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明鏡歷史網: 为什么要读梁启超?

明鏡歷史網
一切歷史重新說 www.mingjinglishi.com 主編:高伐林 
Shop Adidas

Run better, look better, feel better with running gear favorites at Adidas. Find select styles up to 40% off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为什么要读梁启超?
Sep 20th 2013, 20:09, by 明鏡雜誌


 一

  术业以外,读书有兴趣与志趣之分。出于兴趣的读书,要紧在一个"兴"字上,我是反对某某、某某来列书单,来指点必须要读这个、那个书的。既为"兴",便是乘兴而来,乘兴而去,首是多翻翻,次是翻见兴致处,就读它下去,若是没有兴致,就搁到一边。出于志趣的读书,要紧在一个"志"字上,跟出于兴趣的阅读虽然都讲究一个"趣"字,但毕竟有所不同,要讲究选择,讲究效率,不利于志者少读,乃至不读,利于志者不仅要读,更且要"啃"。

  出于志趣的选择,最难是读当代书。最近有位中学历史教师困惑于出版的新书太多,不知如何选择才好,便问了我这样问题。我建议她:选择之法,有从出版社、丛书、作者着手三法,当代中国出版社无性格,丛书多陷阱,故已经不是好办法,最好办法要从作者着手。不妨信一个作者,他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要有学问,二是要够认真,能有这两点者便大致不错。比如余秋雨,学问倒是有点,于认真上则大有问题,颠来倒去编印贪利的新书弄不清到底有多少,虽然有一两本颇可读,但信了他,有他名字的书就拿来读,大可能倒胃口。信了余世存就稳妥,凡有他名字的书拿来读不会冤枉,同样姓余,写书、出书的态度大不同。信了一个作者,便可以从他的书里生发开去,假如读余世存,余世存在书里说余秋雨有本叫《文化苦旅》的书还不错,再去买来读,一定不会上当。按这方法读当代书,最是件合算的事。



  有位书画理论家曾问我:近现代乃至古代的中国书,最好办法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读?我答:最好是从梁启超读起。



  所谓读书之入手,也就是读书之切入,从一个点切入,这个切入有利于通达到其它,便捷于从读此书到读那书,就是一个好点。这个切入点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一个人。纵观三千年,试图找出一本十分恰当的书来切入十分之难,毋若找出一个人来,这个人莫若梁启超最佳。



  自古以致近现代,以一人言论而独领一时代者,唯有梁启超一人而已。1943年时候梁漱溟说:"就在近五十年之始,便是他工作开始之时。在距近四十年前,在思想界已造成了整个是他的天下。在距今三十五年前后的中国政治全为立宪运动所支配,而这运动即以他为主。""我们简直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可以发生象他那样广泛而有力的影响。康氏原为任公之师,任公原感受他的启发,接受他的领导。但是不数年间,任公的声光远处康氏之上,而掩盖他。"(梁漱溟《纪念梁任公先生》)大致来说,梁漱溟这说法是客观的,只是重于梁启超政治影响力则有偏颇。



  就政治影响力而言,自戊戌变法至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梁启超作为中国最重要政治家的影响力前后占据二十年左右。梁启超曾设想用一百个人的传记"包括中国全部文化的历史",而政治家一类在清朝民初他以为应是曾国藩、胡林翼合传,李鸿章、孙文、蔡锷分别专传,又遗憾地认为"蔡锷做时代中心的时间太短,不十分够"。(参见梁启超《中国文化史·专传的做法》)其实,从清末到民初的转型间,他自己才是比蔡锷更有资格跟孙文一起做专传的人物。但梁启超的意义又并非局限于政治层面,在思想、学术的层面也许更为重要,是孙文所远不能比拟的,加以梁启超又是伟大的文章家,所以,他是一个时代最完整的浓缩和最完美的载体。



  用现在世俗的话语来说,梁启超是一个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学术家、大文章家兼于一身的人物,可谓古今一人而已。读书如果要选择一人入手,所能获取的营养,还能有谁的著述能比梁启超更良好的呢?



