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明鏡歷史網: 彭德怀是否打过金日成耳光?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彭德怀是否打过金日成耳光?
Sep 29th 2013, 12:05, by 明鏡雜誌


  导语:近年来,"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的说法流传甚广,大意谓:金之人民军擅自撤退给志愿军造成巨大损失,"彭德怀气愤万分,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都打肿了,金一星期没法吃饭"。此说是真是假?


  该传言有两个主要版本

  "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一事,市井流传虽然极广,但版本其实不多。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肇庆都市报》2011年10月14日刊发的一篇佚名文章《彭德怀狠抽金日成两耳光》,该文写道:

  "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当战局形势逆转时,金日成为保存实力,不顾全局下令北朝鲜军队撤退,结果被美军所乘,致使不少志愿军陷入敌后。其中,战斗力较弱的六十军一八零师被俘七、八千人,造成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惨重损失。据闻,彭德怀气愤万分,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据近年解密的资料,原来是朝鲜第一军团顶不住敌军反击,为保存实力临阵逃脱,也不通知志愿军;难怪彭德怀拍案大骂金日成不顾大局。更有外电报道是彭大将军为数万子弟兵伤亡狠抽了金日成两大耳光。在文化革命批斗彭总时,'军阀作风,对朝鲜人民领袖搞大国沙文主义'是一大罪状。其实朝军畏敌逃阵,依法当斩,中朝联军司令彭德怀抽两巴掌算客气了。"——该文文末注明"据××网"(编辑注:某门户网站),显示其系由网文改编而来。


  另一版本与上述版本大同小异:"香港《明报》编者按: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当战局形势逆转时,金日成为保存实力,不顾全局下令北朝鲜军队撤退,结果被美军所乘,致使不少志愿军陷入敌后。其中,战斗力较弱的六十军一八零师被俘七、八千人,造成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惨重损失。据闻,彭德怀气愤万分,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都打肿了,金一星期没法吃饭。"——《明报》是否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笔者未能查询确切。但无论有无,该版本中"据闻"二字,已说明该"编者"对"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一事的真实性并无把握。


  这两种版本的史料漏洞相当严重


  上述两种版本,均将"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一事的背景,置于第五次战役的第三阶段,即"战局形势逆转"之后;具体前因后果的叙述,也基本一致。但详细考察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与人民军的配合情形,即可知这种前因后果,其实难以成立。譬如:按传言的说法,"金日成为保存实力,不顾全局下令北朝鲜军队撤退,结果被美军所乘,致使不少志愿军陷入敌后"。若仔细梳理第五次战役的撤军情形,即可知此种说法大有问题。


  由朝鲜方面指挥的三支人民军部队,未曾发生擅自撤退致志愿军严重受损的情况


  第五次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两个阶段,志愿军及人民军处于攻势地位,不存在"北朝鲜军队撤退"问题,故略过不提。志愿军及人民军的撤退,从第三阶段开始。因第二阶段进攻已耗尽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粮、弹、体力,1951年5月20日24时,前线指挥员宋时轮、王近山、陶勇联名致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等中朝联合司令部首长,提议:"据当面情况,美军已东调,伪军溃散后缩,特别是我部队粮食将尽,个别单位已开始饿饭。因此,我们认为,如整个战线不继续发动大攻势,而只东边一隅作战,再歼敌一部有生力量,我们亦必须付相当代价,但不能搅出一个大结局,则不如就此收兵,调整部署,进行整理,准备以后再斗。"彭德怀同意此种分析。21日下午4时,彭致电毛泽东,汇报战场情况并分析认为:"我军继续前进,不易消灭敌人,徒增困难,不如后撤,使主力整补,以逸待劳,寻机歼敌。"毛泽东于22日复电表示赞同。在毛泽东复电的前一天,中朝联合司令部已决定停止进攻,"决将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杨口、元通里之线及其以北",同时指示志愿军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争取时间"——也就是说,当第二阶段进攻结束,中朝联军集体后撤,是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共同决策,人民军在第三阶段初期的集体后撤,并非金日成"不顾全局"的命令所致。


  按当日的部署,人民军的具体撤退计划是:"第1军团主力转移至开城地区休整,留一部于汶山、坡州里以南阻敌。……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主力转移至麟蹄、杨口、襄阳之线及以北地区休整,以1-2个师在于论里、县里、西林里线及以南采取机动防御,阻击敌人。……(人民军)第5军团以1个师于于论里南北地区,节节阻击敌至昭阳江一线;第2军团以1个师于县里南北地区节节阻击敌至加里峰、寒石山一线;以第3军团以1个师于西林里南北地区节节抗击至5月底,保证第2、第5军团主力转移。"23日晚,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开始按计划向北撤退,掩护部队亦开往预定防御阵地,但部署调整尚未完成,联合国军利用其机动力优势组织的反扑已至。如《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所言:


