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明鏡歷史網: 中国人从来把历史当宗教来处理现实问题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Are you an avid runner? Or even just starting out?

Brooks designs high-performance men's and women's running shoes,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人从来把历史当宗教来处理现实问题
Aug 20th 2013, 18:00, by 明鏡雜誌


    "民国热"历史学者不能跟着忽悠

  羊城晚报:辛亥百年以来,晚清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历史会成为热门的公众话题?

  马勇:历史学研究的是历史的相似性。马克思和黑格尔都讲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上不会只发生一次,会接二连三反复出现。这种反复说明历史并不是我们过去所认知的线性进化论,历史并不证明今天一定比昨天好,并不表明现代比近代、古代要好。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今天的中国和晚清的中国,两者相似性太强了。面临的问题都是中国能不能走向世界,能不能让世界走进中国,这也就是近代的主题。晚清没完成,我们今天也还没有完成。这种相似性引起大家对晚清的关注,因为我们确实走到历史的这个坎上了,在历史发展的大关键点是相似的。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待当今文化界出现的"民国热"?

  马勇:现在我们对历史的想象与重述,背后是对现实的关怀。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中国人从来都把历史当宗教来处理现实问题。每一代历史学家都在借古讽今,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中国的历史学在某种程度上隐含着当代政治学的内容。谈论民国并不是在说民国,而是在说当下中国。

  但对历史学者来说,不能跟着忽悠,不能把民国的某方面过分夸大,应当尽量提供真相,在大众对历史的想象中,稍微给它纠点偏,不走极端。从现实背景出发,才能看到"民国热"背后的深层问题。

  鸦片贸易当中做得最坏的是中国人

  羊城晚报:也有观点认为,西方将中国卷进现代化的进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侵略过程。对此您怎么看?

  马勇:这几年我的主要课题是中国现代化史,也就是研究中国能不能现代化。回到原点看,中国和西方依次进行现代化是不存在问题的,因为中国文明本身很容易接纳西方文明,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没说要坚守哪个教条不能改。

  但我们面对西方时,要检讨的路径是,在哪个环节出错了?比如我最近研究中西间的问题是技术错位问题。"康乾盛世"时,中国文明在接纳西方时发生了问题,中国误解西方,西方也误解中国。这种误解和贸易经济结合在一起,导致中西贸易不平衡急剧加大,全世界的白银流往中国,中国凭着巨大的外汇撑底,这跟我们今天极为类似。"康乾盛世"最大的支撑点是白银在中国,跟现在美元在中国是一个道理,这种经济不均衡的状况都是不可持续的。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希望中国能开放市场,接纳世界,结果乾隆皇帝说你那些东西我都有,我不要。中国在这时错失了以和平方式进入世界的机会。

  近代中国没能接纳西方工业文明,但贸易的交往它总要寻找平衡,我们不是为谁去辩护,有需求才会有市场。紧接的是西方的发展,中国不需要西方的纺织品,但需要西方的鸦片,原来贸易的不均衡慢慢在鸦片进入之后拉平了。

  羊城晚报:但也有人认为鸦片进入中国本身是为资本服务的,是资本主义的侵略方式。

  马勇:马克思的《资本论》讲,鸦片贸易确实是对中国的罪恶贸易,但他也强调,这仍是个贸易。我们过去的宣传很受限制,其实在鸦片成为中国贸易这一过程当中,真正做得最坏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外国人的鸦片质量是高的,中国官府、不法商人想生产自己的民族土鸦片,才导致鸦片泛滥成灾。土鸦片的成本低,可以更高份额地占领市场。这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讨论中被多次提及,所谓让鸦片贸易合法化,就蕴涵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别老看到帝国主义的罪恶,当然也不是说要回避这种罪恶,但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经过鸦片战争,1842年开始五口通商,不就是资本进入中国了吗?中国不就慢慢变了吗?通商口岸越来越多,中国庞大的市场慢慢建立起来。1860年后,市场一打开,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第一波主导国家产业的近代工业就形成了。

  历史学家如果没有现实情怀做不出好学问

  羊城晚报: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您如何处理客观史实与主观的关系?

  马勇:历史学研究其实是讲究创新的,陈寅恪讲创新就三句话:第一,别人说过的他不说;第二,他自己说过的他也不说(他在大学上课,下学年讲的和上学年的都不一样);第三,他讲的都是他最新的思考。这是学术的创新,历史学的创新,只要你守着这样的规则,那你的东西就能够尽量地接近历史真相。

  历史研究要有大量的阅读和深度的思考,把学术当做自己的生命。又想做学问、又在经商或干别的,这是做历史研究最忌讳的。我的原则是,历史学家如果没有现实的情怀做不出好学问。为学术而学术也必须有现实的情怀,这才是真正大学者的基本素养。有家国情怀,在处理史料的时候才会知道怎么做。创新是你要讲不一样的故事,但又必须让读者信服你,这就要讲究历史的逻辑、合理性,而这肯定要有足够的史料来证明。这就是历史与逻辑的一致。

  马勇,1956年生,安徽人。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历史学家朱维铮。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1894-1915:梦想与困惑》、《1911:中国大革命》等专著。

  马勇、何晶、祁斯韵,金羊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