  二



  读一个人的书,便是读他这个人。世界之复杂,毋若在人,故而人与人之区别极大,书与书区别自然亦大。从志趣选择读一个人,读他的书,要紧是"真、繁、知"三字。在"真、繁、知"三字上,在数千年之间,梁启超可谓是最为完备,所以从梁启超读起,实在是最好的事情。



  所谓真,是作者作文之真诚、真心,简而言之就是率真而已。真并非等于正确,跟人的立场无关,读者可以赞成,可以反对。真相对的是伪,伪是虚假,有谁愿意去读充满虚假的书呢?作者无论说的话正确与否,定要是出于真心写出,令读者即使读他明显荒诞的错话,也能有尊重的微笑。即使无论如何都是正确的话,倘若是作者从伪的心里发出,不过只是故弄玄虚,读者虽然谈不上吞了苍蝇,总也属于吞了甲虫。但世界之人,又哪有总不虚假的呢?所以,人们所求,唯有率真。率真是种品格,也是性格。率真之人也许偶尔会有虚伪,却虚伪得也可爱。所以作者之真对于读者,是读书最基本的前提,是读书乐趣所在的基础。梁启超的特点便是一个真,所以读他,至少在这最基础的层面不会有错。



  知的问题我暂且不谈,专谈一个"繁"字。



  何为繁?我说的繁并非复杂,而是繁杂,书的作者之繁杂,字里行间透出他人生的繁杂。读简单人生之作者未尝不可,但既然是出于志趣的读书,难道作者有繁杂的人生经历,不是更好吗?即使他并没有从他的人生中领悟出多少道理,但所拥有的故事至少丰富。有故事的作者很多,故事的精义在于历史,有历史的作者不多。有历史的作者虽然不多,但也可说是不少,在历史伟大转折期的作者则很少。在历史伟大转折期的作者虽然很少,但终究有一些,然而以一人而领一个伟大时代的,则几可说数千年仅只梁启超一人而已。



  中国文明的历史在先秦有夏、商、周,可以称为三代。入秦以后绵亘两千一百余年,可以称为皇朝时代。皇朝时代在清末发生两千年未遇之变局,急剧转进,由辛亥革命而进入共和时代。清末转进的正式运动在于戊戌变法,民初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失败,中国经过两次再造,以后无论发生怎样的历史变动,共和都成为了颠扑不破的基本制度。从戊戌变法到两次再造共和,随即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宣示彻底加入世界体系,其中历史运动的参与者诚然很多,但始终居于中心领袖层的人物,仅只梁启超一人而已。所以,梁启超之"繁",读他一人即几可窥见数千年意义上中国历史大变局之全豹。这是读书至繁而至简之法。

  梁启超不仅是个活动家,更是一个数量超人的著述家,几乎是凡遇事件即有文字,所以读梁启超不仅是读他个人,而且也是读了整个的时代。梁启超更有一个突出特点,无论其活动还是著述,所跨越的领域都极为深广,所以,读梁启超一人,就如对一个伟大时代从广度到深度作了全景式扫描。



  仅仅从梁启超自身活动而言,就涉及了教育、新闻、政治、战争、财政、外交、研究、文学、艺术诸领域。如果从他的研究和著述来说,更是涉及经学、子学、佛学、哲学、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文学、艺术、新闻学、出版学、语言学等等,几乎无所不涉及,无所不包括。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至少从读他而获得的信息之多,并非有读他人可比;倘若是做一个认真的研究家,就更是无法越过梁启超这堵墙而有能称完善者。



