的代表作,挖了共产党的祖坟,"影响极其恶劣"。如果不肃清这本书的影响,就难以恢复毛已经残破的神话偶像。这就是李捷以"权威"的身份出来批《晚年周恩来》的政治背景。

http://www.chinesebooksusa.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product_full/zhou_enlai_late_years.jpg

首先要指出的是,李捷这篇文章与学术讨论毫无关系,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攻击。我曾与他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同事过。通篇读过李文,实在是为这位前同事感到汗颜,完全是在炒冷饭,根本不值一驳。该文多处抄袭当年司马公文章的内容,有些地方甚至一字不动地大段照搬,比如:"读至此处,我恍然大悟,所谓'鞭炮事件'不过如此,和周恩来去世毫无关系";"周氏每每渡过难关、险关,也和毛泽东对他一如既往的支持、信任有极大的关系……";乃至李文最后一段中"读了这部书,总感到作者是在用一种思想意向拉着读者走……",除了把最后一句中"史德既不存,史识安在哉"的"哉"改为"耶"外,其余两百五十余字全部照抄司马公文。仅此一端,便可知李文的质量如何。这样明显的大段抄袭,或可免被追究剽窃之责,却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之实。

更让他砸自己牌子的是,李捷文中把毛除夕夜放鞭炮那件事说成是在1975年,而张玉凤的文章里明明写的是"1976年的春节",李文照抄都把时间抄错了。还有李文中"伍豪事件"那段也是完全照抄司马公文,硬说我在《晚年周恩来》中没有提及毛泽东1968年对此作出的"此事早已弄清,是国民党造谣污蔑"的批示。事实上,当年我在批驳司马公时,就已经指出这是在捏造事实,蒙骗读者,并指明在《晚年周恩来》第244页中不仅明确提及这一点,而且还注明了出处。结果这位李同事仍然照抄不误,将错就错。一个堂堂的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学问竟然做得如此马虎,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破绽百出,怎么还好意思以"权威"身份教训人,真不知道他怎么向上面交待?又怎么对得起被他忽悠的社会大众?国内共识网今天刊出当年司马公长文,人们正好可以结合对照李文和我当年的反驳文章,查阅一下《晚年周恩来》第244页,孰是孰非便可一目了然。

鉴于李文通篇不过是在重复当年司马公文的陈词滥调,而我的主要观点已经在与司马公的辩论中阐述过,对其指责也一一作过回应,这里就不赘述了,只对几个主要问题再申述一下。对这场争论感兴趣的读者可前往下面的链接观战,自行判断其中的是非曲直。

司马公:《我读<晚年周恩来>》http://history.dwnews.com/news/2013-07-11/59266375-all.html
高文谦:《把历史的知情权还给民众——驳复司马公》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3817

关于伍豪事件问题,这是考察毛、周关系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周至死一直念念不忘。我在《晚年周恩来》中说,这件事是周晚年的一大心病,是他对身后最不放心的两件事之一。李文说我"没有注明依据,是作者的主观推断"。事实上,这一说法出自邓颖超之口。1989年4月她在约谈《周恩来传》时,曾专门提到"伍豪启事"问题,说这是周对自己身后最不放心的两件事,另一件事则是1973年底批周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谈话是有文字记录的。李捷作为官方毛传的执笔人,应该看过这份记录。他之所以还要这样说,就是想给我扣上"主观推断"的帽子,然后做文章。

必须指出,让江青这条"主席的狗"为毛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背黑锅是官方的一贯手法。李文在伍豪事件问题上也是这样做的,把全部责任推给江青,而对毛则采取掐头去尾的"障眼法"进行遮掩,只提毛1968年的批示,制造这件事已经了结的假象。但事实正好相反,周并没有因此而从伍豪事件中解脱出来,有生之年一直被这件事纠缠。李文中还说毛1967年5月对伍豪启事批示"存"的意思是对此"不声张、不扩散、不追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为什么在1972年的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毛又再度把伍豪启事这件事翻出来,让周专门为此向大会做报告,并要各省档案馆保存一份呢?李文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不仅如此,毛还在1975年发动评水浒运动,批投降派。这显然不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影射,首当其冲的就是既背着伍豪启事历史包袱,又被批为对美外交投降的周恩来。正因为如此,1975年9月20日,周在最后一次大手术前,在已经使用了麻醉前的镇静和止痛药物的情况下,还强撑着把"伍豪启事"问题的报告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进入手术室前,周又大声喊:"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事后,邓颖超让汪东兴向毛报告这件事。凡此种种,不正说明了周一直到临死前还在为伍豪启事担心吗?证实了《晚年周恩来》所述不虚。

林彪问题也成了李文指责我的一个题目,说"照《晚年周恩来》的说法,林彪并非搞阴谋的人,倒是毛泽东在搞阴谋","这与其说是在史实基础上的分析,毋宁说是有意混淆是非曲直,为其预设的扬林贬毛的创作意图服务。"这里要再次指出,李文这些说法又是在大段照抄司马公文。

不错,林彪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政治上对毛阳奉阴违,有许多两面派行为,可是在中共体制内又有谁能说真话呢?若论玩弄阴谋,林彪与毛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否则就不会被逼得死于非命了。李文中历数林彪自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种种表现,却把这出戏的主角毛轻轻放过。这种明显带有选择性的叙述,恰恰暴露了官方史学才是在为"预设的创作意图服务"。李文指林彪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落井下石,取而代之;可当年不正是毛把林彪叫上庐山,并坚持让林接替彭担任国防部长的吗?又如,李文说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唱反调,吹捧毛一贯正确英明;可是在林彪讲话后,不正是毛带头鼓掌、大加赞扬的吗?文革发动前夕,不正是毛要罗瑞卿传话给林彪,要他好好休养,"要养得像七千人大会时候一样,能够作三个钟头的报告"的吗?

如同评周一样,评价林彪也涉及到批毛的问题。只有还毛的历史本来面目,才能廓清事实真相,把林彪问题说清楚。比如,在文革酝酿和发动的问题上,林彪负有重要责任,但始作俑者是毛,而不是林,林彪的罪过再大,也大不过毛。至于说毛翻云覆雨,惯于玩弄阴谋,一点也没有冤枉他。甚至毛本人对此也不讳言,辩称自己搞的是"阳谋"。别的不说,毛在庐山会议上就是出尔反尔,欲擒故纵,先是同意林彪在开幕会上讲话,事后又不认账,这不是搞阴谋又是什么?更不用说为了倒林,毛违背中共组织原则,背着林彪这个已经写入党章的接班人,跑到各地"煽风点火",一面说"三要三不要",一面又大讲"两个司令部的斗争",要"抓黑手",这种做法究竟是"光明正大",还是"搞阴谋诡计"呢?

在周恩来治病问题上,李文指我在《晚年周恩来》一书中"浓墨重彩,做足了文章"。大概是看到我当年一一驳倒司马公文中的各种辩解后,不再纠缠其中细节,以免自寻尴尬,转而拿我在八十年代说过的话做文章,似乎这样一来就抓住了把柄,指我"判若两人、前后矛盾"。真实情况是,我在八十年代编写官方《周恩来年谱》文革部分时,就对当时周治病被一再延误感到蹊跷,特别是得知毛对周治病下达的"四条指示"后更是感到震惊。(其内容是:第一、要保密,不要告诉总理和邓大姐;第二、不要检查;第三、不要开刀;第四、要加强护理和营养。)我在采访一些曾在周身边工作过的人员时,他们对此也很不理解,认为其中有鬼。不过由于当时人在体制内,无法畅所欲言,所以我在写《在最后的日子里》一文时回避了这方面的内容。六四后,人到了海外,不再受拘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其实,李捷应该对当一个御用学者在夹缝中做文章的苦衷比我更清楚。在这种体制里面呆长了,会丧失自我,人格扭曲乃至严重分裂——当面做鬼,背后是人。这也是我决心离开这种体制的原因之一。

我在《晚年周恩来》和驳司马公一文中,根据所掌握的档案材料,详述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阻挠延误周恩来治病的祸首。周发现患癌症后,根据毛的四条指示,整整拖了9个月,其间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治疗措施,直到大量尿血后才不得不做第一次膀胱镜检查。而毛又通过汪东兴下令医疗组只准做膀胱镜检查,不许做电灼手术,要他们"服从大局"。最后还是医疗组的专家暗中抗命,在手术时悄悄把癌变部分烧掉了,但已错失早期发现治疗的宝贵时机,导致周体内癌细胞已经转移,一切都已无可挽回。我在批驳司马公的文章里,逐条批驳了该文中为毛四条指示所进行的各种辩解。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晚年周恩来》和我驳司马公的文章找来看一下,就会看出究竟是谁在歪曲历史。

十年前《晚年周恩来》出版后,我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毛时代时曾经表示:那是一个贫穷和饥饿,恐怖和血腥的年代,毛是现代中国一切灾难的始作俑者。毛为了一己之私——发动"大跃进"闯下大祸后,唯恐身后被"党内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清算,不惜把整个国家民族推入文革十年浩劫之中。毛时代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也超过希特勒的大屠杀和斯大林的大清洗。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我至今仍然坚持这样的看法。

中国当前正在大变的前夜,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毛泽东虽已死多年,但幽灵至今仍在四处游荡,不肯退出历史舞台,时局或有重演文革惨剧的趋势。海内外有识之士莫不对此忧心忡忡。因此如何评价毛事关国家未来走向。既然李捷这位毛家湾的老同事找上门来,我只有应战,来而不往非礼也。鉴于他现在正卖力扮演官方挞伐"非毛化"的重要角色,我这个货真价实的"非毛化"分子愿借此机会向李捷下战书,公开辩论毛的功罪是非,各抒己见,题目由他来定。希望当局开放网禁,允许大陆民众观战。不知李捷有没有勇气应战?

2013-10-21

《中国人权双周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闲话不闲”:《革命闲话》研究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Are you an avid runner? Or even just starting out?

