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明镜新闻: 馬英九宣示兩岸不是國際關係的用意

明鏡新聞 - 最新要聞
 
All Tech news in ONE place

Tired of browsing thru hundreds of RSS feeds? Try Techi. All the tech news from around the web in ONE place, including exclusive articles. Daily newsletter.
From our sponsors
馬英九宣示兩岸不是國際關係的用意
Oct 11th 2013, 21:57

馬英九總統10日在雙十國慶大會演說,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兩岸應增加彼此政治互信,化解政治分歧。這些話明顯是回應大 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APEC峰會,向蕭萬長提出兩岸盡快在「一中框架」下政治談判、平等協商的宣示。馬英九挑辛亥革命成功的雙十節慶典回應習近平,用 意顯然在籲請北京重新認識「中華民國政府」,為「中華民國」找尋新定位,以化解兩岸僵局。但眼前北京能否轉彎迴身,才是影響兩岸關係進展快慢的關鍵。

北 京對台「反獨促統」方針,因中國崛起的政治、外交和軍事實力增加,「反獨」基本已大部分達標;「促統」才是艱鉅工程。但當前內外形勢,「急統」不可能, 「漸統」已被北京接受,但這個「漸」要走多久,一、二十年或三、五十年,甚或百年?馬英九執政五年多,台灣主流民意對政治談判和兩岸統一愈趨冷 淡;2016年如政黨再輪替,可能使台灣更向美日傾斜,加深兩岸情勢複雜度,北京或有「夜長夢多」不安感,習近平才有「兩岸的政治分歧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 去」之說,頗有「軟逼」談判意味。

「一中框架」(台灣稱為「一中架構」)與「九二共識」雖互為表裡,但習近平選擇用它稱呼,刻意凸顯「一中」,似在因應台灣政局,它比綠營質疑的九二共識更具體、更有指向性,而馬英九宣示,也具多重用意:

其 一,大陸認定馬英九堅持中華民國,有「獨台」傾向,馬用「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有同胞「自己人」的暗喻,澄清其中華民國論述與「兩國論」不同;其二,李登 輝1996年訪問美國,提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即「兩國論」,引發美、中台海對峙危機,馬英九為防患未然,也為未來政治談判將提中華民國定位問題 作預告,對北京「打預防針」;其三,中華民國乃孫中山領導革命創立,1911年誕生於大陸,雙十國慶強調中華民國從歷史、血緣、民族、地理、文化各方面, 暗示兩岸同文同種和台灣未來方向。

兩岸既不是國際或「國與國」關係,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在一中框架下,豈不變 「一中兩國」,是否矛盾?其實中間有很豐富內涵和解釋彈性,如視為解決現實分歧的過渡安排,亦無不可。兩岸既不是國際關係,分開來可各自表述,你說你是中 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我說我是中華民國的「一中」,「一中」便成兩岸的共識和交集,只是認定內涵不同。兩岸各自的「國」之上還有一個「中國」,兩岸都 是「一部分中國」,都在一中屋頂下,這個國上之國就是「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構」。

一中框架除了創造性模糊、可各自表述的空間外,解釋發展空間很大。粗略有幾種可能性:

一、 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北京想要的,或許也是隱藏的底線,台灣納入一中之下實施「一國兩制」,把台灣變成類似香港特別行政區地位。但台灣2300民 眾約85%堅拒,證明這種一中模式走不通,須改弦易轍。這個類型有利大陸,與大陸建交的173國中,絕多數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 中國領土一部分。這正是台灣忌諱政治談判和兩岸統一的主因。

二、一中也可以是邦聯。既是兩「國」,兩岸合組類似大英國協的「中華邦聯」,制定新憲法,主權共享,但旗下各邦(國)仍維持一定的國防、外交等自主權,各有邦(國)旗,但仍有統一旗幟。在一個國家下,成員國各有自治政府,在聯合國各享會籍,或許是相對有利台灣的模式。

三、一中也可發展成聯邦,或乾脆大陸改國號叫「中華民國」,恢復1949年前狀態。也可採「一國兩席」、「一國兩府」等。也可以兩岸都堅持「一中」,但讓彼此關係拖延後代再解決。

總 之,大陸接受中華民國風險非如想像中大,台灣已不可能借中華民國之殼法理獨立,理由和台獨已絕望一樣。大陸崛起後實力更強,在國際社會主導力量增加,應有 充分信心和胸襟接受中華民國。關鍵在中共須修正史觀和政治立場,祛除共產革命成功的唯我獨尊心態。中南海如想加快兩岸團圓進程,正視中華民國地位,無疑是 當前最重要的首塊敲門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