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明鏡歷史網: 吴钩:宋朝的广告与商标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2013 Ski and Snowboard gear is on sale now.

Get ready for Spring with new arrivals and wake gear. Sho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吴钩:宋朝的广告与商标
Aug 19th 2013, 19:16, by 明鏡雜誌


   商业的发达使宋朝商人产生了明显的广告自觉,宋人庄绰的《鸡肋编》说:"京师凡卖熟食者,必为诡异标表语言,然后所售益广";欧阳修《归田录》也载,京师食店,"皆大书牌榜于通衢"。这便是自觉的广告意识。繁华的城市中,商业广告随处可见。展开《清明上河图》,我们会发现画家捕捉到的广告就有几十个,其中广告幌子有10面、广告招牌有23块,灯箱广告至少有4个,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有5座。

  "小市酒旗能唤客"——宋代的酒店业尤其重视做广告,《容斋续笔》载,"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这个"青白布"便是"酒旗"。

  《东京梦华录》也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九桥门街市的酒店,更是"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这里的"绣旆",是指市招;"彩楼欢门"则是用竹木与彩帛搭建起来的门楼,是流行于宋代的酒店业广告装饰,越是高级的酒店,彩楼欢门越是豪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孙羊正店",彩楼欢门有两三层楼高,非常气派。画中虹桥附近的一家"脚店"(宋代的脚店是指小型酒店),也扎有十分显眼的彩楼欢门。如果我们有机会穿越到宋朝,只要看到彩楼欢门,便可以判定那是一家酒店。

  比较新鲜的市招当属灯箱广告。《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正店"大门前,有三块立体招牌,分别写着"孙羊"、"正店"、"香醪"字栏,这三块立体招牌,便是灯箱广告。由于这种广告牌应用了照明技术——内置蜡烛,夜间明亮照人,特别引人注目。虹桥附近的那家"脚店"门口,也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灯箱广告在现代商业社会不过是寻常事物,但许多人未必知道宋朝已出现了灯箱广告的形式。今日在日本、韩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广告,古香古色,别有风味。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宋人的观念是,好酒还需做广告,为吸引眼球,广告还得别出心裁。《武林旧事》与《梦梁录》都记述说,每到新酒出炉时,酒库(即官营大酒店)必大张旗鼓:

  一、用长竿挂出广告长幅,上书"某库选大有名高手酒匠,酿造一色上等醲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之类的广告词,这叫做"布牌";

  二、又"以木床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即将儿童或伶人固定在木制台架上,扮成仙佛鬼神的模样,在酒店门面表演,这叫做"台阁";

  三、"酒库颁发告示,邀请官私妓女、鼓乐随行,诸行社队,迤逦半街,街市往来,无不围观",类似于今日公司邀请演艺界明星来代言产品。

  看来,幌子、招牌等广告形式在宋朝已不新鲜,明星代言的广告形式也出现了。这里值得一说还有宋朝的印刷品广告。印刷品广告的特点是可以大量复制、广为散发或张贴。宋代的药铺已经开始应用一种叫做"仿单"(夹带在商品中的广告传单)的印刷品广告。在出土的宋代文物中,有一个镂刻自南宋咸淳年间的仿单铜版,是四川"万柳堂药铺"用来印制广告传单的印板,印出的广告相当精美:约六七寸方,四周有花纹,上面花纹间刻"万柳堂药铺"五字,广告图文并茂,其中一张图中画有二人,一人作气喘状,另一人则精神健旺,图中注有"气喘"、"愈功"字样,可以看出这是表现患者服药前后的状态,用以说明药物的疗效(据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P33,河北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内也收藏有一块北宋年间的广告铜版,用这块铜版印出来的印刷品:最上方是一行大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是一个"白兔捣药"图案;图案两侧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两行说明,下方则是广告词:"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若被兴贩,别有加饶"的意思是说,若来批发,可加优惠)四五百年后,欧洲才出现了第一张英文印刷品广告。这份宋代的广告传单,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广告,而且其中有一个细节更值得注意:它不是仅仅宣传产品(功夫细针),而是宣传品牌(刘家功夫针铺),那个"白兔儿"更是可以确证的世界最早的商标。

  宋朝的工商业者已经有了明确的商标意识,翻开《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或者《清明上河图》,作者(画家)记录的各类招牌可谓琳琅满目,如"钱家干果铺"、"戈家蜜枣儿"、"俞家冠子铺"、"凌家刷子铺"、"徐茂之家扇子铺"、"张古老胭脂铺"、"枣王家金银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双葫芦眼药铺"、"郭医产药铺"、"赵太丞家"医馆、"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孙羊正店"、"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招牌,都具有商标的性质。南宋当涂县有位"外科医徐楼台,累世能治痈疖,其门首画楼台标记,以故得名"(《夷坚丁志》),"徐楼台"便是徐家医馆独有的商标。饶州城内德化桥也有个医生,"世以售风药为业",自制了一个"(一人)手执叉钩,牵一黑漆木猪"的标志,挂于医馆门口中,人称"高屠"(《夷坚三志?辛卷》)。这个"高屠",成了饶州城的一块驰名商标。

  从今天出土的宋代铜镜、瓷器、金属器,可以看到各种"铭记",其实这也是商标。商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物勒工名"传统:"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最早的"物勒工名"只是强制的责任认定,还不能说是商标。但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展开,它使一部分优秀商号脱颖而出,成为获得广泛信任的品牌。当品牌形成之后,拥有这一品牌的工商从业者就会一改被动的"物勒工名",而倾向于积极在自己的产品上留下独有的标志,以便跟其他人的同类产品区分开来,于是商标便诞生了。

  宋代湖州出产的一些铜镜,会铭刻上制镜的铺号,如"湖州镇石家念二叔照子(照子,即镜子)"、"湖州真正石家念二叔照子"。之所以在"石家念二叔"前面特别加上"真正"二字,是为了强调自己不是冒牌货。这也说明"石家念二叔"已经成为当时湖州的制镜品牌,以致出现了一些冒牌产品。

  宋代工商业者之所以产生了宣传品牌(而不是产品)的自觉,当然是因为宋朝的消费者已经有了追求名牌商品的意识。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有个细节:许仙外出遇雨,便向开生药铺的亲戚李将仕借把伞用。李将仕吩咐药铺的老陈给了许仙一把雨伞。老陈将一把雨伞递给许仙,再三嘱咐道:"小乙官,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不曾有一些儿破,将去休坏了!仔细!仔细!"

  许仙说:"不必分付。"后来许仙又将这把伞借与白娘子,定下了一段姻缘。不过我们这里要注意的不是许仙的爱情,而是老陈所代表的宋代市民消费意识:显然,"老实舒家"是制伞的大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宋话本的情节虽属虚构,却是宋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因为当时市民确实有追求品牌的消费心理,《梦粱录》说,"大抵都下买物,多趋名家驰誉者。"所谓"名家驰誉者",换成今日的话说,不就是"名牌"、"弛名商标"吗?

  吴钩,作者博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