Brooks designs high-performance men's and women's running shoes,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From our sponsors
"闲话不闲":《革命闲话》研究
Oct 21st 2013, 20:43, by 明鏡雜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辛亥先贤依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史话体、笔记体书籍,深受读者钟爱,并且作为史料常常被研究者利用,而田桐撰写的《革命闲话》,知晓和利用的人并不多。本文拟对《革命闲话》的撰述背景、流布过程、具体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做一全方位的研究,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辛亥先贤依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史话体、笔记体书籍,深受读者钟爱,并且作为史料常常被研究者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冯自由的《革命逸史》、谭人凤的《石叟牌词》、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陆丹林的《革命史谭》等。而田桐撰写的《革命闲话》,知晓和利用的人并不多。本文拟对《革命闲话》的撰述背景、流布过程、具体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做一全方位的研究,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成文背景及其流布过程

  田桐(1879-1930),字梓琴,号玄玄居士,晚年署江介散人,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家和宣传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近30年。他洞明世事,阅人无数,亲历诸多革命事件,掌握很多党人的逸闻趣事。对田桐的革命活动,有人概括为:"清室自甲午覆师,戊戌政变以还,内政外交腐败至莫可言状,先生环顾大势,义愤填膺,不忍以大好河山,沦亡于淫威之下,亟思有以倾覆之,是先生革命思想,实基于此。厥后大江南北,联络革命同志,往日本组织留学生革命机关报,发扬主义。又赴南洋各处,劝华侨办报章,兴学校,灌输革命思想。至北京创办《国光新闻》,为北方革命机关报,厥功甚伟。辛亥革命一役,丙辰洪宪之役……,几无役不参加。"[1]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撰写《革命闲话》成为可能。

  田桐武文兼备,两者相得益彰。他主笔或参与主办的报刊有《民报》《复报》、《中兴日报》、《泗水日报》、《国光新闻》、《民国》等,编(译)行《亡国惨记》、《南国记》、《英雄模范》、《革命之首领》、《亡国泪》[2]等,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田桐文笔很好,可庄可谐,可论可述,填词写诗,样样信手拈来,这为撰写《革命闲话》的必要条件。因与当局政见不合,田桐于1929年起闲居沪上,充裕的时间是他述作《革命闲话》的保障。其时,与田桐有同样处境的革命党人还有不少,他们多与田桐有往来,雅集闲谈,自然容易勾起陈年旧事的回忆。

  《革命闲话》的撰述动机,据田桐披露,"余主《太平杂志》,以政治为中心,恐风雅者流嫌其不韵也,因编人《革命闲话》于其中,韵事韵文同时互见。"在编排上并没有完全依时间为序,"是编追忆往事,随忆随录,未顺次序,若案年月,再加编次,则俟诸明年。"可惜的是,未及如此做田桐就驾鹤西去了。

  最早面世的《革命闲话》,是于田桐主编《太平杂志》上的连载.《太平杂志》第1期(1929年10月)收入12篇,第2期(1929年1 1月)收入31篇,第3期(1929年12月)收入17篇,共计60篇。但遗憾的是,《太平杂志》仅刊行三期便停办,未能续载。

  田桐逝世后,由其子田侨筹备,于1937年印行《玄玄遗著》一书,线装本,上下册,约20万字。是书收录了相对完整的《革命闲话》,之于《太平杂志》刊登的 总数增多了近20篇,增至78篇。很显然,田侨有他的资料来源,但是否录自乃父的原手稿,则未见说明。

  供职于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的林一厂(即林百举),于1942-1947年的日记中,曾抄录有《革命闲话》。[3]但林氏所用版本为何?摘录数量是多少?因《林一厂日记》仍未面世,这些问题至今仍未了了。[4]与此同时,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于1945年在重庆出版的第四期《党史史料丛刊》中,选登有《革命闲话》30篇,经比对,可以断定这些稿件是来自《太平杂志》第2期、第3期所载。它的刊录,是否与林一厂有关联?待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83年刊世的《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5]中,选录了《太平杂志》第2期上的《革命闲话》17篇。

  2010年6月,笔者利用赴台的机会,到台北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调阅了《革命闲话》的手稿本。该书稿由方格稿纸誊录,书写工整,保存完备。因其时行程仓促,未能详录藏书号码和核对具体篇数,有待以后补正。

  由王杰先生与笔者编的《田桐集》[6]在综合上述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认真的校和勘对,收入《革命闲话》计78篇,篇数和《玄玄遗著》所录相同,内容上做了修改和完善。《革命闲话》自刊行以来,已流布了八十余载,传播过程曲折复杂。从中可知,它最原始的版本是藏于台北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的手稿本,最早面世的是1929年《太平杂志》三期的连载,而目前为止,见诸于世的、最完备的是《田桐集》中所收录。

  内容略介

  《革命闲话》洋洋洒洒四万余言。依其类别来看,主要分孙中山革命事略,自身革命征信录,革命精英的记载、游记和革命轶事趣闻等。

  1.孙中山革命事功

  田桐自1895年在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至1924年因政治上的异见离开广州,近30年。同盟会时期、中华革命党时期和南方政府时期,在孙中山身边从事机要秘书工作,两人常常形影不离。职此之故,对孙中山的革命言行及轶闻的记述是《革命闲话》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革命"一词来历的考察,前些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关于革命党人最早使用"革命"一词的时间,《革命易造反》提供了新视角。1895年以前,孙中山号召党徒起义,均以反清复明为辞,简称"造反".当年九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与陈少白赴日本,道经神户,"少自购日报阅之,有载长崎电一则,云支那革命党孙文,陈少白过港,少白以示先生,曰:我等以起义为造反,日人名曰革命,何哉?先生应声抚掌,曰:好!好!好!自今以后,但言革命,勿言造反。"

  1900年左右,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张并未为人们所接受,其时,章士钊著《孙逸仙》,历叙孙中山的革命故事,苏州金松岑译日人官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之梦》,而易名《三十三年落花梦》。在《孙逸仙落花梦》中,田桐谑称,"苏人素善点缀风景,如此可见一斑"两书推出后,孙中山的名字渐渐深入学生心脾。作者又为世人揭示"三十三年"称谓的来历,"余曾以此问宫崎,官崎日:生平受苦,无逾此年。洽当余三十三岁,又为明治三十三年,故以三十三年之梦名之。"

  田桐1907年在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期间,与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新报》文战经年,革命立宪争论不休。后者曾怒诋毁孙中山为海盗,孙非常生气,有人怂恿他在英属起诉,要求损害赔偿若干万元,孙已答应并付诸实施。《海盗之讼》载,田桐适时对孙中山说:"此事在他国,确实可行,在中国人心,不免视为儿戏。且公革命党魁,身份如何高尚,度量如何宽弘,置之不理,无损声威。一经诉讼,即令全胜,如公之所要求赔偿名誉若干万元,不过如斯。内地闻之,将以公为凡人,其所损失者将令何人赔偿哉!"孙中山回答说:"业已为之矣,奈何?"田桐建议听之任之,不再追究,孙中山从之。这一方面反映了孙中山从善如流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孙、田无间的关系。

  孙中山不计前嫌、宽以待人的品质在《邓廷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12年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后,某日,当年在伦敦中国使馆与龚心湛同谋绑架孙中山的邓廷铿前来求官,副官建议"捕而斩之",孙中山却回答说:"彼来求官,不予之官足矣!已过之事,何事计较?""令其去,勿留。"

  1913年7月至日本神户时,因日当局的反对,孙中山暂时不能入境,《癸丑亡命之波折》记述了在日本友人头山满、松田、正久原久、犬养毅、尾崎行雄等的努力下,孙中山等顺利进入神户的情景。

  革命同志周应时撰有《战学人门》[7]一书,内中分战争战斗、战略战术、作战三篇,周氏向孙中山索序。《(战学入门)序》记日,"在先生当援笔序之不移时脱稿,其文大意谓:中国文明,人好和平;西人野蛮风,尚战斗,惟世界文明民族不乐战斗,往往为野蛮民族所覆灭,是亦大可惧者。"并赞称:"如此立意、立言,高人一等,其文笔亦复大雅,不似雕琢文艺者所云。"[8]

  1917-1919年孙中山著就《建国方略》,曾委托曹亚伯到商务印书馆商谈出版发行事宜,但曹氏却吃了闭门羹,孙中山等拟筹办法来报复,后在田桐的建议下作罢。《商务印书馆》记述事件的过程。

  20世纪初期,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深深地影响着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武装起义屡屡失败,使得革命党人视暗杀为取得成功的捷径,以前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早年亦主张暗杀。《不主暗杀》则提供了相反的说法,"暗杀手段,不免有缺光明,其结果定不良也。当同盟会成立之始,同人多主暗杀者,克强、溥泉主张尤力,陈英士则行有效……而孙公谈次,则期期以为不可。同人有面争者,以孙公为迂而孙公固执如前。"

  对于死刑的看法,据《主废死刑》揭露,孙中山认为它有伤人道,无益于国家社会。具体解决办法为:"太平以后,可将乍浦筑为商港,象山筑为军港,宜将各省应处死刑及帝制各犯,令为工人,既免国家之害,复兴国家之利,谓之一举两得。"此外,孙中山与同乡程璧光的关系,一度成为敏感的话题,《孙程之关系》勾勒了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骗局》则记叙了孙中山两次受骗的经过。

  2.自身革命征信录

  对自身革命经历的记述,也是《革命闲话》的主要内容。

  1905年6月,田桐与刘仲文、白逾桓等在日本东京发起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鼓吹民族主义不遗余力,为同盟会的成立做了舆论准备。据《二十世纪之支那》一文记述,参与者有苏人高剑公,粤人何湛霖,湘人雷光宇、罗杰,鄂人张炳标、刘湘、解鸿顺等皆与焉。张炳标将暑假旅行费、书籍费,慷慨捐为杂志开办之资,计与各人共酬之金不满三百元而出版,"及炳标人测量学校,荐鲁鱼代会计,旋程家柽加入焉。冬间,湘中事败,陈天华、宋教仁相继至,而社务益发展焉。次年,蔡汇东字达生者,有评论辽东半岛文一篇,涉及日本。日本警视厅仇视之,将三期杂志载以荷车而去,谓之没收。牛込神由麴町小石川四区警察传拘田、宋二人者,日凡六次,久之乃得无事。是年夏杪,同盟会成立,黄公克强提议作同盟会机关。"此文有助于人们了解《二十世纪支那》社的运作内幕。

  编辑刊行《亡国惨记》[9],是同盟会成立前田桐在日本的主要事功。《亡国惨记》为同盟会时期重要的宣传品之一,章太炎题辞曰:"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除,汉道将何冀。"《亡国惨记》一文记述了成书的大致情形,"乙巳之岁,田桐集有明遗老所记佚事、清时严禁各书,名曰《亡国惨记》。书成,资不足,刘仲文慨认二百元,始付梓。"一时洛阳纸贵,风行东京、南洋、香港及美洲等处,不及一年,售逾三万册,"上海及内地有禁令,无敢代售者,持往者则有之,可见人心覆清之心,是时至为激昂也。"

