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明镜新闻: 李向帅:“爱国”可能还真是个问题

明鏡新聞 - 最新要聞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李向帅:"爱国"可能还真是个问题
Oct 13th 2013, 22:32


  继话题"你幸福吗"之后,央视于国庆期间又推出了"爱国"的新话题,并且"一如既往"地遭受了调侃和非议。在"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看待"爱国"本身及这个话题,对于有着上千年大一统情结的中国人来说,可能还真是个问题。

  任志强10月4日发微博披露了央视记者就爱国话题采访他的情况,在微博上引发极大关注。不只是因为他对爱国——"努力批评政府的一切错误,以让这个国家中的人民生活的更好,享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的任氏风格阐释,更因为他对其采访"不会播出"的精准预言。另经新华社报道,"祝你越来越爱国"的祝酒词也很快风靡网络,被网民封为国庆最流行祝酒词。还有"挑刺"的网民对央视采访只找普通百姓很不满,"大量贪官下马裸官外逃,你为什么不问他们'你爱国吗'"?甚至有网民以领袖语录(一个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就是对祖国的背叛)的形式,把政府和国家关系这个敏感点直接呈现出来。

  爱政府和爱国家的区分,不乏西式思维。在民族国家和民选政府的前提下,政府只是国家的管理者。政府可以倒台,但国家则永远存续。按照这一逻辑,政府源于人民的授权,必须对人民负责。一旦政府无能,人民必将通过投票另组政府。国家高于政府,实质是全体国民高于政府。如此,爱国显然要对爱政府有所保留。

  然而,民族国家这个观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以说相当稀缺,而人民和政府的关系也远不如民选政府国家那么密切。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中国地大而人众,政治向主放任,人民和当地的政府关系已浅,和中央政府,则几乎豪无直接关系,所以朝代的移易,往住刺激不动人民的感情"。但朝代的移易,还是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中国人民无法忽视政府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如何遏制政府之恶也一直在探索,并形成了对政府有所"保留"的独特方式。中国很早就有"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观点,孟子的"民贵君轻"影响也十分深远。从历史上看,尊民和尊天是中国式制约政府权力(皇权)的重要方式。中国人民的"爱国"观念,当然不乏"忠君"(爱政府)的因子,但在"忠君"之上的,则是爱乡爱土,爱天下苍生,以至爱宇宙万物。

  同在10月4日,社科院历史所马勇老师(@旁观者马勇)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进行"纠正"。马老师说,顾炎武的原话是: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是历史上的中国人对治乱循环的思考,但发之于现实,特别是马老师这一"有意"纠正,隐喻意义不言而喻。肉食者如爱天下,自不必担心民众只爱天下不爱其国;反之,肉食者如不爱天下,又如何能奢望天下人不爱天下爱其国?天下之于国的分别,实质是百姓与政府的分别。

  抽象地谈"爱国",诚如王旭明所说,"爱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基因。问与不问,它就在那里,不转不移,不离不弃"。《环球时报》10月9日的社评也说,"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向爱国主义开刀都不应该"。只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爱,确是大问题。在不但处士横议而且普通百姓也要发声的互联网时代,对于爱国的理解多元化是正常的。网上关于"爱国"的种种反应,不是"爱国"缺乏共识,而是在爱什么"国"(肉食者之国还是天下人之国)以及如何"爱国"上存有分歧。

  爱国不是口头表态。以"爱国"的旗帜凝聚力量,关键还在于谋求"国家"观念认同。如果政府主导的"国家"观念与国民的国家"观念"相左太甚,个人的爱国(政府之国)意愿又从何谈起?爱国家和爱政府,也将由此分离。爱国与爱政府要合二为一,单靠街头采访显然是办不到的。

  李向帅,共识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