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明鏡歷史網: 民主党派向毛泽东“集体告状”之后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Own the Game.

Elevate your game with the newest adidas men's soccer footwear and apparel.
From our sponsors
民主党派向毛泽东"集体告状"之后
Sep 10th 2013, 10:01, by 明鏡雜誌


    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后,许多民主党派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进而受到不公正对待,民主党派的地位、影响、作用也受到质疑。此后,随着"文革"席卷而来,民主党派再次面临尴尬处境。本文讲述了"文革"期间民主党派"集体告状"这一历史事件的前后经过。


   (一)


  虽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再强调"文革"运动的重点是整中共党内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运动看起来似乎与民主党派无关,但经历过反右惊魂的民主党派普遍感到凶多吉少。

  对民主党派元老、民盟中央副主席吴晗的空前批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吴晗具有民主党派和中共(1957年8月"火线"入党)双重身份,不幸成为"文革"中第一个被用来"开刀祭旗"的受害者。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对"文化大革命"在学校、大中城市、农村、企业、部队怎样进行都做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是偏偏没有关于民主党派的政策。这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遗漏",让经历过反右运动的民主党派极度不安。而《十六条》明确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列为打击对象,则让民主党派不寒而栗。就在《十六条》公布不久,受到毛泽东支持的红卫兵运动即将打击的矛头指向了各民主党派。

  8月23日夜,"破四旧"的红卫兵闯进各民主党派机关,揪斗机关工作人员,公开向身居高位的上层民主人士示威宣战。8月24日晨,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八中红卫兵发出致各民主党派的《最后通牒》,限令各民主党派在72小时之内自行解散并登报声明。第二天,各民主党派机关便识趣地贴出通告表示 "坚决接受红卫兵的意见,自即日起停止办公,报请党中央处理"。这种唯恐落后、先斩后奏(先停止办公,再报请中央)的做法,也成为"文革"时期的笑话。随后,与中共中央统战部商讨后,周恩来指示各民主党派中央暂停办公,向红卫兵交出印章。红卫兵随即在各民主党派机关大门贴上封条,取缔民主党派的行动出人意料的顺利。

  至此,民主党派办公地点被占(有的甚至成了造反派的大本营),民主党派作为党派已经停止活动。其时,毛泽东虽然也曾表态"民主党派还要",但一个"还"字让"最高指示"的威力大打折扣。在"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集体癫狂中,民主党派集体受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与反右派运动相比,这次的打击范围宽得多,对民主党派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民主党派人士也曾竭力理解"文革"。在全民性的政治狂热中,很多民主党派成员也曾拥护"文革",但这改变不了倒霉的命运。1966年国庆节前,张治中等著名民主人士接到通知,说国庆节庆典结束后,毛泽东将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厅接见大家,帮助理解"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但最终翘首以

  盼的民主人士,还是被冷落在天安门城楼上面面相觑。1967年应邀参加国庆观礼的张治中,在天安门城楼上似提醒也似抱怨地对毛泽东说:"您的步子走得太快,我们跟不上了。现在被打倒的人不止百分之五了吧?"

  与此同时,"文革"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左"的狂潮,对民主党派人士的迫害也变本加厉。虽然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面对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许多民主人士仍然为国事忧心如焚。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感,促使一些民主人士向上反映问题。1966年8月30日,著名无党派人士章士钊愤然上书毛泽东,恳求"在可能范围内稍微转圜一下"。此前一夜,这个86岁高龄的老人突遭前来抄家的北大红卫兵残暴凌辱和折磨。毛泽东将来信批给周恩来,周恩来利用这个批件迅速拟定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12名著名人士中,民主党派领袖占了7名),还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列为保护对象。此后,周恩来多次指示对民主党派的中央委员、省市党部委员批斗要慎重。

  民主党派停止活动后,许多民主党派成员原有的职务、待遇被撤销和取消,应有的公民权利被剥夺,肉体上、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为了避祸,相互之间甚至不敢来往。而另外一个基本事实是,"文革"开始以后,民主党派人士已经很难接近毛泽东,更没有多少机会向毛泽东申述和进谏。


   (二)


  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折戟大漠,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林彪事件后,民主党派处境似乎也有所改善。毛泽东甚至亲自为民主党派开脱:虽然对民主党派内部某个人来说,有的人是有问题的,少数人问题很严重,但"对民主党派来说,他们没有搞翻案,他们也没有发指示……应该把民主党派的牌子都挂起来……存在的问题……可以再了解、再调查、再处理"。但是"文革"远没有结束,混乱的局面也没有停止。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能够向"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人本人申述意见,结束这种混乱局面才有希望。在政治极为敏感的时期,显然这种申诉需要有机缘和合适的人选,否则不仅可能于事无补,甚至反而可能激怒领导人,带来引火烧身的严重后果。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2年夏。这一年的7月,毛泽东的姨表兄王季范在京病重。王老先生当年曾经资助和掩护过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位"九哥"非常敬重和感恩。王季范一生追求光明和进步,与民主人士关系亲密。老先生病重期间,许多好友和学生前来探望,身在长沙的周世钊也专程进京。周世钊当时是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湖南省委主任委员,50多年来,一直对王季范执弟子之礼。

