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明鏡歷史網: 改变历史的相似性误区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The Ultimate Sports Fundraising Program

This $27 online course teaches fundraising approaches specifically for sports programs. Learn to raise money like the nation's top program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改变历史的相似性误区
Sep 26th 2013, 20:44, by 明鏡雜誌


http://www.21ccom.net/uploads/allimg/130924/13592_130924104158_1.jpg

马戛尔尼使华

       1793年,是现代世界的一个拐点。

  这一年,随着马戛尔尼访华失败,大清朝失去了一次向现代化平稳过渡的契机,而大英帝国拓展东方市场的雄心也遭遇挫折,东西方文明以双输结束了这一轮试探。

  由于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荑(夷)以通有无"的傲慢答复激怒了西方,令此前伏尔泰、歌德等人燃起的"东方热"骤然趋冷,并迅速走向反面,"礼仪之争"因此被放大,并逐渐僵化为标准的历史解释:正是由于大清朝昏聩到不顾天下大势,坚持要洋人下跪,才断送了中国的国运。

  其实,这个解释是不成立的。

  在马戛尔尼到访前3年,沙皇遣使进贡(其实是俄商来做生意),乾隆皇帝特意下令不必行跪拜礼,而他要求赴俄罗斯的清朝使节见沙皇时必须三跪九叩。

  乾隆非常清楚自己权力的边界,也明白尊重对方习俗的重要性。在初期,他对马戛尔尼使团是高度重视的,据学者张宏杰估算,接待该使团的费用竟占当年大清政府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为了让代表团成员有鲜奶喝,沿途官员们甚至奉上母牛2头,由于提供的食物曾出现过变质的情况,乾隆大为震怒,罢免了好几位地方官,马戛尔尼自己也承认,整个接待过程无可挑剔。

  那么,为什么谈判会破裂呢?

  自明代中期以来,传教士对中国宫廷的影响便非常巨大,清代初期尤甚,南怀仁甚至成为托孤大臣之一(他拥有正二品衔,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级)。然而,罗马教廷的议礼却给双方的交流带来挫折,核心问题是中国人祭祖、拜先师的行为算不算偶像崇拜?是否应归入邪教?对此,利玛窦采取了较开明的态度,徐光启曾和他解释过,中国人祭祖是认为祖先还活着,而不是把他们当成鬼神,烧香是表达敬意,并非迷信。利玛窦在深入调查后,认同了这一说法,他争辩说,中国人很少期望祖先能给他们什么指示,他们并不真的相信鬼神。

  由于利玛窦所在的耶稣会在罗马教廷长期拥有话语权,所以他的解释被认可,可随着教廷的内部不断斗争,耶稣会地位大大动摇,这个说法开始受到质疑。由于其他的派别在中国传教不顺利,便迁怒于耶稣会,认为是耶稣会在清朝皇帝面前进谗言所致(事实上,耶稣会的教士们也确实这么干了),所以他们全力推动议礼,最终裁决结果是:祭祖属于邪教,传教士必须阻止。

  康熙在得到相关信息后,感到很诧异,为证明罗马教廷犯了错误,专门找来与耶稣会对立方面的传教士,指着自己座位上的四个汉字,让他识别,结果只认出了两个,麻烦的是,该教士还不会说官话,只会说闽南话,康熙甚至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康熙希望罗马教廷明白,教皇受到了小人蒙蔽,希望收回成命。

  康熙是按传统中国政治的组织方式来理解罗马教廷议礼的,他不知道基层传教士往往只是执行者,很难影响教廷的决断,他为此给教皇写了两封很长的信,大讲兼听则明之类的道理,并将一切错误都推到基层传教士的身上,其本意可能是想给教皇台阶下,犹如农夫递状纸,绝不会说老爷糊涂,只会说他被蒙蔽了。可对于了解教廷决策程序的人来说,这些信的内容实在荒唐,既无法上交,也没法回复。

  康熙在苦等没有结果后,感到尊严受到深深的伤害,下令禁止传教,但他对耶稣会的传教士网开一面,劝他们继续留在宫廷服务,清廷保证他们的安全。一些传教士托词没有收到罗马教廷的直接命令,在清宫中拖延了很多年。

  有了这番前史,就能理解乾隆面对马戛尔尼使团复杂的心态了。

  乾隆想与西方修好,但他希望双方建立平等的关系,所以给予马戛尔尼使团以极高规格的接待,以彰显大清朝的国力。然而,这个努力并不成功,由于地方官员送上船的猪羊中有些已染病,船员们将它们扔到水中,结果沿途的清朝子民争先恐后下水抢夺,马戛尔尼深感恐惧,怕他们吃了有病的动物,带来瘟疫,便命令以后不许扔到水中,而是沿途掩埋,结果这些掩埋地很快被挖开……