  1905年1 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田桐愤激异常,四出联络,并在弘文学院组织罢课抗争。日本外交史料馆藏有清廷驻日公使杨枢1906年3月致日本外务大臣西园寺公望的照会,列了一个组织反取缔规则的留学生名单,共19人,田桐名列其中,要求日方不准这些人人日本学校。[10]《取缔与上谕》的记载与上述记述基本相符,称"陈天华因以蹈海死,众人益奔走相告,相率罢课,一部归国者,在上海创立中国公学;而东京公使馆收买若干学生为问谍,刺学生虚实。 公使杨枢出奏清廷,缉捕十八人,褫夺官职、科名、官费,自费生亦复通告各校, 强迫退学"。至宣统即位,复颁发上谕,中有:"除田桐、宋教仁永远不赦外,一体开复。"

  1907年5月,孙中山在香港谋划潮州黄冈起义,令日本东京同志赴港相助。田桐等于7月抵达香港,可惜黄冈之役经已失败。《黄冈之役》记日:"时同人乏川资,日本同志宫崎寅藏,介绍神户商船公司总理三上丰夷,丰夷允赊账,得直航赴香港。到港时,而黄冈之事已败二日矣!……我军不及二十人,始逃至商业学校,与体操教习偕,得以脱险。"

  1907年11月,田桐与何克夫、谭剑英等携革命军债券欲投身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行至海防,为法吏拘捕,年底被逐出境。对田桐的这段革命经历,以往的史书记录的并不多。《海防之狱》记称,当时,田桐与、柳聘农、何克夫、谭剑英、陈树人五人,"及抵海防,法人搜索甚严,将革命军钞票两箱搜去,余五人置之狱中……入狱时,五人分室,先迁安南,人于他室。余之室尚遗有矢,余时年少心躁,不耐囚居,将囊中片纸只字,历历读之,读毕假寐,醒复如故。左右二壁时跫跫有声,乃小园、聘农敲壁相示,以作乐也。饭时,忽辚辚声动,狱吏开锁命出。余以为了事,脱然可出,至一室,乃岐山送饭来也。五人尚可会食。岐山云:不要怕。食毕复人囚室。未几,律师与岐…商之,由岐担保假出狱,住岐山家,听候传唤,法人允之,遂迁往焉……是时李福林亦亡命于此,林焕廷、黄隆生、甄吉亭皆在焉。居数日,谭石屏亦来。未久,亦为法人所捕,咆哮狱中,与狱吏争辩。弥月后,法人令余五人出境,当捉影,不许复来。"[11]

  1925年12月7日清晨,背叛革命的陈炯明前线总指挥洪兆麟乘搭"比亚士总统号"秘密赴上海,与孙传芳勾结,以图对革命反扑,早有准备的志士广东人韦德在船上将其击毙,自己亦吞枪自决,同伴们在他内衣中取出披露洪之罪恶及自己舍身 除恶决心的遗书。《电唁韦德》记录了此案。田桐当时正在河南郑州,闻讯后发出唁电称,"上海《民国日报》转韦德先生家属鉴:灭贼自灭,义烈如山,为世道人心下针砭,为负义趋利寒肝胆,同日就死,薰犹以殊,同日盖棺,是非各定。吾党有正气,千秋自懔然。特此遥唁。"

  3.革命精英的记载

  自古英雄惺惺相惜。田桐笔醮感情,记述了不少革命同志的英勇事迹,这也是《革命闲话》主要内容之一。而其时,这些人大多已物故。

  沈翔云,字虬斋,浙江湖州人,早年肄业于武昌自强学堂,被张之洞派送日本留学,《沈翔云与张之洞》揭示了沈、张之间的关系。"壬寅癸卯之交,湖北官费生有主张革命,见于文字者,张氏遗书责之。学生不服,谋报书质之,属翔云起草。翔云痛陈革命理由,词意皆妙,中叙唐才常、傅慈祥被戮之事。有句云:'既欲避亡国大夫之诮,而又羞蒙杀士之名。'张氏固畏清议,得书后,窘不可支,汗如雨下,即欲作答,而难于下笔。乃将原书分之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学生,各令各作驳书一篇。同情于翔云者,皆告假"。沈翔云为文犀利动人,癸丑失败后,走避上海租界,"袁氏属探者捕之,探者诡为车夫伺于门。翔云乘车,探者曳之直向华界。翔云诘之,争嚷间,捕去寻见杀"。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的叹惜之情。

  《杨恢与端方》记述了湖南人杨恢(卓林)的勇烈。文中称,杨本会党中之翘楚,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同盟会成立,遂加入焉,次年为两江总督所诱捕,械之至,置于狱中。某日,端方劝其曰:"以老兄之才,何事不可为?如以今日政治腐败,非革命无他法,弟亦表赞同。倘有所命,力之所能从者,无不从之。至于种族革命,有伤国家元气,老兄以为何如?"杨卓林大骂,辱以不堪之语。端方曰:"诚如是,弟将难以生全矣!"杨卓林称愿就义,遂就刑于市。作者颂扬了杨氏视死如归、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

  《苏州之先觉》载录了苏州革命党人朱梁任(锡梁)为了革命事业先与乃父反目,后又和好如初的故事。记称,朱少时读书,不事贴括,治史尤精,愤恨清政。其父为清廷小官吏,曾受清廷诰封,锡梁醉后,将诰封碎之,曰:"焉用此胡儿之赏。"其父曰:"此灭门贼子也。"持枪击之,锡梁夺枪而窜,父怒益甚。只身走沪,旋赴日本,言革命,人以为狂,时中国留学生在日者不及二十人,困不能支,逾年归沪。再二年,潜归苏州,开亡国纪念会于狮子山,到者数十人,赋招魂而去。民国成立,小汀公怒尚未息,父子不相见者二十余年。八九年间,经友人劝说,遂父子和好如初。

  作者还记有蓝天蔚、张汇滔、续桐溪、张瑞玑等革命精英的言行和作为。

  4.游记

  20世纪20年代以后,田桐常在北方一带游历,偶尔有感而发。而这些游记也是《革命闲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数量不多。

  河南"开封城内,有两湖,俗名潘杨湖。二湖之间,有屋数椽,名曰龙亭。中有赵匡胤宝座,方高各五尺许,石工古朴而妍雅,作深青色,抚之有声",田桐在《龙亭公园》中对之作如是描述。叹曰:"中国美术在北宋以前,质实大雅,不作纤巧偷薄之风,于此可见"。并指出,昔人题咏不少,十三年冬,胡笠僧率国民军至此,辟为公园。垫二湖之地而广之,躬自操作,公之市民,为游乐之所。园成,名为龙亭公园。田桐并为之题写对联称:"中原风景不曾殊,且偷汗马之闲,名将作亭园生活,大地樊笼谁敢破?自斩祖龙而后,斯民与造化同游。"

  1925年夏秋之交,田桐与周道腴、孔雯轩、赵友琴、周鳌山、俞咏瞻、李协和等人由张家口至绥远,都统李鸣钟作东道主。次日,游昭君墓。《王昭君墓》记墓在绥远南门外,"余乘马良久始到,度有内地五十余里。墓高可二十五丈,去黄河可八十里,去黑河不满一里。黑河畔有水田恒种稻,墓周有碑十数方。归途中,道腴坠马,幸无大伤。"作者曾作诗一首:"青冢堂堂姓字传,黄河东畔墨河边。琵琶未出中华地,环佩同行七月天。坠马无伤香土软,游龙有兴黍花燃。九泉若晤单于面,为报共和十四年。"

  1927年秋间,田桐与周道腴、裘由辛赴大同,道经雁门关,田桐感慨良多,《过门关》称:"此山古称勾注,为山西一大横岭,自古胡汉战争之地,旧关有李牧庙,关北一镇名广武,昔曾置县。白登之役,汉高祖使奉春君娄敬使匈奴。归报匈奴有备,并言其故。高祖怒,械之至广武,即此也。"田桐并作诗云:"海内隆隆一卧牛,大车盘动雁门秋。风来沙漠雪争捲,用落滹沱水急流。李牧开边有遗爱,奉春归械失良谋。明孽中道,饮马桑乾试壮游。"关于游记,还有《展邹容墓访刘三》、《王家驹死难处》、《曹印侯墓》等。

  5.轶事趣闻

  《革命闲话》还收有不少轶事趣闻,笔调诙谐幽默,读来令人捧腹大笑。1914年,田桐闲暇时曾与杨庶堪对对子,内容颇有意味,在《杨庶堪对》>中称,杨氏问,"孙文作何对?余应之曰:叔武。又曰黄兴,余曰白起。曰田桐,余默思卢口、秦桧皆工,而有恶名易招笑柄,国会议员宋梓而人不知,因不对。转问曰:且为子对。沧白曰杨庶堪,余故谑之曰:柳如是。又曰杨沧白,余又谑之曰:李黛红。"这些对子虽有调侃之意,但彰显了两人渊博的知识素养。

  《父子异党》记录了冯自由与乃父冯镜如早年一人跟随保皇党,一人跟随革命党的轶事,"冯自由之父镜如先生,经营广智书局,盖即保皇党之机关。自由幼时,亦隶其党,寻孙公东游,自由决然自拔,逃保来归,致其父书,直陈其事且规之,"并戏称"于是父子异党矣"!

