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明鏡歷史網: 林觉民《诀别书》发表始末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Learn to create beautiful cakes from your kitchen.

Whether you are doing this for fun or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this course provides the simple techniques needed to decorate a cake like a pro.
From our sponsors
林觉民《诀别书》发表始末
Oct 20th 2013, 19:39, by 明鏡雜誌


林觉民及其《诀别书》之所以早就广为人知,实赖于林森的推荐之功、宣传之力。

  提起辛亥革命黄花岗烈士,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林觉民这位历史风云人物。在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有关部门所列的辛亥革命历史名人中,往往首选林觉民为代表;林觉民的故居现在也辟成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林觉民何以能成为福建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们会说,因为他参加辛亥革命,特别是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广州起义中英勇奋战,壮烈捐躯之故。然而,在黄花岗烈士中,福建籍的有二十几人,为首者是当时同盟会福建支部的支部长、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孙中山追封为"大将军"的林文。为什么代表人物不是林文而是他呢?或许人们会说,因为林觉民在赴义前写下脍炙人口的《诀别书》,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参加广州起义的许多骨干,也与林觉民一样怀着必死的决心,留下《绝命书》而慷慨赴义的。比如,方声洞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海内外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望大人以国事为重,勿伤儿之死则幸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永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其奋斗精神和思想境界与林觉民也可媲美。但人们对方声洞及其《绝命书》则知之较少。

  林觉民及其《诀别书》之所以早就广为人知,实赖于林森的推荐之功、宣传之力。

  林森是福州人,辛亥革命元勋,对黄花岗烈士怀有特殊的感情。1911年春,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前往广州参加起义的经费就是林森帮助提供的。1919年林森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参议院议长期间,鉴于"草葬黄花岗72烈士之骸骨,尚是一堆荒土",感到有愧于先烈。于是,在孙中山先生支持下,林森倡议向海外捐资并亲自主持了黄花岗烈士陵园的修建工作, 还于1919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廿九)主持了盛况空前的黄花岗烈士的公祭活动,编纂了《碧血黄花集》和《黄花岗烈士事略》,为72烈士树碑立传,大力宣传烈士的革命精神,弘扬先烈的浩然正气。

  1924年春,林森收到林觉民父亲林可山寄来的两封烈士家书(即《诀别书》),阅后十分动情,决定"谨将原书摹印广布",并写下《林觉民烈士禀父书及致妻诀别书墨迹跋》,阐述了"摹印广布"此遗书的缘由:

  其一,烈士的精神感人至深。"慷慨悽怆,至情至性,仁人与孝子相成,儿女与英雄并见。嗟呼!谁无父母兄弟妻子,烈士以爱天下人之故,牺牲其一身与其父母兄弟妻子之爱,融小我于大我,扩小爱为大爱,惟烈士能用爱,亦惟烈士能用情矣。又按两书皆作于三月廿六日夜,距三月廿九日之役,仅三日耳。非其见义之明、赴义之勇,与素养之纯,安能临大事从容不迫如是耶。" 林觉民在《与妻诀别书》中写道:"吾弃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而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幸福也"。舍生忘死,以救祖国;国而忘家,要为天下人谋幸福,其高风亮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林觉民面对清吏的审讯,大义凛然,正气浩然,连审讯他的张鸣岐幕僚也不能不惊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是奇男子。"临刑时,林觉民"俯仰自如,色不少变"。其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也同样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其二,是回击反动势力对革命者的诽谤和唤起民众的需要。林森指出:"俗辈尝诟革命主义为破坏,且目党人为无赖。盖事大者功迟,非如南亩耕获可以计日收效。而党人成仁取义者,叱咤淋漓,不可一世之状,又为彼辈所不睹耳,使其读此当何如也。"由于反动派的歪曲污蔑和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未能深入到广大人民之中,以致在一段时期内相当一部分民众对革命缺乏应有的认识,有许多误解、曲解之处。因此才会发生在武昌起义后,江苏巡抚程德全把巡抚衙门换成都督府牌子时,用竹竿挑去几片檐瓦"以示革命需经破坏"的闹剧;才会出现鲁迅笔下的阿Q式的"革命"和华老栓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馒头医治儿子痨病的悲剧。林森深知革命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九江时,官方报纸均标称是"土匪"起事,林森则让人把武汉寄来刊登革命军起义的报纸公开张贴,让行人观看。时值江西巡抚冯汝骙奉清政府之命率军援鄂,在九江候船的清军官兵看了武昌革命报纸,听了林森他们对革命意义的宣传后,真相大白,军心动摇,不愿登轮赴汉,撤回南昌,减轻了武昌革命党人的压力。林森等人的革命宣传工作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林觉民《与妻诀别书》中所体现烈士的深厚情感和崇高人格不啻是对封建统治者诽谤革命行径的有力回击。

  其三,追思先烈,策励将来,是林森宣扬林觉民精神的宗旨。"前事不忘,既可慰在天灵爽;后死有责,庶共增爱国热诚";"俾烈士精神长现人间,期振励国人,亦以供编史者采葺焉。"林森刊行林觉民《诀别书》正值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的三个月,是国共合作即将掀起大革命高潮之时,身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海外部长的林森亲自推介林觉民《诀别书》让国人了解烈士的高尚情怀,增进民众对革命的理解,以烈士的不朽精神"振励国人",这与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思想是相吻合的,也确实发挥了弘扬烈士崇高精神,振励国人的独特作用。

  由于林森的大力推介与公开宣扬,才使林觉民这感人至深、足以使之不朽的《诀别书》广为传播,流芳千古!从而使林觉民的英名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熠熠生辉。

  附:

  《林觉民烈士禀父书及致妻诀别书墨迹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名碑上所勒属闽籍者十九人,其中十人尤著,世称十杰,林烈士觉民其一也。林烈士已有传登森等所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中,今春承林烈士尊翁可山先生寄示林烈士绝命书两件,慷慨悽怆,至情至性,仁人与孝子相成,儿女与英雄并见。嗟呼!谁无父母兄弟妻子,烈士以爱天下人之故,牺牲其一身与其父母兄弟妻子之爱,融小我于大我,扩小爱为大爱,惟烈士能用爱,亦惟烈士能用情矣。又按两书皆作于三月廿六日夜(末署辛未系辛亥误笔),距三月廿九日之役,仅三日耳。非其见义之明,赴义之勇,与素养之纯,安能临大事从容不迫如是耶。俗辈尝诟革命主义为破坏,且目党人为无赖。盖事大者功迟,非如南亩耕获可以计日收效;而党人成仁取义者,叱咤淋漓,不可一世之状,又为彼辈所不睹者,使其读此当何如也。谨将原书摹印广布,俾烈士精神长现人间,期振励国人,亦以供编史者采葺焉。

  中华民国十三年四月
  闽侯林森盥志

林友华,辛亥革命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