  "志愿军和人民军对'联合国军'的反扑虽有估计,并作出了迎击敌军反扑的部署,但是,由于对'联合国军'有计划地实施如此大规模和如此形式的反扑估计不足,以致转移的计划不够周密。特别是担任掩护的部队,有的需要两天行程,作横向运动方能进入防御地区;有的需要在26日方能交接防务,承担预定掩护任务;有的掩护部队虽然进入了防御地区,但尚未形成防线,尤其是没有很好地控制要点和公路。当'联合国军'实施反扑时,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刚刚开始或正准备北移,防线出现多处空隙,致使美军'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志愿军和人民军停止进攻,主力向后转移,本来是胜利回师的主动行动,却由于对'联合国军'反扑估计不足,部署不周,导致了转移初期十分被动的局面。"——换言之,早在"战局形势逆转"之前,志愿军已经拟定了"胜利撤退"方案,其突然陷入困境,是自身准备不足,及联合国军以高机动力迅猛反扑的结果,而非金日成擅自撤退人民军所致。


  当然,在联合国军反扑的过程中,人民军也确曾给志愿军造成过麻烦,人民军第一军团阵地被南朝鲜第一师突破后,"人民军部队于23日晚撤至临津江以北的汶山至高浪浦里一线。志愿军第65军的右翼因此暴露。"但应该注意的是,人民军第一军团,第五次战役时,归属志愿军第19兵团指挥;人民军前线指挥部直接指挥的部队只有人民军第二、第三、第五军团,这三个军团全部在东线作战,而据战史记载,"在东线,美第10军指挥的南朝鲜第7师、美第3师和南朝鲜第3、第1军团部队仍在整顿队势,巩固防线,没有大的进攻动作。志愿军第9兵团主力和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按计划向北转移。"——这也就是说,朝方直接指挥的三支部队,并没有发生擅自撤退给志愿军造成巨大损失的问题。另外,还有一点应该指出:这三支人民军部队,在第五次战役期间的最高指挥官是担任中朝联军副总司令的金雄,而非金日成。假使彭德怀真打了耳光,也应该打金雄,而不是打金日成。




  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作战经过要图,引自《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了解部队具体部署位置,对理解专题至关重要:人2、3、5在东线,志180师在中线,人1在西线。惟人1军团撤退影响志65师,但该师并未伤亡惨重。


  志愿军180师"被俘七、八千人",与朝鲜人民军没什么关系


  传言还说,第60军180师陷入敌后,"被俘七、八千人,造成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惨重损失"一事,与人民军的擅自撤退有关。这只能说,该传言的编造者和传播者完全不了解第五次战役中朝军队的具体部署位置。从第三阶段的战斗部署来看,180师处于中线战场,其前后左右,均无人民军部队,彼此相隔甚远。60军军长韦杰生前因180师之悲剧,而郁郁多年,认为当日志愿军司令部对180师悲剧所做的结论并不公允。但在其临终前夕口授之遗稿中,韦杰列举了他所认可的七条导致180师悲剧的原因,无一字提及人民军擅自后撤问题,可见180师悲剧,与人民军本无关系。相反,韦杰所列七条原因,反复、隐晦地道出了他对志愿军司令部指挥系统的不满,韦杰说:


  "我认为,造成该师招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在作战指导上有轻敌麻痹的严重缺点。首先,从全局上看,没有贯彻量力而行的作战原则,确定战役目标和任务超越了志愿军的作战能力。(编辑注:这是对志司高层的批评)……二是轻敌麻痹,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对敌人企图判断有误。……如180师奉命于北汉江以南担任掩护伤员转移时,敌人已发起攻击,该师还以为敌是'以攻为守',没有及时调整部署……(编辑注:这是自我批评)三是作战部队没有根据作战对象的变化进行充分准备。我三兵团参加五次战役系入朝后同美军第一次交手,一方面部队入朝较为仓促,各方面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对美李军作战的实际经验……(编辑注:这是自我辩解)。