  章士钊早年热衷于革命,自1905年上海《警钟日报》被当局查封以后,东走日本,不再参与革命活动,转而学习英语。《折兵》记称章太炎、张继等人试图用吴弱男来引导章士钊加入同盟会,最终吴弱男却嫁给了章氏,但章氏仍未入会的逸禹,读来令人啼笑皆非,文称,"章太炎先生与溥泉商之曰:着弱男以人会要行严,计必得。久之,弱男竟嫁行严去,行严仍不入会,余戏之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同人皆抚掌"。

  学术价值及其影晌

  1.  小部分内容已成为信史。

仅以《同盟会之成立》(又称《同盟会成立记》)为例,该文约2000字,详细记录了它在日本东京的成立过程,包括誓约格式、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各省分会、机关报等,是研究中国同盟会的必备的、较翔实的记载之一,作为史料已收入部分书籍,如丘权政、杜春和编的《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册)及《革命文献》等书[12]已载录,并被研究辛亥革命史的权威著作引用,如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胡绳武、金冲及著的《辛亥革命史稿》等书均有采撷。

  2.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史事。

  《革命闲话》中有诸多事件,的确是人们不太熟悉或者不甚了了的。如《襄宛之织》对于1907年湖北襄阳、河南南阳间的革命组织,《民国奇缘之罗氏》对民国有杰出贡献的法国人罗氏的记载等,均鲜为人知。

  《襄宛之组织》载称:"丙午萍醴之役,同人谋归响应。刘仲文、庄韵甫、龚村榕三人,向孙公请命,具言襄宛间有志士可结纳起义。孙公以款绌为言,村榕日:先生但给委任,款则由我自备。"三人同归,先往襄阳,次往南阳各地,而萍醴之事已败,"时久雪严寒,三人商作久远之计,组织固定机关,使普及襄宛各地,令其有志者来鄂投军。厥后,第八镇、二十一混成协,襄宛之人甚多,皆从事革命,此其嚆矢也。"

  3 .  开创了史话体、笔记体记述革命史事的风气。

  《革命闲话》一经刊世,迅即引起与田桐有相似经历的革命党人的垂注和效仿,如他的老朋友、 卜居南京的陈去病在阅悉后,就有感而发,撰文写到:"吾友田梓琴主《太平杂志》,余既读而善之矣!顷复览其《革命闲话》一卷,拾坠欢于梦里,搜旧恨于海边,夜阑酒醒,梧拙烧残,闭目沈思,不觉影事前尘,显显在目,爰师其意,笔而录之,谅亦往年俦侣所许尔。"[13]继之而起的《革命逸史》、《世载堂杂忆》、《石叟牌词》、《革命史谭》等,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撰写笔记体革命史话蔚然成风。

  4.  部分史实存有差错。

  《革命闲话》的内容多是记录作者的所见所闻,但它毕竟是回忆录,事件发生时间早,凭记忆来写作,史实难免有出入和差错。《柳州义旗》一文刊出,胡汉民阅悉后,就致函以求更正。[14]田桐在《柳州义旗》曾将1903年柳州起义中所用的革命旗帜的青天白日旗的创制者记为陆亚发,胡汉民指出田桐误将陆皓东记为陆亚发,"陆皓东烈士,首建议为此旗,旋以身殉。"同时介绍了陆亚发的略历,"至柳州陆亚发事件,初未与革命党人通,亦不闻其用何名义旗帜,生平更不闻孙先生道及之。盖陆亚发辈,共有游勇十数股,皆为岑春煊所招抚,麇集柳州。"其后,因情况有所变化,"众乃推陆亚发为首;据柳州数月,不知所为。及陆荣廷以兵来攻,辄溃走,向十万大山,为陆荣廷追及,擒陆亚发。岑在桂林使献俘,而生祭祖绳武,先刺陆心滴血和酒。岑先举杯,谓列席诸人皆当饮满。张鸣岐蹙额不能答,惟王芝祥和之。岑亦不暇顾,亟尽一觞。"类似这样的问题相信还会有,这需要读者明察。

  5.  未被学界充分利用。

  《革命闲话》行世以后,也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实事求是地讲,它的影响还是十分有限,未被学界充分利用。除了部分篇目被广泛征引外,大多事实和记载仍然尘封于故纸堆中,比之于《革命逸史》、《石叟牌词》、《世载堂杂忆》、《革命史谭》等书,影响小了很多。内中原因,主要有:①田桐在上海创办《太平杂志》时经济上不宽裕,《太平杂志》印数不多,加之出版三期就停刊,间接上就制约了《革命闲话》的影响力。②《革命闲话》后来尽管比较完整地收入了田侨编辑的《玄玄遗著》中,但《玄玄遗著》同样编辑艰辛不易,印量有限。③田桐于1930年7月因病辞世,撰述工作停顿,造成《革命闲话》的总字数不多。④无论是田桐在世时,还是在其逝世后,《革命闲话》未见有单行本发行。而以《革命逸史》为例,冯自由先在《大风》杂志上陆续将其发表,后有多种版本问世,所以,它的影响就很大,有论甚至称之为"民国史第一书"[15]。⑤原手稿辗转藏于台北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学人不易查阅利用。

  注释:

  [1]《为公葬田梓琴先生告同胞书》,《湖北省政府公葬田梓琴先生专刊》,1937年版,第7页。

  [2]《田桐译著书目表》,田桐述:《人生问题》,上海中华书局1921年版,封三。

  [3]李吉奎:《〈林一厂日记〉整理说明》,《龙田学思琐言——孙中山研究丛稿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7页。

  [4]笔者曾就此问题当面请教过李吉奎先生。因《林一厂日记》已交付出版社,但出版社因故未能及时付梓,内中收录的《革命闲话》数量和具体体内容李先生已记忆不清。

  [5]丘权政、杜春和等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王杰、张金超主编:《田桐集》,华中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011年版。文中所引用史料,除特别注明外均引自该书,不再一一注释,特此说明。

  [7]周应时著:《战学入门》,上海泰东书局1914年版。

  [8]孙中山:《〈战学入门〉序》,《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5 -96页。

  [9]《亡国惨记》,日本东京,秀光社1904年版。下卷未找到,据笔者估计,似未出版。上卷由旅日学者蒋海波先生复印赠送。

  [10]《在本邦清国留学生关系杂纂——取缔规则制度及对该规则学生纷扰之件》,《外务省记录》,日本外交史料馆藏,3 -10 -5 -3 -7。转引自迟云飞:《陈天华、宋教仁留日史事新探》,《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

  [11]谭人凤著、饶怀民整理:《石叟牌词》,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4 -56页。亦记述了谭人凤等在海防被捕遭逐的经过,但内中并未提及田桐的名字。

  [12]见丘权政、杜春和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4 -97页;罗家伦主革命文献》第2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4-5页。

  [13]陈去病:《革命闲话自序》,《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第1卷第6期。

  [14]田桐以《义旗一则及胡院长函》为名将胡的来函收入《革命闲话》中,来函日期为1929年12月15日。该函又载陈红民辑注:《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第1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6 -717页。

  [15]韩戍:《冯自由和〈革命逸史〉》,《先锋·国家历史》杂志,2009年第8期。

  张金超,辛亥革命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北明:驼峰传奇(下)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Shop Adidas

Run better, look better, feel better with running gear favorites at Adidas. Find select styles up to 40% off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北明:驼峰传奇(下)
Oct 21st 2013, 20:25, by 明鏡雜誌

北明来稿

 
  "你他妈的以为你到这儿来干什么腾纳尔!?弄那么个劳什子满世界飞!--不知道我的人从没见过那玩意儿吗?他们可能一炮就把你轰下来!!"陈老爷子气都不喘,瞪着不大的眼睛,沙哑着嗓子接着训:"轰下你来就他妈正合适!谁给你的权力飞到这个战区来?"
 
  腾纳尔试图说明他为什么飞来又飞去,飞去又飞来:他嚅嗫着说他联络过调度中心,没有回应……。
 
  正因为他这个不明飞行物不知来自何方,不知是不是日本侦察机!调度中心才不知该打还是不该打,所以没法子回应他!调度室为此里忙乱一团!腾纳尔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陈纳德开始针对他的新娘子咆哮:
 
  "你要这四个引擎的怪物干什么?这该死的东西非把汽油都喝光不可!"
 
  调度室众人鸦雀无声。都知道十四航空队平时汽油紧缺。史迪威不仅抽调十四航空队的汽油,而且为了他的缅甸战事,切断所有中国军用物资。陈纳德为了中国抗战受尽了史迪威的气,正没出发火呢:"我们不给你一千加仑汽油,你就没法回到你应该在的地方!!"
 
  腾纳尔终于有个机会说一句完整话了:
 
  "不,长官,"他飞快地说:"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汽油。事实上,我打算现在就给你倒出八百加仑汽油。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个,放下汽油我就返回。"
 
  这却让盛怒中的陈纳德更生气了,他猛地背转身,跺着脚走掉了。
 
  空运之父租屋腾纳尔爱飞机近乎抽象审美,否则他不会翻越人类最高险峰,冒着枪林弹雨,视死如归一意孤行。此举太超现实,不但飞机没展览成, 终于辩解了一句囫囵话,还不是真的。空战之王陈纳德爱飞机是为了行义举,否则他不会拒绝苏联的重金邀请,却到中国参加抗战。在那些物资紧缺的日子里,他被 迫改写了自己两样最爱中的一样,他对自己倾心相爱女人陈香梅说,"汽油、飞机、补充兵员才是我的需要"。他太清楚,日军"若能遏制他们的汽油供应并截断运输流转,招致的损害,比实际所投的炸弹将更大!"没有汽油,他的飞机就是一堆烂铁。
 
  腾纳尔四个引擎、双倍动力的C-54,是个喝汽油的"怪物",还在战区上空飞来飞去地闲逛,"一滴汽油一滴血!"一千加仑汽油是多少血?腾纳尔着实撞到陈纳德的螺旋桨上了!
 
图8:1940年美国空战之父,中国领空之王,援华抗战十四航空队指挥美国空军将领克莱尔·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左)与蒋中正、蒋宋美龄在一起。 图8:1940年美国空战之父,中国领空之王,援华抗战十四航空队指挥美国空军将领克莱尔·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左)与蒋中正、蒋宋美龄在一起。
 
  六
 
  腾纳尔诚挚而殷勤的炫耀以失败告终,差不多是"灰溜溜"地驾着他的新娘子返回印度基地了。
 
  腾纳尔是陈纳德的学生,是陈纳德的晚辈,自知"不过是一个在空运中有点特殊经验的新来的娃娃",他是陈纳德精神遗产的继承人,是陈纳德横扫 驼峰日军骚扰的受益者。陈纳德正忍受史迪威狂妄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对驼峰空运物资的严厉克扣,眼看日军在中国天空肆虐而不能一逞英雄义举,他拒绝苏联重金聘 请,到中国战场干嘛来了!腾纳尔有一千条理由受陈纳德的窝囊气。
 
  其实,腾纳尔太冤枉了,他绝不是只会玩飞机的花花公子。甫上任,他心中装着跑道尽头那些黑色死亡丘包,就到灯火通明的空运调度指挥部去了。 他要求给他一架运输机,他要飞越驼峰。现在!必须!他无视他的飞行员和助手的存在,非要把他的手"放在操纵杆上",他的脚"踏在机舵上",他的的眼睛"看 着仪表盘",亲自飞越。调度室罗伯特·巴克尔少校看了这位新来的顶头上司一会儿,回答说:"你不能驾机出行,先生。"可是巴克尔立即听见腾纳尔安慰他说: 别担心。我不过就是要一架满载军用物资的大型运输机。我需要熟悉飞行时的全部感受和一切飞行技术。
 
