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明鏡新聞網: 香港.東南亞.不了情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How to Get into Medical School

A tested blueprint to approach the daunting admissions process with both confidence and succes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for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東南亞.不了情
Sep 5th 2013, 09:21, by JAS


香港大學陸佑堂﹕馬來富商陸佑捐建(亞洲週刊圖片)

邱立本

香港和東南亞華人,都承受中國巨變的恥辱與痛苦,也分享光榮與夢想,超越死亡與逆境。

香港和東南亞華人社會之間有不少秘密的情愫,暗藏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沒有東南亞華人的資金和人力資源,香港就沒有今天的發展。如果沒有香港的經濟樞紐作用和文化力量,東南亞的蕉風椰雨就會變得平庸和無聊。

新學期伊始,香港大學的學生都會在陸佑堂舉行開學禮,但很多學生都不會曉得,陸佑是當年馬來半島的錫礦大王和橡膠大王,他捐助給港大,建了這個典雅的禮堂,成為港大的地標,甚至成為李安拍《色,戒》時的背景,讓那些熱血的愛國青年,在這裏演出抗日的愛國話劇。

陸佑的兒子陸運濤就在香港創辦電懋影業公司,他當年旗下的紅星,如尤敏、葛蘭、丁皓、白露明等,都是流行文化的寵兒,他並請張愛玲寫劇本,出版雜誌《國際電影》,與同為來自東南亞的邵逸夫的邵氏公司競爭激烈,都在香港開創了華語電影的傳奇。

一九六四年,陸運濤在台灣遇上空難,也使電懋的傳奇戛然而止,但香港與東南亞的緣份卻超越死亡與逆境,成為一段又一段的不了情。

因為從辛亥革命到抗戰軍興,東南亞的華人都是與香港和大陸共呼吸。他們在中華民族陷進最低潮之際,在中國面臨亡國命運之際,都彼此相濡以沫,連成了一條綿延不斷的感情鏈,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孫中山的革命,如果沒有東南亞華人的支持,就不可能成功。抗戰勝利,也有賴於東南亞華人的血與汗的支持。

一九三九年,中國抗戰到了危險的關頭,日軍封鎖了中國沿海,當時只有一條剛建好的滇緬公路,但卻缺乏汽車駕駛,南洋僑領陳嘉庚聞訊後即號召南洋青年支援,三千多人前仆後繼,前往雲南火線,很多人就犧牲在這條中國的生命線上。抗戰勝利後,只有四百多人回到南洋,譜下了「南橋機工抗戰血淚史」。

東南亞的發展,如果沒有香港和神州大地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面貌,也不可能讓中華文化的煙火延續。中國在三四十年代的著名作家郁達夫,就曾經主編南洋《星洲日報》的副刊,最後在印尼被日本憲兵隊殺害,但他的文化感染力卻長存南洋。中國作家曹聚仁就曾當《南洋商報》的特派記者,為兩岸政府的和談通風報信,化解金門砲戰危機。

香港作家徐速六十年代在香港創辦的高原出版社,出了不少有關東南亞背景的小說,包括了黃思聘、黃崖等作品。徐速自己的名作《星星、月亮、太陽》,長期以來都是南洋華人社會的暢銷作品。香港《明報》創辦人金庸,在一九六七年前往新加坡創辦《新明日報》。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影響巨大的《中國學生週報》,主編之一的姚拓後來也遠赴馬來半島,參與創辦《學生週報》與《蕉風月刊》,也是影響力巨大。

其實香港和東南亞華人都參與現代中國的巨變,承受它的恥辱與痛苦,也分享它的光榮與夢想。他們對神州大地的命運都感同身受,全情參與。這是昨日的不了情,也是今日與明日的不了情。

亞洲週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