  "二、兵力部署分散,各级都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在战役第二阶段军在战役过程中没有掌握机动兵力,战斗行动上受很大影响。在战役第二阶段发起后,兵团将我军的三个师分由三兵团和十二军、十五军指挥,分散在三处作战。军在战役过程中没有掌握机动兵力,战斗行动上受到很大影响。在阻击敌人北犯时,我六十军3个师虽奉命归建,但位置分散,距离甚远,军不能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部署,全军仍一线配置于30公里正面上,军的防御缺乏韧性。致一八0师被围时,其余两个师仍在春川东北地区,山大路小,运动不便,不能及时救援。战后看,如能在战役结束时,迅速将一八0师、一七九师转移至北汉江以北地区并肩组成防御,将一八一师作军二梯队,同时加强与友邻联系,态势将有利得多。一八0师被围之时,三兵团也无任何机动兵力,不仅不能增援我六十军,解围一八0师,兵团防御地段之史仓里至都平里之间十分空虚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也无力组织增援。……(编辑注:这是对三兵团高层部署和志司高层部署的批评)


  "三、未能选择良好的阻击阵地、实行重点防御。……(编辑注:这是针对180师的自我批评)四、组织指挥不严密,与友邻协同失调。五次战役中在组织指挥上没有注意照顾部队建制,部队建制打得很乱,这给部队作战行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时,三兵团命令我六十军防御。接此命令时,我军相当分散,军里没有掌握战斗部队。各师虽奉命归建,但尚未收拢。一八一师距军部120多公里,要走几个晚上才能归建。一八0师在加平方向遭敌反扑,陷入不拔,无法归建。同时,兵团也没有把该师交回来,掩护伤员转移任务均系兵团直接向该师下达,兵团自23日至26日又与各军失去了联络。(编辑注:这是在批评三兵团高层越级指挥)只有一七九师后撤路线与军部一致,该师刚赶到军部附近,敌坦克部队已进至华川,军当即将该师部署在马铁里以北的丘陵地带展开,挡住了敌沿公路北犯之主力,把敌人的锐气打下去了,但一七九师亦遭受很大伤亡。后来彭总在总部开会时讲:'六十军机动灵活,能够把一七九师使用在这个方向上,把敌人挡住了,否则敌人沿春川这一条公路插到元山港背后,后果将更为严重。'(编辑注:这是对自身军一级指挥能力的辩解)实践证明,大兵团作战,友邻协同至关重要。5月23日在一八0师遭敌攻击时,右邻(63军)友军未作通报,突然后撤,使一八0师侧翼更加暴露(空隙战斗地幅是60军的)。此一缺点为敌所用,敌乘机猛插城隍堂,致一八0师完全陷入三面受敌、背水作战的不利态势。……(编辑注:这是对志愿军友军的批评)

  "五、通信联络没有保障,指挥经常中断。……六、后勤保障能力差,部队作战行动受到极大限制。……(编辑注:这两条是强调客观大环境)七、一八0师领导干部遇险慌乱,指挥失当。……(编辑注:该部分看似自我批评,但重点放在了180师官兵的勇敢顽强和对既定结论——180师"没被包围,可以突围"——的否定上)"

  从韦杰生前这份遗稿来看,他对长期将180师悲剧得责任主要归咎于第60军军部和180师师部的指挥、判断失误,是有很大意见的。遗稿并无一字提及朝鲜人民军,反倒对志司、兵团、志愿军友军三个层面做了含蓄的批评,尤其点名提到了63军不告而撤对180师造成的危害。不论韦杰所言是否精准,180师之悲剧,与人民军没什么关系,当是可以肯定的。彭德怀断不至于因180师迁怒金日成而打他耳光。

  人1军团撤退威胁到65军,但65军"一个连也没有被敌人吃掉",彭也不会因此抽金耳光

  如前所述,除人民军第一军团曾后撤导致志愿军第65军右翼暴露之外,参与此役的其余三支人民军部队,因东线战事并不紧张,故得以按原计划撤退,并未发生危害志愿军之事。志108师的悲剧,也与人民军扯不上任何关系。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人民军第一军团的撤退使位于其东部的第65军伤亡惨重,故而引发彭德怀震怒,打了金日成耳光呢?

  这种可能性其实也不存在。据曾在第65军担任团长、参加过第五次战役的张振川回忆:"五次战役后阶段,5月22日-23日19兵团主力63军、64军、人民军一军团全部撤走以后,此时65军所处的情况十分严重,敌人重兵集团在这个方向进行主要突击,65军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抗击敌人的进攻,虽然有几次军战斗队形被分割,有的师团被敌包围,但连一个连也没有被敌人吃掉。相反,除一阶段俘虏英国29旅200多,就在这个艰苦拼命阻击阶段,还俘虏了美王牌骑一师、25师以及伪二师的俘虏,阻住敌人开始大举所谓特遣队的追击。"第65军整个战役期间虽伤亡数千人,但在第三阶段撤退-阻击期间,既然"一个连也没有被敌人吃掉",且先行撤退者并不止是位于其西面的人民军第一军团,位于其东面的志愿军63军、64军,同样先于65军撤退。彭德怀显然没有理由因65军而打金日成的耳光。