  上任伊始,首途昆明,腾纳尔登上了一架满载军用物资的C-46运输机,带着他的随行飞行员和军事助手,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实现了这次飞越驼峰的探险。
 
  此后,腾纳尔马不停地地展开了驼峰空运情况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全面考察,针对性地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在腾纳尔明文规定的安全飞行指示中,气象 因素第一、无线电联络第二、飞行员和机场规章制度与纪律第三、报到与述职第四、全方位保养第五、机场设施维修第六,等等。腾纳尔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征调 相关空军技术人员,太平洋、大西洋、欧洲大陆战区的无线电导航技术和人员,紧急移调中缅印战区的驼峰,以便在零距离能见度和完全依靠仪表盘操作的飞行中, 保持正确航向。
 
  腾纳尔消解了那条不可逾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月运输总量提高到了7万2千吨,6倍于1943年12月的运输量,每 季度事故记录则降低到半数以下,1945年1-3月只有77架飞机失事,不到他的前任同比的半数。若以同样的运输量为基础,以事故率最低的月份为计,驼峰 空运的损失的飞机几乎是1943年和1944年最高月份的十五分之一,即在可能损失192架的情况下,只损失了20架。
 
  如果有一架摄像机对准腾纳尔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那张空运坐标分析图,人们将会看到,急速上升的运输吨位曲线和急剧下降的事故曲线,在完成了一个优美的交叉之后,继续反向行进……。这是人类载重征服天象和高度的奇观。
 
  如同飞虎队员关于轰炸机之于潜水艇的自信一样,驼峰飞行员从此也拥有了一句名言、一个共识: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驾驶任何飞机,飞越任何地面空间"!
 
 
 
  七
 
  1945年7月末,炎热潮湿,蚊虫飞舞的日子。腾纳尔接获上级指示:为庆祝1945年8月1日美国陆军航空队节,建议全体官兵休息,参加庆典仪式并举行各类纪念活动。
 
  腾纳尔手执电文,在自己的总部召开了管理人员扩大会议。不过为了这个日子,他做出一个相反的决定:照常空运,而且加倍工作。
 
  准备工作提前进行,通行部、人事部、飞行部、统计部、调度部、联络部、救援部、保养部等各部安排组织就绪。8月1日,午夜第一时第一分起, 全体驼峰空运人员,包括各级指挥官以及厨师、职员、中国搬运工和军中牧师们,全部破例投入空运。全体全天候24小时的劳作--"牛马一样的劳作"。
 
  腾纳尔本人那天再度加入飞行员队列,亲驾运输机,一天之内三次往返印度与昆明基地之间,六次飞越驼峰。
 
  空运系统流程完备运转。那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空最忙碌、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天:200英里宽的横向空间里,多道航线同时开启;1万到2万英尺 之间的纵深空间中,数层运输机同时飞行;数百架运输机往返于印度13个空军基地和中国内地8个机场,平均每1分20秒一架运输机启程。在总共1118次的 往返中,飞越驼峰2236次。如此密集飞行,飞机无一失事,飞行员无一受损。那一天落地昆明的军用物资超过500吨,闯破驼峰空运吨位最高记录,创造了 1945年1月6日以外,人类飞行史上又一个旷世记录。
 
图9:C-46 起飞前装载军事物资图9:C-46 起飞前装载军事物资
 
  八
 
  驼峰航线是抗战中国的输氧血管。蒋中正对史迪威的不满不是没有原因。后者一直为了自己在缅甸的"战绩",卡断本该送交中国战区的军事物资。 直到1944年10月史迪威调离,阿尔伯特·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接任中国战区陆海空军参谋长,驼峰空运的物资才正确配发给中国战区。
 
  陈纳德将军回忆记载,十四航空队在1943、44、45三年的出动中,总共以500架飞机的损失,击毁敌机2600架,(外加)可能击毁的 1500多架;击沉及损坏223万吨敌人商船,44艘海军舰艇,和13100吨以下的内核传艇;击毙66000敌军,和摧毁573座桥梁。"其中最后的半 年,由于军用物资的正确分配,嗷嗷待哺的十四航空队换了血,所向披靡:陈香梅回忆录记载:"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5月15日,半年的战役中,十 四航空队击毁日机1634架。而美机之损失仅16架"。日军丧失空中优势,海上交通断绝,战略原料转而依靠内陆铁路及河流。十四航空队进而利用制空权,以 轰炸和大量水雷切断了日本在华水上交通。 "自1945年元月至5月,十四航空队破坏了2500座火车头及5000辆车厢,炸毁370座桥梁,并击毁2000卡车。"
 
  日本华南派遣军指挥官高桥中将战后回忆道,日军在华遭遇的所有最有效的敌对势力中,十四航空队的对日抵抗行动比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五。他说,对华侵略期间:"没有这只支空军,我们可以所向无敌。"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旷日持久,挺到全面抗战的第八年,才初具现代化模型,也是得益于美军的军事装备:蒋中正接受魏德迈的建议,将地面部队接受 魏德迈的整编,依仗美军大量军事补给和装备,武装起了全军十分之一强的少数兵员。这少数兵员即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卓有成效的抵抗作用。
 
  人们不应淡忘的是,百分之八十的美国援华军用物资总量来自驼峰空运。腾纳尔上任前的1944年8月,空运月总量是2万3千吨,他上任一年 后,提高到7万2千吨,相对于1943年12月份的运输量,提高了六倍。及至日本投降前的最后一个月,每天有600架运输机飞越驼峰,降落在中国机场,平 均每一分半钟一架。
 
图10:军用物资每日由驼峰运抵昆明机场,中国百姓围观。
 
  腾纳尔创造了驼峰空运的高峰,魏德迈实现了空运物资的正确分配和使用。两项联袂,在1945年上半年,在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以极大耐力和牺牲 与日军激战的时候,为中国战场抗战的黄金岁月奠定了物质基础。焦渴干旱的中国抗日战场雨露滋润,战力陡增,长久以来以弱抗强、绝不投降的中国民族精神,有 了依托和伸张,如虎添翼。多年苦撑的中国战局开始转败为胜:魏德迈与蒋中正计划中的国军地面反攻日期提前两个月到来。中国终于迎来自己的抗战黄金岁月。
 
  九
 
  战后,中国战区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美国援华空军总司令魏德迈将军指出:空运将士们"在美军航空队节日期间完成的这一功绩,将作为这次战争的辉煌卓越的记录之一,载入史册。"
 
  领导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赞誉驼峰空运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壮举",是"二战的史诗"。
 
图11:阿尔伯特·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1897-1989)上将,和陈纳德一样,是正派人,也是中国的友人。
图11:阿尔伯特·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1897-1989)上将,和陈纳德一样,是正派人,也是中国的友人。
 
  对人类上个世纪罪愆和恶行之源深具洞察力的丘吉尔首相,形容驼峰空运壮举是在"令人震惊的努力"和"巨大的成本代价"支付中进行的,他指 出:"在20,000或22,000英尺的高空实行运输,引擎失灵意味着飞行员的确定死亡。……这不可思议的功绩,体现了美国帮助中国抵抗的强烈愿望。毫 无疑问,这种意志力量、科学精神和组织才能在这类工作中是史无前例的或不可梦想的。"
 
  多年后,腾纳尔将军"新娘子"的委屈已成前尘旧事。华盛顿举行了陈纳德将军和他的爱妻陈香梅的授勋典礼。典礼仪式上,空战之父和空运之父这一老一少又见面了。沉默寡言的男子汉陈纳德摆脱了史迪威的折磨,又遭遇了晚期肺癌之苦。他面容憔悴,脸上的肌肉更加沟壑纵横,但那双不大的眼睛依然炯炯有 神。他看见了腾纳尔,他握住了腾纳尔的手,那手依然有力,他对腾纳尔说:"贝尔(腾纳尔的昵称),我一直想告诉你,如果没有你和你的信念,以及你的出色的组织指挥,我们不可能在中国赢得胜利。"腾纳尔说,美好亲切的话语从这位伟大的老战士的口中说出,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苍生气相类,驼峰恋驼峰。此言酝酿多年而出口,两位英雄心中依然暖流奔涌,因为他们是中国天空永远的鹰。
 
  驼峰空运基本在中印之间的美国人中独立进行,中国更直接接触、更熟悉的是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以及后来的十四航空队对中国的援助。多年后的1984年,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1910-2003)将军访问美国,在五角大楼,张爱萍将军意外邂逅了当年在新四军战区遇难后被营救的美国空军老兵,老 兵对张将军表示由衷的感谢,张爱萍的回应代表了过来人对美国义举的认知,他说:"要说感谢,首先感谢美国政府、美国人民。40多年前,美国政府、美国人民 就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反法西斯盟国的身份,不远万里派兵支持中国打击日本侵略,为全世界和平,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张爱萍将军同时将一个精美的相册作为礼物送给了接待他的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相册里的图片上,是在中国遇难而被新四军营救的五位美国十四航空队飞行员。
 
  2005年,中国抗战陪都重庆文化研究公司的民间独立学人王康先生在他的《男子汉的遗产》一文中正确地指出:"在中美两大民族共建和平与友谊的奋斗中,陈纳德和飞虎队将是太平洋上一座巍峨的桥梁,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他们将变成不可轻易逾越的屏障。"
 
  十
 
  远古洪荒时代,地球上两大重要板块相互冲撞挤压,西部板块叠入东部板块之下,导致一片大陆从海下形成,逐渐升起,先为陆地,再成高原,后演 为山峦,终于成为地球上的屋脊--世界最高的山脉。这沧海桑田之变持续数千万年,混沌漭渶无序无明,直到地球上有了人类为这造山运动命名,西部板块叫印度 板块,东部板块叫亚洲板块,升起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隆起山脉叫做Himalaya(喜马拉雅)。
 
  从此,这冥寂混沌千万年的冰雪之域,诞生了意义。最高峰之个种命名,足以表达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大地之母"是藏人对它的顶礼;"天空女 神"是尼泊尔人的膜拜;"圣母峰"则是汉语正体字世界对它的尊崇。那时起,这雄踞世界东方的地球最高山脉,傲视脚下七国,睥睨全球人类,在八千八百多米高 的雪峰上,兀自领略万古气象与日月升沉。
 
  这时,人类各民族疆界已然划分,国家建立、主权并存。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扞卫领土主权的战火硝烟漫起。四十年代,从距离喜马拉雅最远的地方,绕过半个地球,来了那些与此山此峰豪不相干的美国人,为这座拥有诸多山峰的山脉,划线命名,叫做"驼峰"。
 