  三



  从志趣的读书,通常就是求知和研究。从梁启超读,这方面有极大好处。所以,不妨专门谈一下梁启超的"知"。



  所谓"知",核心是思想。思想而得演绎者,便是学术;学术可以有标准的不同,但于演绎则是一致。有思想者较多,进行演绎者较少。所谓思想,有平常与创见之分;平常之思想人人而有之,故可谓人人皆为哲人;创见之思想并非人人皆有,故不可谓人人皆为哲人。虽有创见,没有演绎就只是话语,并非学术。所谓孔子之"述而不作",其实无论是述还是作,只要有演绎,就是学术,述与作的区别在于成文、不成文而已;孔子述而不作,是他的口头学术,他的学生给予记录而成《论语》,是他学生完成了作的功夫。



  述与作是两种学术形式,在文字的时代作是主流,这是可以读书的基础。作即作文、著述,可以叙述,可以论证,无论叙述还是论证,皆必须演绎。演绎之法,不仅在于逻辑之进步,而且也在于语法与体例,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学派、不同大学,乃至不同学者,都会存在或可能发生不同区别。凡演绎的规矩越是僵硬、统一,便越是适合庸才,可以使庸才遵循刻板道路而经过努力学习、艰苦研究而成为学术大家;凡天才,则常不愿遵循此种规矩,有突破种种规矩之经常冲动,故而亦多烦恼,亦多流于淘汰。但是总而言之,无论庸才、天才,学术之俗、之风俱有时代特征。特征而流变,便是学术法则之变革。



  中国之学术,战国为一大变,两汉为一大变,之后虽然有种种变迁,诸种变迁甚至称之为革命亦可,但只有到清末方可以称为又一大变。在这一大变中,梁启超是个关键人物。



  所谓大变,在基础层面有这样几个方面:一,语言。翻译语、外来语与传统本土语言发生前所未有的大交汇,虽然与梁启超同时不乏人物,比如突出贡献者有严复,但终究还是梁启超更多贡献。另有一点,梁启超还打破了雅言与俗语的界限,"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其实在梁启超已经悄悄打好基础。二,逻辑。中国传统的模糊演绎到梁启超,发生了鲜明的论理学过渡。三,文法。梁启超不仅"笔下常带感情",打破了传统的僵硬文章风气,而且还有大量摒弃"感情"的条理辨析。总之,自梁启超之后,中国文章、著作风气豁然大变,进入到了焕然一新时代。

  所谓大变,在学科方面梁启超的贡献几乎是全方位的,主要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在梁启超完成了从经学、子学到哲学的转型。梁启超不仅第一次总结了中国以经学、子学为主干的学术史,而且进行了跟西方哲学的对接,奠定了中国思想的哲学化基础。二,梁启超完成了现代政治学、法学的奠基,其中尤以国家学说、阶级学说、宪政学说、自由学说、革命学说最为重要。三,中国史学不仅自梁启超进入到了"新史学"阶段,而且第一次被完整地放到了整个人类史、世界史中进行互动考察。四,中国文学也由梁启超推动向了新文学阶段,相应的还有新音乐的提倡。五,现代民族学在梁启超获得奠基,民族国家思想获得奠定,同时社会学、民俗学也获得了现代意义的进步。六,现代经济学尤其是财政学、货币学由梁启超奠基。七,现代教育学被开创和奠基。八,新闻学不仅在梁启超获得奠基,而且达致至今没有企及的高度。九,佛学成就及其它。

  以上是梁启超之"知"主要方面极其概略的介绍。既然如此,仅仅从他本人而言,读他便是非常愉悦的人生快事。就阅读效率而言,读了梁启超,再读同时之人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章炳麟、杨度、孙中山、王国维等就容易,反过来则未必。由梁启超而向前延伸到孔子进行阅读,都会比较容易达到畅通状态。向后比如阅读胡适,几可以一目了然,但反过来从胡适而读梁启超,则可能滞碍难解。故,读梁启超一人,最能得阅读中国书通达之枢纽。

  *本文三个部分以不同标题连载发表于2013年8-9月《齐鲁晚报》。

  顾则徐,共识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