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明鏡歷史網: 日本人最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2013 Ski and Snowboard gear is on sale now.

Get ready for Spring with new arrivals and wake gear. Sho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人最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
Aug 22nd 2013, 20:55, by 明鏡雜誌


  在日本,日籍华裔畅销作家陈舜臣及其作品可说家喻户晓,而有"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的美誉,其中《陈舜臣十八史略》为其代表作,为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的陈舜臣,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孔明》《中国历史风云录》、《茶事遍路》《西域余闻》等作品。

  《十八史略》原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著,一般认为是十八史的通俗版本,并非历史专著。这部史书传入日本后,在明治时期产生了长久而特殊的影响,还被当做汉文教科书,陈舜臣借鉴"十八史略"的书名,描述从古代神话传说到两宋王朝的历史人物。他从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取得资料,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读者。


  "人性化"历史小说作家

  1977年问世的《小说十八史略》全6卷,以小说手法呈现中国历史,在短时间内便超出100万册。之后,又改版为12卷,也一版再版,成为日本人最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也俨然日本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读物。

  论者认为,《小说十八史略》之所以风靡日本,除了因为陈舜臣通读中国历史,也因为他"借鉴近年历史研究、出土文物等成果,将一些虚构的内容与真实的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小说情节在大脉络上与历史吻合"。

  陈舜臣也被称为"人性化"的历史小说作家,他笔下少见绝对的英雄,书中人物既有亮丽的一面,也有隐晦的一面。近年来,其《十八史略》甚至被一些读者视如"办公室政治"来学习,作为处理职场或商战中复杂人际关系的参考。


  远古神话含中国历史百态

  日前出版的中文版《易水悲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作品之首,历史背景为神话时代到秦朝末期,作者写下这段历史时期先后出场的历史人物,并借助历史框架叙述,再加上细节和场景的描绘。所写人物包括管仲、鲍叔牙、范蠡、伍子胥、庞涓、吴起、孙膑、商鞅、苏秦、张仪、韩非、李斯、吕不韦、嬴政等。

  有意思的是,《易水悲歌》的开篇为"射日的人"。书中不仅说了"后羿射日"这个令人玩味的神话,还从故事说了人性弱点,使读者看到了活生生的人性。其中说的"为人师者的最大敌手是自己的弟子。"提到了后羿的弟子逢蒙。逢蒙同时也是后羿的属下,箭术受教于后羿,出师后,逢蒙的技艺已达仅次于后羿的程度,一心想成为天下第一弓箭手的他,起了杀害后羿的念头。他想用箭射杀后羿,失败之后改用桃木棍棒打死后羿,终于达到目的。

  陈舜臣认为,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冷彻的啟示是:无论何种技艺,为人师者的最大敌手是自己的弟子,稍有疏忽大意,自己的地位随时会被取而代之。就弟子的立场而言,师父是永远非打倒不可的首要目标。"

  在陈舜臣看来,"射日的人"这个故事充满人性,将中国的远古历史拉近到现实层面。"彻底执行任务的态度、微妙的人情问题、男女之间的纠葛、无穷欲海、信义与背叛、死亡的恐惧、师徒之间的无情对立。"

  后羿的故事虽然是神话,却宛如现实"启示录"。陈舜臣说:"这个故事可谓蕴含日后所有中国历史的百态!这是我把这个故事放在小说开头的原因。"


  两个复仇者

  本书也写到了与孙子并称为"孙吴兵法"的吴起。

  在楚国做官的吴起权势极大。但是,当庇护他的悼王死后,平时受吴起压迫的王族、望族联手崛起,群起而攻之。作为兵法家的吴起想出了最后的手段。在四面楚歌之下,他知道自己无路可逃,但他也想要对杀害自己的人有所报复,于是他跑到放置悼王遗体的房间,伏在遗体上。当反吴起的派系追上来后,立刻对吴起乱箭射杀。被雨点般飞箭射中的吴起,一下子变得如同刺猬。这些箭不只射中吴起,其中一些亦射在悼王遗体上。

  吴起死后,射杀吴起的人一律被满门诛杀,死者七十余家。理由是向先王遗体射箭,是罪该万死的大不敬罪。这项严厉刑罚是吴起生前制定的。

  对于吴起,陈舜臣引用《史记》作者司马迁对他做出的批判:"以刻暴(刻薄残暴)少恩(缺少人性)亡其躯,悲夫!"

  《易水悲歌》也写了历史名将伍子胥。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逃到吴国,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那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但伍子胥仍不肯罢休,他挖开已死去十年的平王之墓,将棺木拖到地上。从棺木中被拖出的平王尸体,被抛到地上。这时,一心一意要复仇的伍子胥手执皮鞭站立,他"使出浑身解数,挥鞭猛抽尸体。这个动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接触空气的尸体变得脆弱异常,皮肤因而破裂,灰色肉粉扬起。"

  伍子胥挚友申包胥听到平王尸首遭伍子胥鞭打之事,派人对伍子胥说:"纵然天道因畏于人势而一时退避,然而总有恢复之时。天道再现时,你的暴虐行径,一定会受到处罚的。"

  伍子胥对这名使者说:"请你回去后,转告申包胥这句话吧:'日暮途远。'"

  伍子胥的意思是,他年纪已大,不能依从天道,悠然行事。想做的事情很多,而人生剩余时间已不多。所以,复仇之事也非采取如此干脆的手段不可。陈舜臣说:"知道老之将至的伍子胥,企图以年龄为自己的激烈行为辩白。"

  另外,本书也提到了许多人都熟悉的"吴越之争"。"吴越之争"的胜利者为越王勾践,而辅助勾践的范蠡却从此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陈舜臣的看法是:"可以与之共苦,但不能与之同甘"。意指越王勾践能与范蠡同患难,但取得政权后,却不能同享甘甜。

  关于《陈舜臣十八史略》之《易水悲歌》,中国北师大学者、历史小说家史杰鹏说,他读了本书之后,"觉得很日本,但又很中国。很中国,写得都是鲜活生动的中国历史,既长知识又长见识;很日本,是他所关注的历史细节,甚至世界观,和我们的很不一样,很值得领略。"

  黄涓,联合早报网  2013-8-20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