  1972年7月11日王季范病逝,周世钊致悼词。此后,周世钊在京拜访了不少老朋友,如民盟中央副主席胡愈之,民进中央副主席杨东莼、楚图南,民盟中央常委萨空了等民主人士。言谈中,大家对很多问题都深有同感,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民主党派的命运尤其担忧,但又无可奈何。7月16日,众人秉烛夜谈,并初步达成了向毛泽东上书言事的共识。胡愈之长期从事新闻出版业,不仅学问渊博,阅历丰富,而且仗义执言,勇于担当,因而威望极高。见多识广的胡愈之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认为向毛泽东上书言事,既要把问题提出来,但又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想进言起到作用,所进之言尤其不能掺杂任何个人好恶及情绪。最后经众人议定,上书言事主谈三个方面的问题:民主问题;教育问题;青年问题。并由胡愈之、周世钊、杨东莼三人分头准备。

  在讨论中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胡愈之,但穿针引线沟通与毛泽东联系的却是周世钊。周、毛二人有"三同(同乡、同事、同学)三友(会友、文友、诗友)"的特殊交情。

  让周世钊出面晋见毛泽东,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大很多,但"文革"中后期,要见毛泽东已很不容易,甚至连亲生女儿李讷见毛泽东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周世钊马上想到了当时担任毛泽东英

  文翻译的王海容。王海容是王季范的孙女,当年王季范将儿子王德恒送到延安参加革命,托付给毛泽东,但以后王德恒不幸牺牲。毛泽东为此深感愧疚,因此,对王德恒女儿王海容的成长和工作格外关心。加之,王海容与李讷年龄相仿,毛泽东对王海容更多了一份特别的"父爱"。在见毛泽东极为不易的情况下,由有特殊身份和职务的王海容去联系毛泽东,应该最合适不过。

  果然,8月4日王海容致电周世钊,询问要她转呈的信是否已写好。周世钊马上意识到可能王海容已将晋见之事报告毛泽东。于是,抓紧时间写信。8月10日,周世钊将与胡愈之等人交谈讨论的问题,整理写成了以个人署名的4000字长信,准备面呈毛泽东,信里谈了落实干部政策、解放知识分子、青年教育等八个方面问题。信已写好,但毛泽东方面却暂时没有消息。又等待将近一个月后,毛泽东同意会见周世钊。10月2日晚,在王海容陪同下,周世钊来到了中南海毛泽东面前。故人相见,气氛融洽谈兴之浓,周世钊甚至没有时间谈之前与胡愈之等人商定的问题,只是当面递交了之前写好的信件,并婉转转达了胡愈之等人希望见面进言的要求。毛泽东没有正面回应,但是当场表示可以给"民主人士"一点民主,并指定华国锋和汪东兴去听取这些"民主人士"的意见。


   (三)

  于是从10月3日下午到5日下午,汪东兴听取了这几位民主人士的意见。所有谈话由当时的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李金德记录,期间华国锋也来听过半天。整个谈话过程,汪东兴没有表态和发表意见。谈话结束时,汪东兴表示,他是受命来听取意见,对各位的意见,他将如实上报。

  虽然胡愈之等人已尽力回避当时的一些敏感问题,但其发言内容又显然与"文化大革命"有所抵触。甚至可以说,发言实际上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否定了"文革"。胡愈之等人的谈话是否呈送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有何意见或批示,我们不得而知,但进言中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政策层面或者操作层面的纠正。"十月进言"的亲历者楚图南,后来在一篇悼念胡愈之的文章中甚至说"得到相反的反应"。这个"相反的反应"不知是不是指毛泽东从此更加疏远了民主党派朋友的关系。而"进言"的操作者周世钊,从此再也没有得到毛泽东的召见,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说是"进言"直指"文革"让毛泽东产生不快,也有人说毛泽东对周世钊在"进言"中扮演的角色感到失望。1974年周世钊因病进京住院,求见毛泽东,但最终"得到通知,暂时没有时间接见"。在周世钊离京之前,甚至有关方面奉命向他转达:"周老,要保持晚节!"这似乎也印证了人们的猜测。

  实事求是地说,在"文化大革命"这种非正常的政治生态环境下,期望这次"进言"能够否定"文革"甚至影响历史进程显然不太现实。当然,这次"进言"抗争也不能说无功而返。"进言"一个月之后的11月12日,周恩来批准恢复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并明确指定由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出面举办纪念仪式。虽然还只是礼仪性活动,距离民主党派恢复活动的请求相差甚远,但民革是以民主党派的身份参与此事,这也算是民主党派部分恢复活动吧。

  遗憾的是,毛泽东本人没有直接听取胡愈之等人所进之言。但毕竟还是给了民主党派一次倾诉的机会。事实上,自1957年反右派运动以来,民主党派"万马齐喑",已经很难再对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制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提出不同意见。"十月进言"能够取得些许成效,从小的方面说,是民主党派争取自身权益的一次抗争行动,而从大的方面来说,此举也开启了对"文革"反思的思想闸门,应该算是"文革"中民主党派最有光彩的一页。长期研究"文革"历史的何蜀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民主党派》一文中评价说:1972年的 "十月进言",如此全面地反映了对"文化大革命"的不同意见,不仅要算是民主党派在"文化大革命"中最高层、最直接的一次曲折抗争,而且可能要算是自反右派运动以后,民主党派最大胆的一次"参政议政"行动。

    刘立军,《文史精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