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明鏡新聞網: 淨化網絡為名 製造寒蟬效應

明鏡新聞網
報導中國內幕,集合海外新聞 更多新聞在明鏡網:http://city.mirrorbooks.com 
50% off Print Subscription of USA Today

Get th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doorstep. Lock in the savings and receive USA Today for just $0.75 a day.
From our sponsors
淨化網絡為名 製造寒蟬效應
Aug 30th 2013, 02:36, by JAS

內地近日展開一場波及全國的「堅守七條底線,淨化網絡空間」活動,由中宣部牽頭,執法部門積極參與,繼續加強網絡監控,銳意剷除「網絡謠言」。不少人擔心,隨着網絡整治範圍不斷擴大,言論自由空間將進一步收窄。

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北京、河南、浙江等多個省市最近已有數以千計「違法網站、欄目和網店」被關閉,數百名被指製造「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的網民被刑拘或受到治安懲處,包括不少知名網絡推手和舉報人。當局警告,民眾即使在微信的朋友圈發布謠言,亦屬違法,須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嚴重者可判處五年以上刑期。相關消息引起網民極大反彈,他們擔心目前活躍於網絡的維權人士、知名爆料人和敢言的意見領袖,可能成為整肅對象,令輿論監督名存實亡。其中一名網絡紅人「薛蠻子」被指涉嫌聚眾淫亂而遭拘留,表面上似乎與網絡言論無關,但仍惹人諸多遐想。

網絡反腐 屢奏奇功

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過去五年網民數量複合年增長率達百分之十八,遠高於全球百分之八的平均水平,目前網民人數已逼近六億,稱霸全球。互聯網高速發展和普及,有利亦有弊,一方面有助信息流通,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另一方面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網絡謠言迅速傳播對網絡環境造成污染,甚至對社會穩定造成衝擊,如謊報疫情、災情和警情等。因此,適當整治網絡環境,令其健康發展,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藉此打壓言論,製造寒蟬效應,必將惹起網民強烈反彈,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事實上,互聯網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發展,既為平民百姓提供發聲機會,也成為監督執政者的最佳工具,或檢舉貪官、或投訴惡吏、或申訴冤情。正因如此,貪官污吏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內地對網絡的管制從來沒有放鬆過,從網絡實名制到敏感詞彙無限擴容,網民無時無刻不在管制之中。不同的是,過去管制的對象主要是發言內容,這次行動的矛頭則針對發言的主體──網民,尤其是那些有影響力的網絡推手。

諷刺的是,被網絡曝光的貪腐醜聞往往被當局視為「謠言」,但這些「謠言」最終大多被證實確有其事。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從「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到「錶叔」楊達才,再到各地火箭提拔的官二代,都是栽倒在網絡反腐之下。

歸根究柢,網上謠言之所以有市場,皆因政府失信於民,民眾寧信謠言也不信官員,所以,當務之急是增加信息透明度,真心接受民眾和輿論監督,而非本末倒置,以淨化網絡為名,打壓言論自由。

太陽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