  但彭德怀与金日成之间的关系确实很紧张

  "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这样的传言,在未获确凿史料证实,且叙述中史料漏洞相当严重的情形下,之所以仍能流传甚广,大约与彭德怀与金日成在朝鲜战场上关系确实相当紧张,不无关系。

  在军队的统一指挥、南进策略等许多问题上,彭、金存在严重分歧

  彭、金之间矛盾甚多,首推中朝军队统一指挥权问题。志愿军数十万部队入朝后,金日成已意识到由朝方统一指挥中朝军队并不现实,转而努力希望保持人民军指挥的独立性。但彭德怀另有考虑。彭曾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到:"朝鲜党征兵问题异常严重,16-45岁男子全部征调入伍。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一般群众没饭吃。一切无长期打算,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军事指挥异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结果3万人未退出多少"……可见其对朝鲜方面的军事指挥能力缺乏信心。第一次战役期间,双方因协调乏力,朝鲜党政军民撤退堵塞道路导致"志愿军行军作战受阻"、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等事件多次发生,则促使彭开始考虑军队指挥权归属的统一。但金日成在这个问题上相当敏感,拒绝配合,坚持双方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不同意让人民军总部靠近志愿军总部。彭希望留下人民军第6师协同志愿军作战,金日成亦坚持将其调走;彭提出第二次战役后撤几十里设伏,朝方亦联合苏联驻朝军事顾问表示反对。此事最后闹到莫斯科,由斯大林亲自拍板表示"完全赞同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才算告一段落 。此外,在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方面,中、朝也出现了相当大的矛盾,现实是:朝方铁路和机车损毁殆尽,运行车辆、抢修线路的工人和器材、运送物资的部队、司乘人员均依赖中方提供,由朝方管理调度实不可能;但朝方认为铁路管理涉及国家主权,轻易不愿想让,双方纠结良久。最终仍依赖莫斯科的意见才得以解决。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围绕着是否南进追击,进而一举解放全朝鲜半岛的问题,彭、金之间再度发生了激烈冲突。彭主张休整,金主张速胜。1951年1月11日,彭德怀、金日成、朴宪永就此事坐到一起商议,金、朴一再坚持须迅速南进,彭发了怒,宣称:"你们过去说美国一定不会出兵,从不设想如果美国出兵怎么办,现在又说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再不考虑如果美军不退出怎么办。你们指望速胜而又不作具体准备,结果只会延长战争。你们把战争胜利寄托于侥幸,把人民的事业拿来赌博,只会把战争再次引向失败。志愿军休整补充需要两个月,一天也不能少,可能还要三个月,没有相当的准备,一个师也不能南进。我坚决反对你们这种轻敌的错误意见。你们认为我彭德怀不称职,可以撤职审判,可以杀头。"可见双方分歧之严重。志司参谋杨迪说:"友方领导同志由此而对彭总积怨",并非虚言。


  彭拒绝出席金的祝寿庆典;金致信外交部表示非常赞同庐山会议对彭的处理

  彭、金在朝鲜战场上芥蒂颇深,亦延及到了战场之外。据志司参谋杨迪披露,"1952年4月15日,是金日成40岁生日,朝鲜方面要举行祝寿庆典,三次请彭德怀同志去参加祝寿活动,每次都是派党政军最高级领导来邀请,彭总就是坚决不去,记得当时彭总说话的大意是:现在前方的指战员正在浴血奋战中,朝鲜国土被敌人轰炸成一片废墟,人民正处在最艰难困苦,无以为生中,怎么40岁生日就搞祝寿庆典呢?友方领导同志由此而对彭总又一次积怨。"不论彭拒绝出席金日成的生日庆典的理由是否如其所言,其结果只可能是加深彼此间的不满。

  另据沈志华教授披露,"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出事'后,金日成曾致电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赞同对彭的处理,并要求亲见毛泽东,有很多事要对其说。'"此中亦不难看出,二人积怨之深。


  参考资料: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韦杰:《关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八0师遭受重大损失原因的回顾》(初稿),转引自《鏖战疆场余墨》(张振川著);沈志华:《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载《暨南史学》2007;杨迪:《在《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等。

  结语:段祺瑞因枪杀学生终生吃素、孙立人活埋凡到过中国的日本兵、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这类缺乏史料依据的传言,实在是太多了。

  谌旭彬,腾讯历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