  在接待方面,乾隆做了精心准备,比如马戛尔尼第一次到京参观,被安排在圆明园西洋楼,这是一座巨大的西洋建筑,乾隆希望能给他们以强烈刺激,可马戛尔尼却感觉一般,此外,还赐给马戛尔尼红葡萄酒,这在大清朝是难得的饮品,但并没得到交口称赞。这都让乾隆感到不快,觉得英国人不识抬举。

  乾隆对马戛尔尼带来的西洋设备颇感兴趣,比如大型的天文钟,是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安装到一半时,他曾前去看热闹,可他没看出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在他心中,产生了这些西方人是骗子的想法。当时,马戛尔尼赠送的枪炮都是最先进的,47年后,正是仰仗它们,英法联军以极少的代价逼迫清廷签订城下之盟,可乾隆手下报告说,那是一些"鸟枪",当时大清朝精锐部队已配发了火枪,乾隆对这些"鸟枪"自然没有好感。

  乾隆是一个精明的皇帝,可他陷入了人类认识中常见的"相似性陷阱",一步步被为误导,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寻找相似点,这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新事物时,总是寻找它和已知事物的联系,通过类比的方式,建立对它的认识。

  这种认识方式的优点是直观、迅速、便于掌握,但缺点是当体系不同时,它就会造成误会。比如清末名臣郭嵩焘出使英国时,对当地政治制度、人文、社会等记录甚详,对现代科学也非常有兴趣,在日记中,他经常会详细记载所观看实验的过程,可当托马斯?杨为他展示著名的"双缝实验"时,他看了半个多小时,只写了几个字,连称"不明所以"。

  "双缝实验"在现代光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即使像郭嵩焘这样智慧、开放和好学的人,也会感到一头雾水。这说明,当体系不匹配时,相似性就会失效,如果依然执着于这种认识方式,就会在不知觉中落入"相似性陷阱"。

  "相似性陷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植根于我们的人性,当我们处于封闭状态中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思维已被它劫持。越是伟大人物,越容易受到"相似性陷阱"的影响,因为能与伟大人物对话的人太少,彼此信息完全不对等,这就鼓励了伟大人物坚持自己的判断,用已有的知识来验证新的知识,并因此获得精神愉悦,这是一个自我循环的奖励机制,诱使人们主动地进入信息黑洞,然而,一旦决策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断裂,灾难就会接踵而来。

  突破"相似性陷阱",最好的办法是依靠集体理性。

  可以举一个著名的行为实验案例:要求200名随机的参试者给一头牛估重,他们中很多人此前从没见过牛,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在他们写出自己的答案后,允许他们小组讨论,再给出另一个答案。实验的结果是,将这些人的第一次答案数字相加再除以200,与牛的真实体重误差竟不超过1%,而他们第二次给出的答案则误差大大增加。该实验奇妙之处在于,参与测试的人越多,第一个平均数就越接近真实。

  实验证明,只要参与的人足够多,人类的集体理性就会提高,但前提是每个人必须独立作出判断,如果允许他们事先协商,则集体理性就会大大下降,甚至大大低于个体的平均值。

  这个实验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挑战者号"爆炸前,美国与航天相关的股价会暴跌,事实证明:虽然每个股民的信息都不完整,但在相对独立判断的前提下,他们竟能准确地预言一桩低概率事件,虽然采用的是"用脚投票"的方式。

  这个实验的深刻用意在于:民主制度在没有私下协商,不误导个体判断的前提下,就有可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那么,聪明人的专断也许更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独立做出判断的,可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他人的影响,所以股市永远会有莫名其妙的波澜,而各种各样的风潮也总在我们的生活中投下阴影。

  集体理性的危机在于伪集体理性,如果集体中的人高度均质,观点统一,这就会取缔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那么,这种集体理性就是最坏的集体理性,要通过顶层设计来改变,而顶层设计如何不陷入相似性误区,又需要集体理性的提醒。

  好的制度永远是两者的互动与平衡,正如《罗马人的故事》中所揭示的那样:古代罗马人之所以能以较弱的身体、较差的资源、较少的财富压倒其他文明,成就伟业,在于他们能将专制、民主与共和有机地结合起来,专制而不独裁,民主而不涣散,共和而不封闭,所以无往不胜。

  唐山,共识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