  是的,驼峰位于中国、缅甸、印度国土地域之间,它的命名者,确然是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人。抗战陪都重庆作证,当日本侵略者以其五年半之久、数 千吨炸弹的投掷导致数万名中国平民血肉横飞的时候;当日军以顽劣和残暴把他们的空中攻势命名为"试探性轰炸"、"疲劳轰炸"、"神经轰炸"、"月光轰 炸"、"全方位轰炸"、"密集轰炸"、"无差别大轰炸"的时候,美国陆军航空兵,为了给中国运输抗战军需,在陌生的航空地图上,标注了那些必须飞越的山 脉,取名叫做" 驼峰",同时划出了一道乃至数道飞行航线、一层乃至数层飞行高度,开辟了通往中国昆明的军需物资空中运输线,叫做"驼峰航线"。
 
  与人命名,昭运以明;与物命名,揭冥于天。唯其重要,《礼记》记载,命名伴之以礼仪,被尊为一个复杂的程序。命名者同时拥有所命名之物的所 有权。喜马拉雅山脉七、八千米之上的高峰有八十一座,座座挑动人类的征服欲和占有欲,"驼峰"之命名,却不是为了征服,也不是为了占领。
 
  美军运输部视驼峰为"军官的墓地"(a Graveyard for commanders),驼峰飞行被后世称为"死亡飞行",派往中印战区的美军将领认为自己遭到了"流放",他们称自己在印度的驻军基地是"上帝的弃 地"。腾纳尔到任之前,在本土满耳听闻都是归来的官员对那块不毛之地、险恶峻岭的憎恶!"那里是你惩罚、流放官员之地,是你必欲铲除之地"。腾纳尔在华盛 顿受命前往这块"墓地",以便推进驼峰上的"死亡飞行"时,被问及他对此一派遣意下如何。腾纳尔竟一时失语,无法作答。最后他告诉自己说:"如果我的海外 任务就是到驼峰墓地去完成,OK,那就是它吧。"
 
  就这样,美国军人到一个他们从未到过的地域,进入自古以来的禁区,飞越一片海拔最高的惊峦险峰,为一个陌生的民族争取他们的自由和独立。从 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40个月的1200多天里里,他们在自己的"流放地"、"墓地"争取中国的领土主权;用自己的死亡飞行运载中国民族的希 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取了"驼峰"(The Hump)这个不朽的命名,用反对奴役、必欲自由的勇气赋予了那座峰峦不朽的意义,用他们协和万邦、人类大同,天下一家的价值书写了一个伟大的传奇。
 
  2013年4月26日初稿
 
  2013年5月27日美国军人纪念日定稿
 
  注:
 
  1,此文2013年9月13日《南方周末》删节更名发表
 
  2,纵览中国2013年10月2日、4日分上下两部分全文刊出。
 
  3,这是全文。
 
  4,本文主要参考文献:陈纳德将军回忆录;腾纳尔将军回忆录,陈香梅回忆录,康斯坦因回忆及对他的访谈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鏡歷史網: 北明:驼峰传奇(上)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Introduction to Coaching & CEC's

In less than an hour, you'll learn how to win the hearts of your members and build a successful fitness community. Sign up for this $49 online course.
From our sponsors
北明:驼峰传奇(上)
Oct 21st 2013, 20:21, by 明鏡雜誌

 北明來稿

 

      胜利,失败,这些字眼是没有意义的。生活超越了所有这些词汇,也早已绘制出背后的画面。--【法】安东尼·圣埃修伯里

图1: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驼峰,最高海拔7000米,至今依然是人类飞行禁区。
 
  一
 
  自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以12秒时间、36米距离开创动力飞行史以来,飞行技术一路突飞猛进。人类为克服地球引力,实现空中运动欣喜不已。虽然如此,喜马拉雅山脉依然是人类飞行禁区。
 
  1942年,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年轻的美国空军,闯入了这个禁区。那时,人类空中动力飞行刚进入第四十九个年头。
 
  中国本来拥有世界最长的海陆边境线,约22000多公里,毗邻14个国家。1937年后,侵华日军相继占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沿海港口 全部陷落,唯余香港、越南等第三国港口可转运物资。面临咽喉被卡的厄运,国民政府做出艰难抉择:在云南缅甸之间的崇山峻岭中筑路,以便接纳外援。此项工程 向国际社会招标,获得积极回应。然而1937年的中国经济积弱积贫,主权危在旦夕,既无力提供国际招标公司要求的先进机械设备,也等不及工程所需的六、七 年时间。就在这一年末,国民政府破釜沉舟:招集20万劳工--大部分是后方老弱妇孺--依靠原始劳动工具、手工作业方式,一尺尺、一米米,一公里一公里地 挖掘修造他们脚下的顽石硬土,不到一年时间,筑成了滇缅公路。这条中国的泣血之路,全程1453公里,1938年底开通,成为中国唯一接通外境的运输线, 相当于中国民族羸弱肌体上的一条动脉,在坚持反抗日本奴役的艰苦战争中,源源不断传送美军援华军用物资,持续输入中国对日作战的武装。
 
  不幸,日军1942年5月占领缅甸,切断了这条中国的命脉。至此,中国边境陆上通道全部被封锁,日本孤立中国的国际军事战略即成定局。美中两国都清楚:没有美国援助,中国抗战只是一个决心,沦陷将成为事实。
 
  美国决定:飞越世界屋脊,向顽强抗战的中国紧急输送军事物资。
 
  二
 
  1942年4月初,缅甸全境危机,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狂轰滥炸,中国远征军与入侵缅甸的日军殊死征战。8日,美军第十航空队运输战斗机,首次飞越喜马拉雅山,开始为中国空运军用物资,运输量每月数百吨。
 
  1942年12月1日,美国空运指挥部汉普·阿尔诺德(Hap Arnold)将军受命全面接管空运任务,美国空运部正式开始飞越喜马拉雅山的军事运输行动。运输量每月达到3千吨。与此同时,宋美龄赴美,展开援华抗战游说。
 
  七个月后,1943年6月,宋美龄结束出色的游说活动。罗斯福总统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军事空运。空运指挥将领再度更换,这次接受此一使命的是 汤姆o哈尔丁(Tom Hardin)将军。针对险恶的飞行气候条件,他下令"驼峰无气像!"(There will be no weather on the Hump):无论云雨雷暴冰雪盛风,无论白昼夜晚春夏秋冬,飞行员轮班倒值,空运不停,空运总量持续增加,三个月后3倍于前,增加到了1万吨。与此同时, 飞行失事数量陡升,三个月期间飞机失事155架,牺牲机组人员168名。
 
  1944年8月初,空运指挥将领第三度更换。威廉o腾纳尔(William H.Tunner)将军成为第四位向中国空运抗日军事物资的指挥。他临危受命,执行第"二十二条军规":减少事故率,增加运输量。
图2:驼峰空运第二任指挥官:汉普·阿尔诺德(Hap Arnold)将军(1886-1959)。每月运输量从数百吨达到3000吨。图2:驼峰空运第二任指挥官:汉普·阿尔诺德(Hap Arnold)将军(1886-1959)。每月运输量从数百吨达到3000吨。
 
图3:驼峰空运第三任指挥官汤姆·哈尔丁(Tom Hardin) 将军(1894-1968)。月运输量增减到10000吨,同时事故率陡升。图3:驼峰空运第三任指挥官汤姆·哈尔丁(Tom Hardin) 将军(1894-1968)。月运输量增减到10000吨,同时事故率陡升。
 
图4:驼峰空运第四任指挥官威廉·腾纳尔(William H.Tunner)将军(1906-1983)临危授命,执行驼峰空运图4:驼峰空运第四任指挥官威廉·腾纳尔(William H.Tunner)将军(1906-1983)临危授命,执行驼峰空运"第二十二条军规"。
 
  三
 
  在人类飞行一百多年历史中,驼峰飞行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极为光辉的飞行记录。驼峰航线以印度阿萨姆邦为起点,向东横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越云南 和四川一系列山脊与江流,抵达中国昆明的美国空军基地。全长800公里(550英里),宽80多公里 (50英里),平均海拔4500至5500米,最高海拔7000米。飞机平均飞行高度高达6100米(20,000英尺)。在这个地球屋脊上飞行,就是在 最乖张而诡谲的气候中飞行,强烈盛行的西北风、强大气流形成的致命的飞机下坠力、季节性的阴霾雨季、积雨云层,剧烈的震动,厚重的冰雪层对羽翼和化油器的 附着……。驼峰航线中前后使用过的近七八种机型,无一适应。
 
  人类没有制造出合适驼峰空运的飞机!那根本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飞行禁区!
 
  科特斯C-46是驼峰空运后期运输的主力,但是它的表现丝毫不让机组人员放心。飞行员卡尔o康斯坦因(Carl Frey Constein)多年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坦白:"我必须承认,无论作为乘客还是作为飞行员,在C-46里我总是感到莫名紧张。"他说,这种感觉在他以往 的飞行训练中从未出现过。
 
  C-46是大型运输机,翼展足有108英尺,对于仅有两个引擎的动力来说,这个体积太沉重了!还不算每次都是满载物资,承重起飞。这个大家 伙还有很多其他缺陷:引擎易于失灵、冰雪刷启动器易于损坏且常常掉落、化油加热器失效、液压油泄漏、螺旋桨旋出、轰鸣声震耳欲聋,高空缺氧下的难以控 制……。最让飞行员们无奈的是,迫于中国战区战事,为了紧急增加运输量,C-46在通过飞行检测之前就投入了使用!结果导致第一批30架C-46投入驼峰 运输的6个月之后,上报呈交的必须修复和改进的项目就达700项之多。
 
图5:2008年夏,88岁的援华抗战第十四航空队驼峰飞行员卡尔·康斯坦因博士(1920-?)在自己家中接受北明、王康采访,回顾他飞越驼峰的经历。他还准备了一张挂图,上面贴着当年的图片与驼峰航线图。最上边的英文字是图5:2008年夏,88岁的援华抗战第十四航空队驼峰飞行员卡尔·康 斯坦因博士(1920-?)在自己家中接受北明、王康采访,回顾他飞越驼峰的经历。他还准备了一张挂图,上面贴着当年的图片与驼峰航线图。最上边的英文字 是"驼峰,首次空运"。老人英雄气概,出了一本回忆录,叫做《生来为了飞驼峰》(Born to Fly The Hump)。北明摄于2008年8月3日

