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

明鏡歷史網: 缅怀遭受迫害去世的国军上将曾祖父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Explore DIRECTV

Enjoy HD DVR service in every room. Get every game every Sunday. Watch hit movies and shows anywhere. Bundle and sav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缅怀遭受迫害去世的国军上将曾祖父
Nov 1st 2013, 15:15, by 明鏡雜誌



2013年9月8日,重庆巴蜀学校已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举行了80周年北京校庆纪念活动。由北京校友会会长李亚莉教授主持会议,张焕乔、齐霖霖先后代表了北京校友会致词。

被约请到会人士包括:王缵绪的长孙王复加(原人民出版社编审)及其女儿郑纪(现新华社主任编辑)、黄炎培之子黄万毅教授、康心如之子康国雄教授、卢作孚之子卢国刚教授、江姐之子彭芸教授、张治中之子张皓霆、核物理专家张焕乔及巴蜀学校校长王国华、吴国慧在内约200多校友们,共同感怀与追忆了这所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历史名校所度过的风雨沧桑。

 
王缵绪的重孙女在发言

会场上最为震动与感动人心的发言是巴蜀学校创始人王缵绪的重孙女的发言如下:

尊敬的巴蜀学校校长、全体教职员工、校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巴蜀学校创始人王缵绪的重孙女,在庆祝巴蜀学校的创办、暨诞生80周年校庆之时,我代表父亲王复加(王缵绪的长孙)向母校致意。他曾是巴蜀学校培育出来的具有学识的知识分子,1943年曾在重庆《新蜀报》工作期间,就参加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外围组织"青年委员会",开始从事大量的革命活动。他曾在共产党处于最微弱时期,借助家庭地位关系和他分割到的家庭资产,全部支持了共产党开展地下工作,并投资开办了印刷厂和报社。1946年加入了民盟组织,一直担任盟内职务。1949年入京,任人民出版社编辑。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改造22年,直到1979年纠正错案,召回原单位继续从事编译工作,完全靠他的业务能力,升任了人民出版社编审职务(司局级),现已离休。

今年,正是父亲九十周岁,因行动不便,由我代表他及王缵绪所有后代,在此向巴蜀学校各届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以及校友们,致以最深切的问候和感谢!

感谢您们,在巴蜀学校辛勤地工作与学习,并一如既往地传承了巴蜀学校的优良传统,使巴蜀学校最高荣誉保持至今,名列前茅。最让王缵绪后人所为之感动的是,巴蜀学校历任校长和教职员工以及校友们,是你们从未忘记80年前的创始人王缵绪先生。是他在最为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创办了这所学校,是他凝聚众多教育专家和文化大师的心力,探索出最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的方针。在他身兼军政要职的同时,担任学校董事长职务整整18年,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和心血。他的一生热衷于教育,重视教育,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这仅是其一。

其二,在军阀混战时期,他以智慧与勇气平息了军阀内战,统一四川。从此消除四川曾年年不断发生、共有480次的内战,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利于了国计民生,为后来四川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奠定了基础。

其三,1937年,抗战打响第一枪,整个川军冲在抗战的最前沿。时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也就是我们巴蜀学校的董事长王缵绪,他携长子王泽濬,率领集团军奔赴前线与日作战。后来,他还派遣长孙王复加(我的父亲)上前线,参加抗日战争。

其四,抗战初期刘湘病逝,在国处危亡之际,是他为全民族挑起了这付重担,担任了四川省政府主席。就任以后,他殚精竭虑推行新政,扭转危局,使抗战后方渡过了最为艰难困苦的阶段,肩负起全国抗战后方的职责。

其五,武汉失守,国民政府迁都至重庆,来不及建都,他将自已的居所贡献出来,作为"抗战陪都"。现如今,重庆抗战遗址,王缵绪旧居,已作为国家保护建筑文物,为后人留下历史见证。

其六,国处危亡之时,为了整个民族利益,他不计个人名利,主动辞去省主席职位,要求重返抗日前线指挥作战。在那烽火硝烟的前线苦战八年,几经转战,他亲历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湖滨战役、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七大战役。荣获了抗日英雄称号,佩戴上胜利勋章,为中华民族独立做出卓越贡献。

其七,他身为国军上将,从事军政40年,他不仅是保家卫国,在国家处于贫困时期大搞国民建设,修街建站、建设公园、体育场,修水堤、建大坝,早在1926年,就创建了成渝公路首段通车的纪录。

其八,在国共内战时期,他拒绝去台,而率军起义,使四川取得和平解放。其九,解放以后,他无偿的将巴蜀学校和《西充分校》以及他所珍藏的大量最珍贵的文物全部捐献国家。

其十,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正义的力量,在"反右"斗争中,敢于揭露与评论"阳谋",以致遭受迫害而赍志以殁。至今,还蒙受冤屈。

不过,我作为王缵绪的后代却感到非常的自豪;同时,也感到愧对于祖先;自豪的是我有这样值得敬仰的前辈,在80年后的今天,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记忆;而愧对的是,我到现在还未能像他那样做出具有成就的事情;尤其是在巴蜀学校的同仁面前,我感到愧对于大家。今后,我要更多的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巴蜀学校尽我一份力量。

在此,我代表王缵绪所有后代与大家共同缅怀先辈的创业之功,颂扬巴蜀学校曾为国家培育出众多人才之贡献。

巴蜀学校的创始人是具有历史地位,无论是对国家与民族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作为巴蜀学校创始人、首任学校董事长王缵绪的后代,表示对先辈的敬仰与无比的怀念。虽然他与世长辞,但今日的巴蜀学校所有同仁,没有忘记创业人的艰辛,从未否定创办人之功绩。巴蜀学校之今日的辉煌是与他竭力推行教育相伴而生,由他而建立的巴蜀学校这座丰碑,将伴随着他,永远屹立在故土的嘉陵江畔。

最后,再次向校方友人,北京校友会全体校友们,以及你们为之所做的一切,表示我们最真诚的感谢!


会场一角

会上还有民政系统与书法界人士赴到会场发言如下:

大家好!
我是民政部离体干部王明寰。今天,受中华书画院院长杨迎义先生之托,并代表中华书画院全体同仁,特来祝贺王缵绪先生创办的重庆巴蜀学校建校八十周年庆典。

九十年前,于右任先生在上海创办了大名鼎鼎的"海上亭云书画社",王缵绪先生就是最早的重要成员之一。他擅长书法,精通诗词歌赋和古汉语,出口成章,文字功底极深,是民国初期德艺双馨的一大才子。他还是一位大收藏家。五十年代初,他把自己珍藏的数百件包括书画都无私地献给了国家。这些,书画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我们书画界最值得敬仰的老前辈之一。

民族的解放,祖国的发展和强盛,千秋伟业之根基在于教育。这也是王缵绪先生创办学校之初衷。他在创办巴蜀中学之初提出的"公、正、诚、朴"的《校训》伴随巴蜀中学走过了八十个春秋。八十年来,巴蜀学校历届领导和教职员工遵循《校训》,以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大爱之心,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之材。

王缵绪先生和他创办的巴蜀中学,千秋功德,有目共睹,令人钦佩!为此,特献上我们中华书画院一幅作品,以表敬爱之意。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