 
  技术无论如何娴熟,驾驭这样的运输机也难免出事故。
 
  飞机少,运输任务重,有时一个飞行员一天往返驼峰多达三次。虽然如此,人可以休息,飞机不停飞。飞行员轮值,排到哪架飞机飞哪架。常常是一 架飞机刚刚降落,立即撤换机组人员继续往返。因此没有任何一个飞行员可以总是触摸同一操纵杆并面对同一个仪表盘,他们无法与飞机建立密切关系,每次探险般 的飞行,都要操纵一架陌生的飞机,这违反了人类操作本能。
 
  当新的机型到位,情况大同小异,飞行员没有熟悉飞机性能的时间,就要求立即入仓起飞。道格拉斯的战友狄克o哈特(Dick Hart)是美军驻澳大利亚的飞C-47的运输机组飞行员。有一次,一架C-46完成运输任务后,着陆澳大利亚悉尼空军基地,正巧轮值排到哈特出勤,他被 要求驾驶这个"大老爷"到布里斯班去。与他同行的是满机仓的飞行员,都跟他一样是C-47的机组人员,他的任务是把他们从到那个城市。
 
  108英尺宽的C-46挺着大肚皮,在震耳的轰鸣中升上天空,谁也不清楚这老爷怎么就上来了!飞行员运送飞行员,驾驶舱和货座舱里都是飞行专家,客舱里的一位飞行员好奇,站起身走到前舱,问驾驶员哈特:
 
  "嘿伙计,你飞C-46多久了?"他的问题挺客气,他想知道C-46的性能。
 
  哈特看看自己的手表,回答得十分准确:
 
  "哦,大约30分钟了。"
 
  闻言,听者脸色煞白,即刻回到客舱,老老实实坐回座位,不再发一言,也绝不再乱走动。
 
  这不过是在澳大利亚境内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不是飞越杀机重重的驼峰。
 
  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员康斯坦因形容说:起飞,乃是一个4万8千磅的魔鬼跟85英里的爬行时速抗争!飞行,乃是跟一个4英里高、严重缺氧、气象险恶的叫做喜玛拉雅的怪物决斗!外加低海拔的原始丛林、高海拔的荒凉莽原、野蛮的原始部落、敌对的日军战区!
 
  第三任驼峰空运指挥官汤姆o哈尔丁将军下达"驼峰无气像"飞行命令后,驼峰山谷里,缅甸密林沟壑里,飞机残骸急剧增加。阳光照耀下,一条"铝谷"依稀可辨,竟成为日后晴朗天气里飞越驼峰的另一种导航座标!
 
  军人妻子和家人的哀告、牺牲者战友和同事的抱怨,潮水般涌向白宫。白宫和空军运输部上下都确认了一个残酷事实:在中印两个友好国家之间做运输飞行,比驾驶战斗机飞往敌占区柏林作战要危险得多!
 
  罗斯福为此咬牙切齿地又下一令:必须减少失事率!同时要增加运输量!!驼峰空运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这样诞生的。
 
  四
 
  临危受命的腾纳尔将军是第四任驼峰空军指挥官,他在1944年8月那个雨季抵达印度沙布瓦空军基地。飞机徐徐下降,跑道尽头一派荒凉、昏 暗、尘土飞扬。接下来,一个又一个黑黢黢的巨大的堆包,出现在腾纳尔眼前。他被告知,每一个黑色堆包都由一架在那里失事坠毁的飞机和一行遇难的机组人员构成。
 
  这些黑堆包是敲在腾纳尔将军心上的一记记重锤,催他在世界峰巅上起舞,舞出人间奇迹。
 
  恶劣的气候仍然是驼峰空运中无数危象之最。而腾纳尔的奇迹太难实现了。1945年1月6日,他到任不久,驼峰大发雷霆,用"人类空运史上最 恶劣的气候"把这个日子载入了飞行史册。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卡尔·康斯坦因回忆说,驼峰上空那天酝酿了来自不同方向的三股欧亚气团:低气压向西沿喜马拉雅主 要山脉运动,高气压自孟加拉海湾翻卷而来,更低的气压来自西伯利亚。三股强大气流的持续冲撞翻搅,形成了地球大气层最为恶劣的飞行环境。被绑架的飞机猛烈 震动,在严酷的冰冻、急剧而沉重的下坠力、震耳啸鸣、恣肆狂风、倾天豪雨、雨雪冰雹、漫天雪暴、不断切换的风向、刺目欲盲的闪电中挣扎不休……。
 
  诡谲危难在于,起飞前几分钟,无人能知晓驼峰上空等待他们的是狰狞的魔鬼还是温柔的天使。驼峰上不可能有设气象预报站。
 
  那一天,空运没有中断。所有飞机几乎完全依靠仪表盘飞行,不少失去了航向……。
 
  康斯坦因驾驶的C-46,一个引擎失灵,能见度是零,冰雪刷被厚重冰层阻止而失效,仪表盘震荡损坏,无法显示地平线,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飞 机体位翻转,肚皮朝天飞行,还是正常飞行。高超的飞行技术与安全指数已经毫无关系了,凭着运气,他们在两万英尺高空与暴怒的气象魔鬼搏斗了三个半小时,终 于越过驼峰,抵达昆明基地上空。
 
  准备降落了。
 
  一口气还没倒出来,就听见导航员报告说,机场上空有五架飞机在同时呼救!
 
  而跑道上,隐约可见一架引擎失灵的飞机正紧急迫降!跑道已然变成坟场,那些黑色的堆包就是这样形成的。
 
  他们是抵达的飞机中唯一没有呼救,不需迫降的,他们必须为呼救者让路。而他们的燃料即将告罄!道格拉斯手脚冰凉,他过去的训练和记忆却燃烧 起来:脑子里出现了一条附近的跑道。那是飞虎队当年废置的跑道,是他在训练期间获悉的信息。指挥中心此刻顾不上他们了,他们必须自救。当机立断,康斯坦因 盘旋几圈,偏飞而行,对准那条没有导航灯,也没有指挥信号的跑道俯冲下去,放下了起落架,听天由命吧!飞机在坑洼不平的地面摩擦出黑烟与沙土,气喘吁吁、 快要散架的庞然大物C-46终于停下来了,他们没有变成另一堆黑色丘包。
 
图6:这架科特斯C-46正飞越 驼峰,它是美军飞越驼峰向中国运输军备的主力。
 
  出舱,穿过倾天豪雨,机组人员一行三人跌跌撞撞推开调度室的门。惊魂未定,疲惫不堪,只问一句话:
 
  "我们在哪儿睡觉?"飞机卸载后通常立即调头返回印度基地,但今日是致命日,驼峰航线肯定关闭。机组人员九死一生,他们需要储备精力,准备明天的空中恶战。
 
  不料调度员回答说:
 
  "我无权让你们在这里过夜。信不信由你!"
 
  "什么?你说什么?回去?我们怎么可能回去?!"
 
  这却是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那一天,所有安全抵达昆明,完成运输任务的机组人员接到的是同一个指令:"必须立即返回。"
 
  腾纳尔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当飞行员在驼峰航线途中遇到大风暴,导致飞机严重受损时,他会授权他们中断飞行,返回基地。但是腾纳尔手下的 飞行员道格拉斯抗辩说:没这回事!否则那天他们就不会一上天就在地狱里搏斗三个半小时!更不会刚落地就受命再度上天,继续挣扎!腾纳尔将军在观念上并不认 同他的前任哈尔丁的"驼峰无气像"飞行指令,但道格拉斯证明,在他的指挥下,驼峰航线同样一天都不曾关闭!
 
  1945年1月6日这一天不仅以气候极端恶劣载入人类飞行史册,更以美国飞行员搏战死神的勇气载入史册。那一天的24小时内,平均每96分 钟有一架飞机及其机组人员失事丧生。在驼峰上空狂怒暴虐的大气层中翻腾跌撞沉浮,谁也不知道死亡将选哪一架飞机、哪一个组机组人员,但是运输机依然接连不 断冲上峰峦,冲入天空,在空中地狱做殊死穿行。仅那一天24小时,15架运输机及数十名人员永远没有归来。
 
  圣埃修伯里常在天空中阅读星辰与黎明,对话灯火阑珊的大地,他那酷爱飞行、献身天空的心魂,如果在两万英尺的诡谲狂乱大气层中往返,可能来不及留下让人类不断重新丈量的"大地"或长久仰望的"风,沙与星辰",就先身而去了。
 
 
 
  五
 
  如此方式运抵中国的军用物资,代价极高。考虑到史迪威把其中绝大部分"倾倒在缅甸鼠洞里"(陈纳德语),所余之末微,就成为中国抗日战场的稀有珍宝。
 
  美国空军将领克莱尔·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是轰炸机与战斗机联体作战战略之父,他在中国抗战期间发明了单机作战的专门技术。1944年秋季之前,P-40型飞机是美国援华空军 的唯一对日空战武器。它虽然具有低飞扫射优良性能,被空中将士们打扮成了呲牙咧嘴的鲨鱼头,但它没有夜航装备、没有轰炸装备、没有运输装备、没有侦查装 备……。在陈纳德领导下,飞虎队就凭这简陋的欧洲战场淘汰的武器,彻底扭转了中国领空被动的局面,击落日本敌机的数量十倍于自己飞机的数量。陈纳德使这残 缺的P-40无所不能。除了执行白天空战任务,还用于夜间作战和轰炸:把能找到的炸弹装载上机,用它进行低空轰炸、跳跃轰炸,并低飞发射附着降落伞的杀伤 弹;也用于空投武器和粮食,援助被日围困的国军。还用作运输:在狭窄黑暗的货堆中装载空军人员,紧急运送到其他机场;甚至用做作侦察:装置上从英国空军借 来照相机,执行所有的空军摄影和侦察任务。
 
  在中国抗战的天空,陈纳德手下的P-40实际上承担的是整个国家空军所不存在的所有机种的所有职能。因此,飞虎队飞行员中流传一个笑谈:
 
  "如果我们有一架潜望镜,我们就能用P-40型轰炸机做潜水艇。"
 
  指挥空中作战的陈纳德是空军之鹰、飞机大王,在他手上,没有不能打胜仗的飞机!
 
  这笑谈有一半是真的。指挥空中作战的陈纳德是空中之鹰,在他手上,没有不能打胜仗的飞机!
 
  指挥驼峰空运的腾纳尔将军同样是飞行天才、飞机大王,当年他西点军校毕业才一年多,飞行学院结业才一个月,就把一架福克(Fokker)三 引擎的飞机从圣地亚哥飞到了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他从未驾驶过这类飞机,从未见过此机的操作手册,起飞前无人能够为他讲解飞机系统和装置,起飞后,途中没 有气象预报,没有航线坐标和航线图。摆弄这陌生的大家伙,他手中全部所有,就是一张滥竽充数的加州地面交通图。一登机,他更吃惊了:12张苍白的脸上24 只焦虑眼睛望着他。军令在握,但没人告诉他,他要载乘而行!他与他的乘客们面面相觑良久,捏着自己手心走进驾驶室。他把他们一个不少地安全运到目的地了。
 
  腾纳尔后来在中缅印战场上证明自己不仅是飞行骑士,而且是大规模、高吨位空运的出色组织者。腾纳尔将军因此被誉为人类空运之父,没有他,地球不会有如此辉煌的驼峰空运,更不会有不久后规模更大的柏林空运。
 
  现代社会,男人喜欢车,行进速度与越野能量是男人们利比多的变相爆发和满足。关于汽车,在汽车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家喻户晓的说法是:人 生两样东西不外借:老婆和车。车等同于你家"内人",要好好看护。陈纳德和腾纳尔这两个美国男人稍有例外,女人之外,他们最爱是飞机,各种类型、年代、性 能的飞机。他们若在一起,毫无疑问头等话题是飞机,不是车。许多当年援华抗战的美国好汉,如今耄耋之年了,聚集一起或者电信沟通,重要话题之一也不是车, 而是飞机。尤其是那些已成古董、价值连城的二战老飞机。多年以后,当年的驼峰导航员文达尔·菲利普斯与我成为忘年交,他已经玩不动飞机了,却时而会把各处 发现的各式老飞机图片,乃至改装的成果图片转发给我,让我接受抗战传统再教育。
 
  不过,在美国援华抗战期间,有一样东西跟老婆和飞机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东西,是汽油。
 
  腾纳尔和他的空运将士们,从驼峰为中国运送汽油。这些汽油是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上天抗日的原动力。
 
  腾纳尔只管运送,分配和使用不归他管。组织指挥繁重的空运任务之余,他倾心相爱的仍是他的飞机。那一天,他驾驶一架C-54飞机飞越驼峰抵达昆明,要跟陈纳德分享他的喜悦:这架C-54刚刚到位,四个引擎,嘎嘎儿新,是中缅印战场上第一架新型飞机。
 
  他抵达昆明空军基地上空准备降落,但是屡次呼叫,调度塔无人接应。他只好转航飞往桂林,找他的朋友卡西o文森特显摆去了。文森特将军是桂林 地面部队指挥官,桂林抵不住日军强攻而失守,那天是1944年11月11日,军政撤离,文森特正执行焦土政策,炸毁收尾部队藏身的山洞。腾纳尔突然从天而 降,来得不是时候!可是他把C-54停放好,旋身搬出随机带来的啤酒,磕了盖子,递给文森特,然后他拉着这位满身硝烟的文森特,一边喝酒,一边围着飞机 转。转了好几圈。
 
  "她太美了!要的就是她!"
 
  腾纳尔那时候没结婚,C-54就是他的新娘子。比新娘子更值得炫耀,否则他不敢把她带到日军兵临城下的桂林,放在露天跑道上,伴着炮火硝烟,为仅有的一位观众大唱赞歌。长达一小时,不收费,还搭上啤酒。
 
图7:空中之王C-54,腾纳尔的"新娘子"!四个引擎!她一抵达,腾纳尔喜不自胜,飞上就到了昆明,要找陈纳德显摆。
 
  不过他最盼望的还是陈纳德的赞美!
 
  腾纳尔被誉为空运之父是冷战以后的事,而陈纳德当时援华抗日已历时七年,声名远播新老大陆。而且陈纳德大腾纳尔13岁,是后者空军学院毕业 飞行的考核教官,那枚引以自豪的飞行奬章就是陈纳德亲自授予他的。这两人都在中国天空大显神通,一个打日本,一个运军需,虽然在飞机使用上有交叉,也有争 执,但腾纳尔对他的老师把日军飞机赶出驼峰航綫,深怀感激。
 
  炮火隆隆,战事吃紧。腾纳尔告别文森特,驾着他的新娘子再度起飞去昆明。
 
  这次昆明基地调度塔有回音了:"你来做什么?"
 
  "我来见陈纳德将军。"他说着就让新娘子着陆了。这么大的机场,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飞机呢!腾纳尔环顾四周,意得志满。他的老师一定会对他的美人赞不绝口!
 
  陈纳德已经在调度中心等着了。
 
  他进门脚没站稳,劈头就迎来陈纳德的咆哮:(未完待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镜新闻: 書櫃定價 一窺景氣榮枯

明鏡新聞 - 最新要聞
 
Start taking a college level music theory class today.

This beginner class is now accessible to aspiring musicians of all ages. Learn all of the basic concepts in an easy to follow manner.
From our sponsors
書櫃定價 一窺景氣榮枯
Oct 21st 2013, 22:33

宜家家居(IKEA)決定明年不調漲大多數歐元區市場的招牌書櫃價格,反映剛步出衰退的歐元區經濟仍疲弱不振。

根據IKEA網站的2014年目錄,Billy書櫃售價最便宜的地區仍是歐洲,在斯洛維尼亞和荷蘭僅賣34.95歐元(46.48美元),最貴的是多明尼加賣3995披索(94.72美元),美國和中國售價分別為59.99美元和57美元。

歐元區第2季才脫離史上最長的衰退期,通膨率也降至2010年2月來最低水準,使IKEA和雀巢等大型企業難以調漲當地售價。雀巢今年1月至9月的產品漲幅,是2003年來同期最低。

Raiffeisen Schweiz銀行經濟學家科克說:「受歐債危機影響的國家,需求展望仍不振,但財政負擔降低、通膨趨緩和就業改善,未來數季經濟可望維持平穩。」

根據彭博資訊編纂的Billy書櫃指數,這款高約2公尺、寬80公分、深28公分的白色書櫃,明年售價平均為58.93美元,與今年的59.35美元幾乎持平。

若以本幣計算,僅八個國家調整價格,其中多明尼加與部分澳洲地區降價,土耳其、希臘、賽普勒斯、捷克、波蘭和荷蘭則調漲,調整幅度最大的是荷蘭的17%。

Billy書櫃指數類似經濟學人雜誌發表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用來比較某一個產品在全球各地的售價。本研究以本月15日蒐集的資料、以及過去30天內的平均匯率為基準。


WJ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明镜新闻: 持綠卡未滿八年 免棄籍稅

明鏡新聞 - 最新要聞
 
Learn to create beautiful cakes from your kitchen.

Whether you are doing this for fun or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this course provides the simple techniques needed to decorate a cake like a pro.
From our sponsors
持綠卡未滿八年 免棄籍稅
Oct 21st 2013, 22:34

記者王善言

美國國會2010年通過「肥咖條款」(即外國財務資產帳戶稅務遵守法案,簡稱為FTACA),原意在避免國人逃稅,卻出現負面效應。洛杉磯時報近日報導, 愈來愈多定居海外的美國人因在當地銀行無法開戶,只有放棄美籍。華裔律師及會計師則說,近年前來諮詢保留綠卡或美籍對稅務有何影響的華人愈來愈多,不諱言 不少夫妻決定讓有資產的一方保留外國人身分。

肥咖條款規定美國人在海外財務資產帳戶若個人超過5萬元,夫妻超過10萬元,2011年起須另用 8938表申報。該條款並規定,在美有投資的海外金融機構,2014年須與美國政府簽約,同意未來提供符合財務標準的美國人帳戶資料給美國政府,否則銀行 在美投資孳生的利息或收入等,將被預扣30%。

洛杉磯時報稱,該項對海外金融機構的要求,已使定居在歐洲如瑞士、英國等地美國人,無法在當地銀行開戶或申請貸款,因這些銀行不想惹麻煩,不希望向美國國稅局提供美籍客戶帳戶資料,導致這些守法的美國人只有放棄美籍,以便獲得開戶或貸款資格。

雖目前未傳出台灣及中國大陸的銀行「歧視」當地美國人居民的類似事例,本地華裔專家坦言,因為肥咖條款前來詢問將面臨的稅務責任的華人愈來愈多,且兩岸三地都有,有些甚至是當地上市公司大股東,涉及的海外資產不乏上千萬美元。

「持 有綠卡或是公民,在移民法上享有的權利及義務不同,但稅法上都有申報聯邦所得稅義務。唯綠卡更麻煩,若涉及逃稅被定罪,日後甚至會被取消綠卡遞解出境」, 會計師暨稅務律師童志敏說,但不管是綠卡或公民,一旦選擇放棄美國合法身分,只要擁有相當身家,都面臨申報棄籍稅(Expatriation Tax)要求。但如果持綠卡不到八年,可以不必受到棄籍稅約束。

因此站在稅務立場,某些持綠卡不到八年的富豪選擇放棄綠卡,只讓名下沒有財產的妻小擁有綠卡,是節稅的最簡便做法。但「外國人」在美居住時間,一年不能超過183天,否則一樣有申報所得稅義務。

會計師李新忠說,旅居海外的稅法美國人,近年注意到不單須在美申報所得稅,並面臨海外所有金融帳戶若加起來超過1萬美元,須按照FBAR申報; 若贈與金額超過10萬元,須填寫3520表向國稅局申報; 2011年起若海外財務資產超過規定,須申報8938表。

「不 少稅法美國人認為這些要求過於繁複,決定放棄美國合法居留身分」,但李新忠說,如果只是單方面放棄綠卡或公民,未申請國稅局離境許可,仍擁有報稅責任。他 解釋,在棄籍當天,若全球資產市價淨值超過200萬元,或過去五年每年繳交的所得稅超過某門檻(今年是15萬5000元),須使用1040C表清算全球總 資產,繳交棄籍稅,才有資格免除稅法報稅義務。

資產低於前述標準,則須填寫8854表,註明過去五年均按美稅法誠實申報所得稅並申報海外帳戶,才有資格申請棄籍許可。

雖夫妻讓有資產的一方保留「外國人」身分,是最簡單的節稅之道。但李新忠提醒,不要在尚未諮詢稅務專家前就貿然行事,因為「外國人」是無法享受今年起生效的「美國人可享受贈與及遺產525萬元免稅額」的好處。

李姓納稅人則說,如果為了節稅,將海外資產全部放在無美國納稅人身分的配偶名下,最好是配偶能忠於婚姻,否則有可能出現人財兩失的局面。


WJ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